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考试结束前
    宁波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校联考高二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 )
    A. 磷脂和蛋白质 B. DNA和酶
    C. 性激素和胰岛素 D. 神经递质和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需要模板链,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录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该过程需要DNA作为模板所以答案B。
    2. 图模拟的是一个四分体,图中的数字代表染色体上的不同区段,据此判断其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


    A. 易位 B. 倒位 C. 缺失 D. 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ABCD、图中染色体的变异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易位,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 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而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4. 在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生物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脂筏的存在不影响膜的流动性
    C. 破坏胆固醇可能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
    D. 脂筏可能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脂筏富含胆固醇,而胆固醇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意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因此脂筏的存在会影响膜的流动性,B错误;
    C、脂筏富含胆固醇,胆固醇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因此破坏胆固醇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C正确;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而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有关,脂筏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所以可能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
    5. 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 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
    B. 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 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 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狼为肉食性动物,其食物中几乎不含淀粉;经人类长期驯化得到的狗为杂食性动物,由于人类食物以淀粉类为主,导致人给狗喂的食物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经长期的选择过程,不适应这种饮食结构的被淘汰,逐渐适应的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狗。可见,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定向选择而不是定向变异。故选B
    【点睛】
    6. 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脚趾会缓缓地上翘,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大时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 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 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人生来就有,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所得。
    【详解】A、新生儿生来就可以进行这些动作,说明是非条件反射,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控制心跳、新陈代谢等活动,B错误;
    C、该现象在6~18个月大时逐渐消失,而新生儿6~18个月大时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
    D、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发育,高级神经中枢逐渐发育成熟,如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逐渐发育成熟,就可以控制脚趾运动,D正确。
    故选B。
    7. 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三孩政策”是一项调整性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  )
    A. 降低出生率 B. 调整年龄组成
    C. 降低人口密度 D. 改变性别比例
    【答案】B
    【解析】
    【分析】近期启动实施“二孩”政策,这说明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已经开始凸显.只有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才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详解】A、“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A错误;
    B、“二孩”政策实施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正确;
    C、“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C错误;
    D、“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理论上不会变性别比例,D错误。
    故选B。
    8. 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某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O2和CO2的变化示意图(底物只考虑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O2吸收量,曲线②表示CO2释放量
    B. A点时种子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且B点时呼吸作用最强
    C. 种子萌发(长出幼叶前)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ATP都来自线粒体
    D. 在A点后若将底物葡萄糖换成脂肪,则曲线①和②不重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②表示密闭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曲线,其中①的变化了大于或等于②,因此①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②是氧气的吸收量;A点之前,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表示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点之后,氧气释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分析图可知,①②表示密闭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曲线,其中①的变化了大于或等于②,因此①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②是氧气的吸收量,A错误;
    B、A点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开始时间比A点早,B点时消耗氧气及产生二氧化碳最多,呼吸作用最强,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ATP除了来自线粒体外,还来自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糖类和脂肪虽然都含C、H、O三种元素,但脂肪的碳、氢比例较高,以脂肪为呼吸底物,会出现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小于1的现象,则曲线①和②不重合,D正确。
    故选D。
    9. 姜撞奶是广东著名风味小吃。其做法是将一定温度的牛奶按一定比例倒入姜汁中,一段时间后,牛奶发生凝固现象(凝乳);若使用煮沸的姜汁,则牛奶无法凝固。推测姜汁中可能含有一种能使蛋白凝固的酶X。某小组通过观察凝乳情况,探究温度对酶X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处理温度(℃)
    60
    70
    80
    90
    凝乳情况
    不完全
    完全
    不完全
    基本不凝
    下列分析和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组的姜汁用量应相同 B. 70℃是酶X的适宜温度
    C. 该实验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D. 温度过高可能破坏酶X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探究温度对酶X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凝乳情况,酶量、pH、姜汁使用量等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详解】A、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排除人为因素,各组的姜汁用量应相同,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在70℃完全凝乳,说明酶X的最适温度在70℃,B正确;
    C、该实验证明了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没有证明酶的专一性,C错误;
    D、由于90℃时,牛奶基本无法凝固,说明温度过高可能破坏酶X的结构,D正确。
    故选C。
    10. 如图所示某些蛋白质可以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参与细胞信号传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磷酸化后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 蛋白质的磷酸化属于吸能反应
    C.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的相关物质与能量都能重复利用
    D. 细胞内ATP含量不足可能会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磷酸化是指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变成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质,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去磷酸化是指磷酸化的蛋白质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去掉磷酸基团,失去活性的过程。
    【详解】A、蛋白质磷酸化后活性会改变,说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A正确;
    B、据图可知,蛋白质的磷酸化需要水解ATP供能,属于吸能反应,B正确;
    C、据图可知,ATP在信号传递过程中水解,提供能量用于蛋白质的磷酸化,能量不能重复利用,C错误;
    D、据图可知,细胞信号传递需要ATP供能,细胞内ATP含量不足可能会影响细胞信号传递,D正确。
    故选C。
    11.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0%:8%:2%:40%:10%,则b的基因频率为( )
    A. 13.2% B. 10% C. 14.7% D. 9.3%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计算基因频率时,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详解】假定调查的该人群中有100人,由题意可得:XBXB=40人,XBXb=8人,XbXb=2人,XBY=40人,XbY=10人,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Xb的基因频公式为:Xb÷(XB+Xb)×100%=(2×2+8+10)÷(50×2+50)×100%≈14.7%。
    故选C。
    12.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发生改变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tRNA种类出现差异
    C. 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代谢水平降低
    D. 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发生改变,如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增多,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mRNA种类出现差异,tRNA种类不变,B错误;
    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代谢水平降低,C正确;
    D、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自动死亡过程,存在基因的表达,也就是存在新的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B。
    13. 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后A约占32% B. DNA中C约占18%
    C. DNA中(A+G)/(T+C)=1 D. RNA中U约占32%
    【答案】D
    【解析】
    【分析】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分子为双链结构,A=T,G=C,RNA分子为单链结构。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遵循A-T、G-C的配对原则,则DNA复制后的A约占32%,A正确;
    B、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则A=T=32%,G=C=(1-2×32%)/2=18%,B正确;
    C、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C正确;
    D、由于RNA为单链结构,且RNA是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而来,故RNA中U不一定占32%,D错误。
    故选D。
    14. 蟋蟀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雌蟋蟀具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8+XX;雄蟋蟀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O,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8+XO。据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蟋蟀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5个四分体
    B. 在雌、雄蟋蟀体内均能找到染色体数目为30条的细胞
    C. 蟋蟀的后代中,性别比例不可能是1∶1
    D.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蟋蟀的某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来自雌蟋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紧扣题干信息“雄蟋蟀体细胞中有29条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雌蟋蟀的体细胞中含有30条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答题。
    【详解】A、雄蟋蟀含有14对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4个四分体,A错误;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雌、雄蟋蟀的细胞中可存在30条染色体,B正确;
    C、雌蟋蟀产生的卵细胞只产生一种X的性染色体,雄蟋蟀产生的精子中,X:O=1:1,则精卵结合后后代的性别比例是1∶1,C错误;
    D、雄蟋蟀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也含有两条X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15. 某人因感染链球菌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初期由于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尿液离子浓度降低,出现尿量减少等症状,疾病中后期,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出现肾炎性全身水肿等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疾病初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导致内环境无机盐含量上升
    B. 组织水肿程度加重原因可能是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C. 患者调节内环境稳态过程中,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 链球菌的感染程度超过患者调节能力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稳态失调
    【答案】C
    【解析】
    【分析】全身水肿说明组织液增加,尿血说明血细胞通过肾小球过滤到了肾小囊中;尿蛋白说明肾小球的滤过性增加,导致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会被过滤到肾小囊中。
    【详解】A、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尿液离子浓度降低,出现尿量减少等症状,排出的水盐减少,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不断地获取水盐,因此会导致内环境水盐含量上升,A正确;
    B、疾病中后期,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组织水肿程度加重,B正确;
    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错误;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链球菌的感染程度超过患者调节能力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
    故选C。
    【点睛】
    16. 研究员通过昆虫的行为实验发现了可能导致蝗虫能够聚集的最关键因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这种群聚信息素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4VA可与飞蝗锥形感受器中的嗅觉受体OR35结合发挥作用,若敲除OR35基因后,飞蝗突变体的触角与锥形感受器神经电生理反应显著降低,突变体对4VA的响应行为也会丧失。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可采用人工合成4VA来诱杀飞蝗以防蝗灾的产生,这种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B. 种群密度是飞蝗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飞蝗 种群密度越大代表种群数量越多
    C. 自然状态下,蝗虫的种群数量可处于不规则的波动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种群爆发
    D. 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有密度制约因素,也有天敌、传染病、气候等非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动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
    【详解】A、可采用人工合成4VA来诱杀飞蝗以防蝗灾的产生,这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
    B、种群密度是飞蝗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飞蝗种群密度越大并不代表种群数量越多,还要看种群单位面积或体积的大小,B错误;
    C、自然状态下,蝗虫的种群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处于不规则的波动状态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种群爆发,C正确;
    D、制约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也大体分为两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食物、天敌、传染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气候等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C。
    17.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分析图示:滴加蔗糖溶液①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一定程度,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①中吸收一定水分;滴加蔗糖溶液②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②中失去一定水分,滴加蔗糖溶液③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较大,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③中吸收水分多,且多于蔗糖溶液①,由此推断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为:②>①>③。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①细胞处吸水量少于③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A错误;
    B、②处细胞失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B正确;
    C、滴加③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正确。
    故选A。
    【点睛】
    18. 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 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
    C. 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 D点以后,皮肤通过辐射、蒸发等方式散热,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CD段环境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大,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在D段以后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外界温度降低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进而减少散热量,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进而增大散热量,A正确;
    B、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促进代谢,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B正确;
    C、CD段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人的体温相对稳定,为37℃,故散热量等于产热量,C错误;
    D、在D点以后,外界温度升高,皮肤通过辐射、蒸发(如汗液的蒸发)等方式散热,汗腺分泌增多,故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19. 如图为利用玉米植株甲(基因型为AaBb)的花粉培育植株乙和植株丙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4 B. 获得植株乙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植株丙是单倍体,所结玉米籽粒小 D. 植株乙的体细胞中最多含2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花粉的基因型为AB、Ab,aB.,a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为AB、Ab,aB、ab,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正常培育得到的植株丙为单倍体。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是AAbb的概率为1/4,A正确;
    B、获得植株乙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
    C、植株丙是由配子发育而来,是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玉米籽粒,C错误;
    D、植株乙为二倍体,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
    【点睛】单倍体育种包括两个重要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若无秋水仙素诱导加倍这一过程,则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
    20.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组培养皿中无S型活菌出现,则提取物可能不含DNA
    B. 若乙组中的提取物含蛋白质且无S型活菌出现,则实验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若丙组中没有加入DNA酶,则培养基上将出现大量粗糙型菌落和少量光滑型菌落
    D. 该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由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因此若甲组培养皿中无S型活菌出现,则提取物可能不含DNA, A正确;
    B、若乙组中的提取物含蛋白质,但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因此该实验若无S型活菌出现,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由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若丙组中没有加入DNA酶且能培养出S型活菌,则说明提取物含S型细菌的DNA其使得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因此培养基上将出现大量粗糙型菌落和少量光滑型菌落,C正确;
    D、该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能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21.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 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 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 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详解】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错误;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也属于群落的演替,B错误;
    C、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群落也不例外,C正确;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而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睛】
    22. 甲基化是指在酶的催化下,甲基由甲基化合物转移至其他化合物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某害虫的基因CYP4C64可以表达合成少量杀虫剂解毒酶,但该基因某个位点发生突变,产生的mRNA经甲基化修饰后,促进翻译使抗性增强,有关机理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mRNA的碱基A甲基化后,改变了碱基排列顺序
    B. mRNA甲基化可以促进该害虫体内合成更多杀虫剂解毒酶
    C. 抑制CYP4C64过量表达可以降低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D. 敏感变为抗性的根本原因是mRNA上的碱基T突变为A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即环境变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影响基因表达,但不改变DNA序列。如组蛋白乙酰化、DNA甲基化等。
    【详解】A、mRNA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现象,mRNA的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A错误;
    B、由题图可知,mRNA的甲基化能促进翻译过程,能够促进杀虫剂解毒酶的合成量增加,B正确;
    C、抑制CYP4C64的过量表达能够导致杀虫剂解毒酶的量减少,因而会增强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C错误;
    D、敏感变为抗性的原因是mRNA的甲基化,而mRNA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现象,因而mRNA的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D错误。
    故选B。
    23. 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细胞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细胞因子
    C. c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D. 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图分析可知:a细胞是被感染的靶细胞、b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是记忆T细胞、d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此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详解】A、a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b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不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B错误;
    C、c细胞是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正确;
    D、d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D错误。
    故选C。
    【点睛】
    24. 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花极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而利用花粉不育育种则无需去雄。已知该植物花粉的育性是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植株只含有其中的一种)共同控制,基因型可表示为“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如植株N(aa)、花粉N(a)。导致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基因的遗传均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基因型为N(Aa)的父本可通过精子将其N基因传递给子代
    C. 若基因型为S(Aa)的植株自交,则子代的基因型最多有3种
    D. 若要获得基因型为S(Aa)的植株,应优先选择S(aa)为母本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基因控制合成P蛋白,P蛋白促进S基因表达合成S蛋白,S蛋白导致花粉不育,即只有a和S的花粉是不育的;受精卵中的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于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而细胞质基因都来自于卵细胞。
    【详解】A、N、S基因为细胞质基因,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核基因A/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N基因为细胞质基因,而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因此N基因不能通过父本的精子遗传给后代,B错误;
    C、若基因型为S(Aa)的植株自交,由于花粉S(a)是不育的,因此后代最多有两种基因型,比例为S(AA):S(Aa)=1:1,C错误;
    D、由于细胞核基因父母各提供一半,而细胞质基因来自于母本,且只有a和S的花粉是不育的,因此若要获得基因型为S(Aa)的植株,应优先选择S(aa)为母本,因为不需要去雄,D正确;
    故选D。
    【点睛】
    25.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 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 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且所占比例基本相符
    C. 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
    D. 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是辐射到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的一小部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可以流向分解者,少量的可以被初级消费者所捕食,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数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消费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详解】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消费者是通过捕食获得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而同化作用得到能量,A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错误;
    C、b1为摄入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C错误;
    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a2+b2+c2+d2+粪便量)即b1可用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业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但水产养殖由于饵料投放、鱼类粪便等常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而水耕植物型人工湿地能有效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其模拟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耕植物属于___________饵料的投放是水产养殖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饵料可以为鱼虾等动物提供食物,但是投放过多的饵料会导致动物死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这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
    (2)流入上述水耕植物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该系统中水耕植物与废水中藻类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水耕植物与藻类竞争___________(答出两种)等资源,进而抑制藻类的生长。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养殖塘上层水流入后一养殖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是__________。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 因为___________,为了保持适当的N、P含量,该净化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以维持人工湿地的稳定。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过多的饵料会被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导致溶解氧含量下降,动物缺氧死亡;大量藻类死亡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溶解氧下降,动物缺氧死亡;藻类还可能释放藻毒素,引起鱼虾死亡;(答对一项即正确)
    ③. 正反馈调节
    (2) ①.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养殖废水中的化学能 ②. 垂直 ③. 光照和无机盐(或“矿质元素”)
    (3) ①.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或防止饵料沉底 ②. 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③. 控制补水和排水 ④. 水泵控制废水的流量/流速(循环频次)
    【解析】
    【分析】该生态塘的建立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是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由于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无机盐,所以为了减少水体中N、P等含量,可以在其中栽植水生植物、放养动物,可起到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少了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多了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小问1详解】
    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饵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过多的饵料会被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导致溶解氧含量下降,动物缺氧死亡;大量藻类死亡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溶解氧下降,动物缺氧死亡;藻类还可能释放藻毒素,引起鱼虾死亡;这些种种都是不利于该生态系统的,会加剧生态系统的污染,这种调节方式是正反馈调节;
    【小问2详解】
    流经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太阳能和养殖废水中的化学能;
    该系统中水耕植物与废水中藻类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产者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因此水耕植物与藻类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进而抑制藻类的生长;         
    【小问3详解】
    水层交换,其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或者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或防止饵料沉底;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为了保持适当的N、P含量,该净化系统可以通过控制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废水的流量进行调控,以维持人工湿地的稳定。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相关知识点,考生需要获取题干的关键信息,利用已有知识来解答题目。
    27.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被建筑物或冠层叶片遮挡阳光的情况,为了探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阴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P) (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以及蓝光(B)、红光(R)在光合有效辐射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将生长状况一致的某种盆栽植物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生长数周,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
    环境条件
    光合有效辐射(umol·m-2·s-1)
    蓝光比例(B/P)
    红光比例(R/P)
    叶绿素a含量(mg·g-1)
    叶绿素b含量(mg·g-1)
    阳光直射
    10500
    0.25
    0.39
    1.21
    0.28
    建筑遮阴
    1160
    0.36
    0.29
    1.45
    0.39
    冠层遮阴
    800
    0.33
    0.27
    1.58
    0.45
    回答下列问题:
    (1)用___________ (试剂)提取到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后,可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____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的吸收率来准确的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
    (2)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___________,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开成ATP, 这些ATP主要用于叶绿体基质中______, 进而形成糖类。由实验结果可知,遮阴条件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减小,推测叶绿素b比叶绿素a吸收___________光的能力更强。
    (3)近年来研究发现,光还作为___________(填“信号”或“能量”)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蛋白)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以及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①据图1结果推测,光可能___________( 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ABA的合成。
    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
    ③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___________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答案】(1) ①. 无水乙醇(或95%的乙醇) ②. 红光 ③.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通过比较红光的吸收率,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叶绿素含量)
    (2) ①. O2、H+和e- ②. C3的还原 ③. 蓝
    (3) ①. 信号 ②. 抑制 ③. 黑暗 ④. 减弱/降低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野生型植株ABA含量相对值低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说明光可能抑制植物ABA的合成。
    2、分析图2 :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和黑暗、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ABA的有无和浓度 ,因变量是种子萌发率,由于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植株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黑暗条件) ,可推测光值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小问1详解】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可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红光的吸收率来准确的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小问2详解】
    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O2、H+和e-,二是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开成ATP, 这些ATP主要用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进而形成糖类。遮阴条件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减小,在遮光条件下,以蓝光为主的散光比例增加,推测叶绿素b比叶绿素a吸收蓝光的能力更强。
    【小问3详解】
    光还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野生型植株能接受光信号, 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不能接受光信号。
    ①分析图1可知,野生型植株ABA含量相对值低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说明光可能抑制植物ABA的台成。
    ②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黑暗条件和野生型光照条件对照可知,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
    ③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可推测光信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脱落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28. 豆科马鞍树属植物高丽槐产生的高丽槐素是一种能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已知该物质的产生受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 和F/f控制,其中基因D、E共同决定高丽槐素产生,基因抑制基因D的表达。某研究小组用三种不产生高丽槐素纯合品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组别
    1
    2
    3
    亲本
    品系1×品系2
    品系1×品系3
    品系2×品系3
    F1合成高丽槐素植株比例
    100%
    0
    0
    F2合成高丽槐素植株比例
    9/16
    3/16
    3/16

    (1)品系1和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F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结合D基因的启动位点,从而阻止_____过程,为了分析D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提取植物细胞中的 RNA并分离出___________。为了除去提取RNA中出现的DNA污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第1组F2中能产生高丽槐素的植株自由授粉,后代中能合成高丽槐素的植株占___________ 。
    (4)在密植高丽槐的地区,由于检疫不严格导致外界输入致死性较强的真菌类型,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推测D/d、E/e 和F/f基因频率的最可能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上升。
    (5)写出组别1的F1测交形成后代的遗传图解。
    【答案】(1) ①. ddEEff或DDeeff ②. DDEEFF
    (2) ①. 转录 ②. mRNA ③. 用DNA酶处理提取的RNA
    (3)64/81 (4)D、E、f
    (5)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 ,高丽槐素的产生受三对基因D/d、E/e和F/f控制,其中基因D、E共同决定高丽槐素产生,基因F抑制基因D的表达,若要产生高丽槐素,则不应有F基因,基因型应为D-E-ff,现有三种不产生高丽槐素的单基因突变纯合品系,则基因型可能为DDEEFF、DDeeFF、ddEEff或DDeeff、ddEEFF,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据表可知,品系1×品系2子一代均能合成高丽槐素,则推测其应均含有ff,但一个有E,另一有F,故两者基因型可能为ddEEff或DDeeff;品系1×品系3和品系2×品系3两者杂交结果相同,均为子一代中无高丽槐素植株,则推测品系3一定含有FF,又因为其在子二代中出现高丽槐素植株D-E-ff比例为3/16,可推测其基因型应为DDEEFF。
    【小问2详解】
    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故F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结合D基因的启动位点,从而阻止转录过程;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为了分析D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提取植物细胞中的 RNA并分离出mRNA;酶具有专一性,故为了除去提取RNA中出现的DNA污染,可采用的方法是DNA酶处理提取的RNA。
    【小问3详解】
    结合(1)可知,第1组F2中能产生高丽槐素的植株基因型为D-E-ff,因为ff纯合,仅考虑DE即可,包括1DDEE(配子为1/9DE)、2DDEe(配子为1/9DE、1/9De)、2DdEE(配子为1/9DE、1/9dE)、4DdEe(配子为1/9DE、1/9De、1/9dE、1/9de),令其自由授粉,则根据棋盘法可知,所产生的后代中能合成高丽槐素(D-E-)的植株占64/81。
    【小问4详解】
    由题意知,高丽槐素是一种能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在真菌感染严重地区,含有高丽槐素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没有高丽槐素容易被真菌感染而淘汰,因此D、E上升,由于F抑制高丽槐素表达,含有F基因的个体不容易表达豌豆素而被真菌感染死亡,因此F基因频率会降低,f基因频率会升高,即D/d、E/e和F/f基因频率的最可能变化趋势是D、E、f上升。
    【小问5详解】
    组别1的F1基因型为DdEeFf,令其测交,即与ddeeff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应用子代表现型比例推测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应用雌雄配子结合法计算某基因型的概率,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29.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传入神经的突触前膜释放贮存于_____的________, 作用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最终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 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病人常常表现出多饮,是因为___________的渗透压过高, 刺激位于___________的感受器, 在________ 产生渴觉。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填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答案】(1) ①. 伸肌、屈肌 ②. 外负内正
    (2) ①. 突触小泡 ②. 神经递质 ③. 特异性受体
    (3) ①.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②. 血浆 ③. 下丘脑 ④. 大脑皮层
    (4)垂体
    【解析】
    【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小问1详解】
    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该部位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小问2详解】
    神经递质存储在突触小泡里,故伸肘时,图中传入神经的突触前膜释放贮存于突触小泡的神经递质, 作用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最终使屈肌舒张。
    【小问3详解】
    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人血浆的渗透压过高, 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 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从而表现出多饮。
    【小问4详解】
    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水平高低可以作为评估垂体的功能。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反射弧结构、兴奋的传导及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0. 细胞免疫中,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表面会形成一种抗原复合体,能够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为了探究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別作用,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α、β(病毒α和β无相同的抗原)的遗传物质,并分別感染甲、乙小鼠。
    第二步: 提取甲、乙小鼠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1和细胞悬浮液2;同时提取小鼠甲体内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TC甲)和小鼠乙体内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TC乙)。
    第三步: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分别加入以下物质。
    试管编号
    细胞悬浮液1
    细胞悬浮液2
    TC甲
    TC乙
    A




    B




    C




    D




    第四步:保温一段时间后,(1)分层,检测上清液的(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第一步中怎样获得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病毒α、β________。
    (2)完善第三步分组表格。(+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3)第四步横线处为_______ ______
    (4)请根据所学知识预期,一段时间后,上淸液能检测出较高放射性的试管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
    (5)该实验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其原因是 ________ 。
    【答案】(1)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α、β的宿主细胞,然后再让病毒α、β侵染被标记的宿主细胞
    (2)

    (3) ①. 离心 ②. 放射性
    (4) ①. A和D ②. 效应T细胞对宿主细胞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5)保温时间过长,病毒可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而被释放出来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
    1、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
    【小问1详解】
    由于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α、β的宿主细胞,然后再让病毒α、β侵染被标记的宿主细胞进行标记。
    【小问2详解】
    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四支试管编号A、B、C、D,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如下表:

    【小问3详解】
    保温一段时间后,需要通过离心分层,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大小来判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別作用。
    【小问4详解】
    由于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表面会形成一种抗原复合体,能够被相应的效应T细胞识别,可知甲小鼠体内的效应T细胞(TC甲)只能被病毒α感染的细胞悬浮液1裂解,乙小鼠体内的效应T细胞(TC乙)只能被病毒β感染的细胞悬浮液2裂解,因此,一段时间后,上清液长能检测出较高放射性的试管是A和D;该过程中T细胞对宿主细胞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小问5详解】
    保温时间过长,病毒直接引起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来,会导致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因此该实验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小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