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第一单元1 社戏/鲁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社戏》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详细分析盼社戏、看社戏和忆社戏的过程。
2.学会侧面描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我”的思想变化,感受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详细分析盼社戏、看社戏和忆社戏的过程。
2.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我”的思想变化,感受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学会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文中对盼社戏、看社戏和忆社戏过程的描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社戏》中描写了“我”去看社戏的前因后果,那么作者笔下的社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在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心情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盼社戏
1.认真阅读1-4段,仔细揣摩,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①可以免念难懂的书,从而自由快乐地生活。
②作为客人得到优待,有小朋友一起玩,彼此平等。
③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看社戏
- 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事?如何解决的?“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表。
所经历的波折 | “我”的心情变化 | 转机 | “我”的心情变化 |
叫不到船 | 急得要哭 | 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少年们愿意和“我”同去。 | 高兴 |
外祖母怕孩子们不可靠,母亲说大人不能熬夜。 | 沉重 | 双喜用写包票的话做了保证,外祖母和母亲同意了。 | 轻松 |
3.我去看社戏出发之后,表示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有哪些?这些动词有什么好处?
动词:跳、拨、点、磕、架。
作用:小伙伴驾船技术熟练,说明了他们的聪明、能干。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看戏途中景物的?
有形(视觉):“起伏的群山”,“一丛松柏林”;
有色(视觉):豆麦的“碧绿”、月色的“朦胧”;
有声(听觉):笑声、嚷声、水声、笛声;
有味(嗅觉):豆麦的清香;
有情(幻觉):“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有感(触觉):扑面吹来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却没翻。
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
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地唱着。
(正面描写)
④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来”等。
(侧面描写)
6.看社戏回家的路上,发生了哪些趣事?
偷阿发家和六一公公家地里的罗汉豆。
在八公公船上煮豆吃。
7.六一公公对自家罗汉豆被偷这件事有怎样的反应?
刚开始怪孩子们踏坏了不少,得知是请客人吃,说是应该的,还送了很多罗汉豆到“我”家里。
8.那晚的社戏,在“我”的记忆中是怎样的?
“好豆”“好戏”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叙述“我”童年时与农村孩子看社戏的美好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开头写平桥村概况、伙伴游玩,与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是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3)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看社戏做了铺垫。
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这是为什么呢?
①平桥村的环境是好的,有美丽的风光、有自由的空气;
②平桥村乡民是好的,有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
四、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社戏》,说说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请你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个运动会的场面,要求不少于200字。
五、板书设计
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社戏教案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诗情画意导入,基本常识识记,整体感知小说,疑难问题探究,精彩句段诵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品析7-30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 社戏/鲁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 社戏/鲁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我研学,生成新知,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