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能通过文中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感受故事中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初步感受原著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中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感受故事中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初步感受原著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字词检测。
dù jì wěi tuō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 ),他( )诸葛亮造十万只箭。诸葛
zhà bàn jūn lìng zhuàng
亮顾全大局,只好( ),并立下( ),三天之内造好。
sī zì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他( )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
bù zhì
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 )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
dià dù
亮( )。
shén jī mià suàn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 ),我真比不上他。”
预设:(1)妒忌 委托 照办 军令状 (2)私自 布置 调度 (3)神机妙算
2.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深入了解了诸葛亮的人物特点,用周瑜所说的一个词就是——神机妙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揣摩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周瑜、鲁肃、曹操三位主要人物的特点。(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 周瑜 鲁肃 曹操)
设计意图:首先,字词练习导入,检测、巩固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找出文中描写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特点。
2.探究过程
(1)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描写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关键语句,并批注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读重点语句,小组代表汇报小组研读成果。
3.探究活动
(1)全班交流,抓重点句学习。
交流文中能体现周瑜人物特点的句子: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只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事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①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周瑜的话,女生读诸葛亮的话,说说周瑜是怎样一步一步设计陷害诸葛亮的?
预设:第一步,明知故问,设下圈套;第二步,假借公事,逼诸葛亮造箭;第三步,以军情紧急为由,诱立军令状。
②小结:周瑜设下圈套,步步紧逼,可见他妒才忌能、阴险狡诈。(板书:妒才忌能 阴险狡诈)
③引导:除了语言描写,还有什么地方体现周瑜的阴险狡诈?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预设:从周瑜的神情和动作中也可以体现出他的阴险狡诈。
提问:此时周瑜心里在想些什么?
预设:周瑜暗自窃喜,太好了,诸葛亮自以为聪明,掉进了我的圈套,看我三天后怎么治他的罪!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提问:周瑜还怎么刁难诸葛亮?
预设:吩咐军匠故意迟延,减少造箭材料,并派人监督诸葛亮。
②小结:周瑜不仅设下圈套,还背后使坏,真的是阴险狡诈。
③过渡:周瑜如此陷害诸葛亮,仅仅是妒忌他的才干吗?
教师补充资料:
当时迫于形势,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一致对抗曹操。但是周瑜担心诸葛亮的才能,会让蜀国更加强大,将来对东吴不利,所以他千方百计想除掉诸葛亮。
交流文中能体现鲁肃人物特点的句子: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预设:鲁肃果然是一个信守承诺、忠厚老实的人,答应的事都做到了。
引导:鲁肃是东吴的大臣,为什么要帮诸葛亮呢?
预设:因为当时“刘孙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所以鲁肃才会尽力帮助诸葛亮,不破坏孙刘联盟,让曹军有机可乘。
= 2 \* GB3 ②小结:鲁肃不仅信守承诺、忠厚老实,更顾全大局。(板书:忠义守信 顾全大局)
交流文中能体现曹操人物特点的句子: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预设:曹操疑心很重,大雾天气里怕诸葛亮有埋伏,所以不敢轻易出兵。(板书:生性多疑)
教师补充资料:
曹操和陈宫逃亡时,住到父亲朋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外出买酒,不久曹操听到院子里磨刀的声音,便走进探听,听到有人说:“把它绑起来杀了,怎么样?”曹操以为这一家人要杀害他们,于是把他们全杀了。一直杀到厨房,才发现一口猪被绑着正要待宰,这才知道错杀好人了。
小结:《三国演义》中的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值得在阅读中细细体会。同学们还可以联系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加深认识。
设计意图:《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整本书中也是前有起因、后有延续的。在阅读时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就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属于白话文,那原著《三国演义》又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呢?我们来阅读其中的一个片段。
1.探究任务
默读“阅读链接”中的原文片段,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大概意思。
2.探究过程
(1)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说原文片段的大概意思。
(2)教师相机点拨难懂词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谈谈读后的发现或感受。
3.探究活动
(1)交流原文片段对应课文中的段落,说说原文片段的大意。
预设:原文片段主要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对应课文中的第8、9自然段。
(2)学生交流原文片段中不理解的词句。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辅助理解。
预设:
①操传令曰——曹操下令说。
②重雾迷江,彼军忽至——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③追之不及——要追也来不及了。
(3)请你将原著与课文比较阅读,谈谈自己读后的发现或感受。
预设1:人物变化。原文中还出现了“毛玠”“于禁”二人,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军士,课文里没有岀现。
预设2:称呼不同。原文中把诸葛亮称为“孔明”,“孔明”是诸葛亮的字。
(4)小结:除了“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还有不少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空城计”“火烧赤壁”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找到原著中的片段,试着读一读。读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影视作品等方式来尝试理解。
设计意图:将原著片段与课文片段进行比对,消除学生阅读原著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拓展延伸
通过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相当佩服了吧。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片段。
1.出示课外阅读,学生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周瑜得知曹操中了庞统的连环计,非常高兴。可是要火攻,这大冬天哪里有东南风呢?望着强劲的西北风,周瑜急得吐了一口鲜血,昏倒在地。
鲁肃见事情紧急,急忙把诸葛亮请来了。诸葛亮胸有成竹,给周瑜送上一张“药方”:“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出了诸葛亮知道了他的心事,不得不请教诸葛亮,请他想想办法。诸葛亮预测出冬至后会刮一场东南风,就对周瑜说他能借来东风。周瑜的“病”立刻好了。他命令部下赶紧去南屏山建筑七星坛供诸葛亮借东风用。
诸葛亮披头散发,登坛作法,口念咒语,装模作样地借起东风来。与此同时,周瑜已经做好了进攻曹操的一切准备。公元二零八年冬至那天的半夜,果然刮起了东南风,风势越来越猛。
预设1:诸葛亮送周瑜的“药方”可以看出他算准了周瑜借东风的计策。
预设2:诸葛亮算准冬至后会有东南风,可见他神机妙算、通晓天文。
预设3:诸葛亮还假装开坛作法借东风,实际上早已算好时机。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两个故事,我们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除了诸葛亮、周瑜,还有张飞、关羽等。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三国演义》,尽情地领略这本古典名著的风釆。
五、布置作业
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精彩的故事。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诸葛亮 周瑜
(神机妙算) (妒才忌能、阴险狡诈)
鲁肃
(忠义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
(生性多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