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
第5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基础检测)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5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基础检测)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语,课文内容理解,考点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字
(一)易读错的音
花蕾(léi√ lěi) 苔藓(xián xiǎn√) 甘蔗(zè zhè√)
窸窣(sū√ shū) 菜畦(qí√ wā) 高粱(liáng√ niáng)
坪坝(pín píng√) 伸缩(suō√ shuō) 甩手(suǎi shuǎi√)
玛瑙(nǎo√ lǎo) 叫嚷(rāng rǎng√) 痱子(fēi fèi√)
蔗糖(zè zhè√) 缝隙(féng fèng√) 青苔(tāi tái√)
腥味(xīn xīng√) 焖饭(mēn mèn√) 斗篷(péng√ pén)
(二)易写错的字
藓:上下结构。“鱼”的最后一笔变提。
瀑:右下部是(氺),不是“水”。
袖:左边是(“衤”),不是“礻”。
篷:(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嚷:右下部有(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酱:下部是(“酉”),不是“西”
瓦:(独体)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唇:(半包围)结构,上部的“丿”要包住下面的“口”。
(三)多音字辨音
zhǎng(长大) chǔ(处理) xiān(新鲜)
长 cháng(长江) 处 chù(到处) 鲜 xiǎn(朝鲜)
干 gān (干净) 背 bèi(背书) 劲 jìn(劲头)
gàn (干活) bēi(背包) jìng(劲旅)
字音辨析:“鲜”表示“少”的意思时读xiǎn;其他情况一律读xiān。
实战演练:①xiān ②xiǎn 1.鲜少( ) 鲜花( ) 鲜活( )
① bēi ②bèi 2.背部( ) 背负( ) 背后( )
【答案】1.②①① 2.②①②
(四)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1.形近字
棚(大棚) 梯(楼梯) 苔(苔藓) 藓(苔藓)
绷(绷紧) 弟(兄弟) 台(台北) 鲜(新鲜)
锅(火锅) 蔗(甘蔗) 瀑(瀑布) 缝(缝补)
蜗(蜗牛) 遮(遮挡) 爆(爆炸) 逢(相逢)
袖(衣袖) 坪(草坪) 嚷(嚷嚷) 甩(甩掉)
神(神话) 抨(抨击) 壤(土壤) 用(用力)
2.同音字
dùn
迟(钝) 混(沌) (炖)汤 (钝)角
péng
船(篷) (蓬)勃 大(棚) (朋)友
二、词语
(一)写词语
草坪
苔藓
豆棚
甘蔗
瀑布
缝隙
谚语
尽量
斗篷
甩打
退缩
情况
楼梯
袖子
疯狂
瓦蓝
预报
增加
遮盖
讲座
吵嚷
衣柜
酱油
喧闹
逗引
嘴唇
蹦跳
软绵绵
活生生
农作物
(二)近义词
增加(增添)
丰满(饱满)
收成(收获)
理直气壮(义正辞严)
喧闹(喧哗)
逗引(逗弄)
遮盖(遮挡)
生怕(唯恐)
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常考词义辨析的词组“预报” 和“预告”。
“预报”预先报导,多用于气象、天文方面,如地震预报,台风预报等;“预告”指事先通告、通知,常指图书出版、戏剧演出等。
1.天气( )(预报✔ 预告)说今天晚上会下雪。
2.看看节目( )(预报 预告✔)就知道明天会有什么好节目了。
(三)反义词
喧闹—宁静
兴奋—沮丧
满满当当—空空荡荡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增加—减少
希望—失望
丰满—干瘪
软绵绵—硬邦邦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四)词语搭配
1.填动词
(听)讲座 (抖开)雨衣 (戴上)雨帽 (甩打) 书包
(奔进)厨房 (背过)身子 (挺着)脖子 (打开)柜门
2.填入恰当的修饰词
(1) (透明)的雨衣 (明晃晃)的玻璃 (甜丝丝)的雨点
(凉爽)的空气 (厚墩墩)的云彩 (静悄悄)的四周
(2) (嘻嘻)地笑 (兴奋)地仰起头 (安安静静)地躺着
(五)词语积累
《夏天里的成长》
1.描写夏天的四字词: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烈日当空、汗流浃背、挥汗如雨
2.描写夏天的诗句:
(1)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3.谚语:
(1)六月六,看谷秀。
(2)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3)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4)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盼》
1.描写儿童的四字词:天真烂漫、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率真可爱、聪明伶俐
2.描写儿童的诗句:(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同义词组成的四字词:不声不响,见多识广、高瞻远瞩、察言观色、左顾右盼、粉身碎骨、千辛万苦、胡言乱语、道听途说、千变万化、不知不觉、眼疾手快
4.“ABB”:绿油油、白花花、金灿灿、甜丝丝、冷冰冰、黑压压、厚墩墩、亮晶晶、明晃晃、兴冲冲、水灵灵、火辣辣、沉甸甸、乐呵呵、美滋滋、干巴巴
“ABCC”:小心翼翼、大名鼎鼎、怒气冲冲、生机勃勃、得意洋洋、人才济济、白发苍苍、热气腾腾、波光粼粼、书声琅琅、神采奕奕、无所事事
“ABAB”:碧绿碧绿、瓦蓝瓦蓝、金黄金黄、忽闪忽闪、商量商量、比划比划、打扮打扮、考虑考虑、教训教训、体验体验、打听打听、分析分析、研究研究
三、课文内容理解
夏天里的成长
1.《夏天里的成长》是作家梁容若的一篇散文。课文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写了动植物、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以及孩子的生长与成长,表现了夏天万物生长的特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夏日的生机与活力,告诉我们要抓住时机,迅速生长。
2.课文第二自然段按照“总分”的结构,写出生物在夏天飞快生长的状态,分别写了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等植物,还写了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动物,突出了夏天动植物长得快、变化大的特点。
3.“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1)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2)从山长丰满、地长高、河长宽长深三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夏天万物迅速生长的景象。
4.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1)“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后,谷子会抽穗开花。
(2)“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只能割掉喂给老牛吃。
(3)这句话引用农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夏天与生物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5.“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句话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2)“赶时候”是指趁着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的时候,
(3)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也是一样,要趁着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的时候,尽量地长身体,长知识,努力地锻炼和学习。
盼
1.《盼》一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铁凝,代表作有:《玫瑰门》(长篇小说)、《麦秸垛》(中篇小说)、《哦,香雪)(短篇小说),课文通过描写屋里穿雨衣、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外出、未果盼雨停、穿雨衣上学这五件事,来表现文中的“蕾蕾”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从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她的纯真可爱,也正是这种纯真可爱,唤醒了我们对于美好心灵的赞赏与追求。
2.“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面比作玻璃,把杨树上的雨滴比作珍珠玛瑙,(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的美丽景象,(3)情景交融,突出表现了“我”对下雨天穿新雨衣外出的渴望与迫切心情。
3. (1)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对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2)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3)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1)这里主要是“我”的动作描写,(2)一系列的举动,描写出“我”盼来下雨、穿上雨衣、愿望实现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4.“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1)这是“我”的心理和动作描写,(2)通过行人和“我”的不同表现,更加突出表现了“我”对下雨的喜悦,以及对穿新雨衣外出的期盼与急切心情。
5.“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么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这是“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失望、沮丧。(2)表现出“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以及盼望下雨的急切心情。
四、考点提示
1.《夏天里的成长》常考查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事物;第2自然段是如何体现“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这一中心意思的;对“六月六,看谷秀”和“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两句谚语的理解;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
2.《盼》常考查文章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文章哪些部分写得比较具体及这样写的好处;对描写“我”的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的理解。
3.交流平台常考查围绕中心意思进行写作的方法。4.初试身手常考查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将重要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基础检测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bāo lěi tái xiǎn yàn yǔ gān zhe
dǒu peng zhē gài yù bào zuǐ chún
2.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jìn liàng)地用力地长。(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B.李老师到福州出公差( gōng chāi)了。(临时派遣去做的公务)
C.你坐这趟车可以直达厦门,不用倒车(dǎo chē)。(使车向后退)
D.他的腰部转动(zhuàn dòng)自如。(身体或物体的某部分自由活动)
3.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加点词语用得不恰当?( )
A.我穿着崭新的雨衣,走在大街上,格外得引人注目。
B.已经六点半了,我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坐在屋子里听英语讲座。
C.“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些农谚老农们都可以脱口而出。
D.一说起自己小时候在老家的故事,爸爸就开始眉飞色舞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意思,好像树木一样,根扎得深,枝叶才能茂盛。
B.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C.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没有必要将重要部分写得那么详细、具体。
D.一篇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中心进行。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拟人)
B.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比喻)
C.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比喻)
D.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拟人)
6.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疯:①神经错乱,精神失常;②轻狂,不稳重;③农作物生长旺盛,但是不结果实。
(1)自从那次车祸受到惊吓,他变得疯疯癫癫的了。 ( )
(2)这场春雨来的真够及时,我家的小麦都快长疯了。 ( )
(3)您老人家宽宏大量,肯定不计较我们晚辈那些疯言疯语的。 ( )
7.选出下列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反语、讽刺
(1)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
(2)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
(3)荷兰被誉为“欧洲花园”“花卉王国”。( )
(4)你真“聪明”,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弄不明白。( )
8.选择正确的成语或俗语填空(填番号)。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E.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F.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①炒菜时,我多放了盐,妈妈责怪我。我冲妈妈笑了一下,做了一个鬼脸,说:“____。我下次注意就是了。”
②写作文嘛,就是要勤看多练。俗话说:“____。”只要勤学苦练,啥事都能成功。
③此处____,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④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会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补写句子,表现某种事物的快速生长。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2)请围绕下面的中心句写一段话。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10.按要求做题。
(1)甜丝丝的雨点儿迅速地滴到了我的嘴唇里。(缩句)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
(3)小姑娘盼望下雨的心态,我们不懂。(改为反问句)
(4)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家是一首多味的小诗,只有用心去品,才能读出其中的滋味。(仿写句子)
家是一座城堡,只有 ,才能 。
【答案】
1.
2.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义的能力。
A.尽量(jìn liàng)——jǐn liàng;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读[ jìn liàng ]时,意思是达到最大限度。
B.正确。
C.倒车,dǎo chē;中途换车;dào chē,使车向后退。
D.转动(zhuàn dòng)——zhuǎn dòng;转身活动;身体或物体的某部分自由活动。读[ zhuàn dòng ]时,意思是物体围绕某个中心点或某条轴线进行圆周运动。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解释以及词语的运用能力。
A项:引人注目,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B项:默默无闻,意思是指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根据句意可知,此处“我”以一个安静的状态在听讲座,并不是无人知晓,所以不可以用“默默无闻”,可用默默无言。
C项:脱口而出,意思是指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D项:眉飞色舞,形容人说得滔滔不绝、非常喜悦、得意、兴奋的样子。
4.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主题的能力。
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习作要求及所给材料,然后选择。
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习作要求及习作指导可知,为了表现中心意思,把这个意思表达得全面、充分。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事例,从不同的方面去写。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时,具体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有感染力。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 正确。由“长”、“丰满”可知是拟人句。
B 正确。运用比喻手法,把路灯照在大雨冲刷过的马路,比作是玻璃。
C 错误,没有喻体。
D 正确。由“边歌边舞”可知是拟人句,把蜜蜂拟人化。
6.① ③ ②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根据词组的不同含义以及语境的内容,选择词组的正确解释即可。
(1)疯疯癫癫:用来形容一个人与常人不一样,言行举止不合常规。疯: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2)长疯:农作物生长旺盛,但是不结果实。疯:农作物生长旺盛,但是不结果实。
(3)疯言疯语:一般多指说话不经大脑,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的话。疯:轻狂,不稳重
7.A C B 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分析和理解。
(1)本题中引号是引用了一句俗语,所以作用是表示引用。
(2)本题中引号是指用手指进行交流,所以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本题中引号是指荷兰的称呼,所以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4)本题中引号是指并不是真的聪明,所以这里的引号表示反语、讽刺。
8.D F E 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俗语的理解与运用。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指一步关键的棋子走错,就会导致整盘棋都输掉。比喻关键问题处理失误,便会导致全局的失败。
C.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原指八位仙人法力无边,在过东海时铁拐李建议将各自法宝投于水面各自过海,结果八仙各自渡过了东海。现引申为做事各有各的办法,也有各自拿出自己的本领比赛的意思。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E.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破。形容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
F.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中国古代谚语。习武的人应该经常练习,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①本题根据“我多放了盐,妈妈责怪我”可知,是“我”做错了事情,所以应填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②本题根据“只要勤学苦练,啥事都能成功”可知,应填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③本题根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知,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应填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④本题根据“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处理”可知,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则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应填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9.你到桃林里看桃花,一夜可以由花苞到完全盛开 冰河解冻,河水潺潺地向前流去。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嫩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树木也冒出了新芽。
10.雨点儿滴到了嘴唇里。 天热得像一个大蒸笼一样。 小姑娘盼望下雨的心态,我们怎么懂呢? 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内部温馨 外部坚固
二、课内阅读
(一)(2022·山东临沂·六年级期末)阅读感悟。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蓄,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薛;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画线的句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也能仿写这样的句子:
3.“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人也是一样,要赶时间,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什么是“赶时候”“赶热天”?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排比 巧妙地写出了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昨天是种子,今天是幼苗,明天就变成了粮食了。
3.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头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老牛吃了。
4.“赶时候”“赶热天”就是指抓住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比如上学读书的时候等。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不能错过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机。
(二)(2021·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阅读。
盼(节选)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5.文段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选段主要记叙了
7.对文中加点的“厚墩墩”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词语写出了云彩非常厚,竟然遮住了太阳。
B.“ABB式”词语极富口语化,表达了作者对云彩的喜爱之情。
C.这一词语有些言过其实,有些夸张的意思。
8.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文中写下雨的时候,路人加快了速度,而“我”却放慢了速度,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原因。
【答案】
5.突出强调
6.“我”有了雨衣后,终于盼来了雨
7.B
8.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变化的情况。
9.路人加快速度是怕被雨淋着,“我”放慢速度是为了祈雨,希望雨下得大点,我好穿雨衣。
三、拓展提升
(一)(2022·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看厦门市区快1线公交车站牌,完成练习。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快1线自起点到终点一共有28站。
B.站牌显示快1线公交车是从第一码头开往厦门北站的。
C.乘坐快1线公交车,从第一码头站到思北站需支付4元。
D.小明家住思北,要去高崎机场的T4候机楼,可以乘坐快1线公交车。
11.从“火车站”乘坐快1线到“中科院”要经过( )站才能到达。
A.15 B.16 C.17 D.18
12.快1线第一码头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是__________,末班车的发车时间是__________。
13.现在时间是上午八点,家住华侨大学的李明想从家里出发坐快1线公交车去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他可以在这个站牌下等车吗?为什么?
【答案】
10.C
11.C
12.5:45 22:15
13.不可以。因为根据站牌上的内容,可知经过这个站牌的快1线公交车起点为第一码头,李华应该去坐终点为第一码头的快1线公交车。
(二)(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理解。
好雨随风
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 )地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一样,裤腿上溅得( )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 )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 )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 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 )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刚擦过的一样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泥软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14.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咕咕咚咚 丝丝蔓蔓 活活泛泛 花花点点 淅淅沥沥
15.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
16.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17.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我选( )句,赏析: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好雨随风》一文,阐述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所表达的共同情怀。
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季羡林《听雨》)
【答案】
14. 活活泛泛 花花点点 咕咕咚咚 淅淅沥沥 丝丝蔓蔓
15.为下文写春雨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作充分的铺垫,突出了春雨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16.甜美、滋润;来得快,去得也快。
17.A ①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细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③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18.表达了对春雨的赞美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关注。
(三)(2021·北京·小升初模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习题。
秋思
梁衡
①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活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村出这平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虹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9.下列词语中,填在第一自然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字分别是哪个?
穿/披 盖/铺 拼/组
甲:
乙:
丙:
20.作者是抓住吕梁山秋景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21.第②段“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和“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种说法不矛盾吗?为什么?
22.第②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很多,请找出一个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3.第③段“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其中“造物者“指的是什么?
24.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首与“秋”相关的古诗词。
【答案】
19.披 铺 拼
20.热烈、浓艳。
21.不矛盾,作者写的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方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
22.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用了比喻,将大杨树比作金色的大扫帚,写出秋天到来以后杨树叶子变成金黄色的状态。
23.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
24.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7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基础检测)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语,课文重点,填空,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6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基础检测)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语,课文内容理解,语文园地六,常用的关联词,考点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4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基础检测)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音字辨音,词语,“语文园地”相关重难点,考点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