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展开1.通过自主识字、伙伴互学认识本课生字,书写3个生字。
2.借助拼音、划分节奏、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背诵。
3.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4.对比阅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感受杨氏子回答的巧妙及杨氏之子的机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师: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向,同学们喊我
生:(齐)向老师。
师:喊得这么亲切,向老师觉得跟你们一点陌生感都没有了。在座的有些老师是向老师的好朋友,知道朋友喊我什么吗?
生:喊你的名字。
师:你真聪明,我的名字叫“锐” “敏锐”的“锐”。(指生)连上姓,我的姓名是
生:向锐。
师:握个手,一听就知道你把我当大朋友了。我呀,还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别有意思,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向氏之女” 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向家的女儿。
师:这就对了,氏,指的是姓, “之”就是
生:“之”就是“的”。
师:谁能用老先生的方法做自我介绍?
生:我姓X,是“X氏之女”。生:我是X氏之女。
(指一男生)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X。
师:也是X氏之女?
生:不是,是X氏之子。
师:“儿子”用“子”,你很会变通。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会变通的X氏之子。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杨氏之子” (师板题) “杨氏之子”指的就是
生;杨家的孩子。
师:一起读课题。生:(齐)杨氏之子。
二、预习检查
活动一:自读尝试,读准读通
师:同学们,多读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不信,大家就读读看,挑战一下。请同学们自读这篇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准读通,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PPT出示:
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大声读)
师:你们的声音告诉我,你们已经会读了。谁来挑战读一读?
(指一生读)
师:你贵姓?
生:姓X。
师:X氏之子。真是一位小才子,读得很准确、很流畅。老师想采访你一下,你读得这么流畅的原因是什么?
生:课前预习的时候,我读了很多遍。
师:我再请一名同学读。(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可以评价他是否读得正确,读得流畅
生评价。
师:很不错,你们不但会读,还会评价,看来你们确实认真预习了,老师给你们点赞。孩子们都认真预习了的,相信你们都能读正确、读流畅,那就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活动二:师生共读,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如此起劲,老师心里也甚是痒痒啊,我也特别想读,现在请听老师读一读,不过,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听听老师是否读正确,读流利了,我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师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停顿更好了。
师:对,文言文停顿很重要,停顿好了,断句好了节奏感就出来了,要声断气连,如果很生硬地断开就失去了小古文的韵味。现在老师再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可以用铅笔试着画一画节奏线。(师再读 ,生画节奏线)
师:谁来挑战一下,有节奏的读一读。(生读)
师:我刚才看你也举手了,现在请你也来有节奏的读一读。(生2读)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篇课文应该怎么停顿吧。现在请同学们像老师刚才读的那样自由读一读吧再地练一练,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有趣的味道。(出示带节奏的的课文,生对照自己画的节奏线读,先自由读,再男女生读)
活动三:多种方法,读懂文意
回忆方法,自读自悟
师:大家刚才读准了节奏,读出了韵味,其实,要想真正读出韵味,最好的办法就是读懂文言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了解文言文大意有哪些方法呢?
生: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大意,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借助插图, 查工具书等 。
PPT出示:了解文意小锦囊: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 借助插图 查工具书(师贴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读懂这篇小古文(出示PPT,请生读要求)
1.小组交流理解:
(1)借助导学单,自学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小组合作完成人物选填。
(生读)开始吧
2. 抽生汇报
(1)请人说文章大意。
(2)导学。
①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是 和 。这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是这样的。
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理解这句话的?(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
出示:( )拜访( )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于是叫( )出来招待( )。
师:古文中有很多省略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它补上,会更通顺。请把人物填入这句话里,再读读。
②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客人来了,杨氏子是怎么做的?
生:他为客人端来水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也知道。
师:你说得很好,所以这句话是说( )为( )设果,果子中有杨梅。(出示句子)杨梅什么样?在哪里可以看到?(书上的插图)
除了杨梅,可能还有什么?(苹果、李子、香蕉)父亲不在家,杨氏子端出那么多水果只为了款待 ——孔君平,说明这个孩子很会待人接物,很有礼貌。
③出示:
师:相传孔君平和杨氏子的父亲很好,常来往。于是,孔君平想开个玩笑,逗逗孩子。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看(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谁能说说孔君平怎么做的?说了什么?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出示句子:孔君平指着( )对杨氏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你怎么知道孔君平指的是杨梅?
生:联系上下文,端来的水果中有杨梅,插图画的也是杨梅(答不出来老师引导)
师:你们很会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了这句话。
理解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能读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注意节奏哟(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④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那杨氏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生:杨氏子说:“我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夫子翻译的很准确,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说明杨氏子很有礼貌。
家禽是什么意思?在现代它是一个词语,指人工圈养的鸟类动物,如鸡、鸭等。在这里是两个词,家指的是孔君平,禽指的是鸟。
师:应声是什么意思?老师引导:我们来试试:我是男是女?(生答)对了,我的话音刚落,你们便脱口而出,这便是“应声”。那你们能把杨氏子应声答曰的反应快读出来吗?试一试。(生读)
师:那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话音刚落,( )脱口而出:“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生填空回答)
3.再读课文
理解了句子,再来读一定会有不同的体会,出示“孔君平诣其父……家禽。”生读。
活动四:对比阅读,读出精妙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氏子?(生答)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是?聪惠。(解释聪惠,区别聪慧。)
1. 小组讨论:一杨氏子的聪惠表现在哪些地方?
汇报:
有礼貌:用水果招待客人,客人取笑他,他没有生气,而是巧妙化解。
反应快:应声
回答巧妙:
(预设)
师:孔君平指杨梅是因为杨氏子(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字),这是在拿什么说事?
生:姓氏
师:孔君平一看到杨梅就联想到(杨氏子姓杨),便故意指着杨梅说(出示:此是君家果)意思是说盘子里的什么水果和杨氏子是一家的?(杨梅 板书:杨梅)这是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可是小小的杨氏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如此聪明的杨氏子把孔君平与什么联系在了一起?
(孔雀 板书 孔雀),孔雀和孔君平有什么关联?
(都有一个孔字)杨氏子也是在拿什么说事(姓氏),他不仅听出了孔君平的弦外之音,还用同样的方法回应了孔君平的玩笑,真是不仅会听,而且还会说呀。
出示:杨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生分角色读)
师:假如孔君平现在不姓孔,他姓柳,杨氏子应该怎么说?
生: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反应真快,你们也是会听会说的孩子!杨氏子将孔君平与孔雀联系在一起,是说孔雀一定就是孔君平家的吗?(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未闻)为什么作者要用未闻呢?
生:因为这是一个否定句,很委婉,现了杨氏子很有礼貌。
师:假如,孔君平回答说:孔雀不是我家的鸟,杨氏子会怎么说?
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
生: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水果?
师:也就是说要想杨氏子承认杨梅是他家的水果,孔君平就必须先怎么样?
生:承认孔雀是他的鸟。
师:这就是杨氏子的聪明,机智,如此巧妙的回答,孔君平有什么反应呢?
生:走了
生:在心里说,这个小孩真聪明。
师:所以,课文开篇便写道:出示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活动五:课堂检测,熟读成诵
师:我们认识杨氏之子,深刻理解了他的聪慧。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古代的人读书,是这样的(竖版,从右往左),我们像古人一样读读吧。
出示课件,生试读。
师: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是否真正熟悉这个故事了,填空背。
(先自由练习填空背,然后请同学背,全班背。)
师:看来这样难不倒你们,真是太厉害了!那你们能看着这张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先小组内讲,然后推选代表讲)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机智,有礼貌,有教养的杨氏之子,又掌握领悟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从课堂上,从杨氏之子身上,学到东西,学以致用。
三、拓展积累
1.《世说新语》就是写名人言谈趣事的,这样的故事有一千多个。感兴趣的同学同去找一找相关文章读一读。同步训练书上有一个《徐孺子妙答》,老师的课后作业单里摘录了《咏雪》,相信你们能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读懂。
2.请大家回去完成课后作业单,看看能集几个赞。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再读文,读懂文,体会巧妙,感受机智,熟读成诵,发挥想象,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视频导入,齐读课题,理解题意,指读生字,正确读音,朗读课文,掌握停顿,研读课文,体会感悟,学习第二句,教师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