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宜昌市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化合物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尿酸、血红蛋白、H+ B. 呼吸酶、抗体、H2O、
C. 神经递质、Ca2+、载体蛋白 D. Na+、激素、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指的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内、与外界直接相通、细胞膜上等均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呼吸酶是胞内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Na+、激素、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相互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下降,易导致组织水肿
B. 淋巴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组织液
C. 组织液的形成与血浆渗透出毛细血管壁有关
D.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具有更多的蛋白质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水分会大量流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
B、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只能由组织液流入淋巴液,B错误;
C、组织液的形成与血浆渗透出毛细血管壁有关,C正确;
D、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具有更多的蛋白质成分,D正确。
故选B。
3.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细胞的参与
B. 喝碳酸饮料会使体内pH大幅下降
C. 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D. 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
B、人体内具有酸碱缓冲对,喝碳酸饮料不会使体内pH大幅下降,B错误;
C、人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与内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D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及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就可以保持健康
B.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C.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与配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
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并不是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也可能患一些遗传病,A错误;
B、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普遍存在着稳态,例如细胞层次、生态系统层次都存在稳态,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与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A。
5. 科研团队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碱后pH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NaOH的量
B. 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
C. 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的pH变化趋势与缓冲液组相似
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这些酸性或碱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该实验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碱后pH变化情况,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结合题图可知该实验中的另一自变量是NaOH的量,A正确;
B、加入NaOH后,清水组pH发生变化,可见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B正确;
C、血浆和缓冲液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一定量的NaOH后pH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着NaOH加入量持续增大,血浆和缓冲液组pH均有所上升,变化趋势相似,C正确;
D、结合题图曲线变化可知,缓冲液和血浆中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与缓冲液组相比,血浆组pH明显上升时所对应的NaOH添加量更大,表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缓冲液组,D错误。
故选D。
6.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中有高级中枢
B.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
C. 脊神经共31对,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D.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这些神经不能支配内脏器官
【答案】D
【解析】
【点睛】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
3、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中有高级中枢大脑皮层,A正确;
B、脑干中有呼吸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B正确;
C、人的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主要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C正确;
D、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具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能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D错误。
故选D。
7. 霍金被诊断患有渐冻症,它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 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 若给②处适宜刺激,在Ⅰ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D. 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存在Ⅱ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详解】A、③是神经中枢,⑤是效应器,A错误;
B、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
C、渐冻症患者神经中枢中的突触是正常的,若以针刺②处,在Ⅰ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C正确;
D、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故选C。
8. 某同学在玩密室逃脱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当受到剧情中所扮演角色惊吓时,会出现心跳加快、瞳孔扩张、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受到惊吓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
B. 该同学受到惊吓后,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属于非条件反射
C. 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血管收缩
D. 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使呼吸平稳
【答案】D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 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详解】A、该同学受到惊吓后,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应该是瞳孔收缩,A错误;
B、该同学受到惊吓后,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属于后天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血管收缩,C错误;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使呼吸平稳,D正确。
故选D。
9.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
B. 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都不需要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参与
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D. 若以后长时间只打铃不喂食物,铃声可能成为抑制唾液分泌的信号
【答案】B
【解析】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该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A正确;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需要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参与,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因此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C正确;
D、假如在狗已经建立“铃声一唾液分泌反射”之后,若长时间只打铃不喂食物,该反射过程就会消退,此时铃声可能成为抑制唾液分泌的信号,D正确。
故选B。
10. 甲图为蛙坐骨神经的一段神经纤维,将电流表1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用电流表1记录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取蛙同样的另一段神经纤维,将电流表2的两极分别接在a处膜的内、外两侧,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用电流表2记录电位变化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的①点对应图丙中的③点
B. 图丙中②点膜外Na+内流速率比④点小
C. 图乙中的t4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 未受刺激时,电流表1能测出静息时的电位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详解】A、图乙曲线中①点对应兴奋由c向右传到a点时形成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对应图丙曲线中的③点,A正确;
B、图丙曲线上升段由Na+内流引起,②点时曲线斜率比④点时大,所以②点膜外Na+内流速率比④点小大,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乙中的t4时刻,电位差为0,说明此时已恢复静息电位,即兴奋已经传过b处,且已恢复静息电位,C错误;
D、未受刺激时,电流表1的a、b两极均置于膜外,电流表1不能测出静息时的电位差,D错误。
故选A。
11. 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连接成的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相关的结构或刺激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效应器由④的末梢和⑤共同构成
B. 只要给予①处或④处一刺激,该处神经元就能产生兴奋
C. 若用某种药物处理②处,可能引起③处释放大量Cl-
D. 神经递质只能由②的末稍释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b是两个神经元,其中①②是a神经元轴突上的两个位点,④是b神经元轴突上的位点,③是a、b两神经元形成的突触结构。
【详解】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因此图中的效应器由④传出神经的末梢和⑤肌肉共同构成,A正确;
B、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受到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①或④处要产生兴奋,必须要有适宜的刺激,B错误;
C、若用某种药物处理②轴突处,可能引起③突触处释放大量Cl-,因此Cl-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C正确;
D、神经递质只能由②轴突的末稍释放,作用到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B。
12. 毒品海洛因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兴奋剂,作用原理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所在的神经游走细胞,使其过量释放多巴胺(兴奋性递质),大量的多巴胺持续作用,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洛因属于精神药品,长期吸食可导致幻觉并成瘾
B. 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C. 长期吸食海洛因,一旦停止就会产生抑郁、绝望甚至攻击行为
D. 长期吸食海洛因,机体对其耐受性逐渐提高,吸毒者的快感也越来越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毒品上瘾原理:海洛因的作用原理则是直接刺激多巴胺所在的神经游走细胞,让它们释放多巴胺,大量的多巴胺持续作用,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
【详解】A、毒品海洛因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兴奋剂,作用原理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所在的神经游走细胞,使其过量释放多巴胺(兴奋性递质),大量的多巴胺持续作用,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因此长期吸食可导致幻觉并成瘾,A正确;
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B错误;
C、毒品海洛因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兴奋剂,长期吸食海洛因,一旦停止就会产生抑郁、绝望甚至攻击行为,C正确;
D、随着吸毒时间的增加,耐受性逐渐提高,戒断症状越来越重,吸毒者的快感也越来越小,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B. 聋哑人用手语与人交流的过程,依靠的是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
C. 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消极情绪的积累一定会产生抑郁,形成抑郁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聋哑人用手语与人交流的过程必须有躯体运动中枢协调指挥躯体运动完成手势动作,要利用视觉中枢看见手势形成视觉,要有语言中枢理解手语的含义,因此需要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B正确;
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
D、消极情绪的积累可能会产生抑郁,但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D错误。
故选D。
14. 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引起右侧下肢的运动
C.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 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详解】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运动区呈正立排列,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下方,A错误;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引起(对侧)右侧下肢的运动,即表现为交叉支配的特征,B正确;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如控制下肢运动的代表区位于中央前回的顶部,C正确;
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这是因为手作出的动作更加复杂、精细且灵活,D正确。
故选A。
15. 激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斯他林和贝利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图是两位科学家利用狗的小肠进行实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B. 该实验的现象是胰腺分泌出胰液
C. 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D. 该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
B、该实验观察现象是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
C、在稀盐酸的刺激下,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这种化学物质,进而作用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
D、该实验只证明胰液的分泌受激素调节,不能反映还受神经调节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16. 催乳素是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温、过酸或者过碱环境会使催乳素失活
B. 垂体、下丘脑、唾液腺都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
C. 催乳素作用于乳腺的过程需要体液的运输
D. 垂体除了分泌催乳素外,还可以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变性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失去活性,但不会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
2、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
【详解】A、催乳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者过碱环境的环境条件下,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故高温、过酸或者过碱环境会使催乳素失活,A正确;
B、垂体、下丘脑都能产生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而唾液腺是消化腺,属于外分泌腺,B错误;
C、催乳素是激素,需要通过体液的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作用于乳腺,C正确;
D、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种激素,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D正确。
故选B。
17. 激素在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B.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够作用于机体内所有细胞
C. 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 生物体内的激素共同调节机体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能够作用于机体内所有细胞,B正确;
C、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护第二性征的激素,C正确;
D、激素调节是维持内稳态的一种调节机制,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
故选A
18. 激素在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分泌可使人体患Graves病,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表示器官,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激素的作用是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
B. 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B分泌激素②
C. Graves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D. 抗体的作用是与②激素受体结合,促进甲状腺细胞的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Graves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详解】A、②为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错误;
B、激素①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D、Graves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白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实验需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详解】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来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思路是选取健康小鼠,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活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观察并记录小鼠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再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低血糖症状。实验结果若为低血糖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则异常症状是由低血糖引起的,从而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故选A。
20. 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D.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而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 ;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A错误;
B、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生命活动,B错误;
C、激素没有催化作用,C错误;
D、激素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是传递信息的物质,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而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c代表的系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明:细胞必须通过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图乙中,B液为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__,其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主要缓冲物质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图乙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
(5)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消化系统 ②. 泌尿系统
(2)内环境 (3) ①. 血浆 ②. H2CO3/NaHCO3(或HCO3-/H2CO3)
(4)血浆和组织液 (5)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泌尿系统。分析题图乙可知,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液。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可知,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
【小问2详解】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经过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图甲表明: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小问3详解】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图乙中B为血浆,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一种弱酸和相应的 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小问4详解】
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血浆,所以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22. 下图为人体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排尿过程涉及的神经中枢除了脊髓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A神经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尿量增多后,会刺激_________________(感受器)并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尿意产生和传导途径并不构成反射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给予B神经的某处神经纤维一定强度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受刺激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每次反射活动结束后,神经纤维的膜电位都会恢复成静息电位,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壁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骶髓初级排尿中枢,促进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5)人的骶髓初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反射,在受到突然的惊吓后会出现尿失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脑干和大脑皮层 ②. 传入神经及传出神经
(2) ①. 膀胱壁 ②. 感受器→A神经→骶髓初级排尿中枢→颈、胸髓→脑干→大脑皮层 ③. 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 ①.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②. 为下一次兴奋做准备
(4)正反馈 (5)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活动短时间内失去控制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3、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小问1详解】
图中排尿过程涉及的神经中枢除了脊髓之外,除了上述结构外,还需位于大脑干和大脑皮层参与,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活动。A神经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传入神经及传出神经。
【小问2详解】
尿量增多,膀胱充盈后,膀胱壁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排尿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发出兴奋,兴奋沿脊髓的上行传导束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所以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为感受器→A神经→骶髓初级排尿中枢→颈、胸髓→脑干→大脑皮层,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尿意产生和传导途径并不构成反射弧。
【小问3详解】
如果在B神经的某处给予一定强度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B神经的某处表现为动作电位,即膜内电位表现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正常情况下每次反射活动结束后,神经纤维的膜电位都会恢复成静息电位,原因是此时钾离子外流以及钠钾泵的作用恢复到初始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准备。
【小问4详解】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所以排尿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小问5详解】
人的骶髓初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反射,在受到突然的惊吓后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活动短时间内失去控制,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23. 如图所示,实验小组成员将青蛙先除去脑,保留脊髓,再将青蛙的脊神经从左侧的B处和右侧的C处切断,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青蛙标本剪除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刺激青蛙左后肢的趾部,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_____________中。
(3)剪断青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B处)后,立即刺激下端传出神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该过程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发现若刺激正常的活体青蛙,其后肢不一定收缩,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
(2) ①. 右后肢 ②. 皮肤
(3) ①. 能 ②. 不能 ③. 缺少神经中枢等参与,不能形成完整的反射弧
(4)正常活体青蛙的大脑皮层参与了该反射过程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的条件:反射弧完整,适宜的刺激。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将青蛙标本剪除脑可以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因为存在分级调节,会影响实验结果。
【小问2详解】
电刺激青蛙左后肢的趾部,传入神经被切断,所以左腿的左后肢不收缩,兴奋可以由中间神经元传导到右后肢,反射弧完整,引起右后肢的收缩。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
【小问3详解】
剪断青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B处)后,立即刺激下端传出神经,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但是缺少中枢神经系统等参与,不能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为反射。
【小问4详解】
正常的活体青蛙既有脑也有脊髓,存在分级调节,即正常活体青蛙的大脑皮层参与了该反射过程,所以若刺激正常的活体青蛙,其后肢不一定收缩。
24. 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其中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器官C是_______,激素b是_______。
(2)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进入受体细胞的过程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3)过程②表示的是_____,所需的原料是_____。结构f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
(4)雌性激素影响细胞代谢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
【答案】(1) ①. 卵巢 ②. 促性腺激素
(2) ①. 固醇(脂质) ②. 不需要
(3) ①. 转录 ②.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③.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的多样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的不同
(4)雌性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某种雌性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是结构,a、b、d、e、f为物质,①②③为生理过程),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由图知,该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其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卵巢,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d是DNA,e是mRNA,f是蛋白质,①是该性激素通过自由扩散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的过程。
【小问1详解】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卵巢,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
【小问2详解】
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脂质能直接进入受体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小问3详解】
②是转录过程,转录所需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的多样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的不同。
【小问4详解】
当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与核受体结合以后,是通过影响DNA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豌豆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用水稻进行以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