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本阅读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本阅读,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应试基础必备,六因果论证,八假设论证,论证结构,论述文的基本框架是,总分总,论证语言,语言风格,1具体特点,梳理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6CAC8D461E76ACC327DE492BF74A24DEF22585BCA131E1D98AE32378449EF565D7A04545A7C8F9EB679888DD7B4DCEE842C771B3AFAE0D8D27F060EE875D4C2
·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论述类文本的类型:立论文 驳论文·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引论 —本论 — 结论·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 :并列式 层进式 对比式 总分式 综合式·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 因果论证 , 类比论证 , 归谬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方向证明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经过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
1.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议论类文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有的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 论点所在的位置不固定,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3)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论证(怎样证明):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过程要严谨,论证要充分。一般论证过程都是以三段论的形式展开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提出问题部分就是 提出论点或者是论题的部分;分析问题部分就是 证明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部分一般是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或者是提出论点。
论证方法: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反证法(归谬法)
(一)举例论证(例证法)
用代表性的甚至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了……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真切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但勤奋苦练,终于成为演说家和中国古代陈正之反应迟钝,但勤奋苦读,天长日久,终于成为博学之士的事例,具体真切地证明了勤出智慧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二)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证法)
是指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又叫印证法。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答题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具体有力地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低姿态进入》题目: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法)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有了这种心态,即便冬天来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即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吗?即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自信多于自卑。这种心态,在欣赏别人中展现了自身人格的魅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尚未学会欣赏。这种人,对人、对事、对物,要么以粗求精、以浅揣深,要么以一己之心、一时之情来度社会之腹、时令之变。这样,不仅白白丢掉了欣赏的情趣,而且平添了几分忧愁。这委实不值得、不必要。《谈欣赏》题目: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答案: 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四)比喻论证(喻证法)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答题思路: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论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注意区分: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问题: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其作用是什么?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喻证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
(五)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法)
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效果:运用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逻辑性、有幽默感,后发制人。
(六)因果论证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和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是用因证果,也可以是以果证因,还可以是因果互证。效果:运用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使得文章逻辑缜密,思辨性强。
(七)反正法(归谬法)
(八)假设论证
特点:出现如果、假如、假使、尚使等效果:运用假设论证的论证方法,使得文章逻辑缜密。
但不同的文本出于论述方式的需要,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四种:
并列结构的语言标志1、有“一方面……另一方面……2、其一……其二;第一……第二……3、首先……其次……再次4、从……上看,从……上分析5、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
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
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
一、语言风格
(一)语言风格可以用如下词语概括表述:高屋建瓴(有理论高分度,理论性强)、气势凌厉、逻辑缜密、娓娓道来、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①语言准确:1、概念使用准确:2、词语的运用准确,感情色彩恰当,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②语言严密:1、判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2、句式上多运用修饰成分多的长句,表达周密;3、结构严密,衔接过渡自然条理。③语言鲜明:1、表述明确,不可模棱两可,尤其是论点的表述;2、态度明确,爱憎分明,不可含糊不清 ;3、口语化,幽默④语言简练、概括:叙述事实时,不需要铺排渲染,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不宜细致地述说细节,否则喧宾夺主。⑤通俗易懂,语言形象生动:1、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2、注意语气变换,灵活运用各种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双重否定等)。
使用设问,或引人注意或启人思考
主 观 题
1、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一的第三段)的论证思路。3、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材料一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
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梳理行文脉络:1、出处(文字选自哪里)2、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3、概括总结注意:分点6分那就3点以上注意:找出同一类型概括,每一条行文脉络都是单一的,不能与第二条重复格式: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
1、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2、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非虚构文学的“真实”下一个简要定义。3、简要概括“文明型国家”的特征。
一般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判断
对象范围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例: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被定义对象是……的……
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点拨(1)中心论点怎样提出的 (2)论点是什么 (3)围绕中心论点怎样论证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师说203页,2021年的新高考一卷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做题方法:1、先通读2、对材料一的各段进行梳理,厘清各个段落的层次3、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概括。
试题举例材料一:首先由莱辛的近代诗画理论文献《拉奥孔》引出中心论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通过对比将史诗与雕像的不同形像,探讨诗画并不同于质的原因,得出“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的结论;最后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
材料二:首先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接着通过《拉奥孔》所讲的绘画与诗歌的区别引出了中国古人对该问题的看法。最后通过沈括、徐凝对相关问题的分析间接论证这个观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分析预测•,•读文指导•,•读文示范•,但这并不妨碍,图解技法,答题演示,必备知识,•教师知识回顾•,•教师备用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