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Fe 56 Cu 64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漂白液敞口久置不影响漂白效果
B. 医用药品密封保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
C. 铁器表面疏松的铁锈可防止里层铁的锈蚀
D. 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膜无法保护里层的铝
【答案】B
【解析】
【详解】A.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敞口久置会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生成NaHCO3和HClO,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为HCl和O2,使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损失,降低漂白效果,A错误;
B.为了防止失效,医用药品应密封保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B正确;
C.铁器表面疏松的铁锈不能阻止O2、H2O与里层Fe的反应,因此不能防止里层Fe的锈蚀,C错误;
D.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可以阻止里层的铝与O2接触,可以保护里层的铝,D错误;
故选B。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变为水是熵增的过程 B. 水蒸气冷凝需从环境吸热
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熵增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种物质熵值:液体>固体,则冰变为水是熵增的过程,故A正确;
B.水蒸气的能量比液态水高,因此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中, ,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 ,不一定是熵增的过程,故D错误;
答案选A。
3. 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 B. 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C. 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D. 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的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没有标明所代表的是正或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两边气体的计量数不相等,混和气体的压强发生变化,当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
D.该反应中气体总质量、容器容积始终不变,则混和气体的密度为定值,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答案选C。
4. 在457.6℃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4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 B. 升高温度,反应的
C. 使用催化剂,反应的 D. 此温度下,逆反应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K,故A正确;
B.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故B错误;
C.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K值不变,故C错误;
D.此温度下,逆反应的=,故D错误;
故选A。
5. 用与适量反应,生成,放出78.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错误;
C.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molCu(s)参加反应,ΔH=-(78.5×4)kJ/mol=-314.0kJ/mol,C错误;
D.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都已标出,2molCu(s)参加反应,ΔH=-(78.5×4)kJ/mol=-314.0kJ/mol,D正确;故选D。
【点睛】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必须标出;“加热”“点燃”等反应条件不写;ΔH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要标对,单位为“kJ/mol”或“kJ·mol-1”。
6. 在相同条件下,将与充分反应分别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时放出的热量较多 B. 生成时放出的热量较多
C. 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D. 无法比较二者放出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液态水比气态水能量低,由水蒸气变为液态水还会放出热量。
【详解】A.由分析可知,液态水比气态水能量低,生成时放出的热量较少,故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生成时放出的热量较多,故B正确;
C.液态水和气态水具有的能量不同,则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故C错误;
D.可以根据液态水和水蒸气所具有的能量大小,比较二者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故D错误;
答案选B。
7. 依据如下反应可知某纯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的燃烧热是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不是稳定氧化物,故A错误;
B.甲烷的燃烧热是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符合要求,故B正确;
C.氢气的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是气态水不是稳定氧化物,故C错误;
D.硫化氢的燃烧热是1mol硫化氢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该反应生成物是硫和液态水,故D错误;
故选B。
8. 分析如下操作对平衡影响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步骤1: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
步骤2: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
A. 步骤1混合气颜色变浅,再无明显变化
B. 步骤1减小压强,此反应平衡不移动
C. 步骤2混合气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变浅的原因是消耗更多
D. 步骤2因温度不变,但,故平衡发生逆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步骤1: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体积增大,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同时体系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又逐渐加深;步骤2: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体积减小,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同时体系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又逐渐变浅,以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使体积变大,NO2的颜色变浅,同时体系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又逐渐加深,故A错误;
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使体积变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使体积减小,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同时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消耗更多,颜色又变浅,故C正确;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使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9. 分析如下操作对平衡影响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a中溶液颜色是对照实验参考
B. 试管b中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减小,平衡向逆向移动
C. 试管c中溶液红色变深,说明增加,平衡向正向移动
D. 试管b中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b中加入铁粉能够和Fe3+反应生成Fe2+,使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中滴加KSCN溶液,使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发生改变,a中不加试剂,可作为溶液颜色的对照实验参考。
【详解】A.根据分析,试管a中没有加入其它试剂,其溶液颜色是对照实验参考,故A正确;
B.试管b中加入铁粉能够和Fe3+反应生成Fe2+,使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使溶液红色变浅,故B正确;
C.试管c中滴加KSCN溶液,使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红色变深,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试管b中减小,平衡向逆向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D。
10. 分析如下操作对平衡影响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a中溶液橙色变浅至黄色,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
B. 试管b中溶液橙色变深,说明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
C. 该实验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 元素Cr属于主族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试管a中加入NaOH溶液,试管中溶液橙色变浅至黄色,可知橙色的更多地转化为黄色的,说明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
B.试管b中加入H2SO4溶液,试管中溶液橙色变深,可知黄色的更多地转化为橙色的,可以说明增大平衡逆向移动,B正确;
C.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元素Cr属于副族元素,D错误;故选D。
11. 分析如下操作对平衡影响的实验:分别向试管a、b中加入溶液,①先微热试管b;②再将其置于冷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管a溶液中铜元素仅存在
B. 步骤①溶液变为黄绿色,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C. 步骤②溶液变为蓝绿色,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D. 温度升高,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试管a为氯化铜溶液,溶液中铜元素以四水合铜离子和四氯合铜离子的形式存在,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所以步骤①溶液变为黄绿色,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步骤②溶液变为蓝绿色,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故D正确;
故选A。
12. 已知分解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的溶液中,的分解分两步:
i.慢反应
ii.快反应
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反应i比反应ii的活化能小
C. 分解速率与的浓度无关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反应是在含少量的溶液中进行的,溶液中水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同一反应中,速率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因此用H2O2和O2表示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故A错误;
B.在同一体系中,活化能较小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反应i为慢反应,反应ii为快反应,则反应ii比反应i的活化能小,故B错误;
C.依据分解机理,过氧化氢分解快慢决定于反应慢的i,是反应i的反应物之一,其浓度大小对反应不可能没有影响,故C错误;
D.分解生成1molH2O和0.5mol O2,放出热量98kJ,则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答案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本卷包括4小题,共64分
13. 某小组学生用如图所示简易量热计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近似处理实验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为、比热容为,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
【药品】:盐酸、溶液、溶液。
【实验数据】学生甲进行的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 反应后体系温度/℃ | 温度差平均值/℃ | ||
盐酸 | 溶液 | 平均值 | |||
1 | 24.9 | 25.1 |
| 28.4 | |
2 | 25.1 | 25.0 |
| 26.3 | |
3 | 25.0 | 25.0 |
| 28.4 |
(1)从实验装置上看,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学生甲实测数据处理
①_______℃
②放出的热量_______kJ(保留一位数)。
③比该反应理论上放热为Q kJ略微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一条)
(3)学生乙选用KOH溶液,其他均与学生甲同,且操作规范,预测实验放出热量的数值_______Q(填“<”或“=”或“>”)。
(4)综合上述实验,以理论上生成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
【答案】(1)温度计 (2) ①. 3.4 ②. 1.4 ③.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或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3)= (4)
【解析】
【分析】用一定物质的量的盐酸和NaOH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小问1详解】
该实验中,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还要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所以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温度计,故答案为:温度计;
【小问2详解】
①三次数据中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3.4℃、1.2℃、3.4℃,第2次数据属于异常数据,舍去不用,则取1、3两次数据的平均值3.4℃,故答案为:3.4;
②盐酸的质量 =50g,溶液的质量 =50g,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比热容为,则反应放出的热量 = (50+50)g3.4℃=1428J=1.4kJ,故答案为:1.4;
③由热量的计算公式可知,影响放出热量大小的因素有酸和碱的质量及温度差,这两个因素又与实验操作有关,所以比该反应理论上放热为Q kJ略微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或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故答案为: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或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KOH和NaOH均为强碱,且均过量,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所以实验放出热量的数值=Q,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盐酸和溶液反应,NaOH溶液过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05L=0.025mol,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 =40QkJ,因此以理论上生成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4. 某小组学生设计了如下定性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
依据可选试剂:溶液、溶液、蒸馏水、溶液、
溶液、溶液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确定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及其对应的预期现象(填充空白)
实验 | 化学方程式 | 预期观察的现象 |
原理i | _______ | 产生气泡快慢 |
原理ii | _______ |
(2)学生甲选择原理i,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因素,必选试剂除溶液外,还应选_______。
(3)学生乙设计下图所示对比实验,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ii速率的影响
试剂X及其用量:_______
(4)学生丙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响反应ii速率的因素,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溶液 | 溶液 | 蒸馏水 | |||
浓度/(mol/L) | 体积/mL | 浓度(mol/L) | 体积/mL | 体积/mL | 温度/℃ | |
Ⅰ | 0.1 | 1 | 0.5 | 1 | V | 30 |
Ⅱ | 0.1 | 2 | 0.5 | 1 | 7 | a |
Ⅲ | 0.1 | 2 | 0.5 | 1 | 7 | 40 |
①对比实验Ⅰ、Ⅱ,为探究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a=_______℃
③V=_______mL,加入V mL水的目的是_______。
④对比上述实验数据,推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答案】(1) ①. ②. 溶液变浑浊快慢
(2)溶液
(3)(合理即可给分)
(4) ①. 溶液的浓度 ②. 30 ③. 8 ④. 控制硫酸的起始浓度相同 ⑤. 实验Ⅲ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理i 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快慢,结合所给的试剂,选择的反应为。原理ii 选择的反应为,生成淡黄色沉淀硫单质,故预期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浑浊快慢。
【小问2详解】
对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故选择原理i,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因素,必选试剂除溶液外,还应选溶液,作催化剂。
小问3详解】
若要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ii速率的影响,两组实验中硫酸的浓度应不同,溶液的浓度相同,所加硫酸的体积应相同,故试剂X及其用量为。
【小问4详解】
①对比实验Ⅰ、Ⅱ,所加溶液的体积不同,即的物质的量不同,所加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则实验Ⅰ、Ⅱ为探究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Ⅰ、Ⅱ为探究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温度应相同,故a=30℃
③实验Ⅰ、Ⅱ所加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为保证溶液混合后硫酸的浓度相同,则要加入蒸馏水控制硫酸的起始浓度相同,由实验可知,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为10mL,则V=8mL。
④实验Ⅲ中温度最高,浓度最大,故推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实验Ⅲ。
15. 已知合成氨,在298K即25℃下,K值为,,该生产设备可承受压强为20MPa,铁触媒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为400~500℃。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数据分析在298K下可利用合成氨反应进行工业固氮的理由。
①从反应限度视角分析:_______。
②从反应自发视角分析:_______。
(2)依据合成氨反应速率方程即(k为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得知提高该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增大原料气的浓度、_______、_______。
(3)合成氨反应的历程和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符号“。”可视为催化剂。
对合成氨总反应速率影响最大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下图表示在恒压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体积百分数与投料比[]的关系。
①、、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②C点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答案】(1) ①. 298K时K值为,故反应达到平衡时进行很完全 ②. 合成氨反应,故298K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2) ① 分离出氨气 ②. 升高温度
(3) ①. 352 ②.
(4) ①. ②. 40%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在298K即25℃下,K值为 ,故反应达到平衡时进行很完全;
②合成氨反应,故298K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小问2详解】
依据合成氨反应速率方程即可知,v和c(N2)、c(H2)成正比,和c(NH3)成反比,可得知提高该化学反应速率措施有增大原料气的浓度、分离出氨气,另外升高温度也可以提高该化学反应速率。
【小问3详解】
对合成氨总反应速率影响最大的基元反应是反应速率最慢的反应,而反应慢的基元反应活化能最大,由图可知活化能最大为352,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①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H3的体积百分数减小,由图可知,、、的大小关系为;
②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
C点时的体积百分数为25%,则=25%,解得x=0.4,的平衡转化率为=40%。
16. 为使的利用更具价值,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三种减碳方式。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设想1:用太阳能将转化成和C(s,石墨烯)如图所示:
①热分解系统中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
②在重整系统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
(2)设想2:和反应转化为,其催化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与的单位为kJ):
①该催化总反应为_______。
②Ⅰ→Ⅲ反应的_______。
(3)设想3:与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乙烯:
在2L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发生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用传感技术测出平衡时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_______0(填“>”“<”或“不能确定”)。
②200℃,5min达平衡,_______;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
③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器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平衡将向_______(填“正向”或“逆向”或“不”)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①.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 FeO
(2) ①. ②.
(3) ①. < ②. ③. 50% ④. ⑤. 正向 ⑥. 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热分解系统中发生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为热分解系统提供了太阳能,则热分解系统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在重整系统中发生反应,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原剂为FeO。
【小问2详解】
①由图示可知,该催化总反应为。
②由图可知Ⅰ→Ⅲ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放出kJ的能量,故。
【小问3详解】
(
①由图可知,升高温度,氢气物质的量增多,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故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0。
②200℃,5min达平衡,氢气物质的量为3mol,则氢气消耗了3mol,消耗了1mol,生成乙烯0.5mol,则;的平衡转化率为;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可知,平衡时,为1mol,氢气为3mol,乙烯为0.5mol,水为2mol,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
③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加压,反应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故当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器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平衡将向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是,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