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六 古诗词鉴赏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六 古诗词鉴赏第1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六 古诗词鉴赏第2页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六 古诗词鉴赏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专项六 古诗词鉴赏

    展开

    一、意象1.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波江上”,薄烟升腾,明净的江面,一片凄迷景象,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为雾霭所隔,从而生出无限愁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句运用落日、大漠、黄河、烽烟等意象,色彩鲜明,引人想象。如画一般讲究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空间阔大,层次丰富,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描绘出一幅雄伟悲壮的边塞风景图。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是早春景象,“几处”点明早尚少;“争暖树”说明乍暖还寒,早莺争夺向阳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莺燕啼鸣,衔泥筑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早春富有生机活力的景象。4. 《春望》 诗歌意象甚多,远景山河城郭,中景荒草残木,近景春花飞鸟,特写镜头自己的稀疏白发。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浓缩在诗人自己身上,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5.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势宏大,苍凉沉郁,生动简练地描绘出了深秋季节夕阳西下时的山河壮丽之景。 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答题步骤】找出点明意象的词语;概括意象的特点;理解意象中寄寓的作者情感。二、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1)《春望》 诗人感时伤,抒发对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灾难的悲痛之情。(2)《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2.建功报国《雁门太守行》 描写战争的惨烈紧张,又抒写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志。3.吊古怀今《赤壁》 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能的无奈。4.思乡怀人《黄鹤楼》 抒发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5.生活杂感(1)《野望》 通过描写所见田园风景人事,抒发了诗人彷徨、孤独和郁闷之情。(2)《钱塘湖春行》 通过描写西湖初春山水、莺燕、花草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初春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沉醉。【答题步骤】先概括作者的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再分析如何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写出表达感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委婉含蓄、情景交融、衬托等)。三、表现手法1.用典(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  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彷徨和苦闷,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诗人放声高歌,向古代的贤人寻求慰藉,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抒发彷徨、孤独和郁闷之情。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明主旨,抒写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人借用大鹏乘风高翔的典故,反映自己也想像大鹏一样搏击长空,抒发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由江上雾气弥漫,油然而生思念家乡之情。(2)“仍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借故乡之水不远万里送行, 抒发诗人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越来越浓的思念之情。(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写白天所见“山”“平野”“江”“大荒”等,夜晚所见“月”“云”等景物,气象阔大,风物灵动,是诗人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表现出诗人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融情于景,移情于物,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充分表达了诗人感时伤的感情。(5)“妻子禽兽,行止依林阻。”  直陈所见所感,如实记录了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寄寓诗人慷慨激愤之情。3.直接抒情(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以“最爱”直抒喜爱与赞美之情,“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有惊人句。” 诗歌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3)“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直接抒情,卒章显志,升华情感,主人公无可奈何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诗歌的主题。(4)“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是点睛之笔,词人请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了无限悲4.富于哲理(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为年老的千里马。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在,仍想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表现了暮年时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去”表达了词人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之中,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即景兴感,由眼前的“酒”“夕阳”“天气”等情事,扩展到对整个人生的自问,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5.感觉写景(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用“亭亭”形容松的傲岸姿态,突出松的高洁之态;用“瑟瑟”拟写刺骨的风声,表现风的肃杀之声。绘影绘声,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青松的傲骨。(2)“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词人将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运用视觉、听觉描绘春天西湖美景。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6.渲染、衬托、烘托、对比(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诗人运用奇特的艺术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黑云”“甲光”等词语,渲染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2)《赠从弟》(其二)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人用环境描写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感慨,深化了主题。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他们的恐惧与凄楚。7.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内容。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开头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8.托物寓意(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以花寄情,“遗所思”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2)“岂不凝寒?松柏有本性。” 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无限期望。9.动静结合(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颔联写远景,静态,描写出诗人薄暮时分于东所见树、山、夕阳等美丽的田园风光。颈联写近景,动态,描写出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的情景。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自然。(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化静为动,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使景物富于动态,视野辽阔,境界高远。抒发了作者的惊喜之情。(3)“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美好心境和惬意的情怀。10.白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写眼前景物,“山气”“飞鸟”等意象,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描写出南山傍晚的美景。11.叠句叠词(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运用对仗及叠词“树树”“山山”,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诗人薄暮时分于东所见的树、山、夕阳等美丽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历历”“萋萋”写登高所见之景,树木葱翠,芳草如茵。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12.修辞(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担忧家人的感情。13.色彩之美《雁门太守行》 诗歌具有色彩之美,“黑”“金”“燕脂”“紫”“红”等词语,浓墨重彩,用色彩渲染出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战争的激壮惨烈以及军士们夜晚作战的艰苦,呈现出不一样的意境。四、描绘画面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所见的田园风光。2.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明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漠无边的背景下,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无边无际,黄河横贯其间,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出大漠之苍茫。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5.“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珍贵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写出了春天到来,树木枝叶茂盛,春意盎然的景象。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湖光波影,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这样美好的意境,令人陶醉、流连。作者用细腻的观察力和精致的写景手法,抒发了美好的心境和惬意的情怀。五、炼字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入”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更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的美景。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圆”二字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烽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又大又圆,生动逼真,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之景。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说明花儿尚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才能”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用语精准,生动细致地描摹出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致。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个“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但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鼓寒”是声音细节,更加增添浓厚的悲壮气氛,生动地描绘出夜晚行军的情状。7.“仿佛梦魂归帝所。” 一个“归”字,仿佛词人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边。生动准确,自然引出下阕。8.“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听任香气盈袖而无可奈何,激发读者想象。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9.“无风水面琉璃滑。” “滑”字生动形象,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西湖晶莹、澄澈。10.“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本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抒发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11.“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待到奋力将船划出,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六、意境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全诗营造出一种闲远散淡的意境,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2.《野望》 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营造了闲适美好的意境。3.《钱塘湖春行》 描写西湖美景,营造早春季节美好的意境,抒发作者对明媚春光的喜爱赞美。4.《使至塞上》 描写大漠风光,展现边塞雄美壮丽的奇异风景,抒发诗人的赞叹之情。5.《雁门太守行》 用色彩写景,呈现出战争紧张、惨烈、艰苦的特点,烘托出别样的意境。战争残酷,秋色美丽,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七、人物形象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位忧国忧民、感时伤的诗人形象。2.“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给我们展现一个孤独、彷徨、郁闷的诗人形象。3.“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看到一个隐居山林、悠然自得、内心恬淡、自由自在的诗人形象。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