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C(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
地理仿真模拟试卷C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4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2个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25%和40%)共8种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试验,下图示意这8种处理下高寒草甸凋落物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
①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 ②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
③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 ④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度慢,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湿度 C.气压 D.温度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固碳能力(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答案】1.A 2.D 3.D
【解析】1.读图可知,随着温度、湿度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上升,说明凋落物分解速率变快,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在0、5、10℃情况下,湿度变化对累计CO2释放量影响小,但20℃时,湿度变化才对累计CO2释放量影响大,说明气温是主要影响因素,D正确;湿度影响程度只有在温度较高时才能体现,B不符;光照、气压对分解影响较小,A、C不符。故选D。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首先表现为凋落物加速分解,固碳能力下降,但又会因为生长条件改善,草甸生长旺盛,固碳能力提高,因此表现为固碳能力先降后升,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温度和湿度被认为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的气候因子。凋落物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增加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有积极作用。
巴丹吉林沙漠中有很多被当地俗称“海子”的湖泊,太阳升起以后,海子周边常刮起“太阳风”。下图为海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断海子周边“太阳风”风速最大的时段可能为( )
A.5:00~6:00 B.9:00~10:00 C.15:00~16:00 D.19:00~20:00
5.影响“太阳风”风速的因素包括( )
①沙粒粒径 ②海子位置 ③沙山植被多少 ④海子大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受“太阳风”影响,沙粒运动会使得( )
A.“海子”面积逐渐缩小 B.“海子”面积持续扩大
C.“海子”水深不断变浅 D.“海子”不被流沙掩埋
【答案】4.C 5.C 6.D
【解析】4.海子为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题干中提及在太阳升起之后,常会形成太阳风。由于湖泊地处于沙漠之中,沙漠与湖泊形成完全不同的下垫面,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其增温变化有所不同,沙漠增温速度快,湖泊增温速度慢,一天中最高温大约出现在14:00左右,此时沙漠温度达到最高,与湖泊之间的温差接近最大,故接近14时的时候,A、B、C、D四个选项对应的时间,C项15:00—16:00最接近14时,太阳风风速有可能达到最大。故选C。
5.海子周边的太阳风是由于湖泊与沙山温差不同而形成的湖陆风,沙山温度越高,与湖泊之间的温差越大,二者之间的风力越明显,风速越大。沙粒的粒径,无法决定“太阳风”风速,①错误;海子(湖泊)的位置,可以影响“太阳风”的风风向,但无法影响“太阳风”的风速,②错误;沙山植被的多少,影响着地面对风的摩擦力,海子(湖泊)的大小决定了湖泊和周边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影响风速,故③④正确。本题应选C。
6.海子周边的太阳风,其风向主要由湖泊吹向沙山,故湖泊周边的沙砾难以在湖泊周围产生堆积,使海子不易被流沙掩埋,D选项正确。海子的面积和水深主要受地下水补给及蒸发影响,受沙粒运动影响较小,A、B、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所谓湖陆风类似海陆风的形成,属于基本的热力环流。由于陆地(岩石)与湖泊(水)的比热差异,造成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夜间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气温热力差异造成了气压差异,形成了昼夜变化的风。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在人口红利期( )
A.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 B.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C.0—14岁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 D.2010年前后人口抚养负担最轻
8.我国要想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实施“单独”二胎政策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④促进国内人口迁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7.D 8.B
【分析】本大题以人口红利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数量增长,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7.从图中可知,我发过的人口红利期是1990年到2030年前后,而这段时间,65岁以上的老人比重上升,人口数量增加,A错误;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先上升后下降,B错误;0-14岁虽然人口比重下降,但是由于我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所以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并未减少,C错误;而2010年前后,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达到最高,青年、老年人比重较低,故人口抚养负担最轻,D正确。故选D。
8.201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人口、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问题渐趋严重。为了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增加青少年人口比重,可以考虑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③正确;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①正确。完善养老保障体制与促进国内人口迁移都不能延长人口红利期,②④错误;故选B。
【点睛】产生老龄化的原因: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计划生育政策.
卡里马塔海峡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洋流受风向影响,流向季节变化明显。下图为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七月,卡里马塔海峡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
A.自北向南暖流 B.自北向南寒流 C.自南向北寒流 D.自南向北暖流
10.北半球处在冬季时,卡里马塔海峡洋流流速达到一年中的大值,其影响因素有( )
①东南季风②东北季风③海陆位置④海陆轮廓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9.C 10.D
【解析】9.七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洋流由南向北流,是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0.在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带影响该海域,表层海水在偏北风的吹拂下,并受海陆轮廓影响,海水向南流动,②正确,①错误;海峡北部海域较宽阔,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大,海水流速快,海峡海域窄,在狭管效应作用下,流速增大,达到最大,④正确;海陆位置对于洋流流速影响较小,③错误。所以选D。
【点睛】北半球冬季,位于卡里马塔海峡北侧的南海海域受南下冬季风和信风的作用,表层海水向南流动;受南海南部地形影响,海面升高;叠加海峡地形的狭管效应,进一步抬升海面高度,加快流速。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4~6月,该河段( )
A.流量保持稳定 B.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C.河面宽度明显变大 D.水位持续上升
12.对该河段8月河底淤积解释正确的是( )
A.坡面受降水侵蚀,河水含沙量高 B.地壳下沉,导致泥沙沉积
C.流量减少,水位变浅 D.流速加快,河水搬运大量沙石
【答案】11.D 12.A
【解析】11.读图可知,该河流4—6月,河面明显上升,说明河流流量明显增加,水位持续上升,但河面宽度并无明显变化。故D正确,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4~6月该河段没有受到明显的大气降水补给,故B错误。故选D。
12.读图可知,该河流8月河底明显上升,说明河床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底升高。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该河流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故8月河底淤积,主要是由于坡面受降水侵蚀,河水含沙量高,A正确;该河段在短期内地壳是稳定的,不会发生明显的运动,B错误;流量减少,水位变浅,不能解释河底的泥沙淤积状况,C错误;若河流流速加快,河流搬运能力增加,则河床不会淤积大量泥沙,也不会出现河底升高的情况,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的水文状况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特点,河流水文特征受气候、地形、植被、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准确识别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下图示意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老龄化的响应,图中正值越大,表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越强,负值反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 )。
A.在1期之后阻碍产业升级 B.只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C.最终一定会促进产业升级 D.3期后阻碍作用日益加重
14.3期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老龄化的响应,其成因是( )。
A.老年群体消费支出增加 B.劳动力减少“倒逼”手工艺品向机械化生产转变
C.人才储备和供给减少 D.劳动者创新能力提高但逐渐脱离生产一线
【答案】13.D 14.C
【解析】13.由图示和材料可知,图中正值越大,表示人口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越强。图示1期之后仍保持正值直至3期, 3期后变为负值,阻碍作用日益加重,A错误;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只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可能反向倒逼企业用资本、技术代替劳动,激化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错误;人口老龄化是否会促进产业升级,需要企业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有力措施,并成功将压力转为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错误。故选D。
14.根据图示和材料分析可知,3期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老龄化的响应为负值,表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减弱,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说明人口老龄化3期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阻碍作用,体现在劳动力供给减少、人才储备不足,不利于生产效率提升,从而增加社会负担。老年群体消费支出增加加大社会生产的压力、政府的负担,但不是根源,A错,C正确;劳动力减少“倒逼”手工艺品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和劳动者创新能力提高但逐渐脱离生产一线是产业升级的表现,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BD错误。故选C。
【点睛】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可以归纳为:一方面,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增加整个经济社会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增加在职职工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条件下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增加政府、企业和家庭负担,降低产业创新投资水平从而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不利于整体产业结构升级。
十一城市指数S=2P1/(P2+P3+…+P11),P1、P2,P11为城市体系中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次城市的人口规模。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开辟了利用外资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模式。下表示意1980〜1993年珠三角实际利用外资分布(按城市规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市(省)
1980年(万美元)
比重(%)
1993年(万美元)
比重(%)
累积值(1980~1993年)(万美元)
比重(%)
年递增率(1980~1993年)(%)
特大城市
2834
28.1
84775
13.2
293698
14.6
29.9
大城市
2657
26.3
143217
22.3
591929
29.5
35.8
中等城市
2222
22.0
11626
18.0
426625
21.2
35.6
小城市县
2367
23.6
298540
46.5
697150
34.7
45.1
合计
10080
100.0
642794
100.0
2009402
100.0
36.6
15.1980〜1993年,珠三角地区获得大量外资投入的最大契机是( )
A.毗邻港澳台、东南亚 B.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C.侨乡回报家乡 D.国家财政资金倾斜
16.1980〜1993年珠三角实际利用外资( )
A.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 B.使大中城市个数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C.促使珠三角地区十一城市指数下降 D.投资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
17.1993年后,加大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的阻力主要是( )
A.投资成本(土地、劳动力)上涨 B.珠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
C.美、日等国对投资的竞争 D.珠三角地区资源开采成本上升
【答案】15.B 16.C 17.A
【解析】15.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且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珠三角地区获得大量外资投入的最大契机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B正确。毗邻港澳台、东南亚、侨乡回报家乡、国家财政资金倾斜是契机,但不是最大契机,ACD错误。故选B。
16.1980〜1993年外资逐渐由大城市向小城市及县扩散,技术力量欠缺、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城市及县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最快,人口增长速度也应是最快,小城市的投资领域应该主要是小规模、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技术成分不高;这个投资趋势有利于中小城市发展,降低了珠三角十一城市指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经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投资成本(土地、劳力)上涨,来自国内其他较低成本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更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的竞争,使工业化城市化阻力加大。A正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珠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B错误。美、日是投资输出国,不会竞争珠三角的外资投资,C错误;珠三角是利用外资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城市化区域,资源主要由外地输送,本地资源开采较少,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A。
【点睛】珠三角地区迅速发展的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上升,要在世界其它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2022年6月22日小明同学使用香港天文台网站进行探究学习,他在平台上输入某地经纬度后,得到下图所示的太阳视运动路径图,图中所示时间为北京时间,粗线是当日的太阳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时刻( )
A.北京日影最短 B.伦敦夕阳西下 C.悉尼为6月22日 D.黄河站极光绚烂
19.该地可能位于( )
A.圣地亚哥(33°S,70°W) B.西安(34°N,108°E)
C.洛杉矶(34°N,118°W) D.乌兰巴托(48°N,107°E)
20.推断该日我国驻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79°W,0°)大使馆国旗旗杆影子在当地时间三个时刻的指向变化( )
A. B.
C. D.
【答案】18.C 19.B 20.D
【解析】18.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6月22日约12:50,日影最短应为地方时12点,北京116°E地方时12:34,A错误;计算伦敦时间为5点,不可能夕阳西下,B错误;悉尼和北京均位于180°以西,0时经线以东,故悉尼日期与北京日期一致,为6月22日,C正确;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此时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现象,看不到极光绚烂,D错误。故选C。
19.图示显示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时)观看太阳仰角为80°,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0°,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得出当地纬度约为:90°-80°+23°26’=33°26’N;北京时间12:50时,当地时间为正午,可知当地经度约107.5°E,该地最接近西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基多在赤道地区,6点日出东北,18点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北,因此大使馆国旗旗杆影子6点朝向西南,正午朝向正南,18点朝向东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的地轴,一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因此只有北半球可以看到北极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北极星的高度角(仰角),该角与当地纬度相等。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升旗时间
第一天
5:49
第二天
5:50
第三天
5:51
21. 关于这段时间里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动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
2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B.华北地区农民准备播种小麦
C.新疆的果农喜摘葡萄,晾晒准备出口的葡萄干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答案】21.D 22.D
【分析】本大题以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白昼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台风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21.根据3天以来,北京天安门的升旗时间都早于6点,判断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升旗时间越来越晚,判断此时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时间应该在6月22日左右到9月23日左右,所以A错误;7月初之前公转速度在变慢,7月初以后公转速度在变快,B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变长,C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距北京越来越远,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正确,D正确。故选D。
2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应处于夏至日一秋分日之间,我国台风多发为夏秋季节,A可能;秋分前后华北地区播种小麦可能,B可能;这段时间新疆喜摘葡萄,晾晒葡萄可能,C可能;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季节应为6月中下旬之前,D不可能。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的选项,所以选择D答案。
【点睛】太阳直射向南(北)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半球移动,南(北)半球白昼开始变长。
不同水资源压力—水冲突规模组合表现出类型多样性,跨境水冲突规模前15位国际流域可划分出高—高型、高—中型、中—中型、低—高型、低—中型等五种模式。高—高型,即高水资源压力—高水冲突型流域;高—中型,即高水资源压力—中等水冲突型流域;以此类推。下图为1948—2018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的总体分异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四个选项中,为“高—高型”流域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多瑙河流域 D.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24.下列有关跨境水资源冲突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推测有误的一项是( )
A.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B.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
C.20°N~40°N的跨境水冲突事件较多根本原因为经济发展增速较快
D.跨境水资源冲突易在水污染较严重或建设水利设施的地区出现
25.预防跨境水资源利益失衡应针对利益失衡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协调跨境水资源利益,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其措施包括( )
①生态补偿 ②信息共享 ③降低公众参与度 ④联合环境监测 ⑤跨界环境影响评估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23.B 24.C 25.C
【解析】23.读图可知,相对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跨境水冲突事件前5位的国际河流流域(印度河流域、约旦河流域、阿拉伯河流域、恒河一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均分布于这 一地带。印度河流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人口众多,灌溉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成为“高--高型”流域,B正确;尼罗河流域、多瑙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比印度河流域稍逊,ACD错误。故选B。
24.读图可知,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分布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相对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A正确;高度集中于“南亚一中亚一西亚一东非”地带,B正确;20°N~40°N的全球干旱带成为跨境水冲突事件的密集分布带,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大部分地区以沙漠气候和季风气候为主,C错误;跨境水资源冲突易在水污染较严重或建设水利设施的地区出现,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C。
25.预防跨境水资源利益失衡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事前通报、协商交流、生态补偿、信息共享、跨界环境影响评估、联合环境监测、联合科研和开发、公众广泛参与和利益共享等机制,协调跨境水资源利益,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①②④⑤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2020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水文循环,导致暴雨、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了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和管理的复杂性。其中,亚洲跨境流域水资源面对气候变化更为脆弱。由于缺乏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机制,特别是流域国家对跨境水资源的主权争议、竞争利用和碎片化管理,加大了跨境水安全风险管控的难度。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川电力构成中水电占比达81.6%,2021年经全国统一协调外送华东等地区电量占水电发电量的38.7%。今年7月,四川居民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93.3%,截至8月,四川水电日均发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50%。
材料二:四川电网从8月15~20日,在全省的19个市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让电于民。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水系及水电站示意图。
(1)说出四川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3分)
(2)指出四川电力外送电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简析2022年7~8月四川工业让电于民的主要原因,并从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5分)
【答案】(1)处在第一级阶地和第二级阶地的过渡地带,落差大,水流急;降水量丰富,流量大;峡谷多,有利于建设水电站,便于梯级开发。(3分)
(2)夏季。理由:四川夏季降水量丰富,水库水位高,发电量大;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夏季高温,用电量大。(4分)
(3)原因: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水库水位低,发电量少;受全国统一协调外送电量的影响;高温天气,居民用电量大增。(3分)
策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用电设备及生产设备的用电效率;加强储能建设,调节电网的电力资源。(2分)
【分析】本题以四川水电发展的图文材料为情境,涉及了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电力外送电量最大的季节及理由、电力供应问题及应对策略,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解读能力,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四川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区为主,处在第一级阶地和第二级阶地的过渡地带,落差大,水流急;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多,流量大;横断山区,峡谷多,有利于建设水电站,便于梯级开发。
(2)由材料信息可知,“四川电力构成中水电占比达81.6%,2021年经全国统一协调外送华东等地区电量占水电发电量的38.7%”,因此,从四川电力外送电量的电力来源来看,四川主要是向华东等地区输出水电。而四川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蓄水量大,水位高,是发电量最大的季节;同时,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而东部地区夏季的高温,通常又会加剧用电紧张。所以夏季是四川电力外送电量最大的季节。
(3)2022年7-8月四川因为持续的干旱天气导致河流各大流域来水偏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水库水位低,造成了“四川水电日均发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50%”,发电量大幅减少;同时,依据“2021年经全国统一协调外送华东等地区电量”的影响,四川省又是水电输出大省;近些年来四川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对电量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就2022年的夏天来说,高温天气导致各大行业用电量激增,因此,为保民生,当下最好的措施是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让电于民。针对四川电力供需局势,从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用电设备及生产设备的用电效率;加强储能建设,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扩大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
2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雄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念青唐古拉山从西北横穿全境,平均海拔4200米.境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天然草地资源,草原占总面积的30%,受科技含量低、草畜供需错位、牧民落后观念等束缚,畜牧业一直处于传统粗放型,一度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当地政府深入推进畜牧业发展,以牦牛产业为基础,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种植优质的草料,加强本地养殖品种保护与利用,对牧业进行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实现从种植、养殖到畜牧产品加工的一条龙服务,实现草原生态平衡和群众稳定致富的双赢目标。下图为当雄县位置示意。
(1)分析制约当雄县早期发展畜牧业的自然因素。(3分)
(2)说明当雄县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具有的生态效益。(4分)
(3)指出当雄县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对我国其他贫困县扶贫的借鉴意义。(3分)
【答案】(1)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产草量低;冬季寒冷,产草量季节变化大,冬季发展畜牧业饲料不足;多山的地形,转场困难等。(3分)
(2)通过种植优质草料,提高产草量,减轻天然草原的压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本地养殖品种的保护与培育,提高牦牛的品质;发展牦牛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一部分牧民转化为工人,减轻了人口对草原的压力。(4分)
(3)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3分)
【分析】本题以当雄县牦牛产业发展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优势、生态农业的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当雄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念青唐古拉山从西北横穿全境,平均海拔4200米。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产草量低;受科技含量低、草畜供需错位、牧民落后观念等束缚,畜牧业一直处于传统粗放型,可知当地冬季寒冷,产草量季节变化大,冬季发展畜牧业饲料不足;多山的地形,转场困难,草畜供需错位等制约畜牧业发展。
(2)由材料可知,种植优质的草料,加强本地养殖品种保护与利用,对牧业进行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实现从种植、养殖到畜牧产品加工的一条龙服务,实现草原生态平衡和群众稳定致富的双赢目标。当地通过种植优质草料,减轻天然草原的压力;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牦牛的深加工,增加就业机会,使一部分牧民转化为工人,增加了收入,同时减轻了人地矛盾。
(3)由材料可知,当地以牦牛产业为基础,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种植优质的草料,加强本地养殖品种保护与利用,对牧业进行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实现从种植、养殖到畜牧产品加工的一条龙服务。当地以牦牛产业为基础,其主要经验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优质牧草,减轻草场压力,体现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本地养殖品种保护与利用,对牧业进行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实现从种植、养殖到畜牧产品加工的一条龙服务,体现了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温州是有名的瓯柑之乡,瓯柑的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多以家庭种植为主。瓯柑,性喜温暖湿润,≤-4℃时会冻伤,≥37℃则停止生长。根系生长要求土壤有较高的含氧量和适宜的含水量,以微酸性为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需灌水,但土壤积水会使根系死亡。瓯海区人民政府于2016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温瓯政发〔2016〕50号)规定,重点扶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瓯柑、杨梅等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借助税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打造瓯海农业的新增长点。
图1为温州市地形图(含水系分布),图2为温州市气候类型图。
材料二 温州瓯柑种植多老年人,种植时一般选用低端产品(劣质有机肥、除草剂等),而这些问题又会间接的造成病虫害发生加重、果品品质不高。近年来,多地纷纷盯上了温州瓯柑市场。根据市特产站提供的数据,仅瓯江上游的丽水市莲都区,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而且种植的果实口味上跟温州差别不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温州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相较而言,丽水生产的瓯柑更便宜。
材料三 目前,仅浙江森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开发瓯柑深加工产品。现已开发瓯柑果粒爽、瓯柑果汁、瓯柑醋、瓯柑蜜炼、瓯柑罐头等深加工产品。通过深加工,不仅可以改变瓯柑产品单一性,还可延长销售时间和空间,在口味上也更易被消费者接受。
(1)温州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位于我国的____(填地形区),请简要概述其地势状况____。(3分)
(2)分析温州种植瓯柑的区位条件。(5分)
(3)请简要概述温州如何继续发展瓯柑产业。(4分)
【答案】(1) 东部地区 东南丘陵 地势起伏较小、西北高东南低。(3分)
(2)有利条件:种植经验较好,种植历史悠久;温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优越;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作物不易冻伤;土壤为红壤,偏酸性,适合瓯柑的生长环境;山地丘陵地形,排水性好,利于提高土壤含氧量;河网密布,旱季时可提供充足灌溉水源;政策支持,便于其规模化种植。(5分)
不利条件:种植基础设施差,病虫害严重,品质低下;产业竞争力较大;地价较高,成本较高,利润下降。
(3)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信息化;加强种植技术的研究,改良品种,提升质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信息化;提高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劳动效率;进行产品升级,延长产业链。(4分)
【分析】本题以浙江温州瓯柑种植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问题,侧重于考查地理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1)温州位于我国浙江省,地处我国四大地区中的东部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从温州市地形图来看,温州的地势整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但整体的地势起伏相对较小。
(2)分析温州种植瓯柑的区位条件,需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瓯柑性喜温暖湿润,根系生长要求土壤有较高的含氧量和适宜的含水量,以微酸性为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需灌水,但土壤积水会使根系死亡。从自然条件来看,温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优越;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作物不易冻伤;土壤为红壤,偏酸性,适合瓯柑的生长环境;山地丘陵地形,排水性好,利于提高土壤含氧量;河网密布,旱季时可提供充足灌溉水源;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种植经验较好,种植历史悠久且政府政策的支持便于其规模化种植。
根据材料二可知,温州种植基础设施差,病虫害严重,品质低下;产业竞争力较大;地价较高,成本较高,利润下降。
(3)瓯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革新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综合入手。具体而言,可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信息化;加强种植技术的研究,改良品种,提升质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信息化;提高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劳动效率;进行产品升级,延长产业链。
29.(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海拔和行向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某酿酒葡萄示范园进行研究。在示范园内,科研人员选择了三个位于不同海拔的葡萄园,分别为西当(海拔约为2047米)、斯农(海拔约为2208米)、东水(海拔约为2387米);在同一海拔内,又分别选取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栽培的相邻地块进行采样分析(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图示意海拔和行向对葡萄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影响(圆圈大小代表果粒质量的大小)。
(1)描述在海拔、行向的影响下,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特征。(3分)
(2)推测该地哪种行向栽培模式下葡萄发育较早并说明理由。(3分)
(3)有人建议在该地较高海拔地区扩大东西行向的葡萄种植规模,你赞成吗?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答案】(1)随着海拔升高,果实纵横径总体呈增大的趋势,单粒质量总体也呈增加的趋势;东西行向葡萄果实纵横径和单粒质量总体大于南北行向;南北行向葡萄粒径差异均较大,东西行向粒径差异整体较小。(3分)
(2)东西行向栽培模式下葡萄发育较早。理由:在一天当中,东西行向栽培模式下,树冠上层叶片和外围叶片对下层叶片和内部叶片的遮挡少,植株可接收到的日平均光照多于南北行向。(3分)
(3)赞成。该地位于高原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价较低;该地高海拔地区东西行向种植的葡萄品质优良,扩大其种植规模,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或不赞成。扩大葡萄种植规模,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会破坏天然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5分)
【分析】本题以葡萄种植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文材料,从海拔和行向两个角度来分析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特征即可。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特征:据图分析西当、斯农、东水三地,随着海拔升高,总体呈增大趋势总体呈增大趋势,单粒质量总体也呈增大趋势;单看东西行向,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总体大于南北行向;单看南北行向,纵、横径差异较大,东西行向纵、横径差异均较小。
(2)不同行向栽培模式下,树冠上层叶片和外围叶片对下层叶片和内部叶片的遮挡不同,导致植株接收的光照不同,植株接收光照多的栽培模式,葡萄发育较早,推测东西行向栽培模式下葡萄发育较早。理由:在一天当中,东西行向栽培模式下,树冠上层叶片和外围叶片对下层叶片和内部叶片的遮挡少,植株可接收到的日平均光照强度大于南北行向。
(3)结合图文材料和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光照强度、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随海拔升高果实品质提升的原因。赞成:随海拔升高,光照强度增加,时间延长,植株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强,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海拔升高,晴天多,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提高葡萄的品质。不赞成:较高海拔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扩大种植规模,会破坏原有天然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还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