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3章 第14讲 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与实验探究 (含解析)
展开1.多角度认识Na2O2与H2O、CO2的反应。2.掌握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原理与定量分析。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考点一 Na2O2与H2O、CO2的反应规律与实验探究
考点二 Na2CO3、NaHCO3与酸反应图像及计算
考点三 Na2CO3的制备和质量分数测定
3.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n(e-)=n(Na2O2)=2n(O2)。4.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Δm(CO2)=28 g·ml-1×n(CO2),Δm(H2O)=2 g·ml-1×n(H2O)。
题组一 Na2O2与H2O、CO2反应的定量分析
1.用单线桥分析Na2O2与水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2)Na2O2与CO2反应时,生成0.1 ml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4×1023)
2.下列物质均为a g,将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全部通入到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为a g的是①CO ②H2 ③CH4 ④HCHO ⑤CH3COOH ⑥HCOOH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H2、CO的质量。因此只要是CO或H2或它们的混合气体或化学式组成符合(CO)m·(H2)n,则过氧化钠固体增重质量等于原物质的质量,则①②符合,而④HCHO可以改写成CO·H2,⑤CH3COOH可以改写成(CO)2·(H2)2,⑥HCOOH可以改写成CO2·H2,故⑥不符合,①②④⑤符合,故选C。
3.将一定量的Na2O2和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后有固体物质剩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即当n(Na2O2)∶n(NaHCO3)≤1∶2时,反应后剩余固体为Na2CO3,当1∶2
ω g化学式符合通式(CO)m·(H2)n的物质(其中m、n为自然数)在O2中充分燃烧后,将其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完毕,固体增重ω g。中学阶段常见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①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②有机物: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题组二 过氧化钠性质实验探究
4.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组:①Na2O2+CO2 ②Na2O2+SO2第二组:③Na2O2+FeCl3(溶液) ④Na2O2+FeCl2(溶液)第三组:⑤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 ⑥Na2O2加入品红溶液中,加热第四组:⑦NaOH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⑧Na2O2固体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1)若第一组②不产生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测第二组中③④的现象是否可能相同:_________。
Na2O2+SO2===Na2SO4
(3)预测⑤⑥反应中可能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答案 ⑤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⑥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前者是因为SO2与品红溶液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后者是因为Na2O2具有强氧化性,将品红溶液氧化为无色。
(4)预测⑦⑧反应中可能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答案 ⑦溶液变蓝,⑧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前者是因为NaOH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后者是因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溶液呈碱性,同时Na2O2又有漂白性。
5.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Na2O2+2CO2===2Na2CO3
解析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2)装置Ⅰ中的试剂是____(填字母)。a.稀盐酸 b.稀硫酸c.小苏打 d.石灰石
解析 依据实验目的,需要干燥CO2,所以装置Ⅰ是制取CO2的装置,因为盐酸易挥发出HCl,所以应选择稀硫酸、小苏打。
(3)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____(填“K1”或“K2”),观察到预期现象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
解析 先通干燥CO2,再通湿润CO2进行对比。
(4)实验过程中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
水与Na2O2反应生成O2
(5)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是:取最终反应后Ⅲ中所得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答案合理即可)
6.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 ml·L-1盐酸、6 ml·L-1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______。
解析 A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碳酸钙和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所以用盐酸而不用硫酸来反应,故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6 ml·L-1盐酸。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
解析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氧气的体积测量造成干扰。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CO2===Na2CO3
解析 装置D中含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CO2分别与它们发生反应。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
解析 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
则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ml,
1.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2.依据图像特点判断溶液溶质成分的方法(1)化学原理: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依次发生①____ 、② ,①②完成时消耗盐酸的量相等。(2)图像分析依据图像特点判断溶液溶质成分
+H+===H2O+CO2↑
Na2CO3和NaOH
Na2CO3和NaHCO3
题组一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
1.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 生的CO2体积小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 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一样多
解析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此类题目用归“1”法。
B项,假设二者均为1 ml,则消耗的盐酸:Na2CO3为2 ml,NaHCO3为1 ml,正确;
题组二 已知溶质种类分析反应阶段
2.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l·L-1的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1)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值为____。
(3)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解析 根据离子方程式和图像可知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1 ml,共计消耗盐酸0.02 m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是0.04 ml-0.02 ml=0.02 m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m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题组三 依据图像分析确定溶质种类
3.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 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 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 ml·L-1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NaOH、Na2CO3
解析 对于A情况,V1=100 mL,V2=(150-100)mL=50 mL
Na2CO3、NaHCO3
解析 对于B情况,V1=50 mL,V2=150 mL-50 mL=100 mL>V1,据此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2CO3和NaHCO3。根据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则n(NaHCO3)∶n(Na2CO3)=(150 mL-50 mL-50 mL)∶50 mL=1∶1。
(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解析 当加入150 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据物料守恒有n(NaOH)=n(Na+)=n(Cl-)=0.2 ml·L-1×0.15 L=0.03 ml,所以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5 ml·L-1。
一、侯氏制碱法1.制备原料食盐、氨气、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其反应为C+H2O(g) CO+H2,CO+H2O(g) CO2+H2。
3.反应原理(1)产生NaHCO3的反应: 。(2)产生Na2CO3的反应: 。4.绿色思想循环使用的物质为 、 。
NH3+NaCl+CO2+H2O===NaHCO3↓+NH4Cl
二、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常用方法1.气体法(1)测定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依据CO2的体积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2)实验操作:向m g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3)数据处理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 ,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2.沉淀法(1)测定原理:Na2CO3+BaCl2===BaCO3↓+2NaCl。依据BaCO3沉淀的质量,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2)实验操作:先将m g纯碱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BaCO3沉淀的质量为n g。(3)数据处理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 ,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1.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第Ⅲ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解析 A项,利用NH3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可以提高CO2的吸收,因此先通NH3后通CO2,正确;B项,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利用了溶解度的差异,正确;C项,操作Ⅲ是过滤,因此用到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正确;
A.图1为制取氨气将其溶于饱和食盐水B.图2为过滤获得碳酸钠晶体C.图3为灼烧碳酸氢钠制取碳酸钠D.图4为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
2.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和氯化铵溶液,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解析 A项,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备氨气,正确;B项,侯氏制碱法中溶液析出的晶体为碳酸氢钠,故应过滤获得碳酸氢钠,错误;C项,在坩埚中灼烧碳酸氢钠分解制备碳酸钠,正确;D项,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并不断搅拌,正确。
题组二 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3.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解析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Na2CO3与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 2NaCl+CO2↑+H2O,依据消耗盐酸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量,进而确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测量碱石灰增重的方法是重量法而不是量气法,B项错误;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因盐酸的质量未知,无法通过重量法测量Na2CO3的质量,C项错误;因部分CO2能溶解到水里,与水反应生成H2CO3,故排出水的体积并不是CO2的体积,D项错误。
4.(2020·河南安阳模拟)为了测定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通过测量反应前后②和③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③中可以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碱石灰B.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 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C.若将①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偏大D.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再停止通入空气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知:装置①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可以使用碱石灰;装置②吸收Na2CO3·10H2O和NaHCO3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可以使用无水CaCl2;装置③吸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CO2,使用碱石灰,A项正确;实验前必须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和CO2赶净,避免影响测定结果,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B项正确;
若将①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会增加水的质量,使测得Na2CO3·10H2O和NaHCO3的含量偏高,NaCl的含量偏低,C项错误;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使存留在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完全被吸收,D项正确。
5.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部分转变为Na2CO3),某研究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Ⅰ.加热分解法利用图1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①仪器a的质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前,仪器a和样品的总质量
加热冷却后,仪器a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Ⅱ.测量气体体积法利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3)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4)导管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C中最好用____________溶液代替水。
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
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因加入稀硫酸而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6)待反应结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利用图示装置读取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数时应上下移动C管,使B、C两管液面相平
(7)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m g,反应前量气管C的读数为V1 mL,反应结束后量气管C的读数为V2 mL,则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__(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Na2O2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1 m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lB.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C.等物质的量的Na2O2与Na2O溶于等质量水中得到的NaOH的物质的量浓 度相同D.等质量的Na2O2与Na2S晶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阴离子
2.(2019·湖北黄石二中周测)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Cl2、O2、N2等发生反应C.Cs2CO3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CO2和Cs2O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3.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 成的CO2体积相同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HCO3溶液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HCl===NaCl+NaHCO3,当碳酸钠和盐酸物质的量相等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A项错误;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2HCl=== 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不相等,所以同温同压下,生成CO2的体积不一样,B项错误;在Na2CO3、NaH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均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但是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所以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即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的pH,C项错误;
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 2NaHCO3↓,常温下在相同的溶剂中,Na2CO3比NaHCO3易溶,所以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D项正确。
4.现有25 mL 2 ml·L-1的Na2CO3溶液和75 mL 1 ml·L-1的稀盐酸。(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标准状况下)为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解析 n(Na2CO3)=0.05 ml,n(HCl)=0.075 ml(1)操作:Na2CO3+ 2HCl===2NaCl+CO2↑+H2O0.05 ml 0.075 ml n(CO2)
(2)操作:Na2CO3+ HCl===NaCl+NaHCO30.05 ml 0.05 ml 0.05 mlNaHCO3+HCl===NaCl+CO2↑+H2O0.05 ml 0.025 ml n(CO2)n(CO2)=0.025 ml。
5.(2020·黄山高三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 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A.54.5% B.40%C.36% D.33.3%
解析 CO、H2、O2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所以过氧化钠固体增重的质量等于CO、H2的质量,所以原混合气体中CO、H2的质量一共是7.5 g,则O2的质量是16.5 g-7.5 g=9.0 g,所以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100%≈54.5%。
6.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混合物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有Na2O2、Na2CO3、NaHCO3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D.无法确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解析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O2(生成O2)、Na2CO3或NaHCO3(生成CO2),X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O2和CO2组成,原粉末中Na2O2一定存在,Na2CO3和NaHCO3至少有一种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3,但NaHCO3受热分解会使粉末质量减小,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O+O2 2Na2O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
7.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试管中各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如图),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一定有c(HCl)≥2 ml·L-1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c(HCl)≤1 ml·L-1D.最终两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 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小,故A错误;
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0.01 ml,根据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知,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说明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或等于0.02 ml,所以其浓度大于或等于2 ml·L-1,故B正确;
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0.01 ml,所以Na2CO3和NaHCO3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同,故D错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8.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解析 氢氧化钡足量,挥发出的HCl先被吸收,不会影响BaCO3沉淀的生成和测定,无需单独添加吸收HCl的装置,故A项错误;碱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水分,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故B项正确;根据③中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纯度,故需要通入空气,保证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转移到③中,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故C项正确;
③中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钡,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可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的碳酸钠质量,根据称取样品的质量即可求算碳酸钠固体的纯度,故D项正确。
9.向50 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 mL,将其稀释至100 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
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B.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 浓度之比为1∶1C.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 LD.稀释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5 ml·L-1
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根据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由于溶质处于同一溶液,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B项正确;
n(CO2)=n(HCl)=0.1 ml·L-1×0.025 L=0.002 5 ml,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体积是V(CO2)=0.002 5 ml ×22.4 L·ml-1=0.056 L,C项正确;
A.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B.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使用玻璃棒C.如图乙所示装置可以比较Na2CO3和NaHCO3晶体的热 稳定性D.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过量NaOH、Na2CO3、 BaCl2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
解析 A项,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氨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应先通入氨气,使溶液为碱性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错误;B项,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因此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搅拌、引流等,正确;
C项,Na2CO3加热不易分解,NaHCO3晶体加热容易分解,故小试管中盛放NaHCO3,大试管中盛放Na2CO3,错误;
11.“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装置③中分液漏斗的旋塞B.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C.向步骤Ⅰ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析出NH4ClD.用装置④加热碳酸氢钠可实现步骤Ⅱ的转化,所得CO2可循环使用
解析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应该先通入氨气,故不选A;过量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要进行尾气吸收,2NH3+H2SO4===(NH4)2SO4,故不选B;
过滤碳酸氢钠晶体后,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在母液中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浓度,使NH4Cl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不选C;固体加热不可用烧杯,也实现不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故选D。
12.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加入HCl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③
解析 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
图像Ⅲ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③错误;图像Ⅳ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④错误。
13.钠的化合物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Na2O2就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通过以下实验探究炭粉与Na2O2反应的产物。【实验装置与步骤】Ⅰ.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
Ⅱ.将炭粉和Na2O2的混合物装入硬质试管,在靠近试管口处放置一张湿润的氯化钯(PdCl2)试纸(湿润PdCl2试纸遇CO变黑,可用于检验是否有CO生成)。Ⅲ.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底部。【实验过程与现象】给试管加热后,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花,PdCl2试纸未变黑,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2)已知PdCl2溶液是无色的,则PdCl2试纸应为____色。(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检验气体中是否有CO2
(5)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过氧化钠和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2+C―→Na2CO3,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2Na2O2+C Na2CO3+Na2O。
(6)CO在潮湿环境中可将PdCl2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PdCl2+CO+H2O===Pd+CO2+2HCl
解析 由题意“CO在潮湿环境中可将PdCl2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可知反应物为CO、PdCl2、H2O,CO把PdCl2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则PdCl2把CO氧化为二氧化碳,可知产物为CO2、Pd,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判断还有HCl生成;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还原剂为CO,还原产物为Pd,二者质量比为28∶106=14∶53。
14.(2019·河南周口模拟)四个化学小组的同学测定某Na2CO3固体样品(仅含NaCl杂质)的纯度,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气体分析法。
(1)第一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将m1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实验开始时需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仪器A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
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第二小组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处)。
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会进入干燥管中或装置中的CO2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3)第三小组在第二小组装置的基础上,解决了第二小组装置的问题。所用到的装置如图3所示,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填接口字母,图中仪器可重复使用)。实验中取样品m1 g,称得干燥管的质量为m2 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得干燥管的质量为m3 g,则Na2CO3的纯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样品m1 g,称得干燥管质量为m2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得干燥管质量为m3 g,干燥管增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2的质量为(m3-m2) g,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2章 第8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2章 第8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利用差量法计算,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利用关系式法计算,答案2579t,答案5195t,容量瓶,得关系式,答案9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6章第2讲 反应热的计算及比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6章第2讲 反应热的计算及比较(含解析),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向1,考向2,考向3,训练二十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0章第65讲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综合实验探究(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0章第65讲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综合实验探究(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2Cl-,将NO2转化为NO,浓HNO3,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Cu2+,+8H2O,减小溶液颜色变浅,试管口试纸变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