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桃花源记》第3课时创新教案第1页
    《桃花源记》第3课时创新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第3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第3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外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现实、人生理想及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进一步品味语言。

    2.正确看待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

    3.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文章的语言、意境、内涵美。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的整体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索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

    当堂训练:

    1.句中画线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D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仿佛若有光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解析】A项,“鲜美”古义是鲜艳美丽,今义是形容食物的味道好;B项,“仿佛”古义是隐隐约约,今义是指差不多,好像的意思。C项,“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2.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解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析】B项,“要”同“邀”,邀请。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解析】解答这类题,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和意义来划分。A项,正确的断句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项,正确的断句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D项,正确的断句为“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二、合作探究

    1.通过梳理课文,你认为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①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环境幽雅,风景优美。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②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③是一个幸福的地方。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村民款待渔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2.如此美丽、神奇又幸福的地方,世上真的存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存在,是作者虚构的。渔人离开时,“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却“未果,寻病终”。

    3.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

    明确: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托了作者渴望改变黑暗现实的政治理想,寄予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4.《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明确: ①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离开的时候,“处处志之”,所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交通工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没有任何奇幻的仙界色彩,都使人感到真实。

     ②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气象。

     ③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肯定,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便更加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5.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东晋的黑暗统治和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及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品味语言

    1.层层设疑,激发兴趣。

    开头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也点出渔人进入桃林。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尚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一丝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

    这种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理想社会的愿景,也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语言朴素,准确精练。

    文章一开头,只用“晋太元中……忘路之远近”19个字,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

    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景象也不过一百多字,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层层深入,次序井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高超的概括能力令人佩服,遣词用语恰到好处。

    后来诗人没有重复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只写了“具答之”三个字;渔人见太守说起桃花源的情状,也只用“如此”两个字,来概括渔人在桃花源里的一切见闻。

    四、课堂小结

    陶渊明为官时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丢人格;穷困时安贫知足,不发牢骚,不和自己过不去,心态平和地度过了一生。由此可见,平常心很重要,对于我们来说,生活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种种坎坷,但我们要正确面对,及时地放平心态,克服困难,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五、课外拓展

    传统文化中“桃”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桃蕴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生育、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潜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通过民俗活动得以引申、发展、整合、变异。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枝木用于驱邪求吉,在民间巫术信仰中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桃果融入了中国的仙话中,隐含着长寿、健康、生育的寓意。桃树的花叶、枝木、子果都烛照着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现的生命意识,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桃文化的纹理中。

    六、布置作业

    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将它描绘下来吧。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花源  缘溪行,逢桃林  桃林尽,山洞现

          进入桃花源  自然风光  良田、美池、桑竹

          做客桃花源  生活情景  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离开桃花源  不复得路

          再寻桃花源  无问津者

     

     

    相关教案

    初中9 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9 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9 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9 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整体感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9 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9 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桃花源记》第3课时创新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