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28分,1-8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
    1.(2分)在生活中经常要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合理的是(  )
    A.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B.正在考试的考场内声音的强度约为90分贝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为37℃
    D.比赛用的乒乓球直径约为40mm
    2.(2分)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2分)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  )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4.(2分)如图显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物和世界短跑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
    A.陆地上跑得最快猎豹一每秒跑40m
    B.水中游得最快旗鱼一108km/h
    C.空中飞得最快褐海燕一5km/min
    D.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9.58s
    5.(2分)关于长度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受潮的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比实际长度长一些
    B.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由于工具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D.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继续使用
    6.(2分)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0km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20km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27km/h,则v1的值为(  )
    A.90km/h B.56km/h C.35km/h D.40km/h
    7.(2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
    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8.(2分)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丙和丁音色不同
    (多选)9.(3分)夏季是雷雨多发的季节,常常出现电闪雷鸣的现象,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雷声是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捂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C.我们听到的雷声不属于超声波
    D.若看到闪电后4s听到雷声,则闪电发生处距观察者约是680m
    (多选)10.(3分)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C.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D.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多选)11.(3分)下列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铃的闹铃声
    C.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多选)12.(3分)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在运动了1.5km时第一次相遇
    C.前5min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3分)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如图乙物体的长度为    mm;如图丙的时间为    s。
    14.(3分)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    。小明坐在行驶的小汽车中,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汽车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以    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静止的。
    15.(3分)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往往会出现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变声期就是其中之一,比如不要大声喊叫,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大,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所以   会变得沉而粗,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2分)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17.(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
    18.(3分)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我省许多城市的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这是用防止    的方法来控制噪声的。

    19.(2分)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北方某地冬季最低气温为﹣28℃,读作:   。
    20.(3分)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35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cm,多次测量是为了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21.(2分)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1:2   ;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
    22.(2分)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丙感觉逆风,由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丙向   运动.
    23.(4分)为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的速度,小明同学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轿车车身长为3.6m。

    (1)轿车在AC段所做的运动是   运动,速度大小为   m/s;
    (2)轿车在CF段所做的运动是   运动,CD、DF两段相比较,汽车通过   段时运动得较快,判断的依据是   。
    三、简答题(共2分)
    24.(2分)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否正确

    四、计算题(共13分,25题4分,26题9分)
    25.(4分)十一放假期间,小明和爸爸先从家自驾车到葫芦岛北站,然后乘高铁去沈阳北站。11:40从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处开始计时。又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
    车次
    始发:葫芦岛北站
    终点:沈阳北站
    运行距离
    Z113
    10:37
    12:51
    285km
    G1265
    12:50
    14:30
    285km
    G1237
    13:25
    15:06
    285km
    (1)他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葫芦岛北站需要0.5小时,则交通标志牌到葫芦岛北站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2)如果他们乘坐的是G1265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6.(9分)如图所示,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火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大桥的长为多少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多少m?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7分)
    27.(11分)暑假,小赵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于是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    ;所需的测量工具还有    ;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时斜面坡度应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图中上半段距离s2=   cm;测得时间t2=2s,则上半段平均速度v2=   m/s;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时间t1、t2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6)实验中全程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关系是    ;
    (7)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8)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选填“大”或“小”)
    28.(6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情形。

    (1)如图甲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随着瓶内空气被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小   ,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2)如图乙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能传声。
    29.(10分)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时,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选填“长”或“短”),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3)小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刻度尺发出了振动频率低于    Hz的    声波。
    (4)若还想利用此钢尺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在听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保持    不变。多次改变    ,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与上次听到钢尺的声音对比,可以得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响度越    。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28分,1-8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
    1.(2分)在生活中经常要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合理的是(  )
    A.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B.正在考试的考场内声音的强度约为90分贝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为37℃
    D.比赛用的乒乓球直径约为40mm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达300km/h=,故A错误;
    B、正在考试的考场内声音的强度约为30~40分贝;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
    D、比赛用的乒乓球直径约为40mm。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声音等级、温度、长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2分)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解:A、“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是运动的,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B、“轻舟”行驶过程中,所以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故B错误;
    C、小船行驶过程中距离青山越来越近,“青山”迎面而来,故C正确;
    D、“坐地日行八万里,人们住在地球上,在不知不觉中,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人是运动的,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应用,读懂诗句的意思是正确解答的基础。
    3.(2分)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  )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分析】噪声对学生学习有影响,选择减弱噪声的符号。
    【解答】解:A、如图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
    B、如图表示限速,不符合题意。
    C、如图表示禁止停车,不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限重,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一些交通标志和物理计算有关系,例如限速和限重等。
    4.(2分)如图显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物和世界短跑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
    A.陆地上跑得最快猎豹一每秒跑40m
    B.水中游得最快旗鱼一108km/h
    C.空中飞得最快褐海燕一5km/min
    D.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9.58s
    【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博尔特的运动速度,并将旗鱼、褐海燕运动速度的单位换算为国际单位,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解:A、猎豹的速度v1===40m/s;
    B、旗鱼的速度v2=108km/h==30m/s;
    C、褐海燕的速度v3=5km/min=≈83.3m/s;
    D、博尔特的速度v5==≈10.4m/s。
    比较可知,运动速度最大的是褐海燕。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速度单位的换算。
    5.(2分)关于长度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受潮的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比实际长度长一些
    B.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由于工具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D.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继续使用
    【分析】(1)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刻度尺会变长,测量的误差就会更大,测量的结果会变小;
    (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是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4)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处开始测量。
    【解答】解:A、受潮而膨胀后的木制的刻度尺会变长。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例如:物体的长度为2cm,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误差变大;
    B、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不是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由于估读不准确所造成的误差,故C错误;
    D、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量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对错误和误差进行考查,而区分两者可从产生原因下手,让学生知道错误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因此可以避免;而误差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故无法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6.(2分)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0km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20km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27km/h,则v1的值为(  )
    A.90km/h B.56km/h C.35km/h D.40km/h
    【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总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利用t=求出总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以速度v2行驶用的时间,再求出以速度v1行驶用的时间,最后利用v=求得v1的值。
    【解答】解:总路程s=s1+s2=10km+20km=30km;
    全程用的总时间:t=;
    以速度v3行驶20km路程用的时间:t2==1h;
    以速度v1行驶用的时间:t3=t﹣t2=;
    则v1=,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7.(2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
    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分析】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熟知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解:A、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故B不符合题意;
    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知道声在生活中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可解答此题。
    8.(2分)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丙和丁音色不同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形状的波形,表示其音色可能不同。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故A正确;
    B、甲振幅最小,乙,丁波形无规则,其振幅不固定、丙响度不相同;
    C、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振幅最小,故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此它们的音色不相同。
    故选:B。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以及辨别不同的音色,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振幅和音色。通过图表示振幅和频率的题目不多,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这是考查的另一种新动向,一定要掌握。
    (多选)9.(3分)夏季是雷雨多发的季节,常常出现电闪雷鸣的现象,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雷声是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捂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C.我们听到的雷声不属于超声波
    D.若看到闪电后4s听到雷声,则闪电发生处距观察者约是680m
    【分析】(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属于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
    (4)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m/s,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距离大小。
    【解答】解:A、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
    B、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故B正确;
    C、我们听到的雷声是可听声,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正确;
    D、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t=340m/s×4s=1360m;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减弱噪声的途径、超声波、声速及速度的计算等知识,都属于基础知识。
    (多选)10.(3分)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C.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D.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分析】(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
    (2)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的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相同;
    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B正确;
    C、使用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的液体中;
    D、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的概念、体温计和温度计的使用,属于基础知识。
    (多选)11.(3分)下列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铃的闹铃声
    C.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说明音叉在振动,符合题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铃的闹铃声,说明了声音的传播条件,故B错误;
    C、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说明纸盆在振动,符合题意;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说明音叉在振动,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多选)12.(3分)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在运动了1.5km时第一次相遇
    C.前5min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分析】(1)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2)在s﹣t图象中,两条相交的线表示两物体相遇;
    (3)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表示物体的平均速度越大;
    (4)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相等,根据v=比较甲、乙的平均速度关系。
    【解答】解:
    A、在s﹣t图象中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甲的s﹣t图象在5~10min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所以甲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由s﹣t图象可知,甲,故B正确;
    C、由s﹣t图象可知,甲、乙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直线,且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可知,故C错误;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由v=,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s﹣t图象的含义是关键,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3分)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42 ℃;如图乙物体的长度为  24.8 mm;如图丙的时间为  337.5 s。
    【分析】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②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③秒表分针与秒针的示数之和是秒表的示数。
    【解答】解:由图知:
    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液柱最高处在8℃以上,为42℃。
    ②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7cm=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48cm﹣1.00cm=2.48cm=24.6mm。
    ③由图丙所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且超过5.5分钟,大盘分度值是0.2s,则秒表示数是5min+37.5s=2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42;24.4。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14.(3分)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小明坐在行驶的小汽车中,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汽车是  运动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以  小明 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静止的。
    【分析】(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汽车是运动的,小明和小汽车的位置不变。
    答案:机械运动;运动。
    【点评】牢记机械运动的定义,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15.(3分)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往往会出现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变声期就是其中之一,比如不要大声喊叫,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响度 大,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所以 音调 会变得沉而粗,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 音色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不要大声喊叫,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厚,声带越不容易振动;
    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三个特性的认识与辨别,同时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属声学基础题。
    16.(2分)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振动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 音色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填“信息”或“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
    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们根据鼓声和镯声来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以及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17.(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乙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
    【分析】(1)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便于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解: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遇冷收缩,也可以判断体温计。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方法,都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难度不大。
    18.(3分)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我省许多城市的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分贝 。利用噪声监测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这是用防止  噪声产生 的方法来控制噪声的。

    【分析】(1)噪声的单位是分贝;
    (2)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收信号。
    故答案为:dB;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噪声监测器的用途,属于基础题。属声学基础题。
    19.(2分)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北方某地冬季最低气温为﹣28℃,读作: 零下28摄氏度 。
    【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根据摄氏度的读法进行作答。
    【解答】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温为﹣28℃,读作负28摄氏度或零下28摄氏度。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零下28摄氏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和摄氏度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
    20.(3分)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35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2.36 cm,多次测量是为了  减小误差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前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2.57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应去掉,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L=≈2.36cm;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中数据可知。
    故答案为:2.36;减小误差。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21.(2分)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1:2 3:4 ;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4:3 。
    【分析】知道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和运动的路程之比,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2:3,运动的路程之比s甲:s乙=7:2,
    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甲===
    故答案为:3:4;4:3。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求比值时不要顺序颠倒,以防出错。
    22.(2分)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丙感觉逆风,由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西 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丙向 东 运动.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解答】解:因为甲、乙、丙都向东行驶,说明甲的速度比风速小,说明乙的速度等于风速,说明丙的速度比风速大;
    如果以乙为参照物,丙的速度大。
    故答案为:西;东。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
    23.(4分)为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的速度,小明同学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轿车车身长为3.6m。

    (1)轿车在AC段所做的运动是 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大小为 9 m/s;
    (2)轿车在CF段所做的运动是 变速直线 运动,CD、DF两段相比较,汽车通过 CD 段时运动得较快,判断的依据是 在相等时间内通过CD的距离长 。
    【分析】先根据轿车车身长和轿车在图上所占的刻度范围确定出分度值是多少。
    (1)要判断轿车在AC段所做的运动是什么运动,就看轿车在AB段和BC段通过的路程相等不相等;先从图上算出轿车在AC段通过的路程(用轿车头在C处所对的刻度减去轿车头在A处的刻度,或用轿车尾在C处所对的刻度减去轿车尾在A处的刻度),然后除以时间2s即可算出轿车在AC段运动的速度大小;
    (2)要判断轿车在CF段所做的运动是什么运动,就看轿车在CD段和DF段通过的路程相等不相等;
    因为轿车在CD段和DF段的运动时间相同,所以要比较汽车通过哪段时运动得快,可通过比较轿车运动的路程来判断;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解答】解:因为轿车的车身长是3.6m,轿车所占的刻度是5个格。
    (1)轿车在AB段通过的路程是9m(从图上数是10个格),在BC段通过的路程是9m(从图上数是10个格),通过的路程也相同;
    轿车在AC段通过的路程是18m,运动时间是8s,
    则轿车在AC段的速度为:v===9m/s;
    (2)轿车在CD段通过的路程是8.3m(从图上数是7个格),在DF段通过的路程是2.4m(从图上数是6个格),而通过的路程不相同;
    因为轿车在CD段和DF段的运动时间相同,在CD段通过的路程比DF段长;
    判断的依据是:在相等时间内通过CD的距离长。
    故答案为 (1)匀速直线,8;
    (2)变速,CD。
    【点评】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判断物体做的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可根据在相同时间(路程)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时间)长度来判断;②计算轿车通过的路程时,要用轿车头(尾)在某处所对的刻度减去轿车头(尾)在另一处所对的刻度。
    三、简答题(共2分)
    24.(2分)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否正确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若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说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反之,则是静止的。
    以西边的塔为参照物,由两图可知小丽与塔的位置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答:网友的判断不正确;
    要研究是向西还向东运动,以西边的塔为参照物,说明车正在向西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根据图片判断小丽与太原双塔的位置变化是关键。
    四、计算题(共13分,25题4分,26题9分)
    25.(4分)十一放假期间,小明和爸爸先从家自驾车到葫芦岛北站,然后乘高铁去沈阳北站。11:40从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处开始计时。又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
    车次
    始发:葫芦岛北站
    终点:沈阳北站
    运行距离
    Z113
    10:37
    12:51
    285km
    G1265
    12:50
    14:30
    285km
    G1237
    13:25
    15:06
    285km
    (1)他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葫芦岛北站需要0.5小时,则交通标志牌到葫芦岛北站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2)如果他们乘坐的是G1265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分析】(1)从交通标志牌中读出最大限速,已知所用最少时间,根据v=可求出交通标志牌到葫芦岛北站的路程;
    (2)从表中可知G1265次列车的行驶路程,从始发站和终到站的时间求出列车行驶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图可知,最大限速v=60km/h,
    由v=可知交通标志牌到葫芦岛北站的路程:s=vt=60km/h×0.5h=30km;
    (2)由表可知,G1265次列车的行驶路程s′=285kmh,
    则列车的平均速度:。
    答:(1)交通标志牌到葫芦岛北站的路程为30千米;
    (2)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171千米每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和表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6.(9分)如图所示,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火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大桥的长为多少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多少m?

    【分析】(1)已知火车头距离桥头的距离和鸣笛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火车的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则大桥的长度等于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与火车长度之差;
    (3)声音和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鸣笛时火车车头距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鸣笛时火车头距山崖的距离。
    【解答】解:(1)火车的速度:
    v车===40m/s;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40m/s×30s=1200m,
    则大桥的长度:
    L桥=s4﹣L车=1200m﹣150m=1050m;
    (3)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5s=1700m,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声﹣s7,
    所以s===750m。
    答:(1)火车的速度为40m/s;
    (2)大桥的长度为1050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5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鸣笛时火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7分)
    27.(11分)暑假,小赵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于是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所需的测量工具还有  刻度尺、秒表 ;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A ;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时斜面坡度应较  小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
    (4)图中上半段距离s2= 40.0 cm;测得时间t2=2s,则上半段平均速度v2= 0.20 m/s;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C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时间t1、t2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6)实验中全程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关系是  v3>v1>v2 ;
    (7)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D ;
    (8)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大 。(选填“大”或“小”)
    【分析】(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
    (2)实验中使用金属挡板是为了能够阻挡小车,但并没有影响到斜面角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5)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7)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据此可以找出符合题意的图像;
    (8)提前按下停表计时,会导致计时有误,根据v=可以知道测得的平均速度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根据公式可知,用停表测量时间;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可以在该位置停下来,所以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不是金属挡板的作用,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较小;
    (4)小车运动距离s2=80.0cm﹣40.8cm=40.0cm,t2=3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20.7cm/s=0.20m/s;
    (5)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故B错误;
    C、不测量7=t1﹣t2,s8=s1﹣s2,再计算得到v5结果比较准确,故C正确;
    故选:C;
    (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3>v1>v8;
    (7)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由图C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由图D可知,在v−t图象上,物体的速度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提前按下停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所以测量的时间偏小可知。
    故答案为:(1)v=;刻度尺;(2)A;便于测量时间;0.20;(6)v3>v6>v2;(7)D;(8)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主要考查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误差分析以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8.(6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情形。

    (1)如图甲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随着瓶内空气被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小 介质 ,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声音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实验推理法 。
    (2)如图乙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空气 能传声。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解答】解:(1)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随着瓶内空气被不断抽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2)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故答案为:(1)介质;真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29.(10分)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乙 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时,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短 (选填“长”或“短”),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频率 有关,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3)小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刻度尺发出了振动频率低于  20 Hz的  次 声波。
    (4)若还想利用此钢尺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在听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保持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 不变。多次改变  拨动钢尺的力度 ,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与上次听到钢尺的声音对比,可以得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响度越  大 。

    【分析】(1)实验时应使刻度尺紧贴桌面;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4)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音调跟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频率和钢尺音调,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
    (2)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实验中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
    (3)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低于20Hz,人耳听不到;
    (4)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其步骤是:在听者位置不动的情况下,多次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会分析拨动力度越大,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乙;(2)短;高;控制变量法;次;(4)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以及人耳的听觉范围等知识,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九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九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