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专题03 运动图像的分析与计算(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3 运动图像的分析与计算(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共13页。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
专题03 运动图像的分析与计算
1.(2022•南昌模拟)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解:
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22•菏泽模拟)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
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3.(2022•衡水模拟)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
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3=.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4=,则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4.(2022•南宁模拟)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速度随着时间不发生变化,则为图中乙部分。
答案:B。
5.(2022•柳州模拟)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解:
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2m/s,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
B、因v甲=2m/s,甲车初速度不为0,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2m/s,也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
C、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故D正确。
答案:D。
6.(2022•潍坊模拟)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解:
由图象可知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2.25m/s。
答案:C。
7.(2022•泸州模拟)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由图象知,
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8.(2022•湖州模拟)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解:A、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
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答案:D。
9.(2022•上海模拟)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P点18米的Q处,时间差为△t,则( )
A.甲比乙先到达Q处,△t=12s
B.甲比乙先到达Q处,△t=18s
C.乙比甲先到达Q处,△t=12s
D.乙比甲先到达Q处,△t=18s
解:由图象可知,s甲=3.6m,t甲=6s;s乙=6.0m,t乙=6s;
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0.6m/s,
乙车的速度为:v乙===1m/s。
甲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甲′===30s,
乙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乙′===18s,
故乙车先到达Q处,两车到达Q处的时间差为:△t=t甲′﹣t乙′=30s﹣18s=12s。
答案:C。
10.(2022•泰安模拟)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
③从第3s后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由图象可知,从第3s后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D。
11.(2022•烟台模拟)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 观众 (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解:如图所示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采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观众。
12.(2022•德州模拟)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 > 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 20 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 200 m。
解:
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甲=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100m,甲车的速度v甲===20m/s;
在t乙=20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400m﹣200m=200m,乙车的速度v乙===10m/s;
可见,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20s,甲车行驶了800m﹣400m=400m,
乙车行驶了600m﹣400m=200m,
两车相距△s=400m﹣200m=200m。
答案:>;20;200。
13.(2022•沈阳模拟)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 vB(填“>”、“<”或“=”),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东 (填“东”或“西”)运动。
解:由题图可知,在0~3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A=600m;在0~70s,B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B=840m,
则vA===20m/s;vB===12m/s。
比较可知,两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vA>vB,
由题图可知,在t2~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
答案:>;东。
14.(2021•衡水期中)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 30 m/s;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 60 m。
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该图象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图象,
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
由图象可知,当t=5s时,对应的纵坐标v=30m/s;
汽车在第5s和第6s的速度都是30m/s,
所以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前进的距离是:s=vt=30m/s×2s=60m。
答案:增大,30,60。
15.(2021•西安期末)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2 s内通过的路程。从v﹣t图象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从出发到20s这段时间内他通过的路程是 20 m,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 80 m。
解: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在数值上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物体在2s内通过的路程;
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知:
0~20s人做加速运动,他通过的路程为:s1=×20s×2m/s=20m;
20s~60s人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2=vt=40s×2m/s=80m;
60s~80s人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3=×20s×2m/s=20m;
80s~100s人向反方向做加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4=﹣×20s×2m/s=﹣20m;
100s~120s人向反方向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5=﹣×20s×2m/s=﹣20m。
故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的距离:s=s1+s2+s3+s4+s5=20m+80m+20m﹣20m﹣20m=80m。
答案:2;20;80。
16.(2021•杭州期末)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 8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0.7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变慢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解:(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72km/h,即20m/s,
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m/s×0.4s=8m,
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故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0.7s;
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答案:8;0.7;变慢。
17.(2021•镇江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图甲中“0”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原因是气泡开始的运动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实际操作时小明发现气泡运动的 时间 (选填“路程”或“时间”)不易测量,同桌小华思考后建议用粘性较大的色拉油代替水做实验,小华这样建议的依据是换成色拉油后气泡的运动比在水中 慢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她所测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气泡的运动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6.25 |
解:(1)因为气泡刚开始运动是变速的,所以“0”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
(2)气泡运动的,如果气泡运动的较快,则气泡运动的时间不容易测量;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时间,换成色拉油后,色拉油的粘性较大,则气泡的运动会变慢;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即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变速;(2)时间;慢;(3)如图;可以。
18.(2021•昆明期中)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用两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M、N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选择图 乙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3)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然后将刻度尺摆在照片旁边,如图丁所示:
①可以看出纸锥从A位置运动到B的过程中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
是 相同时间内纸锥运动的路程不同 。
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 A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③已知照相机每隔0.2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0,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1.5m/s .
(4)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猜想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的轻重有关
①小明在某次实验中看到N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对此你认为小明所得的结论 不可靠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纸锥的轻重相等 。
②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纸锥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纸锥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择图乙的位置释放;
(3)①由图可知,纸锥从A到B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即纸锥做的是变速运动;
②由图丁可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可知纸锥先加速后匀速,故A正确;
②由图丁可知,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C间距离为1cm,所以BC实际路程1cm×30=30cm=0.3m,时间为0.2s,
则实际速度为:v===1.5m/s;
(4)①实验中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不可靠,要科学的得出结论需要:用质量和半径相同,锥角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
②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1)v=;(2)乙;(3)①变速;相同时间内纸锥运动的路程不同;②A;③1.5m/s;(4)①不可靠;没有控制纸锥的轻重相等;②控制变量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暑期专题11 浮力计算(原卷版+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学优生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暑期专题11浮力计算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学优生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docx、八年级物理暑期专题11浮力计算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学优生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光现象作图(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的反射作图,光的折射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物态变化现象解释(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