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字、词、句讲练:第3集】(试题+答案)
展开A.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B. 为/设果,果/有杨梅。
C.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D.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B.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C.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3.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甚聪惠( )
A. 厉害B. 很C. 为什么
(2)孔君平诣其父( )
A. 其中B. 代词,他的 C. 那,那个
(3)乃呼儿出( )
A. 你,你的 B. 就,于是 C. 是,就是
(4)为设果( )
A. 帮助 B. 介词,给,替 C. 因为
4.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
A. 没有B. 埋没C. 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 )
A. 代词,指群儿B. 代词,指瓮C. 代词,指石头
(3)众皆弃去。( )
A. 离开B. 距离C. 除掉
5.下面断句正确的是( )
A.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B.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6.给加下划线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 )
A. 未成年的女孩B. 小女儿
(2)溺而不返( )
A. 溺水,淹死B. 沉溺,沉醉
(3)以堙于东海( )
A. 土山B. 填塞
7.“以堙于东海”中的“以”的意思是( )。
A. 以为B. 所以C. 用来
8.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群儿/戏于庭B. 一儿/登瓮
C. 光持/石/击瓮/破之D. 足跌/没水中
9.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甚聪惠( )
A. 厉害。B. 很。C. 为什么。
(2)孔君平诣其父( )
A. 其中 B. 代词,他的 C. 那,那个
(3)乃呼儿出( )
A. 你,你的 B. 就,于是 C. 是,就是
(4)为设果( )
A. 帮助 B. 介词,给,替 C. 因为
10.下列选项中的“之”与“炎帝之少女”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常衔西山之木石 B. 光持石击瓮破之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孟浩然之广陵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 久而久之D.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12.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学生当然不如老师,老师当然比学生强。
B. 不一定非得比自己强的人才能做自己的老师。
C. 弟子向老师学习,最后能强过老师。
13.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群儿/戏于庭B. 一儿/登瓮
C. 光持/石/击瓮/破之D. 足跌/没水中
14.《两小儿辩日》这一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 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C.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们敬佩。
D. 太阳有时候离我们近,有时候离我们远。
15.阅读下面文字,选出你认为不能得出的一项结论( )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A.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B. 做事要考虑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C. 做事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 D. 做事不能不究因果,钻牛角尖。
16.给下面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A. 洛阳的好友带来亲切问候,还带来一颗纯洁的心灵。
B. 你回到洛阳后,若亲朋好友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的心依然坦荡高洁,有如一片纯洁无瑕的冰放在晶莹透亮的玉壶里。
17.给下面诗句选择正确解释。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A.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B. 一个春天的夜晚,和朋友有空闲去山中看桂花,谁知桂花已经飘落。
18.我能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通国( )
A. 上下没有阻隔B. 全C. 流畅
(2)善弈( )
A. 善良B. 熟悉C. 擅长
(3)孔子不能决也( )
A. 决定B. 坚决C. 判断
(4)如探汤( )
A. 寻求、探索B. 伸向C. 探望
19.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A. 不尽然B. 不以为然C. 飘飘然
2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人专心致志B. 一人/虽听之
C. 虽/与之俱学D. 思援弓缴/而射之
21.下列描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这些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 我国古代流传着“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万户飞天”“鲲鹏展翅”等飞天神话。
C. 子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就是这样做的。
D. 《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22.根据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内容选择。
“听听,秋的声音”我认为应该这样读( )
A. 听~/听~,秋的声音B. 听听,秋的/声音
23.及日中则如盘盂。( )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望尘莫及 C. 目力所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朗读时的节奏划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内文言语句谈谈朗读节奏的划分。
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如“夫”、“盖”、“故”、“惟”、“自”、“至若”、 “若夫” 、“诚宜” 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②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 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③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④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⑤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⑥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⑦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总之,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
3.【答案】B;B;B;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有些文言文中文言词不好理解,学习时要注重课文中的解释,然后再去理解句子或整篇的文意。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甚聪惠”非常聪明。“甚”很。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孔君平诣其父”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代词,他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乃呼儿出”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乃”就,于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为设果”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为”介词,给,替。
4.【答案】C;B;A;
【解析】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1)足跌没水中。没:淹没。故选C。
(2)光持石击瓮破之。之:代词,指瓮。故选B。
(3)众皆弃去。去:离开。故选A。
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给句子断句,可以结合语意进行分析。(发语词)所以说,不能被戳破的盾与无坚不摧的矛。
6.【答案】B;A;B;
【解析】(1)炎帝之少女(文言文)中的少女是小女儿的意思,出自《精卫填海》。
(2)溺而不返出自《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在这句话,溺是溺死、淹死的意思。
(3)出自古文《精卫填海》,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堙”是堵塞,填塞的意思。
7.【答案】C;
【解析】以堙于东海:用来填东海。以:用来。
8.【答案】C;
9.【答案】B;B;B;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有些文言文中文言词不好理解,学习时要注重课文中的解释,然后再去理解句子或整篇的文意。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甚聪惠”非常聪明。“甚”很。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孔君平诣其父”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代词,他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乃呼儿出”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乃”就,于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为设果”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为”介词,给,替。
10.【答案】A;
【解析】炎帝之少女中的“之”意思为“的”。A.常衔西山之木石中“之”的意思是“的”。B.光持石击瓮破之中“之”的意思是“代词,指水缸。”C.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意思是“在,于。”
选项A正确。
11.【答案】D;
【解析】炎帝之少女中“之”的意思为“的”。A.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意思为:往、到达。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之”的意思为:指知识和道理。C.久而久之中“之”的意思为:虚用,无所指。D.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中“之”的意思为:的。正确选项为D。
12.【答案】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划分古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划分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流畅。C项,应划分为:光/持石/击瓮/破之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确定的,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这段文言文选自《百喻经》的欲食半饼喻,翻译为:比如说有一个人,因为他肚子饿的缘故,买了七块饼吃。当吃到六块半饼时停止了,就觉得已经吃饱。他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了自己,却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能吃饱,就应该先吃的。讽刺了那种钻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也讽刺了不注重过程、偏概全的人。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故选B。
17.【答案】A;
【解析】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故选A。
18.【答案】B;C;C;B;
【解析】(1)通国:指全国。通:全。
(2)善弈:指擅长下棋。善:擅长。
(3)决:判断。(4)探:伸向。
19.【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字词的解释能力。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然:这样。不尽然:不完全是这样。然:这样。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2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朗读时的节奏划分。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内文言语句谈谈朗读节奏的划分。
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如“夫”、“盖”、“故”、“惟”、“自”、“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②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③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应停顿。
④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⑤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⑥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⑦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总之,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
21.【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B项,“女娲补天”不属于飞天神话。
故选B。
22.【答案】A;
【解析】“听听,秋的声音”应该这样读,“听~/听~,秋的声音”。
故选A。
2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字词的解释能力。及日中则如盘盂。意思是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及:到了。目力所及:指眼睛所能够看到的最远的地方。及:能够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望尘莫及: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意思接近的应该是C选项。
【小升初文言文字、词、句讲练:第7集】(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字、词、句讲练:第7集】(试题+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文言文字、词、句讲练:第6集】(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字、词、句讲练:第6集】(试题+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句子的正确含义,选择正确的解释,替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句意,给下面诗句选择正确的理解,给下面诗句选择正确解释,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郑人买履”中的郑人,最可笑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文言文字、词、句讲练:第5集】(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小升初文言文字、词、句讲练:第5集】(试题+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朗读下列句子,正确的停顿是,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在括号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