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 (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5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5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5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5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5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1.【2020•新课标Ⅰ卷】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 气体(杂质) | 方法 |
A | SO2(H2S) |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 | Cl2(HCl) |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
C | N2(O2) |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
D | NO(NO2)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2.【2020•浙江1月选考】Ⅱ.某兴趣小组为探究H2S和Cl2O的性质,将两种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
(1) 三颈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溶液呈强酸性,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 若通入水中的Cl2O已过量,设计实验方案检验________。
3.【2020•浙江7月选考】Ⅱ.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实验,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蒸馏烧瓶内有白雾,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请回答:
(1)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可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
(2)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4.【2020•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 淀粉未水解 |
B | 室温下,向0.1mol·L-1HCl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 |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
C |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是BaCO3 |
D | 向0.1mol·L-1H2O2溶液中滴加0.1mol·L-1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H2O2具有氧化性 |
5.【2020•山东卷】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CO2
B.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C.用丙装置制备无水MgCl2
D.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
6.【2020•山东卷】实验室分离Fe3+和Al3+的流程如下:
知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4),该配离子在乙醚(Et2O,沸点34.6℃)中生成缔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
7.【2020•山东卷】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1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SO2,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出镁的反应为MgO+2NH4Cl=MgCl2+2NH3↑+H2O
B.浸出和沉镁的操作均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H3、NH4Cl
D.分离Mg2+与Al3+、Fe3+是利用了它们氢氧化物Ksp的不同
8.【2020•天津卷】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 | 除去Cl2中的HCl | 蒸馏用冷凝管 | 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 |
A | B | C | D |
9.【2020•北京卷】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 | 分离酒精和水 |
10.【2020•北京卷】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I | 将NH4Cl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 |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pH≈10)→黄色→红色(pH≈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
II | 将饱和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I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水解造成的
D.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
11.【2020•北京卷】探究Na2SO3固休的热分解产物。
资料:①4Na2SO3Na2S+3Na2SO4②Na2S能与S反应生成Na2Sx,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③BaS易溶于水。
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无水Na2SO3固体得到黄色固体A,过程中未检测到气体生成。黄色固体A加水得到浊液,放置得无色溶液B。
(1)检验分解产物Na2S: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实有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2)检验分解产物Na2SO4:取少量溶液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增多(经检验该沉淀含S),同时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由于沉淀增多对检验造成干扰,另取少量溶液B,加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固液分离)后,____(填操作和现象),可证实分解产物中含有SO42-。
(3)探究(2)中S的来源。
来源1: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在酸性条件下与Na2S反应生成S。
来源2:溶液B中有Na2Sx,加酸反应生成S。
针对来源1进行如图实验:
①实验可证实来源1不成立。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来源2产生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证明Na2SO3固体热分解有Na2S,Na2SO4和S产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产物中S产生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9•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
B |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
C |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
D |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
13.【2019•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实验 |
A |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
B |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
C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
D |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
14.【2019•江苏卷】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B | 向浓度均为0.05 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I)> Ksp(AgCl) |
C |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D |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
15.【2018•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A |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
B |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C | 制取并纯化氢气 |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
D |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
16.【2018•新课标Ⅱ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
17.【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18.【2018•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 溶液变浑浊 | 酸性:H2CO3>C6H5OH |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 生成黑色沉淀 | Ksp(CuS)<Ksp(ZnS) |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 |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19.【2018•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
B |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C |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
D |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Cl) >Ksp(AgI) |
20.【2017•新课标Ⅱ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 | 结论 |
A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
B |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
C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
D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
21.【2017•新课标Ⅱ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2 mL 0.1 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 还原性: |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 CO2具有氧化性 |
C |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石蕊试纸变蓝 | NH4HCO3显碱性 |
D |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
22.【2017•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目的 | 操作 |
A | 取20.00 mL盐酸 |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
B |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
C |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
D | 配制浓度为0.010的KMnO4溶液 |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
23.【2017•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
24.【2017•江苏卷】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25.【2017•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 苯酚浓度小 |
B |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 部分Na2SO3被氧化 |
C |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 蔗糖未水解 |
D |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 溶液中含Br2 |
26.【2016•上海卷】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试剂 | 试纸或试液 | 现象 | 结论 |
A | 浓氨水、生石灰 | 红色石蕊试纸 | 变蓝 | NH3为碱性气体 |
B | 浓盐酸、浓硫酸 | pH试纸 | 变红 | HCl为酸性气体 |
C | 浓盐酸、二氧化锰 | 淀粉碘化钾试液 | 变蓝 | Cl2具有氧化性 |
D | 亚硫酸钠、硫酸 | 品红试液 | 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27.【2016•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制备Fe(OH)3胶体 |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 |
B |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
C |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
D |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
28.【2016•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9.【2016•天津卷】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7化学工艺流程题(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7化学工艺流程题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7化学工艺流程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4化学实验基础(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4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4化学实验基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2有机化学结构特点(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2有机化学结构特点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真题解密12有机化学结构特点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