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 比的认识3 比的应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北师大版六 比的认识3 比的应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有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平均分”。
师:同学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聚会呐。它们带来了这么多美食!你看,大熊猫好像在商量事情呐,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怎样分竹笋?
师:请大家想一想,把6个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该怎么分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相机板贴学生的分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有这么多分竹笋的方法,你们可真不简单。现在请大家对比一下这几种分法,你感觉哪种分法最公平?
生:每只熊猫分得3个最公平。
师:为什么这样分最公平?
生:每只熊猫都分到了三个,也就是每只熊猫分得的同样多。
师:这也体现了我们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兄友弟恭”,兄弟间互爱互敬。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师:请同学们回顾平均分竹笋的过程,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圈一圈、指一指。)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帮助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导入新课,形成不同方法的对比,理解并强调平均分的核心含义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兄友弟恭”的思想品德教育。】
练一练: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小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即时练习,及时强化: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
1.平均分
师: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大熊猫分完了竹笋,小猴子也觉得这种分法非常好,它们要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该怎么分呢?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
师:现在我们用圆片来代替桃子,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试着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桃子。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是1个1个分的。先给每只猴子1个桃子,这样一个一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这样分可以保证每只猴子分到的一样多。
生2:我们组是4个4个分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生2:我们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知道,每只猴子能分到4个,所以直接放4个就可以了。
生3:可以2个2个的分,也可以3个3个的分。
多媒体演示2个2个的分、3个3个的分。
课件整体出示4种分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把桃子平均分给了小猴子。请大家对比4种分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尽管我们的分法不太一样,但不管是1个1个的分、2个2个的分,还是3个3个的分、4个4个的分,都是将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学习平均分物的方法。教师重点关注了学生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圆片。并关注平均分的过程,理解每种分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分。借助问题“4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初步感知分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2.每几个分一份。)
师:小兔也想请大家来帮忙。2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这次该怎么分呢?想好之后,数出24个圆片,试着将它们分分看。
师:谁来摆给大家看?
(一名学生上台摆出6个圆片。)
生:这6个圆片分给第一只小兔。
师:为什么这6个圆片要分给一只小兔?
生:因为每只小兔分6个萝卜,所以有1个6就分给1只小兔。
(指生上台摆小兔子,学生在6个圆片下边摆出一只小兔。)
师:看来24里面有几个6就能分给几只小兔。
(学生配合依次摆出圆片和对应的兔子。)
师:大家看这24个圆片,每6个分一份,分成了几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4份。
师:正好分给4只小兔。
师:24个萝卜,每6个分一份,是平均分吗?
生:是!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平均分成几份或每几个分一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是平均分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借助分萝卜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交流时,两生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摆兔子,教师适时地圈一圈,实现图与物一一对应,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24里面有几个6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每6个分一份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有了动手操作的基础,对于“每几个分一份”也是平均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限时练习,深化“平均分”。
1、分一分,填一填。
2、圈一圈,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展示不同的分法,引导学生把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完整。)
【设计意图:“分樱桃”意在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分糖果”巩固“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学生在练习中持续经历了感知、理解、分析、辨析和建构等学习活动,在操作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的帮助下,直观、高效地实现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谈。)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探寻有关平均分的其他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3 比的应用一等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3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3 比的应用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