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0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精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第10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情分析】
1.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了解碱金属及焰色反应。
【核心素养分析】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能从钠的原子结构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微观结构理解其性质,领悟结构决定性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方案,并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相关结论。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钠与碱金属
一、钠的性质及应用
1.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通性
个性
颜色
导电性、导热性
熔点
硬度
密度
银白色
良好
低
小
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
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NaNa+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O2
Cl2:2Na+Cl22NaCl
(2)与水反应
①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②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3)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特别提醒】Na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先酸后水。
(4)与盐的反应
①Na与盐反应的原理
与熔融盐
与熔融盐发生置换反应:
4Na+TiCl44NaCl+Ti,Na+KClNaCl+K↑
(Na能够制取K并不能说明Na的还原性比K强,因为K的沸点比Na低,使K成为蒸气逸出)
与盐溶液
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与盐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与CuSO4溶液反应:
先发生2Na+2H2O===2NaOH+H2↑
再发生2NaOH+CuSO4===Cu(OH)2↓+Na2SO4
总反应为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②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分析方法
第一步: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
第二步:生成的NaOH如果能与溶质反应,则发生的是NaOH与溶质的复分解反应。
生成气体型
钠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H2和NH3
生成沉淀型
钠与铜盐、铁盐等溶液反应生成Cu(OH)2或Fe(OH)3
复杂型
钠与AlCl3稀溶液反应,如果钠量较多,则先生成Al(OH)3沉淀,后沉淀溶解
(5)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
2Na+2C2H5OH―→2C2H5ONa+H2↑
(6)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过程
现象
反应原理
①
变暗
4Na+O2===2Na2O
②
成液
Na2O+H2O===2NaOH
③
结块
2NaOH+CO2+9H2O===Na2CO3·10H2O
④
变成粉末
Na2CO3·10H2O===Na2CO3+10H2O
因此,钠久置在空气中,最终变成Na2CO3粉末。
3.钠的制取及保存
(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
(1)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3)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TiCl44NaCl+Ti。
二、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原子结构与性质
相同点
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不同点
从Li→Cs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从Li到Cs金属性逐渐增强
物理
性质
相同点
碱金属除Cs略带金色光泽外,其他都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较小,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导电、导热性较强
递变性
从Li→Cs密度逐渐增大(Na、K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
化学
性质
与O2等
非金属
的反应
碱金属都能与O2等非金属反应,锂、钠与O2反应的生成物类型不同:
4Li+O22Li2O,
2Na+O2Na2O2。
K、Rb、Cs与O2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与H2O
的反应
碱金属均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用M代表碱金属)2M+2H2O===2MOH+H2↑,从Li→Cs金属性逐渐增强,反应越来越剧烈
2.碱金属单质、化合物的特殊性
(1)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如NaH)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4)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5)试剂瓶中的试剂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K等需立即放回原瓶。
(6)锂与O2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2O,而不生成Li2O2。
3.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
铂丝无色待测物观察火焰颜色铂丝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
(4)应用
①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②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知识点二 钠的化合物
一、钠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的价态
-2
-1
电子式
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
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
不稳定(2Na2O+O22Na2O2)
稳定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盐酸)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主要性质与用途
具有碱性氧化物通性
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
2.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NaOH的俗名为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有很强的腐蚀性。
(2)化学性质
①具有碱的通性
②其他反应
与金属铝反应:2Al+2OH-+6H2O===2Na[Al(OH)4]+3H2↑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2+2OH-===Cl-+ClO-+H2O
(3)NaOH的制取
①土法制碱: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现代工业制碱:2NaCl+2H2O2NaOH+H2↑+Cl2↑
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Na2CO3和NaHCO3的比较
名称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主
要
性
质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
稳定性
稳定,但结晶碳酸钠(Na2CO3·10H2O)易风化
受热易分解,其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与H+反应
CO+2H+===H2O+CO2↑
HCO+H+===H2O+CO2↑
产生CO2气体的速率Na2CO3
与OH-不反应,但Ca2++CO===CaCO3↓
Ca2++OH-+HCO===CaCO3↓+H2O(碱过量)
Ca2++2OH-+2HCO===CaCO3↓+CO+2H2O(碱不足)
与盐反应
CaCl2
Ca2++CO===CaCO3↓
不反应
硫酸铝
2Al3++3CO+3H2O===2Al(OH)3↓+3CO2↑
Al3++3HCO===Al(OH)3↓+3CO2↑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主要用途
用于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等工业中
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3.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应用
(1)Na2CO3、NaHCO3的鉴别
①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
②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
a.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Na2CO3溶液。
b.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溶液。
c.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Na2CO3溶液。
(2)Na2CO3、NaHCO3的除杂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①
Na2CO3(s)(NaHCO3)
加热法
②
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
③
Na2CO3(aq)(NaHCO3)
滴加适量NaOH溶液
4.Na2CO3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①原料
食盐、氨气、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其反应为C+H2O(g)CO+H2,CO+H2O(g)CO2+H2。
②工艺流程
③反应原理
产生NaHCO3反应:NH3+NaCl+CO2+H2O===NaHCO3↓+NH4Cl。
产生Na2CO3的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
④循环使用的物质:CO2。
知识点三 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一、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一般性
相似性
递变性(由Li→Cs)
原子结构
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1价
金属性逐渐增强
单质
性质
物理
性质
(除Cs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熔、沸点较低
密度呈增大趋势(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
化学
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还原性逐渐增强;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
2.特殊性
(1)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二、焰色反应
1.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2.操作
铂丝无色待测物观察火焰颜色铂丝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
【典型题分析】
高频考点一 钠与氧气的反应
例1.(山西忻州一中模拟)下列有关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B.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C.Na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D.Na在O2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
【答案】D
【解析】Na在点燃或加热时生成Na2O2,A错误;1molNa氧化为Na2O2失去NA个电子,B错误;Na表面形成的氧化层不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C错误。
【变式探究】(辽宁大连八中模拟)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在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B
【解析】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等质量的两块钠,失去电子数目是一样的。根据反应4Na+O2===2Na2O可知,1mol金属钠完全反应得氧化钠的质量是31g,根据反应2Na+O2Na2O2可知,1mol金属钠完全反应得过氧化钠的质量是39g,等质量的两块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生成过氧化钠的质量大,即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高频考点二 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例2.(吉林长春市实验中学模拟)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原温度后溶液的pH增大
B.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放入NH4NO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钠,钠与水反应消耗水且生成NaOH,从而会有部分NaOH晶体析出,同时生成氢气,由于溶液仍是饱和NaOH溶液,故溶液的pH不变;B项错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H2和NaOH,然后生成的NaOH与CuSO4反应会出现蓝色沉淀;C项正确,钠先与水反应生成H2和NaOH,然后生成的NaOH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D项错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H2和NaOH放热,然后生成的NaOH与NH反应生成NH3·H2O,NH3·H2O部分分解产生的少量氨会与氢气同时放出,故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变式探究】(江苏淮阴中学调研)如图甲是演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重要实验,为收集并检验气体产物,某兴趣小组将甲装置改进成如下乙或丙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乙装置实验,液体添加完毕后,关闭活塞,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钠块始终保持在a处,直至完全消失
B.钠沉入U形管b处而后又慢慢浮到a处
C.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上下浮动
D.随着反应的进行,煤油与胶塞处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
E.最终钠块在煤油中燃烧起来
(3)乙装置中漏斗在反应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实验,点燃气体产物时,是否需要检验纯度?________(填“是”或“否”)。
(5)按图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两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①用铝箔包住钠 ②用铜箔包住钠
a.二者收集气体一样多
b.①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c.②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解析】(2)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钠与水接触时反应产生氢气,生成的气体将钠块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反应过程中没有氧气,钠不可能燃烧,所以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上下浮动。(4)液体充满U形管,反应过程中只产生氢气,不可能含有氧气,点燃时不会爆炸,因而不需要检验氢气的纯度。(5)Na和H2O反应产生H2的同时还产生NaOH,NaOH可以和Al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用铝箔包住钠时产生的H2的体积较大。
【答案】(1)2Na+2H2O===2Na++2OH-+H2↑
(2)CD (3)储存反应过程中排出的水 (4)否 (5)b
高频考点三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例3.(高考组合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浙江卷)Na2O在空气中加热可得固体Na2O2
B.(2019·全国卷Ⅱ)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Na2O+O2↑
C.(江苏卷) 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D.(2018·江苏卷) NaHCO3受热易分解,所以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答案】A
【解析】无水状态下Na2O2比Na2O更稳定,Na2O在空气中加热可以生成更稳定的Na2O2,A正确;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B错误;常温下,Na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故C错误;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关系,D错误。
【变式探究】(浙江杭州十四中模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药片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B.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可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C.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答案】B
【解析】醋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降低药效,A错误;钠在水中反应的速率比在乙醇中的大,可比较二者氢原子的活泼性,B正确;钠、钾燃烧产物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错误;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可掩盖钾的火焰的紫色,D错误。
高频考点四 过氧化钠的性质
例4.(河南安阳一中模拟)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有:2NaHCO3Na2CO3+CO2↑+H2O;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在CO2和H2O与Na2O2反应时,实际上是与CO2先反应。2 mol NaHCO3分解产生的1 mol CO2恰好与1 mol Na2O2反应,无Na2O2与水反应,所以残留固体只有Na2CO3。
【方法规律】Na2O2与H2O、CO2反应的四种关系规律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g)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即气体减小的体积等于生成的O2的体积。
2.先后顺序关系
由于CO2能够与NaOH反应,所以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H2O(g)和CO2的混合物反应,可视为Na2O2先与CO2反应,剩余的Na2O2再与H2O(g)反应。
3.转移电子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如:2CO2+2Na2O2===2Na2CO得到2e-3+O失去2e-2。
4.固体质量关系
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m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H2O(g)]通入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m g。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关系。
符合这一关系的常见的物质还有:
(1)无机化合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2)有机化合物: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变式探究】(山西大同高三调研)下列有关Na2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放热且有氧气生成
B.Na2O2与CO2反应时有单质O2生成,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Na2O2在空气中久置变白,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Na2O2粉末加入Ca(HCO3)2溶液中,会产生气体和浑浊
【答案】B
【解析】A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和具有助燃物质;B项,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C项,Na2O2与CO2、H2O的反应都是Na2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D项,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O2和NaOH,NaOH再与Ca(HCO3)2反应产生沉淀CaCO3。
高频考点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除杂
例5.(福建莆田一中模拟)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
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答案】D
【解析】Na2CO3和Na2SO4均能与Ba(OH)2反应,且加Ba(OH)2会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变式探究】(山东枣庄八中模拟)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图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
(2)图Ⅲ、图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1)装置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二者现象相同,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Ⅱ可以对比二者和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及等质量时放出CO2的多少来进行鉴别。(2)~(3)NaHCO3加热可以分解产生CO2,Na2CO3加热不分解,可以利用装置Ⅲ鉴别。装置Ⅳ是改进装置,试管A中装入碳酸钠直接加热,试管B中装入碳酸氢钠间接加热,若间接加热的NaHCO3分解而直接加热的Na2CO3不分解,则可验证碳酸氢钠不稳定。
【答案】(1)Ⅱ (2)2NaHCO3Na2CO3+CO2↑+H2O、CO2+Ca(OH)2===CaCO3↓+H2O D (3)NaHCO3
高频考点六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例6.(河南洛阳一中模拟)下列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
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二者产生的CO2一样多
【答案】C
【解析】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此类题目用“归一”法。A项,假设二者均为1g,则NaHCO3反应产生molCO2,Na2CO3反应产生molCO2,正确;B项,假设二者均为1mol,则Na2CO3反应消耗2molHCl,NaHCO3反应消耗1molHCl,正确;C项,假设二者均为1g,Na2CO3反应消耗2×mol=molHCl,NaHCO3反应消耗molHCl,错误;D项,假设二者均为1mol,则二者均产生1molCO2,正确。
【方法技巧】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丁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变式探究】 (山东潍坊一中质检)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O~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H2O+CO2↑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依次为OH-+H+===H2O,CO+H+===HCO,HCO+H+===CO2↑+H2O,据此可以解答。在O~a范围内,发生的反应是OH-+H+===H2O,CO+H+===HCO,不只发生中和反应,A错误;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B错误;从图象知生成CO2为0.01 mol,根据离子方程式HCO+H+===CO2↑+H2O,可知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故a=0.3,C正确;根据离子方程式和图象可知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共计消耗盐酸0.02 mo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是0.04 mol-0.02 mol=0.02 mo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因此原混合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错误。
高频考点七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
例7.(湖北华中师范大学附中模拟)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体A是NH3,气体B是CO2
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第Ⅲ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A项,NH3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促进CO2的吸收,因此先通入NH3后通入CO2,正确;B项,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利用了溶解度的差异,正确;C项,操作Ⅲ是过滤,因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正确;D项,晶体是NaHCO3,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加热制Na2CO3:2NaHCO3Na2CO3+CO2↑+H2O,错误。
【变式探究】(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模拟)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和氯化铵溶液,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制取氨并将其溶于饱和食盐水
B
过滤获得碳酸钠晶体
C
灼烧碳酸氢钠制取碳酸钠
D
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
【答案】B
【解析】A项,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备氨,正确;B项,侯氏制碱法中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为碳酸氢钠,故应过滤获得碳酸氢钠,且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项,在坩埚中灼烧碳酸氢钠分解制备碳酸钠,正确;D项,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并不断搅拌,正确。
高频考点八 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例8.(云南昆明第三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能与氢气、氮气等直接发生反应
C.碳酸铯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由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
【变式探究】(陕西西安市第一中学模拟)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C.既含有Na+,又含有K+
D.可能含有Na+,还可能含有K+
【答案】B
【解析】Na元素的焰色为黄色,而K元素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而且黄色会干扰紫色,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含有K元素。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精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精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练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精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精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讲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讲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5讲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5讲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5讲硫及其化合物精讲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5讲硫及其化合物精讲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