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政治高考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阶段提升复习9 逻辑与思维
展开1.思维的基本形态
2.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4.概念之间的关系
5.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6.复合判断的类型与真假
7.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8.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的比较
9.分析和综合的比较
10.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
1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辩证关系
12.比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抽象思维
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形成
形象思维
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结果具有预见性
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逻辑要求
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排中律
“A或者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两不可”
外延关系
类别
图示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或
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判断类型
结构式
主项(S)
谓项(P)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S是P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S不是P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有的S是P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有的S不是P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这个S是P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这个S不是P
周延
周延
项目
类别
常用联结项
真
假
联言判断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
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或者……或者……”
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
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等
其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必要条件
“只有……才……”等
充分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前提不同
某类的全部对象
某类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不同
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结
论与前提的联系不同
必然的
或然的
联系
二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特点
适用范围
求同法
异中求同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求异法
同中求异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
求同求异并用法
既求同也求异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共变法
求量的变化
在很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适合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剩余法
从余果求余因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分析
综合
含义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
结构综合、功能综合等
作用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客观对象
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区别
含义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地位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对事物整体中某一面的本质、某种共性的认识,思维抽象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
联系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科学的思维抽象和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环节,最终上升为思维具体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区别
思维方向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特征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技法
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 头脑风暴法
功能综合方法、归纳推理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
联系
①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赖。一方面聚合思维必须以发散思维取得的成果为前提,另一方面,没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多种答案就无意义,无价值可言
②二者是反复交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发散—聚合—发散—聚合”的过程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区别
含义
是指人们从正面去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以达到对事物的认识的目的
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方向
正面常规
常规的反面
条件
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
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
功用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联系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②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024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复习特训卷阶段滚动复习提升卷十六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复习特训卷阶段滚动复习提升卷十六逻辑与思维,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阶段提升复习9逻辑与思维(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阶段提升复习9逻辑与思维(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维的基本形态,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的比较,比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政治高考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阶段提升复习7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这是一份新高中政治高考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阶段提升复习7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