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八单元 第4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
展开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合成氨原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 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N2O3 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
(2)NO 与 NO2 性质的比较
4NO+2H2O+3O2
4NO2+2H2O+O2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
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x 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 HNO3 和 HNO2,
(2)常见的 NOx 尾气处理方法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 NOx 的处理。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 或 NOx 与 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 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
(2)NO2 通入 FeSO4 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3) 可用 NO2 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故 NO2 是酸性氧化物
)(4)溴蒸气和 NO2 都为红棕色气体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可
(5)通过灼热的镁粉,可除去 N2 中的少量氧气(
(6)NO2 溶于水时,NO2 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二者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3∶1(
(7)密闭容器中 2 ml NO 与 1 ml O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
2.【深度思考】汽车尾气主要含有 CO2 、CO、SO2 、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1) 汽车尾气中的 CO 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2)汽车尾气中的 CO、NOx 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 NO被 CO 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2 与 O2 在汽车汽缸内的高
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
室效应(任填两种即可)
A.光化学烟雾有强氧化性
B.氮氧化物还可引发酸雨等污染问题
C.光化学烟雾成分中含有烃和烃的衍生物D.光化学烟雾呈现淡蓝色是因为含有 NO2
解析:光化学烟雾中的臭氧、NO2、过氧乙酰硝酸酯都有强氧化性,A 正确;氮氧化物还可引发酸雨、臭氧层空洞等污染问题,B 正确;光化学烟雾成分中含有碳氢化合物和烃的衍生物,碳氢化合物即烃类,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C 正确;NO2 是红棕色气体,光化学烟雾呈现淡蓝色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D 错误。
2.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D.电闪雷鸣的雨天,N2 与 O2 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解析:C 项中由于 N2 很不活泼,故做保护气,不参与化学反应,也就不参与氮的循环。答案:C
[归纳提升]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NO2 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3.“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 Cl2和 NO2,在 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 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消除 Cl2 和 NO2 对空气的污染。
A.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 3 ml·L-1 的盐酸共热制备氯气B.装置Ⅰ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C.装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 NO2 的量D.若制备的 NO2 中含有 NO,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以除去 NO
3ml·L-1的盐酸是稀盐酸,因此不能发生反应制取氯气,A错
解析: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而
误;该实验不需要保证氯气是干燥的,所以装置Ⅰ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 NaCl溶液,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气体,B错误;由于 NO2 气体不能在 CCl4 中溶解,气体通过装置Ⅲ,可根据导气管口气泡的多少,观察气体流速,因此其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 NO2 的量,C 正确;若制备的 NO2 中含有 NO,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会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最后导致气体完全变质,D 错误。
A.实验 1 开始前检查气密性的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打开
a 和 b,向右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
B.实验 1 将稀硫酸加入后,立即关闭 a,打开 bC.实验 2 开始后,可观察到 U 形管液面左低右高
D.实验 2 最后一步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少量气
解析:实验 1 为制备能较长时间存在的氢氧化亚铁,A 装置中发生反应 Fe+H2SO4===FeSO4+H2↑,当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内的空气被排出,关闭 a,打开 b,A 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生成的 FeSO4 压入装置 B 中,发生反应 FeSO4+2NaOH===Fe(OH)2↓+Na2SO4,从而制得氢氧化亚铁;实验2为验证铜和稀 硝 酸 反 应 生 成 NO 的 实 验 , 实 验 原 理 为 3Cu +8HNO3(稀)===3Cu(NO3)2+2NO↑+4H2O,据此分析解答。实验 1 开始前检查气密性的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打开 a 和 b,向右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活塞回到原来的
位置,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A 正确;实验 1 将稀硫酸加入后,应反应一段时间,装置内的空气被排尽后,再关闭 a,打开 b,B 错误;实验 2 开始后,生成 NO,NO 难溶于水,左边压强增大,可观察到 U 形管液面左低右高,C 正确;实验 2 最后一步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少量气体,关闭活塞,以检验生成的 NO,D 正确。
5.(2020年泰州模拟)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 NO2 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 U 形管连通,固定活塞。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足够时间后,将会看
A.a 端上升,b 端下降B.a 端下降,b 端上升C.U 形管中液面无变化D.无法判断
解析:打开两个止水夹后,甲中 NO2 与水反应生成 HNO3和 NO,U 形管中左侧气体压强减小,a 端液面上升,b 端液面下降。
[归纳提升] 氮的氧化物与 O2、H2O 反应计算(1)关系式法
①NO和O2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2NO+O2===2NO2 和3NO2+H2O===2HNO3+NO 得总
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②NO2 和O2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 得总
反应为4NO2+O2+2H2O===4HNO3
③NO、NO2 和O2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先按3NO2+H2O===2HNO3+NO 计算出生成NO 的体积,再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NO 的体积,再按①中关系计算。
(2)电子守恒法当NOx 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 与O2 混合,则反应中O2 得到的电子数与NOx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3)原子守恒法4NO2+O2 和4NO+3O2 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 的组成,都与N2O5+H2O===2HNO3 等效。当NO、NO2、O2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时利用混合气体中 N、O 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小于 2∶5N(N)∶N(O) 等于 2∶5大于 2∶5
剩余O2恰好完全反应剩余NO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NH4 +OH-,氨气溶于水得氨
2.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
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
_______________。
(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将浓盐酸改为________,
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NH3+HNO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 AlCl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氨气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1)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用作________。(2)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5.铵盐及 NH4 的检验
铵盐都是____色固体,均____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三解”。①“热解”——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写出下列反应的化
a.NH4Cl 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NH4HCO3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液氨和氨水在组成上相同(
(2)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3)向AgNO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 NH3·
(4) 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6)NH4Cl 为强酸弱碱盐,所以可用加热法除去 NaCl 固体
2.【深度思考】(1)用 NH4Cl 和 Ca(OH)2 制备 NH3,反应发
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是__________。
(2)按下图装置进行 NH3 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 1,B 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 1。
②再打开旋塞 2,B 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G (2)①有白烟生成
动到 B 瓶中,与 B 瓶中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能看到白烟②液体进入 B 瓶中,溶液的颜色变红
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NO3
1.(2020年莱芜模拟)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步骤如下:向三颈瓶内的浓氨水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
-B.反应后溶液中 c(H+)增大
C.实验过程中有化合反应发生
D.实验过程中 NH3·H2O 的电离常数不可能发生变化
解析:反应过程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硝酸电离产生硝酸根离子,A 正确;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所以反应后溶液中 c(H+)增大,pH 变小,B 正确;2NO+O2===2NO2,为化合反应,C 正确;氨的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实验过程中 NH3·H2O 的电离常数变化,D 错误。
2.(2020 年中山一中模拟)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
A.NH3 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B.NH4Cl 中含有少量的 I2 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D.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据此可推断该气体为 NH3
解析: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可以作制冷剂,A 正确;加热氯化铵会分解为 NH3 和HCl,遇冷又生成 NH4Cl,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NH4Cl中的 I2,B 错误;将蘸有浓氨水和挥发性酸(如盐酸和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而硫酸不是挥发性的酸,C 错误;氨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应变蓝,而不是变红,D 错误。
氨气制备与性质综合探究
3.(2020年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实验室制取氨气、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B.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 a 口进 b 口出C.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D.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取氨气,A 错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 a 口进 b 口出,B 正确;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不一定为铜,因为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的,C 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装置丁直接吸收,应防倒吸,D 错误。
4.(2020 年茂名二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 NH3 并
探究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固体可换为 NH4ClB.②中药品为 P2O5C.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液氨
解析:NH4Cl 受热分解生成 NH3 和 HCl 气体,遇冷重新反应生成 NH4Cl,无法制取 NH3,A 错误;P2O5 会与 H2O、NH3反应生成(NH4)3PO4,不能用 P2O5 干燥氨气,B 错误;NH3 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则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C 正确;液氨的沸点为-33.5 ℃,无法在冰中液化,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后生成水,过量的氨气可溶于水,故收集到的是氨水,D 错误。
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喷泉实验及压强差原理的拓展应用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 CCl4 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H2 难溶于 NaOH 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
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6.将 NH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2(两端用夹子 K1、K2 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解析:NH3 和 NO2 在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可发生反应,故Y 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由化学方程式 8NH3+6NO27N2+12H2O 可以得出,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减小,故打开 K2 后,Z 中 NaOH 溶液会产生倒吸现象。答案: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③Z 中 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压强差原理在实验中的应用
(1)气密性检查: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2)防倒吸: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大小造成装置系统内压强降低容易倒吸的现象,对吸收装置加以改进,从而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如:
(3)防堵塞:A 装置中的橡皮管作用是平衡烧瓶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可以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B 装置中有一根导气管通大气,当气体产生速率过快而气压增大,或导气管堵塞而气压增大时,均可将瓶内的液体压入导气管甚至冲出,以平衡气压,防止堵塞;C 装置中将b 和 c 管连通,其原理与 A 装置相同,也能防堵塞。
(4)清洗仪器:清洗下列装置的操作是向 g 中加蒸馏水;打开 k1,关闭 k2、k3,加热 b,水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由于c、e及连接的管道内水蒸气冷凝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故 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 中,然后打开k2 放掉水,重复操作2~3 次,即可达到洗涤目的。
1.硝酸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稀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
(2)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 。浓硝酸与铜反应:
4HNO3(浓) 2H2O+4NO2↑+O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与非金属(C)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 H2S、Na2SO3、FeSO4、KI、NaBr 等还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 FeS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4H++NO3===3Fe3++NO↑+2H2O
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时变________。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 NO2,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
般是 NO,并且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2)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
(3)硝酸与活泼金属 Mg、Al 等反应产生 H2,而与 Cu 反应
产生 NO 或者 NO2(
(4)硝酸可与 Na2S 反应制得 H2S 气体(
(5)Cu 在 KNO3 溶液和稀 H2SO4 中均不溶解,但能溶解在其
(6)久置的浓 HNO3 呈黄色,可向其中通入空气或 O2 消除其
(5)√ (6)√
2.【深度思考】“浓 HNO3 与 Cu 反应产生 NO2,稀 HNO3与 Cu 反应产生 NO,则稀 HNO3 氧化性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在与金属反应时,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 NO2而稀硝酸一般被还原为 NO 的原因,可作如下简单解释: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反应中即使生成了氮的低价化合物,也会被浓 HNO3 氧化为氮的较高价氧化物——NO2;硝酸较稀时,氧化能力较弱,生成氮元素的较低价氧化物——NO,NO 不会被稀 HNO3 进一步氧化。
HNO3(稀)→NO。极稀的HNO3也可以还原为NH4。
(1)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 HNO3( 浓)→NO2 ,
(2)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
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3)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并非不反应。
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解析: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两两均能反应,A 不选;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氨气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两两均能反应,B 不选;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铵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亚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一水合氨,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两两均能反应,C 不选;氯化铁与硝酸不反应,D 选。
2.(2019 年衡水中学月考)把某黑色固体 A 加热至红热,投入另一种无色浓溶液 B 中,产生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X,用 X 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 A 和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色气体 C 的成分为__________。
(3)写出 D 和 F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 Na2CO3 为原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D 和 F反应生成的气体 E 是无色的。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取一支试管,加适量 Na2CO3 粉末,然后加入过量稀HNO3,当生成的 CO2 把试管上部空气排尽后,再插入 Cu 丝,加热即可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
(3)向Ba(NO3)2 溶液中通入还原性气体SO2 可得到BaSO4
(4)向Fe(NO3)2 溶液中加入非氧化性酸,如盐酸,Fe2+能被
(5)向过量铜与一定量硝酸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非氧化
(6)向含还原性离子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硝酸盐,还原性离子
硝酸浓度对氧化性的影响
3.(2020 年潍坊二中模拟)如图表示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时,各种还原产物的相对含量与硝酸溶液浓度的关系,则下列
A.一般来说,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
B.用一定量的铁粉与大量的 9.75 ml·L-1HNO3 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 2.24 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C.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价态越高的成分越多D.当硝酸浓度为 9.75 ml·L-1时还原产物是NO、NO2、N2O,
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5∶3∶1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硝酸的还原产物有多种,因此一般来说,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A 正确;参加反应的硝酸包括被还原的,以及没有被还原的(转化为硝酸铁),因此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大于 0.1 ml,B 错误;根据图象可知随着硝酸浓度的升高,NO2 的含量增大,这说明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价态越高的成分越多,C 正确;根据图象可知当硝酸浓度为9.75 ml·L-1 时还原产物是NO、NO2、N2O,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10∶6∶2=5∶3∶1,D 正确。
4.(2019 年太原模拟)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成 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l·L-1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 反应,能与 NO2 反应:2NO2 +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
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 4 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
解析:本实验要证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成 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①产生 NO2,而非 NO,所以②中盛水与 NO2反应生成 NO。而 NO 极易与 O2 反应产生 NO2,故反应前应用CO2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6)的思路是从溶液中赶出 NO2,或在 Cu(NO3)2 溶液中通入 NO2,不能采用稀释绿色溶液的方案,是因为 Cu(NO3)2 溶液稀释后,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1)3 ml·L-1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通入 CO2 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 NO2 转化为 NO
3NO2+H2O===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6)acd
5.(2019年淄博模拟)下列图象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
铁和硝酸铁物质的量(ml)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6.(2020 年江苏淮阴中学模拟)将11.2 g 的 Mg-Cu 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产生
21.4 g 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 x 的成分可能是(A.0.3 ml NO2 和 0.3 ml NOB.0.2 ml NO2 和 0.1 ml N2O4C.0.6 ml NOD.0.1 ml NO、0.2 ml NO2 和 0.05 ml N2O4
解析:向Mg-Cu 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产生 21.4 g 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 21.4 g-11.2 g=10.2 g,物质的量
10.2 g17 g·ml
-1 =0.6 m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过程中共转移
0.6 ml e-,根据选项确定 D 项符合。答案:D
1.(2020 年新课标Ⅲ卷)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
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解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 错误;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现象,B 正确;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 错误;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D 错误。
2.(2020 年江苏卷)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
解析: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PM2.5 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 属于空气污染物,A 不选;O2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 选;SO2 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SO2 属于空气污染物,C 不选;NO 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有: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 O3 层等,NO 属于空气污染物,D 不选。
3.(2020 年江苏卷)反应 8NH3+3Cl2===6NH4Cl+N2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D.Cl-的结构示意图: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四单元 第3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四单元 第3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知识梳理1氮的固定,N2O4,N2O5,关键能力考向突破,答案AD,答案C,答案D,刺激性,氨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七单元 第3节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七单元 第3节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PPT,共60页。
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七单元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七单元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2↑,CO2↑,NaHCO3,CaC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