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2018)恐龙无处不有第1课时教案
展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明白所介绍的事理。
2.学习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并能逐步自主实践。
3.梳理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逻辑推理思路。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明白所介绍的事理。
2.梳理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逻辑推理思路。
【教学难点】
梳理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逻辑推理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恐龙感到好奇吗?恐龙真的曾经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活过吗?看起来高大威猛的恐龙又是因为什么在地球上永远消失的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了解更多与恐龙有关的科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让学生对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作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55年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后专职从事写作,是世界知名的科幻文学和科普作家。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2.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理解词语。
(1)字词正音
臀(tún) 骨骼(gé) 漂移(piāo)
流逝(shì) 褶皱(zhě) 携带(xié)
两栖(qī) 彗星(huì) 潮汐(cháo xī)
劫难(jié) 致密(zhì) 陨石(yǔn)
追溯(sù)
(2)词语解释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等相关知识,拓展视野。借助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过渡:这两篇文章虽然从题目来看好像毫无关联,但是读后我们发现文章都和恐龙有关系,两篇文章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吗?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请同学们分别结合两篇短文做具体分析。
2.探究过程
(1)偶数组同学负责分析第一篇短文,奇数组同学负责分析第二篇短文。
(2)小组成员分别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谈及说明事理的关键语句,尤其关注段首段尾及议论性语句。
(3)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总结,并用简洁的语句进行概括。
(4)选派1位代表分享小组探究成果。
3.成果展示
预设1:
《恐龙无处不有》这一课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推论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
预设2:
《被压扁的沙子》这一课通过分析“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特性,从而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地球受到了巨大的撞击。
4.活动小结
作者从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一步步深入思考、探究,最终有了巨大的科学发现,这两篇短文为我们呈现了作者进行科学推理的整个过程,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两篇短文说明的问题。
过渡:两篇短文的标题与所说明的问题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的根源的呢?
(二)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2.探究过程
(1)偶数组同学负责分析第一篇短文,奇数组同学负责分析第二篇短文。
(2)小组成员分别默读课文,边读边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各段大意。
(3)组内交流讨论,梳理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逻辑推理思路。
(4)选派1位代表分享小组探究成果,最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3.成果展示
预设1:
《恐龙无处不有》
第1段: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第2、3段:指出恐龙化石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科学事实。
第4、5段:指出南极的恐龙化石不可能是迁徙的结果。
第6、7段: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第8-12段:进一步介绍板块理论,说明这一理论解释了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第13-15段:再次聚焦远古时期南极的恐龙等生物,确证前文推论的正确性,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思维导图:
恐龙无处不有 各地和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质疑: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追问:恐龙不可能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 结论: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泛大陆的形成和多次分裂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成为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预设2:
《被压扁的沙子》
第1-4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5-17段: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思维导图: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
火山说 撞击说
金属铱的发现 斯石英的特性
自然界中斯石英的发现
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4.活动小结
理清事理说明文行文思路的方法:
(1)初读,明确说明对象。
(2)再读,梳理关键信息。
(3)思维导图理清关系。
(4)明确文段具体作用。
(5)领悟作者所讲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两篇短文的逻辑顺序,并学习梳理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两篇短文所要说明的问题,梳理了两篇短文的内容,分析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阅读事理说明文的方法,在将来的学习中加以实践。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篇短文的语言,并感受科学推理的思想理趣,学习作者的科学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
火星方式
阿西莫夫
太空船内,介于仅有的两个房间的窄通道上,玛利欧·艾斯特班·理奥兹就站在门口,很不高兴地看着泰德·隆正努力地调整影像控制板。隆先是顺时针方向转了转,再往逆时针方向试了一阵。但影像仍是模糊不清。
理奥兹知道影像模糊的原因,他们已距地球太远了,并且正面向着太阳的方向。不过他认为隆应该不清楚这回事。理奥兹在门口站了会儿后,低头侧身挤入了门口,如同“啵”的一声地拔开瓶塞一般进来厨房。
“接下来又是什么了?”他问道。
“我想我应该可以收到希尔德的演讲。”隆说道。
理奥兹将他的屁股靠在桌架上,从他头上的架上拿起一瓶锥罐牛奶,并施压让瓶口自动弹开。他轻轻地摇着瓶子好让牛奶变得暖些。
“为什么?”他说着说着,将瓶立起并大声地吸着牛奶。
“我必需要听。”
“我认为你在浪费能源。”
……
批注:阿西莫夫不仅是个优秀的科普作家,同样是一位卓越的科幻小说家,这篇小说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也可以阅读一些阿西莫夫的其他作品,丰富自己的想象。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明确:与大陆漂移理论有联系。
2.课后作业
为“大陆漂移说”或恐龙灭绝的原因查找更多的资料,从多角度充分了解作者所说明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一定的准备。
【板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学展示,整体感知,精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被压扁的沙子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被压扁的沙子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自主归纳内容,梳理关系,体会事理特点,延伸阅读,拓展认知思维,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