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第7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含解析)
展开第7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复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电解质及电离
1.电解质及其分类
答案 ①电离 ②强电解质 ③强酸 ④强碱 ⑤弱电解质 ⑥弱酸 ⑦弱碱 ⑧水溶液 ⑨熔融
2.电解质的电离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2)连接符号: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3)多元弱酸分步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完成。
4.依据元素周期表,熟记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ⅠA: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
ⅡA: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
Ⅲ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即可看作弱碱,也可看作弱酸。
ⅣA:H2CO3、H2SiO3均为弱酸。
ⅤA:强酸:HNO3;中强酸:HNO2、H3PO4;NH3·H2O为弱碱。
ⅥA:强酸:H2SO4;弱酸:H2SO3、H2S。
ⅦA:强酸:HCl、HBr、HI、HClO4等;
弱酸:HF、HClO等。
过渡元素中常见的弱碱:Fe(OH)3、Fe(OH)2、Cu(OH)2、Zn(OH)2等,它们也都难溶于水。
注意 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都是强电解质。
(1)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错因: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为共价化合物(×)
错因:如HCl是强电解质,但是共价化合物,Pb(CH3COO)2是离子化合物,但为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错因:导电性的强弱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4)CO2、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者为电解质(×)
错因:CO2、NH3均为非电解质,它们溶于水生成的物质H2CO3、NH3·H2O是弱电解质。
现有12种物质:①Al ②稀硝酸 ③HNO3 ④液氨 ⑤CO2 ⑥空气 ⑦NaCl ⑧CaCO3 ⑨NaHCO3 ⑩乙醇 ⑪Al2O3 ⑫石墨
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序号
符合的条件
物质的序号
(1)
混合物
(2)
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
(3)
电解质,熔融状态能导电
(4)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5)
非电解质
(6)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答案 (1)②⑥ (2)③ (3)⑦⑧⑨⑪ (4)⑧⑪
(5)④⑤⑩ (6)①⑫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NaCl溶液。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3)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均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碳酸钙,其溶解性小,溶液导电性差,但其属于强电解质。
1.分类书写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
①Ba(OH)2:Ba(OH)2===Ba2++2OH-;
②BaSO4:BaSO4===Ba2++SO;
③KAl(SO4)2:KAl(SO4)2===K++Al3++2SO。
(2)弱电解质
①NH3·H2O:NH3·H2ONH+OH-;
②H2CO3:H2CO3H++HCO、HCOH++CO;
③Al(OH)3双向电离:AlO+H++H2OAl(OH)3Al3++3OH-。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3)酸式盐
①NaHSO4溶于水:NaHSO4===Na++H++SO;
②NaHSO4熔融:NaHSO4===Na++HSO;
③NaHCO3溶于水:NaHCO3===Na++HCO、HCOH++CO。
2.有八种离子:H+、Na+、Ba2+、Ca2+、OH-、Cl-、SO、CO。
(1)由两种离子相结合形成的物质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属于难溶盐的是_________。
(2)写出以上离子组成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l、H2SO4、H2CO3 BaSO4、BaCO3、CaCO3
(2)H2OH++OH-、H2CO3H++HCO、HCOH++CO
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思维模型
考点二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方法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条件
在稀H2SO4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加入BaCl2溶液:Ba2++SO===BaSO4↓;
B.加入CH3COONa溶液:CH3COO-+H+===CH3COOH;
C.加入Na2CO3溶液:CO+2H+===CO2↑+H2O;
D.加入Zn粒:Zn+2H+===H2↑+Zn2+;
E.加入NaOH溶液:H++OH-===H2O。
从A~E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易挥发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的本质
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A(填字母,下同);H+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BCDE;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根据离子反应的实质直接书写
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首先分析出溶液中反应物电离出的离子有Cu2+、SO、Ba2+、OH-;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能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SO与Ba2+反应生成BaSO4;③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得Cu2++SO+Ba2++2OH-===Cu(OH)2↓+BaSO4↓。
3.电解质的“拆分”原则
(1)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
①常见的强酸、弱酸
强酸
HNO3、H2SO4、HClO4、HCl、HBr、HI
弱酸
H2CO3、H2SiO3、CH3COOH、H2C2O4、HClO、HF、H2S、H2SO3
注意 浓盐酸、浓硝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可拆,浓硫酸一般不拆。
②常见的强碱、弱碱
强碱
NaOH、KOH、Ca(OH)2、Ba(OH)2
弱碱
NH3·H2O、Mg(OH)2、Fe(OH)3
③酸式盐
a.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如HCO、HS-、HSO等;
b.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SO)在水溶液中写成拆分形式,如NaHSO4应写成Na+、H+和SO;而在熔融状态下HSO不能拆开,应写成Na+和HSO。
(2)固体之间的反应、浓硫酸(或浓磷酸)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不写离子方程式。如:
Ca(OH)2(s)+2NH4Cl(s)CaCl2(s)+2NH3↑+2H2O。
题组一 基本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1)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难溶、气体、难电离微粒的书写形式。
①氧化镁溶于稀硫酸
MgO+2H+===H2O+Mg2+。
②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
③将浓硝酸滴到CaCO3固体上
CaCO3+2H+===Ca2++H2O+CO2↑。
④小苏打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合
HCO+CH3COOH===CH3COO-+H2O+CO2↑。
⑤向NaHS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4溶液
HSO+H+===H2O+SO2↑。
(2)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微溶物质、NH与碱反应的条件。
①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
OH-+H+===H2O。
②石灰乳与Na2CO3溶液反应
Ca(OH)2+CO===CaCO3+2OH-。
③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SO+2Ag+===Ag2SO4↓。
④NH4Cl与NaOH两稀溶液混合
NH+OH-===NH3·H2O。
(3)完成下列教材中重要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单质、氧化物、浓“盐酸、硝酸、硫酸”的书写形式。
①过氧化钠溶于水
2Na2O2+2H2O===4Na++4OH-+O2↑。
②FeCl3腐蚀铜箔
2Fe3++Cu===2Fe2++Cu2+。
③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Cl2
MnO2+4H++2Cl-Mn2++Cl2↑+2H2O。
④用NaOH吸收Cl2
Cl2+2OH-===Cl-+ClO-+H2O。
⑤铜分别溶于浓、稀硝酸
Cu+4H++2NO===Cu2++2NO2↑+2H2O;
3Cu+8H++2NO===3Cu2++2NO↑+4H2O。
⑥铜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
Cu+2H2SO4(浓)Cu2++SO+SO2↑+2H2O。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
2.特殊情况的处理
(1)微溶物作为产物视为沉淀,作为反应物处理如下:
(2)铵根离子与碱的反应
题组二 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
Ba2++2OH-+2H++SO===BaSO4↓+2H2O。
(2)Ba(OH)2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
Ba2++2OH-+2NH+SO===BaSO4↓+2NH3·H2O。
(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Cu2++SO+Ba2++2OH-===Cu(OH)2↓+BaSO4↓。
(4)Fe2O3溶于HI溶液中
Fe2O3+6H++2I-===2Fe2++3H2O+I2。
(5)FeO溶于稀HNO3中
3FeO+10H++NO===3Fe3++NO↑+5H2O。
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时的注意点
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至少电离出两种阴离子和两种阳离子,这四种(或更多种)离子之间都能两两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或后续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离子反应称为多重反应。在写这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易丢失其中的一组反应。
题组三 离子反应过程中溶液导电性变化的判断
3.下列几种导电性变化图像,把符合要求的图像序号填在相应的题目后面的括号中。
(1)向H2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 )
(2)向H2S溶液中通入Cl2直至过量( )
(3)向AgNO3溶液通入少量HCl( )
(4)向氨水中通入HCl直至过量( )
(5)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 )
答案 (1)D (2)B (3)C (4)B (5)C (6)A
解析 (1)H+与OH-中和生成极弱电解质水,Ba2+与SO结合成难溶BaSO4,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2)和(4)都是因发生离子反应,使弱电解质生成强电解质,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加。(3)和(5)虽然发生了离子反应,但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未发生改变。(6)开始阶段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离子浓度降低至Ca(OH)2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CO2,CO2和H2O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又增加。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理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实现导电过程,一般情况下,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越大,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2)同一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三者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它们的导电能力大小顺序为b>a>c。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不溶于水的盐都是弱电解质 ②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③0.5 mol·L-1一元酸溶液中H+浓度为0.5 mol·L-1 ④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 B.只有④⑤ C.②④⑤⑥ D.只有③⑥
答案 B
解析 不溶于水的盐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①错误;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可溶于水的盐可能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铅,故②错误;0.5 mol·L-1一元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为0.5 mol·L-1,如醋酸,故③错误;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H+浓度与酸的浓度、分子中氢离子的个数以及电离程度有关,故④正确;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⑤正确;酸在熔融态时均不导电,只有溶于水时才导电,故⑥错误;正确的有④⑤。
2.将NaCl溶于水配成1 mol·L-1的溶液,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离子为Cl-,b离子为Na+
B.溶液中含有NA个水合Na+
C.溶液中存在NaClNa++Cl-
D.NaCl溶解过程需要在容量瓶中进行
答案 A
解析 钠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氯离子有3个电子层,即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a离子为Cl-,b离子为Na+,A正确;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即无法判断溶液中水合Na+的个数,B错误;氯化钠是强电解质,全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C错误;容量瓶是精密仪器,不能用于溶解,NaCl溶解需要在烧杯中进行,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B.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
C.NaHSO4在水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均可电离出Na+、H+、SO
D.NH3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答案 D
解析 三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SO3是非电解质,A错误;离子数目多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大,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多,其导电能力不一定强,B错误;NaHSO4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出Na+、HSO,C错误;NH3是非电解质,但其溶于水后可形成电解质NH3·H2O,溶液能导电,D正确。
4.下列物质在指定条件下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2CO3溶于水:Na2CO3===Na+CO
B.Al(OH)3酸式电离:Al(OH)3===H++AlO+H2O
C.NaHS溶于水HS-的电离:HS-+H2OH2S+OH-
D.NaHSO4加热熔化:NaHSO4(熔融)===Na++HSO
答案 D
解析 A项,应为Na2CO3===2Na++CO;B项,应用可逆号;C项,是HS-的水解方程式。
5.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OH-+HCl===H2O+Cl- B.Ca(OH)2+Cu2+===Ca2++Cu(OH)2
C.Fe+Cu2+===Cu+Fe2+ D.Fe+2H+===Fe3++H2↑
答案 C
解析 稀盐酸和石灰水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H++OH-===H2O,A项错误;氯化铜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B项错误;铁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C项正确;铁为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2+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D项错误。
6.(2020·湖南株洲二中模拟)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水表面漂着的“白膜”可用醋酸溶解:CaCO3+2H+===Ca2++CO2↑+H2O
B.NH4HSO4溶液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NH+H2O===NH3·H2O+H+
C.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中加入石膏,降低土壤的碱性:Ca2++CO===CaCO3 ↓
D.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a2++2ClO-+CO2+H2O===2HClO+CaCO3↓
答案 D
解析 石灰水表面漂着的“白膜”为碳酸钙,用醋酸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A项错误;NH4HSO4溶液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NH4HSO4===NH+H++SO,B项错误;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是Ca(ClO)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CO2+H2O===2HClO+CaCO3↓,D项正确。
7.(2020·泰安市高三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nO2与浓盐酸反应:MnO2+4HCl(浓)Mn2++Cl2↑+2H2O+2Cl-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为中性:
Ba2++2OH-+2H++SO===BaSO4↓+2H2O
C.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D.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Cu+Fe3+===Cu2++Fe2+
答案 B
解析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为中性,要求氢氧根和氢离子物质的量相等,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选项B正确;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可以将+4价硫氧化为+6价,选项C错误;离子方程式的电荷不守恒,选项D错误。
8.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图形相符合的是( )
A.稀硫酸滴加到Ba(OH)2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硫酸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
B.铁粉加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横坐标是铁粉的质量,纵坐标为沉淀质量)
C.CO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横坐标是CO2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
D.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NaOH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盐酸的体积,纵坐标为钠离子物质的量)
答案 A
解析 滴入的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下降,恰好完全反应导电性变为零,再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导电能力增加,直到变为定值,故A正确;铁粉加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根据方程式知每当消耗56 g铁,生成64 g固体铜,所以固体的质量一直在增加,而图像中的固体的质量先变小后变大,故B错误;CO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O2+2NaOH===N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根据方程式知钠离子浓度基本不变,所以导电能力基本不变,故C错误;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都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图像中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稀盐酸与苏打溶液反应:HCO+H+===CO2↑+H2O
C.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D.铁盐腐蚀铜质电路板:2Fe3++Cu===2Fe2++Cu2+
答案 D
解析 不符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Na+2H2O===2Na++2OH-+H2↑,A错误;苏打是Na2CO3的俗称,电离产生阴离子是CO,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O+2H+===CO2↑+H2O,B错误;CO2气体过量,反应产生可溶性Ca(HCO3)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lO-+H2O+CO2===HClO+HCO,C错误;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离子方程式拆写原则,D正确。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2H+===H2S↑
B.硫化氢气体通入氯水中:H2S+Cl2===2H++2Cl-+S↓
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OH-+Ba2++SO===BaSO4↓+H2O
D.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答案 B
解析 硫化亚铁是难溶性物质,在离子方程式里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故A不选;硫化氢有还原性,氯气有氧化性,两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和氯化氢,故B选;1 mol硫酸电离出2 mol H+和1 mol SO,1 mol氢氧化钡电离出1 mol Ba2+和2 mol OH-,所以离子方程式中H+、OH-和水的系数均为2,即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BaSO4↓+2H2O,故C不选;稀硫酸的氧化性是H+体现出来的,H+的氧化性比较弱,不能把铁氧化成Fe3+,只能氧化成Fe2+,故D不选。
1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若在A项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可近似地用图1中的________曲线表示(填字母)。
(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如图2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________。
答案 (1)Ba2++2OH-+SO+2H+===BaSO4↓+2H2O (2)A Ba2++SO===BaSO4↓
(3)C
(4)沉到烧杯底部(或下沉,或下沉到烧杯底部)
解析 (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
(2)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故A正确;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BaSO4↓+H2O,故B错误;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BaSO4↓+H2O,故C错误。
(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随着反应进行导电性逐渐减弱,恰好反应时导电性接近0,硫酸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图中只有C符合。
(4)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密度小于Ba(OH)2溶液的密度,塑料小球将沉到烧杯底部。
第2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高效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分层练习: 这是一份第2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高效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分层练习,文件包含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讲义-高效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层练习-高效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讲义-高效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层练习-高效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 第05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讲义+练习)(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 第05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讲义+练习)(原卷版+解析),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05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讲义原卷版+解析docx、新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练习第05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练习原卷版+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 第2章 第6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 第2章 第6讲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含解析),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