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展开石家庄市井陉矿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主火炬第一次采用了氢气作为燃料。采用这种零排放燃料是对氢气的致敬,氢气是日本未来脱碳的核心之一、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气味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可以燃烧
2. 为测定铟、铱、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道尔顿 B. 门捷列夫 C. 张青莲 D. 拉瓦锡
3.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少量液体 B. 过滤
C. 加热液体 D. 加入块状物体
4.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水银、过氧化氢、冰水共存物 B. 氮气、水、铁锈
C. 冰、盐酸、天然气 D. 钢、酒精、石灰石
5.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酱油 B. 豆浆 C. 海水 D. 氧气
6. 下列关于H2O、H2O2、H2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氢元素 B. 都含有氢分子
C. 都含有2个氢原子 D. 都含有氢气
7. 利用天平及下列物品(必要时还可用燃着的酒精灯),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8.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2星发射升空。该火箭推进器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2 B.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4
C. N2O4属于氧化物 D.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9.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
C. 电解水实验中,电源负极产生氧气
D. 自来水厂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步骤净化水
10.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充分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白色固体银析出
B. 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色
11. 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 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C. 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 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
12. 色氨酸(化学式为C11H12N2O2)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关于其叙述正确的是
A. 色氨酸由碳、氢、氧、氮四个元素组成
B. 色氨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2:2
C. 色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色氨酸分子由1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3. 对于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序号 | 事实 | 解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H2O2能杀菌消毒,H2O不能杀菌消毒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各50mL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间有间隔 |
A. A B. B C. C D. D
14. 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 序号 | 其他试剂 | 100s时O2的含量 |
① | 干燥剂 | 21% | |
② | 10滴水 | 15% | |
③ | 10滴水和1.0g食盐 | 8% |
A. 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 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 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 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15. 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生成物丁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6. 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始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17. 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为防控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0 C. +1 D. +5
18. 把一定量的锌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 氯化亚铁溶液 B. 稀盐酸 C. 硝酸银溶液 D. 硫酸铝溶液
19. 下面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A.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O2
B. 水通电一段时间
C.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20. 取镁、铝两种金属的混合物12.6g,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11.4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干燥,所得固体质量为
A. 24.0g B. 36.6g C. 70.2g D. 82.4g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 35分)
21.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2. 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_____(填“高”或“低”)。
(2)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___(填“强”或“弱”)。
23.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均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
(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煤加工成蜂窝状,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
(3)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请写出2种清洁能源的例子_______。
24. 年初,我国科学家利用显微镜针头手工“敲打”原子,成功合成三角烯(化学式为C22H14),它将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则三角烯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一个三角烯分子由__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5. 下图是利用氨气治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______。
26.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锯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C、G的化学式:C_______,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总计20分)
2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实验。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a______。b______。
(2)利用上述B、C装置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利用此种方法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为______。
(4)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D或E装置收集,能用E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若选用F装置代替C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填"c"或"d")导管口通入。
28. 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其他物质、配制溶液。
(1)向50mL水(密度为1g/cm3)中加入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你根据下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是_______ (填字母,下同),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②当x=_______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使硝酸钾从其溶液中析出常用_______的方法。
(2)欲配制60g质量分数是5%的氯化钠溶液,根据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填字母);
②E的作用是_____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__、装瓶贴标签。
③计算出需要称取氯化钠_______g,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g/cm3)。
29. 学校化学探究小组为研究影响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可能与温度有关;
猜想2:可能与石灰石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时,小明同时将注射器内足量稀盐酸全部推出后,观察到下图1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班级同学通过讨论对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请你指出小明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之处是______。
(2)小明按照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比较收集60mL二氧化碳的时间。
实验编号 | 温度/℃ | 石灰石颗粒 大小、3g | 稀盐酸浓度 /% | 收集60mL二氧化碳的 时间/s |
① | 20 | 块状 | 10 | 84 |
② | 20 | 粉状 | 10 | 43 |
③ | 40 | 块状 | 10 | 68 |
④ | 40 | 粉状 | 10 | 32 |
①C装置应该选择______(填“C1”或“C2”)。
②通过对比实验①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若比较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______(写实验编号)对比。
【拓展延伸】
(3)除了上述比较的方法外,还有比较快慢的方法是______。
(4)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英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里(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
①棉球b和c均不变红,这是因为:______。
②棉球d比a先变红,说明:______。
四.计算题(共5分)
30. 为测定实验室中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示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才能体现,所以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选D。
2.【答案】:C
【解析】: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院士测定了铟、铱、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符合题意;
D、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于试管口上方,避免胶头滴管被污染,选项正确;
B、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选项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应手持试管夹的长柄加热,不能将拇指按在短柄上,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夹持块状固体,将块状固体放到试管口处,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沿管壁滑到试管底部,选项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水银是汞,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氮气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铁锈是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冰是水的固体,属于氧化物,盐酸、天然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酱油中含有色素、氯化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豆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A
【解析】:A、水、过氧化氢和氢气中都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水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分子,氢气中含有氢分子,故B不正确;
C、每个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氢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故C不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气,故D不正确。故选A。
7.【答案】:B
【解析】:A. 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有气体参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无气体参加或产生,此选项符合题意;
C. 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有气体产生,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有气体参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2、8、6、8,生成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0、8、6、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C、4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2,不符合题意;
B、生成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28×3):(18×4)=7:6,符合题意;
C、四氧化二氮是由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镁离子都能够以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的形成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A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能促进水中悬浮颗粒沉降,但是不能够除去所有不溶性杂质,故B说法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氧气,电源负极产生氢气,故C说法错误;
D、自来水厂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步骤净化水 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实验现象描述生成物时不能出现产物名称,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银白色固体析出,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现象为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R和Fe、Zn活动性强弱关系为:Zn> Fe>R,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不会有锌析出,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R和Fe、Cu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Fe>R>Cu,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R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产生单质铜,铜是红色固体,符合题意;
C、由题知道,金属R和Fe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溶液变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Fe、Ag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Ag,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元素论种不论个,色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色氨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12:(16×2)=33:3:8,故B错误;
C、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12:(14×2):(16×2)=33:3:7: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1个色氨酸分子由1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H2O2能杀菌消毒,H2O不能杀菌消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间间隔的大小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各50mL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铁生锈,氧气含量会减少,②③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铁已经生锈,A正确。
B、干燥剂吸水,①没有水,氧气没有减少,铁没有生锈,②加水后氧气减少,铁生锈,说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B正确。
C、③加食盐后铁生锈速度加快,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C正确。
D、①②③实验中没有探究炭粉对锈蚀的影响,①②③无法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1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H4O,选项正确;
B、反应前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价,反应后生成的甲醇与水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后的物质丁为水,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选项正确,故选C。
16.【答案】:B
【解析】: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Ni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 x+(+3)×2+(-2)×4=0,得x=+2价;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0,x=+1,故选C。
18.【答案】:C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Zn+FeCl2=ZnCl2+Fe可知,65份的锌置换出56份的铁,即反应后溶质质量增加,则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65份的锌置换出2份氢气,即反应后溶质质量增加,则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65份的锌置换出216份的银,即反应后溶质质量减少,则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选项正确;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则锌不能与硫酸铝反应,所以将锌片置于硫酸铝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A、催化剂不会改变最终生成物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错误。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错误。
C、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开始固体质量不为零。反应中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氧气被完全消耗后反应停止,固体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错误。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镁、铝两种金属的混合物12.6g,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11.4g,说明生成氢气质量12.6g-11.4g=1.2g,硫酸中氢元素和硫酸根质量比为2:96=1:48,故和金属结合的硫酸根质量1.2g×48=57.6g,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干燥,所得固体质量为57.6g+12.6g=70.2g,故选:C。
二. 填空题
21.【答案】: ①. 氧气(或)、氧气 ②.
【解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组成,其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硅元素化合价为价,氧元素为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化学式为:
22.【答案】:①. 高 ②. ③. 置换反应 ④. 弱
【解析】:(1)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要大,故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高。
(2)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置换反应。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说明钛的活动性排在氢后,而铝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铝排在氢前,故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23.【答案】:(1)①. 石油 ②. 不可再生 ③. SO2、NO2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
(3)太阳能、风能
【解析】:【小问1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中含有硫元素和氮元素,燃烧之后会生成SO2和NO2会导致酸雨;故填石油;不可再生;SO2、NO2;
【小问2详解】
将煤制成蜂窝煤,可以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更加充分;故填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
【小问3详解】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故填太阳能、氢能。
24.【答案】:①. 132:7或7:132 ②. 36
【解析】:三角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一个三角烯分子由22+14=36个原子构成的。
25.【答案】: ①. N2 ②. 17:45
【解析】:甲为氨气,氨气是由N、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乙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由N、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丙为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属于单质的是N2;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17):(6×30)=17:45。
26.【答案】: ①. Fe ②. H2CO3 ③. 3CO+Fe2O32Fe+3CO2 ④. 2H2+O22H2O
【解析】:(1)由上分析可知C为金属铁,G为碳酸;故C、G的化学式为Fe;H2CO3;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反应②是氢气和氧气点燃产生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
(1) 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2) ①. O2(或CO2) ②. 或
(3) ①. ②. A ③. 试管口未放置棉花 ④. 将带火星木条接近集气瓶口时,木条复燃
(4) ①. 氢气难溶于水 ②. d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是长颈漏斗;仪器b是用于收集气体集气瓶;
【小问2详解】
B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C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BC组合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或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选择A为发生装置;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堵棉花,高锰酸钾进入水槽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时,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小问4详解】
氢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在集气瓶上部聚集,应从d端通入。
28【答案】:
(1) ①. B ②. A ③. 5.8 ④.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 ①. BG##GB ②. 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 ③. 溶解 ④. 3 ⑤. 57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10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为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A中50mL水(即50g水)可以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最多为,故;
③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小问2详解】
下面的仪器中除D(量筒)、E(玻璃棒)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B(烧杯)和G(天平);
②E(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配制的步骤可以概况为计算、称取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③配制60g质量分数是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量取水的体积为。
29【答案】:
①.
②. 没有控制变量 ③. C1 ④.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⑤. ①③或②④ ⑥. 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CO2体积 ⑦.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设计实验:(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实验中未说明石灰石是否相同,稀盐酸浓度未知,所以该结论不成立,原因是没有控制变量;故填:没有控制变量(合理即可);
(2)①C2中导管伸入量筒太长,会造成测量气体的体积偏大;故填:C1;
②通过实验中①②对比,温度相同,稀盐酸浓度相同,而粉末状的反应的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若比较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选择的实验组,应温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故可以通过实验①③或②④对比;故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①③或②④;
(3)除了上述比较的方法外,还有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CO2体积(合理即可);
(4)①b、c棉球不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故填: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②棉球d比a先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四.计算题30【答案】:
(1)0.2;(2)14.6%
【解析】: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00.0g-199.8g=0.2g。
(2)设50 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则
x=7.3 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