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新高考)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 化学卷(一)(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 化学卷(一)(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一原卷版doc、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一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
化 学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Co 59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7.《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入药用”是因为其在胃中形成重金属Cu2+
B.“投苦酒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C.“涂铁皆作铜色”发生置换反应
D.“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是电镀铜
【答案】D
【解析】A.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在胃中酸性条件下会生成Cu2+,对人体有害,A项正确;B.碱式硫酸铜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铜、硫酸铜、水,碱式碳酸铜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铜、二氧化碳、水,均属于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C.“涂铁皆作铜色”是Fe+Cu2+=Fe2++Cu,是置换反应,C项正确;D.“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描述的是活泼金属置换铜的过程,不是电镀,D项错误;答案选D。
8.R是合成某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与HOCH2COO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完全相同
B.用NaHCO3溶液可检验R中是否含有羧基
C.R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R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4种
【答案】A
【解析】A.R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氨基、羟基、羧基;HOCH2COO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为羟基、羧基,二者所含官能团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B.分子中的羧基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NaHCO3溶液检验R中是否含有羧基,故B正确;C.该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和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含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R苯环上有四种环境的氢,故其一溴代物有4种,故D正确;故选A。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g超重水(T2O)含有的电子数比中子数多NA
B.124g P4(分子结构:)中的共价键数目为6NA
C.标准状况下,22.4L CHCl3中的C-Cl键的数目等于0.3NA
D.标准状况下,11.2L Cl2溶于水呈黄绿色,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A
【答案】B
【解析】A.超重水分子中中子数比电子数多,故A错误;B.124g P4(分子结构:)物质的量为:=1mol,共价键数目为6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为液体,不能使用22.4mol/L直接进行计算,故C错误;D.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溶液中含氯气分子,故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小于NA,故D错误;故答案选B。
10.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如图所示(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
B.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
C.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最多可除盐58.5g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D
【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有机废水中的CH3COO−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CO2,则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2CO2↑+7H+,b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H+得电子生成H2,反应式为2H++2e−=H2↑,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即模拟海水NaCl溶液中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b极、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a极,则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A.该原电池中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有机废水中的CH3COO−在负极失电子生成CO2,电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2CO2↑+7H+,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即NaCl溶液中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b极、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a极,达到海水淡化目的,所以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C.由于电子与Na+、Cl−所带电荷数相等,所以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通过离子交换膜的Na+、Cl−物质的量均为1mol,质量为1mol×58.5g/mol=58.5g,即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g,故C正确;D.负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2CO2↑+7H+,正极反应式为2H++2e−=H2↑,若转移8mol e−电子时正极得到4mol H2、负极得到2mol CO2,即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故选D。
11.Al—PMOF其结构如图(分子式:C4H9XYZ),可快速将芥子气降解为无毒物质。其中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X B.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Y
C.含氧酸酸性:Z>Y D.YXZ2中Y的化合价为+4
【答案】C
【解析】根据分子结构和题目信息,X、Y同主族短周期元素,X可形成两个共价键,则X为O,Y为S,Z为Cl。A.简单离子半径:S2−>Cl−>O2−,故A正确;B.根据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其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Cl>H2S,故B正确;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是HClO4>H2SO4,只谈含氧酸,则酸性无法比较,故C错误;D.SOCl2中S的化合价为+4,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甲硫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硫醇的沸点比甲醇低
B.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反应过程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A.由于甲醇分子间存在氢键,而甲硫醇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故甲硫醇的沸点比甲醇低,故A正确;B.催化剂不影响平衡,不改变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C.根据反应图中反应物硫化氢的变化得出,硫氢键属于极性键发生了断裂,生成甲硫醇中形成了碳硫的极性键,故C正确;D.根据反应图及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故D正确;故选答案B。
13.常温下,用0.1mol·L−1 HCl溶液滴定0.1mol·L−1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图a所示,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b(NH3·H2O)的数量级为10−5
B.P到Q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时,c(NH)>c(NH3·H2O)
D.N点,c(Cl−)-c(NH)=
【答案】D
【解析】A.在M点反应了50%,此时,pH=9.26,
,因此Kb(NH3·H2O)数量级为10−5,故A正确;B.P到Q过程中是盐酸不断滴加到氨水中,氨水不断被消耗,碱性不断减弱,因此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B正确;C.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时,pH=7,根据,得出,c(NH)=1×102.26
×c(NH3·H2O),则c(NH)>c(NH3·H2O),故C正确;D.N点,根据电荷守恒得到,c(Cl−)−c(NH)=c(H+)
−c(OH−)=1×10−5.28−,故D错误。综上,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43分)
26.(14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培养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设计图1所示实验来探究HSO与Cu2+的反应:
已知: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CuSO4·5H2O配制100mL 1mol/L CuSO4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CuSO4·5H2O的质量为___________。甲同学在定容时采用上图2方式观察,则所配制的CuSO4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将操作2后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为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操作2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和无色气体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乙同学推测操作2中涉及HSO与Cu2+的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原因:外加Cl−导致Cu+的还原性弱于HSO,用图3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一段时间后指针几乎归零。
②向U型管右管添加___________,a电极为___________极,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其中不同于图1操作2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基于(4)实验,乙同学得出进一步猜想: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___________有关。该同学用图3装置再次进行实验,以丰富验证该猜想的证据。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向U型管左管添加___________。
【答案】(1)25.0g 偏低
(2) 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或黄色变浅)
(3) CuCl 2HSO+2Cu2++2Cl−=SO+2CuCl↓+SO2↑+2H+
(4) KCl固体 负极 指针偏转
(5) 浓度 BaCl2固体(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在100mL 1mol/L CuSO4溶液中含有溶质CuSO4的物质的量n(CuSO4)=1mol/L×0.1L=
0.1mol,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需CuSO4·5H2O的质量m(CuSO4·5H2O)=0.1mol×250g/mol=25.0g;若在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容量瓶中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可知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低;(2)向KHSO3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溶液显蓝色,无其它明显变化,然后加入KCl固体,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Cu2+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u+,Cu+与溶液中的Cl−结合白色沉淀是CuCl,则HSO失去电子被氧化为SO,同时产生H+,H+与溶液中的HSO反应产生SO2气体。SO2具有还原性,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SO4、HCl、FeCl2,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根据(2)分析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是CuCl,则生成该沉淀和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2Cu2++2Cl−=SO+2CuCl↓+SO2↑+2H+;(4)若是由于外加Cl−导致Cu+的还原性弱于HSO,可根据如图装置验证:当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后,向U型管右管添加加入KCl固体,此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若a为负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看到左侧电极有气体产生,右侧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产生,就可证实其推测;(5)基于(4)实验,乙同学得出进一步猜想: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物质的浓度有关。若HSO反应产生SO,则反应后向左侧溶液中加入含有Ba2+的物质,应该产生BaSO4白色沉淀,而HSO与Ba2+不能发生反应。故该同学用图3装置再次进行实验,以丰富验证该猜想的证据。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可以向U型管左管添加BaCl2固体。
27.(14分)氮的氧化物(如NO2、N2O4、N2O5等)应用很广,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已知:
N2O4(g)2NO2(g) ΔH3
则反应的_______。
(2)N2O4与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g)2NO2(g)。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图1中a点对应温度下,已知N2O4的起始压强为,计算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②由图1推测N2O4(g)2NO2(g)正向是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说明理由:_______。
③对于反应N2O4(g)2NO2(g),在一定条件下N2O4与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存在关系:,。其中,、是与反应及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应的速率-压强关系如图2所示,一定温度下,、与平衡常数的关系是_______,在图2标出的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
(3)以NO2为原料可以制得新型绿色硝化剂N2O5,原理是先将NO2转化为N2O4,然后采用电解法制备N2O5其装置如图3所示,两端电极为石墨电极,中间隔膜只允许离子通过,不允许水分子通过。已知两室中加入的试剂分别为:a.硝酸;b.N2O4和无水硝酸,则左室中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
(2)106.7 吸热反应 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为吸热反应 B和D
(3)
【解析】(1)已知:①,②,
③N2O4(g)NO2(g) ΔH3,④,根据盖斯定律②+③-①-④,则反应的。故答案为:;(2)①设开始时n(N2O4)=x mol,其转化率为0.4,则平衡时n(N2O4)=x mol×(1-0.4)mol=0.6x mol,生成的n(NO2)=2×0.4x mol=0.8x mol,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0.6+0.8)x mol=1.4x mol,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压强=1.4p0,P(N2O4)=×1.4p0=0.6p0,则P(NO2)=0.8p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p0=×100kPa=106.7kPa,故答案为:106.7;②由图1推测N2O4(g)NO2(g)正向是吸热反应(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说明理由:温度升高,N2O4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为吸热反应。③化学平衡常数Kp=,二者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NO2)∶v(N2O4)=k2[p(NO2)]2∶k1·p(N2O4)=2∶1,化学平衡常数Kp=,则K1=K2∙Kp,满足平衡条件v(NO2)=2v(N2O4)即为平衡点,BD点的压强之比等于其反应速率之比为1∶2,所以BD为平衡点。故答案为:;B和D;(3)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左室中四氧化二氮失电子氧化成五氧化二氮,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28.(15分)钯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以硫化铜镍矿(主要含、,还有少量的、)制取钯、镍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抽提”是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原料中把有效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需要鼓入空气使矿粉呈“沸腾”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萃取铜”后的无机相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H2SO4。
(3)在实验室经过“结晶”过程获得硫酸铜晶体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干燥。
(4)在“底渣”中加入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使金属Pd溶解生成,假设反应只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过程采用“抽提”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抽提”后的进行沉淀生成,先加入氨后加入盐酸,先加入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答案】(1)增大矿粉与O2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
(2) NiSO4
(3) 蒸发浓缩 冷却结品 过滤(洗涤)
(4) 分离SiO2和Pd
(5) “抽提”后的溶液呈酸性,氨可以中和酸生成NH,同时可调节 1∶2
【解析】硫化铜镍矿经过焙烧后、转化成了、,PdS转化成了Pd,SiO2没有变化,烟气的成分应该是SO2,烧渣加入稀硫酸后,、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和NiSO4,通过结晶法分离出CuSO4,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剩余的铜离子,则无机相中的主要成分就是剩余的NiSO4和稀硫酸了。烧渣浸出后的底渣主要成分是SiO2和Pd,利用王水把Pd从底渣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加入氨水和稀盐酸使Pd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沉淀分离出来,最后利用氢气还原得到Pd。(1)为了使矿粉充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故需要鼓入空气使矿粉呈“沸腾”状;(2)硫化铜镍矿主要含、,还有少量的PdS、SiO2,根据流程图,可知最终大都转化成了胆矾晶体,PdS转化成了Pd,SiO2不溶于硫酸,所以“萃取铜”后的无机相中主要含有和稀;(3)从硫酸铜溶液中分离出溶质硫酸铜,则首先要对溶液蒸发浓缩,使其饱和,然后冷却结晶使其析出,最后过滤洗涤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由于硫酸铜晶体受热易分解,故需自然干燥分离出其含有的剩余水分;(4)硫化铜镍矿焙烧后,根据流程图,可知用稀硫酸浸出后的底渣成分主要是SiO2和Pd,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反应后生成一种污染空气的无色气体,可推测是NO,SiO2与王水不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为了使Pd充分溶解,抽提用的王水必然过量,则抽提后的混合液比然显酸性,为了使进行沉淀生成,则必然先加入氨水,中和剩余的酸,同时可调节,故先加氨水后加盐酸;(6)氢气“还原”过程中,中的Pd由+4价降低到0价,降了四价,得到4个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则参加反应的H2必然失去4个电子,故作为氧化剂和还原剂H2的物质的量比是1∶2。
三、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纳米磷化钻常用于制作特种钻玻璃,制备磷化钻的常用流程如图:
(1)基态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P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区。
(2)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用元素符号表示),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CO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____,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磷化钴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最近且相邻两个钴原子的距离为n pm。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其晶胞密度为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Ne]3s23p3 p
(2)sp2 N>O>C O>N>C
(3)3 平面正三角形
(4)
【解析】(1)基态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3,P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p区;故答案为:[Ne]3s23p3;p;(2)尿素C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形成3个σ键,所以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C、N、O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第VA族的大于第ⅥA族的,故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电负性越大,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故答案为:sp2;N>O>C;O>N>C;(3)CO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且不含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故答案为:3;平面正三角形;(4)由晶胞图可知,一个晶胞中含P原子数为,含钴原子数为,所以一个晶胞质量为;由图可知,由于相邻两个钴原子的距离为n pm,则立方体的棱长为n pm,则体积,密度,故答案为:。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由A(芳香烃)与E为原料制备J和高聚物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酯能被LiAlH4还原为醇;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J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H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2)B生成C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D生成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F+D→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芳香化合物M是B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要求的M有_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2种M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①1mol M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ol Ag
②遇氯化铁溶液显色
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之比1∶1∶1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写出用为原料三步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___________。
【答案】(1)邻二甲苯(或1,2-二甲苯) C10H12O4 醛基
(2) 浓H2SO4、加热 氧化
(3) n+n+(2n-1)H2O
(4)4
或
(5)
【解析】A分子式是C8H10,符合苯的同系物通式,结合B的分子结构可知A是邻二甲苯,邻二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B(邻苯二甲酸),结合C的分子式知,B与甲醇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C(),C在LiAlH4作用下被还原为醇D(),D被催化氧化产生H(),H与H2O2反应产生I(),I与CH3OH发生取代反应产生J();D是,含有2个醇羟基,F是,含有2个羧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高聚物G()。(1)A的结构式为,其化学名称是邻二甲苯(或1,2—二甲苯);根据分析可知J的分子式为C10H12O4,H的结构式为:,官能团名称为醛基。(2)根据分析可知B生成C为酯化反应,反应条件为浓H2SO4、加热;D生成H为羟基转化为醛基的过程,属于氧化反应;(3)由分析可知F+D→G的化学方程式:n+n+(2n-1)
H2O;(4)化合物B是邻苯二甲酸,芳香化合物M是B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要求:①1mol M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ol Ag,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醛基;②遇氯化铁溶液显色,说明含有酚羟基;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之比1∶1∶1,说明三种H原子的个数相等,则M可能的结构为,共有4种不同的结构;(5)以为原料制备化合物,首先与O2在Cu催化下加热,被氧化为醛;反应产生的醛与H2O2作用产生,得到的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分子内的脱水反应生成。则该合成路线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 化学卷(五)(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五原卷版doc、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五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 化学卷(四)(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四原卷版doc、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四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 化学卷(十)(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十原卷版doc、高考化学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卷十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