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解析版).docx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原卷版)第1页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原卷版)第2页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原卷版)第3页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解析版)第1页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解析版)第2页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文件包含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解析版docx、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选择题1.下面对《峨眉山月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A.一二句写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峨眉山头,映在江中,一路伴随诗人远行。B.三四句写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江行见月,如见蜀地故人。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地名连用的空间转换,表达了诗人多种情感。D.本诗为离别而作,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之情。【答案】D【解析】D.本诗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所以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表述不当。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B.第二句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C.第四句设想了故园菊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的情景。D.全诗写出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时的思乡情感。【答案】D【解析】D.有误,诗中的菊花指盛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长安的菊花,诗人借怜惜故园的菊花,寄托着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表达了将士们浓烈的思乡之情。B.诗歌的前两句近镜头写登城所望,描绘了一幅边塞雪夜寒气袭人的独特景色。C.后两句正面写情,夜风送来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深重的望乡之情。D.整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苍凉旷远的意境,含蕴不尽。【答案】B【解析】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边塞雪夜寒气袭人错。描绘的是边塞月夜景色,将大漠比作雪,月华比作霜,并不是真正的雪夜景色。4.下列各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将来与妻子欢聚,共同秉烛于西窗之下,向妻子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妻子的情景。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无人送酒来这句诗化用典放,表面上写重阳节没有酒喝,也无人陪伴,实际上是写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D.《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既指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大唐由盛入衰的局面,同时又指两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答案】B【解析】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述有误;5.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文天祥)B.《满江红》(秋瑾)C.《赤壁》(杜牧)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答案】D【解析】上图作品为李白所作的《峨眉山月歌》;诗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仰望明月,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江水,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点明对友人的怀念,是一首送别诗;A.《过零丁洋》是宋代的文天祥所作;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最后两句写诗人视死如归,愿以身殉国,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一首咏怀诗;B.《满江红·小住京华》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是一首咏怀诗;C.《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是一首咏史诗;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表现友人的怀念;是一首送别时;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以哀景写乐情,用安居闲适的画面反衬诗人的孤苦寂寞与思念家乡之情。B.《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表现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境,反衬出夜的寂寥。C.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D.两首诗在最后都提到了人物形象:断肠人征人。这使诗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情与景融洽无隙。【答案】A【解析】A.“以哀景写乐情错误。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小桥下河水淙淙流淌,河边住着一些人家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故选A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诗人登高远眺,只看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B.第三句写在万簌俱寂的夜晚,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C.第四句写征人听到芦笛声后,不由的思念起自己的家乡。D.从整首诗看,月色皎洁,笛声悠扬,流露出诗人淡淡的欢欣。【答案】D【解析】D.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多角度描绘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愁。后两句写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理解为笛声悠扬”“淡淡的欢欣不正确。故选D8.从题材上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A.孟浩然《过故人庄》 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陶渊明《饮酒(其五)》 D.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答案】D【解析】图中古诗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题材为边塞诗。A.孟浩然《过故人庄》题材为山水田园诗;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题材为怀古伤今类;C.陶渊明《饮酒(其五)》题材为山水田园诗;D.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题材为边塞诗;9.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思君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D.诗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念之情,这也更能衬托出诗人即将回到故乡时的复杂情感。【答案】D【解析】D.《峨眉山月歌》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是离开家乡,而不是要回到家乡,故D错误,选D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各项中对上面的两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B.《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景色,并表达了思乡之情。C.《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向渝州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D.《次北固山下》颈联的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答案】C【解析】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意思是: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可知诗人是经渝州向目的地三峡进发,并非经三峡向渝州进发;故选C二、综合性学习11.梳理(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意象诗句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孤独落寞(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清冷孤寂(          )(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思乡念友 (2)请选择短语和对应得当的一项(       漂泊无依感时伤己忧国忧民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答案】(1)     古道西风瘦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     闻道龙标过五溪     正是江南好风景     回乐烽前沙似雪     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只要能体现思乡念友即可(2)C【解析】1)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瘦、阑、卧、闻、道、溪、烽、沙、似的正确书写。作答第⑥⑦空时,注意所选诗句表达的情感应是思乡念友,且不能和以上诗句重复,例如可以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赏析。根据甲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可知,这里写出的是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在梦中,他身骑披着铠甲的战马,奔驰在冰封的河岸,奋勇杀敌,这里诗人想要表达的是自己想要杀敌报国,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根据乙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可知,写景时诗人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这里便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朋友的处境,也就融情入景。闻道表示惊讶惋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对朋友漂泊无依的担忧;根据丙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流落的艺人。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体现出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因此这里体现的情感应是感时伤己;故选C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2.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13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4.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15.第二句诗用”“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中之景?16.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答案】12     平羌     清溪     渝州     三峡13.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4.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15.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6.(示例)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美玉,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疾行。【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在读懂全诗大意的基础上首先明确诗人的出发地及目的地,第一句点明了出发地是峨眉山,第三句中向三峡表明了目的地是三峡。其余几个地点则是所经之地,按顺序写出即可:平羌、清溪、渝州。13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思君不见表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句中的指友人。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鉴赏能力。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指月影,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16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能力。先明确诗句描绘的景物——山月、江水。然后理解诗句大意,并发挥想象,通过添加形容词等方式,使景物描写更有画面感。示例:在一个云淡风清的秋夜,诗人从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之上,如璧如玉。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C.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D.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18.下列诗句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答案】17A18C【解析】1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是游览的意思表述错误,次北固山下中的停泊的意思,而非游览的意思。1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联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作者客居在外,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通过秋天意象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和思念故乡之情,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一致;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一致;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不同;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一夜尽望道出了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一致;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