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2 回延安/贺敬之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2 回延安/贺敬之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
2.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了解诗人对革命事业、革命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事业、革命人民的热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民歌的质朴表达。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背诵课文,读出感情来。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初步接触了著名作家贺敬之笔下的陕北民歌《回延安》,这节课咱们继续来探究这首赋予地方特色的诗歌,体会它的意味与深情。
二、重点探究
(一)鉴赏第三部分
1.第三部分1、2节描写出什么样的团聚场面,怎样描写团聚场面的?
描写出了亲切热烈的团聚场面。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整体描写了人多、大家亲密无间的热烈氛围。
2.前来团聚的都有哪些人呢?他们带给读者什么感受?
写三辈人都来团聚,“白头发”,表现出延安父老在保卫延安中经历过艰苦的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了功劳。青年人,表明后辈的成长,体现着亲切喜悦的感情。小孩儿显示了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关系的传承,表现明朗欢乐、无拘无束的气氛。
3.第三部分形成了什么样的结构?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这一部分先总写场面,再分别具体描写人物,最后总括收结,构成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亲人团聚激情满怀、亲切热烈的真实动人情景。
(二)鉴赏第四部分
1.第一节抒发了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怎样?
抒发了急欲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延安变化之大。
2.写出延安什么样的外貌?运用什么写法?
写出了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运用了象征、排比、拟人、叠词的手法。
3.第四部分结尾对延安新貌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出由衷歌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感情。
(三)鉴赏第五部分
1.第五部分前三节描写了什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概括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构成排比诗节的形式,都以延安特定的处所和事物,象征延安在三个革命历史阶段发挥的伟大作用。
2.第4节与前三节的关系是什么?
第4节是对前三节的小结。“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三个专用名词,照应前面三个革命历史阶段,表现出延安哺育了代代英雄,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这一部分怎样展望未来,表明了什么思想?
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帅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4.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又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愿望?
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三、拓展延伸
1.本诗的艺术特点
(1)富于变化的句式
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所谓“兴”,即起兴。“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
并列关系: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顺承关系:如“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这一节前一句写老爷爷进门喘气的动作神态,后一句写出老爷爷讲的话,上下句构成了顺承关系。
(2)准确传神的动词运用
诗歌第一节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这里表现诗人与延安关系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
(3)语言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4)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读出感情。
2.模仿信天游的文体特点,写一段诗歌,内容不限。
五、板书设计
回延安
话延安——真挚、兴奋
看延安——欣喜、豪迈
祝延安——赞美、热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回延安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写法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2 回延安/贺敬之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2 回延安/贺敬之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