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
202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两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
B. 图乙表示的化合物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图乙表示的化合物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图丙可以用来表示蔗糖、乳糖和糖原的分子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表明一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乙表示一分子核苷酸,由于碱基为T,因此只能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丙为二糖,可能是麦芽糖或蔗糖或乳糖。
【详解】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图示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A正确;
B、由于图乙中核苷酸的碱基为T,该碱基是DNA分子中特有的,因此图乙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图乙表示的结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错误;
D、图丙是二糖,蔗糖和乳糖都是二糖,而糖原是多糖,图丙可以用来表示蔗糖、乳糖的分子式,D错误。
故选A。
2. 关于几种有机物的检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番茄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可以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 在大豆种子匀浆中加入双缩脲,液体变成紫色
C. 植物的绿色叶片经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在叶片上进行鉴定
D. 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①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②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③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④DNA可以用二苯胺鉴定,在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⑤淀粉可用碘液染色,生成蓝色。
【详解】A、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需要选用颜色浅、含量高的生物材料,番茄汁有颜色,影响实验现象,观察不到现象,A错误;
B、在大豆种子匀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液体变成紫色,且双缩脲是一种固体化合物,不等同于双缩脲试剂,B错误;
C、植物的绿色叶片经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需用酒精脱色后,将碘液滴加在叶片上进行鉴定,C错误;
D、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脂肪颗粒较小,需用显微镜观察,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B.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C. 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 溶酶体、液泡、核糖体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一般而言,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A正确;
B、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糖类,B正确;
C、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属于细胞器膜,细胞器膜属于生物膜系统,C正确;
D、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 如图所示为ATP的结构及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的a代表腺苷,A代表的是腺嘌呤
B. ATP生成ADP时图一中的c键断裂释放的能量常用于吸能反应
C. 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可循环利用的
D. 酶1和酶2调节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一分析,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表示特殊化学键;图二向右代表ATP的水解,向左代表ATP的合成.ATP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水解时释放能量,供应生命活动。
【详解】A、图一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是腺苷,A错误;
B、ATP生成ADP为ATP的水解过程,图一中的c键不稳定,容易断裂水解并释放能量,所释放的能量常用于吸能反应,B正确;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不是可逆反应,其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能量是不可逆的,C错误;
D、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不具有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B。
5. 下列为有关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可使a点左移,b点右移
B. 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可使a点左移,b点右移
C. 图3中,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少
D. 图4中,当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
【详解】A、a为CO2补偿点,b为CO2饱和点,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则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增强,所以a点左移,b点右移,A正确;
B、a为光补偿点,b为光饱和点,若CO2浓度适当增大,则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增强,则a点左移,b点右移,B正确;
C、在光照未达饱和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由于a点CO2浓度比b点高,所以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C错误;
D、当温度高于2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点睛】
6. 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中核DNA: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2:1:2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 ②→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染色体、核DNA分子数目和染色单体数也随之减半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2:1:2,A正确;
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错误;
D、②→③过程中始终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分析柱状图,根据三个图中染色体和DNA的含量和比例,确定对应的有丝分裂对应的阶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科学家利用皮肤细胞“炮制”出了iPS细胞(多能干细胞)。下图为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模式图,根据图示推断iPS细胞( )
A 分化程度较低,能分化成多种细胞
B. 水分减少,代谢速率较慢
C. 分化形成的表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 只能分化形成特定类型的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iPS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因而其细胞分化程度较低,A正确;
B、水分减少,代谢速率较慢是衰老细胞的特征,B错误;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未发生变化,C错误;
D、据图可知,iPS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D错误。
故选A。
8.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 细胞内水分减少 B. 细胞核体积缩小
C. 多数酶的活性降低 D.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答案】B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A不符合题意;
B、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B符合题意;
C、衰老细胞有些酶的活性降低,C不符合题意;
D、衰老细胞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对于与减数分裂有关的几个核心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C.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D. 任意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均可能发生缠绕,并交叉互换一部分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叫同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如X、Y,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错误;
C、联会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才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C。
【点睛】
10. 食物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这对夫妇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男性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女性的基因型为TSTS,又根据其后代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LTS。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各占1/2,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LTS只有是女孩时表现型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故选A。
11. 下列有关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 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 F2遗传因子组成的数量比为1:2:1 D. F1测交后代中不同性状个体的数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现型的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不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B。
12. 下图表示两个纯种牵牛花杂交过程,结果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约为3∶1
C.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可以稳定遗传
D. F2中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3/8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则F1为双杂合体,基因型为AaBb,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
B、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
C、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
D、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3/8,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正确判断显隐性性状,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裂解和重建过程。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在③过程中高尔基体的作用十分突出
C. 在④中完成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经过该过程,两个子细胞中的DNA总含量可能不同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核膜破裂,染色体清晰,为分裂前期;②是末期;③新细胞核已形成,是子细胞;④是间期,有完整的细胞核。
【详解】A、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由上述分析可知,图示过程没有中期和后期,且细胞周期从分裂间期开始,因此①→②→③→④不能算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
B、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先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③分裂末期在高尔基体的作用下形成细胞板,B正确;
C、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④有丝分裂前的间期,C正确;
D、经过该过程,两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含量相同,但细胞质DNA含量不一定相同,因此两个子细胞中的DNA含量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BCD。
14. 下图是某种哺乳动物体内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可以在雌性动物的卵巢中出现
B. 图甲、乙、丙中都出现了基因重组
C. 受精卵中母方提供的遗传物质更多
D. 顶体反应和透明带反应可防止多精入卵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丙表示受精作用。
【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为雄性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不可能在雌性动物的卵巢中出现,A错误;
B、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型,图中只有甲可以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据图丙可知,线粒体来自母方,含有少量DNA,所以母方提供的遗传物质更多,C正确;
D、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为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反应,D错误。
故选ABD。
15. 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三者在复制、分离中行为一致
C. 一个基因中包含多个DNA片段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
B、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三者都能复制、分离,且三者的行为一致,B正确;
C、DNA分子中可能包含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C。
16.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婚配,其女儿均正常 B.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其女儿均患病
C. 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女儿都正常,儿子都患病 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致病基因
【答案】BD
【解析】
【分析】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2、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女性患者( XDXD、 XDXd)、 女性正常 (XdXd )、男性患者(XDY)、 男性正常( XdY )。
【详解】A、男患者(XDY)与女患者(XDX-)结婚,其女儿从父亲获得致病基因,一定患病,A错误;
B、男患者(XDY)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女儿(XDXd)都患病,B正确;
C、女患者(XDX-)与正常男子(XdY)结婚,女儿基因型为XDXd、X-Xd;儿子基因型为XDY、X-Y,儿子女儿均有可能患病和正常,C错误;
D、患者的正常子(XdY)女(XdXd)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XD),D正确。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第17题到21题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请根据要求作答。
17.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F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有机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
(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 ℃)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h)]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h)]
小麦
3
9
32
8
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忽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时间内上图中A物质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线粒体基质
(2)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
(3) ①. ②③ ②. 线粒体
(4) ①. 8 mg/(100 cm2叶·h) ②. 升高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是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b是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是C5,B是C3,C是[H],D是葡萄糖,E是[H],F是二氧化碳,G是氧气。
【小问1详解】
图中a表示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b表示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都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F是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小问2详解】
由于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故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
【小问3详解】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所以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是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③第三阶段,②③阶段发生的部位在线粒体。
【小问4详解】
由于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是8 mg/100 cm2叶•h,该值表示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是3klx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所以小麦固定的CO2的量是8mg CO2/100 cm2叶·h。图中物质A是C5,当忽然中断CO2的供应,则C5的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短时间内不受影响,因此短时间内C5的含量升高。
18. 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表。
可可碱浓度(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73
3.04
0.69
0.1
2.90
2.16
0.74
0.5
2.10
1.72
0.38
1.0
1.96
1.72
0.24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装片的过程是解离→________________→制片。一般取根尖处___________mm材料进行制片。
(2)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___期。若继续观察该细胞,____________(填“能”或 “不能”)观察到后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原因是______。
(3)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若该解释正确,则可可碱作用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
【答案】(1) ①. 漂洗→染色 ②. 2-3
(2) ①. 中 ②. 不能 ③. 细胞在解离过程中死亡
(3) ①. 少 ②. 前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分裂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其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
【小问1详解】
制作装片的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根尖处2-3mm的细胞分裂旺盛,所以一般取根尖处2-3mm材料进行制片。
【小问2详解】
图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期的中期。由于细胞在解离过程中死亡,所以若继续观察该细胞,不能观察到后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小问3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对照组(可可碱浓度为0mmol·L-1)和可可碱浓度为1.0mmol·L-1的实验组,其分裂期细胞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69%和0.24%,即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而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所以若该解释正确,则可可碱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19. 如图是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一组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_______次分裂,此时细胞内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包含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该动物形成了如上图的6个精细胞,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_____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1) ①. 一 ②. 2
(2) ①. ①③ ②. 4
(3) ①. 2 ②. 4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都排列在赤道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小问1详解】
①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图中①③有姐妹染色单体,②④没有姐妹染色单体。该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最多,此时包含4个染色体组。
【小问3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图中A、E和F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C和D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即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相同的精子,因此A和E可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和D可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F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2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
20. 玉米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类型。玉米在自然条件下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本表型
F1表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13
(1)如表是玉米花色的遗传实验结果,根据组合________________能判断出花色的显隐性。
(2)组合一的交配类型是_____________,亲本紫花是____________(填“纯合体”或“杂合体”)。
(3)组合一中F1自由交配得F2,F2的紫花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现有组合三中F1的紫花个体若干,请设计实验方案判定F1的紫花个体是否能稳定遗传,写出实验方案及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二或三 (2) ①. 测交 ②. 杂合体
(3)
(4) ①. 紫花个体自交(和白花个体测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 若子代全为紫花,则紫花个体能稳定遗传;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出现紫花和白花),则紫花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另一种是亲代一个性状,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产生两个性状。因此根据组合二或三能判断出白花是隐性性状。
【小问2详解】
实验一中,紫花与白花杂交,子代紫花:白花≈1:1,属于测交,则亲本紫花是杂合子。
【小问3详解】
据(2)分析,组合一亲本紫花是杂合子,白花是隐性纯合子,设基因型为Aa×aa,则F1为Aa:aa=1:1,F1自由交配F1产生的配子为A:a=1:3,根据遗传平衡,则F2为AA:Aa:aa=1:6:9,则紫花个体AA:Aa=1:6,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为1/7。
【小问4详解】
判断植物个体是否稳定遗传的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若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测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为纯合子,出现两种性状则杂合子,
故实验方案为:紫花个体自交(和白花个体测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和结论:若子代全紫花,则紫花个体能稳定遗传;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出现紫花和白花),则紫花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21. 下图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DNA分子“结合起来”而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是_______________,步骤①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除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它还必须有_______和_______。
(3)步骤②是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________________,除图示所示方法外,我国科学家独创了一种导入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剔除培育成功的抗虫棉体内的四环素抗性基因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抗虫基因的表达。
【答案】(1) ①. 质粒 ②. 限制酶 ③. DNA连接酶
(2) ①. 启动子 ②. 终止子
(3) ①. 农杆菌 ②. 花粉管通道法 (4)不会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需要限制酶来切割以获取目的基因,同时需要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运载体以获取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例:用虫食用棉花,观察其存活情况,来鉴定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
【小问1详解】
图中Ⅰ是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首先需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运载体,其次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
【小问2详解】
图中Ⅱ为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用于启动转录)、终止子(用于转录终止)、标记基因等。
【小问3详解】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除此之外,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其中我国科学家独创的一种导入方法为花粉管通道法。
【小问4详解】
四环素抗性基因可用于筛选,所以剔除培育成功的抗虫棉体内的四环素抗性基因不会影响抗虫基因的表达,但会影响目的基因的检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共24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