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以前,问什么,社会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高考考查立足点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 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1.19世纪20年代摄影术在法国发明后,受到公众青睐,摄影业很快成为法国的一种商业形态。对此,19世纪中期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所有配得上艺术家称号和真正酷爱艺术的人,是不是也该用艺术去搞乱工业呢?”据此可知 A.艺术进步有赖于技术革新 B.艺术创造巨大商业利润 C.商业发展得益于技术发明 D.技术进步冲击艺术领域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④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
高考考查着力点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
所以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候需要了解当时时空环境。
时空观不仅包括能够在特定时空下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成立的地点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左图右史——挖掘地图信息,构建阶段特征。
教材中的任何地图都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服务于构建历史阶段特征的需要。
2、心中有图——贯穿日常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历史史实在教材中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地图,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图。
3、精选地图——进行二轮地图专题复习。
疆域图;战争、战役类;分布图;城市平面图等
5、(2021年9月嘉兴卷)右图是中国某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据此判断,该时期为A.8世纪中期 B.13世纪末期C.16世纪中期 D.19世纪初期
8、(2018年全国卷3第24题)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铁器分布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
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高考考查支撑点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核心考点一 史料的分类及史料价值
一、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四类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修史书、私修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新建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网络帖子等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物、遗址、出土文物等3.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俗语、谚语、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录、座谈录等。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二、按照史料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首史料1.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核心考点二 史料的辨析与选取
选取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一定的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3.尽量选取已经证实过或者专家已有定论的史料。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尽量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尽量做到使用二重证据法,即考古与文献相结合。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 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
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双方的辩论观点,选项中合理的是A.根据《马可·波罗游记》错载或漏载某些元代特有事物,可否定其真实性B.判断《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应从总体上看其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核心考点三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一、史料研读要做实四个步骤: 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二、不同史料的史料价值 1、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但不能因为一手史料完全否定二手史料 2、文献史料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记录者的个人主观的限制 3、中国古代史书编纂历来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官修史书史料价值较高;官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一定真实记载历史;正史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往往代表着政治斗争中获胜一方的立场 4、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 5、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三、孤证不立与二重证据法 1、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历史事实成立 2、同一历史事实可能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3、某些历史真相虽然因不同记载难以说清,但可以通过辨伪存真,来接近历史真相 4、搜集更多史料进行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结论 5、二重证据法,文献史料与出土文物相结合
1.近年来,有学者利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中所藏的在华西方传教士的手稿,对雍正“合法继位说"提出质疑。又有学者认为这些手稿虽不是宫中目睹事实的原始记载,但属于最接近宫中的差不多是第一时间获得的消息,有一定的可靠性,不能轻易否定传教士记载雍正帝继位问题资料的真实性。据此可以得出 A.西方文献记载更接近历史事实 B.史料发掘有助于拓宽历史研究 C.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D.历史解释最终能还原历史真相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
高考考查创新点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历史解释过程就是探明因果、阐释历史意义和客观评价的过程。 ——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
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据陈尚胜《开放与闲关年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问题:对表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历史现象:中国在明朝前期,进口货物远高于市价历史解释:明朝时期,中国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实行严厉的惩罚。因此与海外贸易成为违法之事。商品价格因此水涨船高,外国商品难以进入。明代实行朝贡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因此,外国商晶价格高。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
高考考查切入点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家国情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藏族保存了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汉语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影响而形成。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 B.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C.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D.少数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学科前沿——五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