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725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725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725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困窘(jiǒng)搔首弄姿(shāo)
B.牛犊(dú)纵横交错(zòng)
C.栓住(shuān)闻名遐迩(xiá)
D.簇拥(cù)熠熠生辉(yì)
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妒忌 摔跤 B.勘称 平庸 C.栋梁 推荐 D.崭新 碗碟
3.下列选项中,与“将”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月 B.爪 C.寸 D.肉
4.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B.草满池塘水满陂。(陂:山坡)
C.不可同世而立。(立:存在)
D.五千仞岳上摩天。(仞:长度单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指相貌堂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养尊处优的幸福。
B.豆蔻年华的姐姐参加完高考后第二天,就是她十八岁生日。
C.闻名遐迩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凝结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D.阅读名著可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切不可局限教材,坐井观天。
6.下列选项中,作品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手指》丰子恺 B.《祖父的园子》萧红
C.《清贫》方志敏 D.《月是故乡明》陈慧瑛
7.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B.夏天的太行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C.古埃及人掌握了精密的造船技术。
D.虽然我进步慢,但老师一直鼓励我。
8.“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效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
A.林黛玉 B.王熙凤 C.薛宝钗 D.史湘云
9.下列选项中,与“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一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B.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C.三支桨有规律地划着,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D.秋天,落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快乐地去旅行。
10.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笑话要熟记笑话的内容,要沉住气,自己千万不要笑场。
B.恰当地应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C.讲解员可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听众反应可以完全不予理会。
D.读文后可选择一两处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真实、具体的感想。
11.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中秋的夜里,我们盼着月亮。
B.我们没盼到月亮,缠着奶奶说故事。
C.我们没盼到月亮,便坐回中党里。
D.我们没盼到月亮,放了竹窗帘儿闷着。
二、解答题(10分)
12.按要求填空。
(1) ,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山园杂兴《其二十一)》)
(2)青海长云暗雪山, 。(《从军行》)
(3)白日放歌须纵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自机矛盾》一文中,描述楚人赞誉其矛的句子是:“ , 。”
(5)《杨氏之子》一文中,杨氏之子以“ ”机智回应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
(6)观赏如图,你会情不自禁吟诵起诗:“ , 。”
二、阅读与欣赏。(35分)
13.
一碗面的念想
樊西峰
陕西人好面食,作为陕西人,我吃过油泼面、浆水面、棍棍面、菠菜面、皮带面……我最爱的还是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
如今,我回想起来,每次吃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都是一份温暖的回忆。
我的母亲是一个要强且能干的农村妇女,无论做什么她都追求极致,要做到最好,包括做酸香臊子面。
酸香臊子面是经过一系列工序做成的:切肉、炒肉,配各种蔬菜,和面、揉面、切面等。母亲说:“手擀面的形状、大小、薄厚都影响臊子面的美观和口感。”从和面、热辣椒油到炒臊子、炒酸汤,每一步母亲都做得很用心。“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辣椒油要放些芝麻,油温要控制好”“炒臊子肉要肥瘦搭配才香”……每每做臊子面,母亲都会向身旁的人叮嘱这些“秘籍”。
我们吃的臊子面都是母亲亲手擀的。母亲在盛水的碗里放少许碱面,再加一些食盐搅拌均匀,和好碱面团后,放在盆里进行醒面。醒面这段时间,母亲开始切肉、配菜、炒臊子。配菜一般是红萝卜、青萝卜、黑木耳、豆腐、蒜苗和炒好的鸡蛋。母亲把莱切成小丁,放在一起炒,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等臊子炒好时,面也醒好了。
母亲把醒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好后,开始擀面。随着擀面杖在母亲手里麻利地翻滚,面皮也跟着母亲的动作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被指成一张又大又圆的薄皮。母亲再撒上玉米粉,将薄皮折叠后切成细细加的长条。
与此同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面条放进锅里,用筷子快速搅开,盖上锅盖。开锅,一滚加水,再滚捞面。母亲用长筷子捞出面条,放进一大盆凉开水里过一下,再捞到几只大碗里,浇上之前炒好的臊子和油波辣子,那酸香真是回味无穷。
我上次吃母亲做的臊子面,还是六年前的一次回乡探亲。那次,母亲就像往常一样,娴熟地准备食材,和面、敬面、煮面、捞面……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不时涌起一种暖暖的、酸酸的感觉,我想那应该就是幸福的感觉吧。
如今,快七十岁的母亲还在做酸香臊子面,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口感还是那个口感。不管我离家多长时间,距离有多远,家永远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的味道永远在唇齿间萦绕!
(摘录《学习强国》新疆学习平台2022年06月02日)
(1)第六自然段对母亲进行了什么描写?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现描写
D.语言描写
(2)母亲做臊子面的秘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
B.炒臊子肉就要选全瘦的才香。
C.面的大小、薄厚会影响口感。
D.辣椒油要放些芝麻,油温要控制。
(3)“我想那应该就是幸福的感觉吧”。下面对“幸福的感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直吃着母亲做的臊子面,几十年如一口的味道,让我感觉很幸福。
B.母亲一直为我操劳着,作为儿子没能在身边尽孝道,心里十分愧疚。
C.母亲为我做臊子面的用心以及酿香的口感,让我有了深深的满足感。
D.母亲对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令“我”觉得温暖,幸福感油然而生。
(4)文中对于母亲的性格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强能干
B.厨艺精湛
C.诲人不倦
D.关爱孩子
(5)对短文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是
A.童年,因为总是吃着母亲给我做的酸香臊子面,也让“我”享受到了母亲爱的温度。
B.“我”最爱吃妻子做的酸香臊子面,能给“我”带来幸福感,也体现了妻子对作者的爱。
C.母亲做的臊子面,永远能给“我”带来温嗳的回忆和幸福的感觉,表达了“我”对家的牵挂。
D.母亲是一个要强且能干的农村妇女,无论做什么她都追求极致,做到最好,包括做酸香臊子面。
(6)“我上次吃母亲做的臊子面,还是六年前的一次回乡探亲。那次,母亲就像往常一样,娴熟地准备食材,和面、龄面、煮面、捞面……”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7)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以“母爱”或者“酸香臊子面”为标题更合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14.阅读《地震时,大家都应该知道哪些……》,回答问题。
地震时,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些……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次生灾害。
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干3级、小于4.5级);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特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余震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
地震紧急避险常识
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的时候,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都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伤的几率。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等待不晃得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
地震逃生要点:
①大地震时不要急
②远离危险区域
③先找安全藏身处
④被困时要保存体力
发生地震时,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警惕余震来袭,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地震过后还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定要听从安排,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震后预防安全常识
①防震棚要搭在安全的地方:把防震棚搭在空旷、干燥、地势较高的地方;不要搭在高压线下、危楼旁边,也不要妨碍交通安全。
②住防震棚要注意安全:安全用火,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在地上睡觉要防潮;冬天要严防煤气中毒。
③避免在危险区域逗留:不要随便回到危房里去,因为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尽可能远离废墟,因为环境恶劣,爆炸、毒气泄露、水灾、火灾等都有可能发生。
④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不要随便喝生水,水可能已被污染;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要随地便溺,按要求接种预防针。
(摘录《学习强国》应用管理部2021年09月16日)
(1)对以下震级评定正确的一项是
A强震的震级大于7级
B.特大地震的震级大于等于9级
C.中强震的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
D.有感地震的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3.5级
(2)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
A.发生余震时
B.刚开始震动时
C.地震引起爆炸时
D.晃动最为强烈时
(3)地震伤害极大,对于会直接引起的后果,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会使地面裂缝和变形、
B.地震会引起火灾、爆炸和瘟疫。
C.地震会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
D.地震会损坏设施、交通、使通讯中断。
(4)下列关于“余震“的概述,哪一项与以上材料不相符
A.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
B.余震一般在离主震比较远的地方发生。
C.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
D.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
(5)关于地震的规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
B.先是纵波左右动,后是横波上下晃。
C.先是横波左右动,后是纵波上下晃。
D.先是横波上下动,后是纵波左右晃。
(6)今年,四川多地发生地震,如果你去参与震后救灾,在搜救工作或灾后生活的帮助上,你会做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
三、表达与交流。(35分)
15.进入小学五年来,你认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同学,请细细回忆,选择其中一位,通过典型的事例介绍这位同学。运用在第五单元学到的“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具体。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困窘(jiǒng)搔首弄姿(shāo)
B.牛犊(dú)纵横交错(zòng)
C.栓住(shuān)闻名遐迩(xiá)
D.簇拥(cù)熠熠生辉(yì)
【考点】汉字读音.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搔首弄姿”的“搔”应读“sāo”。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妒忌 摔跤 B.勘称 平庸 C.栋梁 推荐 D.崭新 碗碟
【考点】错别字.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C、D三项正确。
B.有误,堪称:可以称作;称得上。因此,“勘称”应是“堪称”。
故选:B。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下列选项中,与“将”意思有关的一项是( )
A.月 B.爪 C.寸 D.肉
【考点】形声字.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形声字分形旁和声旁。表示意义范畴的是形旁,表示声音类别的是声旁。在区分时要加以分析和理解,以防弄错。
【解答】“寸”表示分寸,意为尺度;“寸”又为寸心。“将”从寸,寓意为将者,要赤胆忠心,运筹帷幄,统领大局。
故选:C。
【点评】形声字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
4.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B.草满池塘水满陂。(陂:山坡)
C.不可同世而立。(立:存在)
D.五千仞岳上摩天。(仞:长度单位)
【考点】字词解释.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句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陂:池岸。
故选:B。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指相貌堂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养尊处优的幸福。
B.豆蔻年华的姐姐参加完高考后第二天,就是她十八岁生日。
C.闻名遐迩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凝结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D.阅读名著可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切不可局限教材,坐井观天。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C、D恰当。
B.不恰当,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下列选项中,作品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手指》丰子恺 B.《祖父的园子》萧红
C.《清贫》方志敏 D.《月是故乡明》陈慧瑛
【考点】作家及其作品.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B、C无误。
D.有误,《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7.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B.夏天的太行山是个美丽的地方。
C.古埃及人掌握了精密的造船技术。
D.虽然我进步慢,但老师一直鼓励我。
【考点】修改病句.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精密”错误,应为“精湛”。
故选:C。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8.“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效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
A.林黛玉 B.王熙凤 C.薛宝钗 D.史湘云
【考点】经典名著.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名著。名著的考核主要是中外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经典阅读中出现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
【解答】“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姣喘微微。闲静如效花照水,行动如若柳扶风。”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林黛玉。
故选:A。
【点评】中外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鼓励学生们多读、常读,没必要刻意去记什么,读的多了自然有收获。
9.下列选项中,与“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一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B.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C.三支桨有规律地划着,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D.秋天,落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快乐地去旅行。
【考点】修辞手法.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从“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A、B、D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从“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0.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笑话要熟记笑话的内容,要沉住气,自己千万不要笑场。
B.恰当地应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C.讲解员可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听众反应可以完全不予理会。
D.读文后可选择一两处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真实、具体的感想。
【考点】写作手法.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口语交际及写作手法。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讲解员可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但要注意听众的反应。
故选:C。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11.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中秋的夜里,我们盼着月亮。
B.我们没盼到月亮,缠着奶奶说故事。
C.我们没盼到月亮,便坐回中党里。
D.我们没盼到月亮,放了竹窗帘儿闷着。
【考点】概括段意或层意.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
【解答】这句话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没盼到月亮,缠着奶奶说故事。
故选:B。
【点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也很多,有摘句法,归并法,取主舍次法,列小标题法等。总之要先分清段落,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行文特点概括段意。
二、解答题(10分)
12.按要求填空。
(1)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山园杂兴《其二十一)》)
(2)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
(3)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自机矛盾》一文中,描述楚人赞誉其矛的句子是:“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5)《杨氏之子》一文中,杨氏之子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机智回应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
(6)观赏如图,你会情不自禁吟诵起诗:“ 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
【考点】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以及课文内容填空,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山园杂兴《其二十一)》;
(2)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
(3)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出自《自相矛盾》;
(5)出自《杨氏之子》;
(6)考查看图联想诗句,作答此题时要认真观察图中事物,联系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昼出耕田夜绩麻;
(2)孤城遥望玉门关;
(3)青春作伴好还乡;
(4)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与欣赏。(35分)
13.
一碗面的念想
樊西峰
陕西人好面食,作为陕西人,我吃过油泼面、浆水面、棍棍面、菠菜面、皮带面……我最爱的还是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
如今,我回想起来,每次吃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都是一份温暖的回忆。
我的母亲是一个要强且能干的农村妇女,无论做什么她都追求极致,要做到最好,包括做酸香臊子面。
酸香臊子面是经过一系列工序做成的:切肉、炒肉,配各种蔬菜,和面、揉面、切面等。母亲说:“手擀面的形状、大小、薄厚都影响臊子面的美观和口感。”从和面、热辣椒油到炒臊子、炒酸汤,每一步母亲都做得很用心。“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辣椒油要放些芝麻,油温要控制好”“炒臊子肉要肥瘦搭配才香”……每每做臊子面,母亲都会向身旁的人叮嘱这些“秘籍”。
我们吃的臊子面都是母亲亲手擀的。母亲在盛水的碗里放少许碱面,再加一些食盐搅拌均匀,和好碱面团后,放在盆里进行醒面。醒面这段时间,母亲开始切肉、配菜、炒臊子。配菜一般是红萝卜、青萝卜、黑木耳、豆腐、蒜苗和炒好的鸡蛋。母亲把莱切成小丁,放在一起炒,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等臊子炒好时,面也醒好了。
母亲把醒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好后,开始擀面。随着擀面杖在母亲手里麻利地翻滚,面皮也跟着母亲的动作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被指成一张又大又圆的薄皮。母亲再撒上玉米粉,将薄皮折叠后切成细细加的长条。
与此同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面条放进锅里,用筷子快速搅开,盖上锅盖。开锅,一滚加水,再滚捞面。母亲用长筷子捞出面条,放进一大盆凉开水里过一下,再捞到几只大碗里,浇上之前炒好的臊子和油波辣子,那酸香真是回味无穷。
我上次吃母亲做的臊子面,还是六年前的一次回乡探亲。那次,母亲就像往常一样,娴熟地准备食材,和面、敬面、煮面、捞面……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不时涌起一种暖暖的、酸酸的感觉,我想那应该就是幸福的感觉吧。
如今,快七十岁的母亲还在做酸香臊子面,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口感还是那个口感。不管我离家多长时间,距离有多远,家永远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母亲做的酸香臊子面的味道永远在唇齿间萦绕!
(摘录《学习强国》新疆学习平台2022年06月02日)
(1)第六自然段对母亲进行了什么描写?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现描写
D.语言描写
(2)母亲做臊子面的秘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
B.炒臊子肉就要选全瘦的才香。
C.面的大小、薄厚会影响口感。
D.辣椒油要放些芝麻,油温要控制。
(3)“我想那应该就是幸福的感觉吧”。下面对“幸福的感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一直吃着母亲做的臊子面,几十年如一口的味道,让我感觉很幸福。
B.母亲一直为我操劳着,作为儿子没能在身边尽孝道,心里十分愧疚。
C.母亲为我做臊子面的用心以及酿香的口感,让我有了深深的满足感。
D.母亲对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令“我”觉得温暖,幸福感油然而生。
(4)文中对于母亲的性格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要强能干
B.厨艺精湛
C.诲人不倦
D.关爱孩子
(5)对短文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是 C
A.童年,因为总是吃着母亲给我做的酸香臊子面,也让“我”享受到了母亲爱的温度。
B.“我”最爱吃妻子做的酸香臊子面,能给“我”带来幸福感,也体现了妻子对作者的爱。
C.母亲做的臊子面,永远能给“我”带来温嗳的回忆和幸福的感觉,表达了“我”对家的牵挂。
D.母亲是一个要强且能干的农村妇女,无论做什么她都追求极致,做到最好,包括做酸香臊子面。
(6)“我上次吃母亲做的臊子面,还是六年前的一次回乡探亲。那次,母亲就像往常一样,娴熟地准备食材,和面、龄面、煮面、捞面……”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7)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以“母爱”或者“酸香臊子面”为标题更合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考点】散文.版权所有
【分析】本篇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做酸香臊子面的过程,作者通过一碗面联想到母亲,突出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理解。从第六自然段,“切肉、炒肉,配各种蔬菜,和面、揉面、切面等”这一系列的动词可以看出这一段是动作描写。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写到“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辣椒油要放些芝麻,油温要控制好”;“炒臊子肉要肥瘦搭配才香”,因此B选项不正确。
(3)考察了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写了母亲做酸香臊子面的过程,通过一碗面联想到母亲,突出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为此作者感到“幸福的感觉”应该是“母亲对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令作者觉得温暖,幸福感油然而生”。
(4)考查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能力。文章写到母亲是一个要强且能干的农村妇女,无论做什么她都追求极致,做得了一手好面,也非常的关爱自己的孩子。但“诲人不倦”指的是教育人非常有耐心,从不厌倦,文章中没有体现,所以C选项不正确。
(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做酸香臊子面的过程,通过一碗面联想到母亲,突出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为此作者感到幸福,也通过母亲做的一碗面让作者对家游乐更深的牵挂,为此C选项最恰当。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此时的心理,把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即可。
(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做酸香臊子面的过程,通过一碗面联想到母亲,突出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此感觉用“母爱”或者“酸香臊子面”为标题不合适。
故答案为:
(1)A
(2)B
(3)D
(4)C
(5)C
(6)心理活动:母亲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劳,母亲您辛苦了。
(7)不好。理由:文章虽然写的是母亲做酸香臊子面的过程,但文章表达的却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一碗面的念想”这个题目更能突出主题,通过一碗面联想到母亲,突出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也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点评】课外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理解与掌握。
14.阅读《地震时,大家都应该知道哪些……》,回答问题。
地震时,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些……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次生灾害。
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干3级、小于4.5级);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特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余震
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
地震紧急避险常识
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的时候,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都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伤的几率。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等待不晃得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
地震逃生要点:
①大地震时不要急
②远离危险区域
③先找安全藏身处
④被困时要保存体力
发生地震时,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警惕余震来袭,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地震过后还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定要听从安排,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震后预防安全常识
①防震棚要搭在安全的地方:把防震棚搭在空旷、干燥、地势较高的地方;不要搭在高压线下、危楼旁边,也不要妨碍交通安全。
②住防震棚要注意安全:安全用火,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在地上睡觉要防潮;冬天要严防煤气中毒。
③避免在危险区域逗留:不要随便回到危房里去,因为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尽可能远离废墟,因为环境恶劣,爆炸、毒气泄露、水灾、火灾等都有可能发生。
④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不要随便喝生水,水可能已被污染;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要随地便溺,按要求接种预防针。
(摘录《学习强国》应用管理部2021年09月16日)
(1)对以下震级评定正确的一项是 C
A强震的震级大于7级
B.特大地震的震级大于等于9级
C.中强震的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
D.有感地震的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3.5级
(2)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 D
A.发生余震时
B.刚开始震动时
C.地震引起爆炸时
D.晃动最为强烈时
(3)地震伤害极大,对于会直接引起的后果,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地震会使地面裂缝和变形、
B.地震会引起火灾、爆炸和瘟疫。
C.地震会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
D.地震会损坏设施、交通、使通讯中断。
(4)下列关于“余震“的概述,哪一项与以上材料不相符 B
A.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
B.余震一般在离主震比较远的地方发生。
C.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
D.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
(5)关于地震的规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A.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
B.先是纵波左右动,后是横波上下晃。
C.先是横波左右动,后是纵波上下晃。
D.先是横波上下动,后是纵波左右晃。
(6)今年,四川多地发生地震,如果你去参与震后救灾,在搜救工作或灾后生活的帮助上,你会做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
【考点】说明文.版权所有
【分析】文章主要写了有关地震灾害的一些知识,通过阅读可以让同学们学习一些常识,也可让同学们通过阅读逐渐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文章第二自然段详细写了对震级大小的区分。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写到“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的时候,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都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伤的几率”。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写的是“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次生灾害”而不是“癌疫”,因此“B”选项错误。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写的是“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而不是“余震一般在离主震比较远的地方发生”,因此“B”选项错误。
(5)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文章写地震的规律是:一次震幼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因此“A”选项正确。
(6)考查了对文段的总结能力,文章最后写了震后预防安全常识,可以提炼总结写出。
故答案为:
(1)C;
(2)D;
(3)B;
(4)B;
(5)A;
(6)我会提醒大家:防震棚要搭在安全的地方;防震棚要注意安全;避免在危险区域逗留;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三、表达与交流。(35分)
15.进入小学五年来,你认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同学,请细细回忆,选择其中一位,通过典型的事例介绍这位同学。运用在第五单元学到的“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具体。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
【考点】记叙文(写人).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班上有特点的同学。想想在我们的班级里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她)有什么特点。写作时要注意结合选择典型的事例表现这位同学的特点,写作时要做到内容具体,过程详实,突出重点;利用“外、语、动、心、神”来充实事件过程的人物表现,最终表达某种情感。注意事件的情节变化,以及自己在事件中的情感、心理变化,结尾有在这件事情中的感悟与启发。
【解答】范文:
我们班的“小书虫”
一看到“小书虫”,我就想起了我们班的副班长﹣﹣刘唯琦。我和她是好同桌,也是好邻居,几乎是成天形影不离。
每到下课时,我们都在玩耍,她却总是在那儿看书。每当她看起书来,她都会忘了一起,忘了时间,忘了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这一切就犹如空气一样,她都会忽略不见。有一次中午站队放学,还是老师把她拉起,她才不情愿地把书放下起身站队回家。中午一到家就拿起书看,她妈妈喊她十几遍她也听不见,只好进房间大喊,她才回过神来。一吃完,擦完嘴就又进房间看起了书,她妈妈叫她睡觉,她都说:“我还要看会书。”拿她可真没办法,因为她已经完全对书的内容“走火入魔”了。
书就像她的“解药”。只要看了看书,她的心情就会好很多了。她捧起书来,喜怒哀乐常常溢于言表。书里有欢笑之语,她就捂着口开心地笑起来;书里有难过之言,她也会低头难过起来,甚至有时会掉下眼泪。心情好的时候,她能给你说出一大堆书里的东西;要是不高兴,她说上三两句掉头就走,又钻进她的书里啃起来,活像“小书虫”。
这就是我们班的“小书虫”,一只永远吃不饱的“小书虫”。
【点评】本文小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一位爱读书的同学,表达了对她的敬佩之情,能运用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人物,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共4页。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共4页。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共4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