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训练---声现象附详细解析教师版
展开中考专题训练---声现象附详细解析教师版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人们能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响度 B. 音色 C. 振幅 D. 音调
【答案】 B
【解析】【解答】人们能辨别钢琴和小提琴,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②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③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④声能同时传递信息和能量。
⑤摩托车发出的噪声只能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来减弱
A. 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不一定完全消失,它可能还在继续传播中,故①错误;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②错误;③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③正确;④声能同时传递信息和能量,故④正确;⑤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故⑤错误;
正确的选项为③④。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相同介质中温度相同时速度相同,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波在相同时间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都是乐音,乙是噪音 B. 丁比乙的音调低
C. 甲和乙的音调、响度、音色均相同 D. 甲和丁的音调相同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幅图都是有规则的振动,所以都是乐音,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B不符合题意;
C、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动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
4.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带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能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也不能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更不能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对人的危害。
5.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 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C
【解析】【解答】A.我们能听到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岸上人的说话声惊动了水里的鱼,说明水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耳朵贴在长钢管一端,敲击另一端,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管传播的,C符合题意;
D.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传声,固体中的声速更快。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不同的人说话,在音调和响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音色不同,A符合题意;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B不符合题意;C、“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C不符合题意;D、“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不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7.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 A
【解析】【解答】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发出的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必须借助通讯设备进行交流,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确定必须借助通讯设备的原因。
8.在一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关于此标志牌的意思,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不允许在此地旋转喇叭 B. 不允许小孩在此地吹号角
C. 不允许在此地鸣喇叭 D. 此地的声音响度不允许超过40dB
【答案】 C
【解析】【解答】此图的含义是禁止鸣笛,即不允许在此地鸣喇叭,这样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分析】减弱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二、填空题(共6题;共13分)
9.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______。
【答案】 振动;回声
【解析】【解答】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时,声音停止,声音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故答案为:振动;回声。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声音被反射形成回声。
10.“蝉燥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减少噪声。
【答案】 音色;传播过程中
【解析】【解答】根据蝉和鸟声的音色不同判断发声体,茂密的森林吸收噪声,是在传播过程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传播过程中。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阻止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________的振动引起的.
(2)吹________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________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答案】 (1)空气柱
(2)G;频率
【解析】【解答】(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气流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即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引起的。
(2)一般来说,振动的物体越短、越细时,振动频率越高。如图,G瓶中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分析】声音由振动产生,一般来说,振动的物体越短、越细时,振动频率越高。
12.放鞭炮时,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人耳;传播过程中
【解析】【解答】解:放鞭炮时,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树林可以吸收声音和反射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故答案为:人耳;传播过程中.
【分析】听到声音的条件是:①有振动的声源;②有传声的介质;③有听声的耳朵.减弱噪声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3.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________ (运动/静止);观礼人听到的飞机声是通过________ 传播而来。
【答案】静止 ; 空气
【解析】【解答】因为各飞机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因此以彼此为参照物,它们都是静止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群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而来的.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二是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要有介质才行.
14.夏天的政晚,小明的爸爸对他说:“听:这是蟋蟀在叫,别说话,小心吓走它,”爸爸通过声音的________分辨出是哪种配虫在叫,“别说话”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 音色;声源处
【解析】【解答】判断是蟋蟀在发声根据声音的音色,“别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声源处。
【分析】音色是判断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阻值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计算题(共1题;共6分)
15.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开采,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4s收到回波信号,求:
(1)该处海底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2)能否利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和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 (1)解:由v=s/t知,s=vt
声波来回的总路程:s=vt=1500m/s×3.4s=5100m
该处海深:h=s/2=5100m/2=2550m
(2)解: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波不能到达月球,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解析】【分析】(1)根据回声测量距离时,利用声速和听到回声时间的一半的乘积计算距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
1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__,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的越来越快,这说明;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钢尺长度有关。
【答案】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转换法
(2)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
【解析】【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实验中用泡沫小球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采用的是转换法;(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铃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铃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发现钢尺振动的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说明音调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转换法;(2)真空不能传声;(3)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泡沫小球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采用的是转换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振动的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
中考专题训练----重力附详细解析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专题训练----重力附详细解析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附详细解析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附详细解析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专题训练---声现象附详细解析学生版: 这是一份中考专题训练---声现象附详细解析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