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7566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图文ppt课件
展开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阅读课本,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明朝的科技名著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
规模宏大;附有药物形态图;对药物重新分类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内容非常丰富;配有插图,画面直观生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物、衣服、染色、粮食加工、制盐、制糖、制陶、冶铸、舟车、锤锻、炼矿、制油、造纸、兵器、颜料、酿造、珠玉等。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起止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材料:多用泥土夯筑而成,经长期的侵蚀只剩下一些遗迹。
目的:起止点:结构:功能: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
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台,是在山脊高处,城墙上的转角处或险要处修筑的防御工事
烽火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关隘,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
居庸关,在北京昌平境内,为明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中间有长达18.5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为古代北京西北的屏嶂。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1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时代国家实行的防御工程。
2 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3 有极高的旅游观光的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皇城在宫城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人吃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1.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绝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B.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C.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到陇西
2.明朝后期出现的“农业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3.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品是( )A.马致远、《窦娥冤》 B.孔尚任、《桃花扇》C.汤显祖、《牡丹亭》 D.陈洪绶、《西厢记》
②图二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后人对此书有怎样的赞誉?
①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朝代?编纂了哪部科技名著?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课件ppt</a>,文件包含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课件pptx、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优秀ppt课件,共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等奖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一科技名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清小说,你知道吗,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