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课 新石器时代的宝贝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0课 西泠印社话百年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2课 太平天国烽火席卷浙江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3课 辛亥风云激荡钱江两岸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4课 鉴湖女侠轩亭洒碧血 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第11课 经济繁荣萌芽初显江南 教学设计
展开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手工工场的出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现的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社会内孕育着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经济上的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2.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1)原因
明初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大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加的速度较快。从洪武十四年到永乐元年22年中,人口增长了12%.平均每年增加人口30万。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粮食供应日益紧张,给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个突出的国情。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人口控制不住,即使经济搞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因此,现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非常正确的。那么,明朝政府是怎样解决粮食紧张这个问题的呢?
(2)措施
①种植高产的小麦、稻米;
②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海南出现三季稻;
③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如美洲的甘薯、玉米等。(指出这是明朝农业的一大特点。)
3.技艺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
(1)纺织业
纺织业有两种,分别是棉纺织业和丝纺织业。
书中说“松江仍是棉织业中心”,言外之意在明代以前的元朝它已经是棉织业中心了。
明朝的棉织业很发达,我们除了掌握松江外,还应该掌握另外两个地点——杭州和湖州。
明代时候有一句谚语:“买不尽松江市,收不尽魏塘纱。”这句话主要形容松江的布和魏塘的纱特别多。
丝织业在我国历史悠久,西汉时候就有“丝绸之路”。发展到明代,仍然很发达。苏州、杭州的丝织品产量大、质地优。
(2)制瓷业
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到了明朝,制瓷业继续发展,制作技艺更加高超,进入了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代表作就是“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景德镇在明朝仍然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景德镇瓷器质量好、品种多、产量大,名扬海内外。英文中称中国为CHINA,而CHINA的解释之一就是“瓷器”。可见,制瓷业在中国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
(3)采矿业
明代的采矿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用火药爆破开采矿石,这在当时是采矿技术的一大进步。那时,冶炼金属已经采用焦炭作为燃料。焦炭是用煤干馏而成的固体燃料,质地坚硬,多孔,发热量高,多用于冶炼。并且,使用活塞式风箱,加大风压和风量,提高炉温,所以冶铁的技术和质量都高于以前。著名的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广东佛山等地。
在采矿、冶炼技术提高的同时,铸造工艺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华严钟就是一个代表。(教师向学习出示钟的图片)该钟钟体高6.75米,重46.5吨,钟身内外铸有佛经23万多字,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大铜钟。它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钟声依旧,它在北京的大钟寺内,向世人展示着我国人民高超的冶铸技术。
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国人民又成功地铸造出一个世界奇迹——“世纪钟”。它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与才智。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期以后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4.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
(1)商品种类繁多
当时投入市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达200多种。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农产品的上市?(因为明政府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粮食有了大量剩余。)
手工业品种多的原因是什么?(明朝手工业发展快,纺织、棉织、制瓷、采矿、冶金等各行业都超过了前代的发展水平。)【21·世纪·教育·网】
(2)城市繁荣
明代商业城市很多,除了北京、南京,繁华的城市有30多座,当时,南京的商业决不亚于北京。尽管南京、北京的商业已经极其繁荣,但是仍然比不上苏州与杭州,当时流行一句谚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其繁荣程度绝非一般。
5.“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时间和地区——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纺织业发达的地区。
(2)表现形式——“机户”和“机工”的出现。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几十个劳动者进行生产。被雇佣者就是“机工”,他们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着贫困的生活。这就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3)实质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既不同于奴隶制下的人身占有关系,也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比如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有时也带几个学徒和帮工,但学徒和帮工“衣食于主人”,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学徒没有工资,帮工除衣食外,工资也很少。而手工工场主即“机户”,则是利用手中的资金雇佣“机工”劳动,成为完全靠剥削机工剩余劳动为生的早期资本家。当时,苏州城内有数千“机工”,他们自己没有织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计日受值,自食其力”。【21cnj*y.c*m】
教学后记:
学生知道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萌芽,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从地域看,只是出现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带地区;从行业上看,也仅仅限于纺织、制瓷业等少数行业中。在全国范围内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着主要地位。但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在经济上进入了衰退时期。它的出现和缓慢发展,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24课 家乡的河流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第24课 家乡的河流 教学设计,共2页。
第14课 杭州“小热昏”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第14课 杭州“小热昏” 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习与交流,体验与感悟,实践活动,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3课 钱王与杭州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第23课 钱王与杭州 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解题,导入新课,学习课文,了解钱王的生平,汇报交流,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