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1.小石潭记课件
展开本篇目近10年未考查。
第11篇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在游历程序上与前三篇相衔接,而在写景状物上更加精妙,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也更加曲折含蓄。
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介绍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全貌。
①西:向西。 ②篁(huánɡ)竹:竹林。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⑤伐:砍,砍伐。
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冽,凉。 ⑦近:靠近,接近。 ⑧坻(chí):水中高地。⑨屿:小岛。⑩嵁(kān):不平的岩石。⑪翠蔓:翠绿的藤蔓。
采用“定点观察”的手法,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⑫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⑬依:依傍,依靠。⑭澈:穿透。⑮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⑯俶(chù)尔:忽然。⑰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描写小石潭的走势,探究小石潭的水源。
⑱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⑲蛇:名词做状语。像蛇那样。⑳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21.悄(qiǎ)怆:凄凉。22.邃(suì):深。23.以:介词,因为。24.清:凄清。 25.居:停留。 26.去:离开。
27.隶而从:跟随着同去。从,跟随。28.生:年轻人。
本文以简练的文笔,抓住小石潭的石、水、游鱼等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着力渲染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境。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隔篁竹 篁竹: 2.心乐之 乐: 3.水尤清冽 尤: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 嵁: 5.青树翠蔓 翠蔓: 6.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许:
1.隔篁竹 篁竹: 竹林 2.心乐之 乐: 以……为乐 3.水尤清冽 尤: 格外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 水中高地 嵁: 不平的岩石 5.青树翠蔓 翠蔓: 翠绿的藤蔓 6.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大约 许: 表示约数
7.日光下澈 澈: 8.佁然不动 佁然: 9.俶尔远逝 俶尔: 10.往来翕忽 翕忽: 11.悄怆幽邃 悄怆: 邃: 12.以其境过清 清:
7.日光下澈 澈: 穿透 8.佁然不动 佁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 9.俶尔远逝 俶尔: 忽然 10.往来翕忽 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11.悄怆幽邃 悄怆: 凄凉 邃: 深 12.以其境过清 清: 凄清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水尤清冽 冽: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屿: 5.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向西 2.伐竹取道 伐: 砍,砍伐 3.水尤清冽 冽: 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屿: 小岛 5.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 依傍,依靠
6.斗折蛇行 斗: 蛇: 7.以其境过清 以: 8.不可久居 居: 9.乃记之而去 乃: 去: 10.隶而从者 从:
6.斗折蛇行 斗: 像北斗星那样 蛇: 像蛇那样 7.以其境过清 以: 介词,因为 8.不可久居 居: 停留 9.乃记之而去 乃: 连词,表示顺接。于是,便 去: 离开 10.隶而从者 从: 跟随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答案】 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采分点:尤、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答案】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采分点:翠蔓、参差)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答案】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采分点:可、许、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答案】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采分点:澈、布)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答案】 (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采分点:佁然、俶尔、翕忽)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答案】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采分点:斗、蛇)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答案】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采分点:犬牙、差互、源)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案】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采分点:悄怆、邃)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答案】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采分点:以、清、居)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相呼应,又与下文“ , ”相照应。(用原文语句填空)
2.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溪流源头,第四段突出潭边气氛。
潭中景物(水、石 、树、鱼)
3.“本文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文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幽美、凄清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的悲凉、孤寂之情。
4.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答案】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要一探究竟的想法,突出其内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的清幽。
5.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案】本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头—潭边气氛。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寂悲凉。
6.文章第一、二段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
【答案】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潭水清澈见底;写游鱼在水中的情形,如“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等,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融情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将作者贬居生活的凄苦与悲凉渗入其中,反映了他当时压抑的心境。
8.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答案】①位置偏僻;②竹子、树木、藤蔓多,少有人来游玩;③作者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切身感受。
9.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借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文中作者所见之景之所以“寂寥”,是因为其内心“悄怆”。
10.作者因小石潭环境凄清,心情由乐转忧,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忧乐观?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种忧乐观不可取。生活中,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该以最开阔的心胸和最积极的心态面对,笑对生活。示例二:我认同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作者人生遭遇挫折,再加上身处凄清的环境当中,难免会悲从中来,我们应该给予理解。
11.(对接课后习题)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答案】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由“隔篁竹”听到琤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
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甲】见《小石潭记》全文。 【乙】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注】 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南谷,位于永州乡下。 ②杪(miǎ)秋:暮秋、深秋。杪,末端,末尾。③机心:巧诈之心。
【阅读对比探究】1.《小石潭记》描绘小石潭周围的环境,营造了 的氛围;《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借助对深秋时节霜露、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荒村 的景象特点。
2.《小石潭记》和《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共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答案】 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3.《小石潭记》和《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小石潭记》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表面上表达了作者对宦海浮沉已不在意、超然物外的心境,实则表达了作者被贬后久居穷荒之地的无奈之情。
【参考译文】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深秋霜浓露重,(我)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的山村,只有参天古树。寒天的野花也疏落寂寞,深涧泉水细小,时断时续。我久已忘却巧诈之心,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甲】见《小石潭记》全文。 【乙】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①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②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节选自张岱《九溪十八涧》)
【注】 ①阒(qù):寂静,空寂。②缁流:僧徒。僧尼多穿黑衣,故称“缁流”。
【词义迁移通关】
【阅读对比探究】1.【甲】【乙】两文中描写溪水曲折的句子分别是 “ ” “ ”。
(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
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小石潭和九溪十八涧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 示例:地处偏远;环境幽美;人迹罕至;凄寒幽静。
3.【甲】文中作者说小石潭“不可久居”,【乙】文中作者提到“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请分别探究小石潭和九溪十八涧不可(能)久居的原因。
【答案】 小石潭周围环境过于凄清,触发了作者遭贬谪后的孤寂悲凉之情,所以不可久居;九溪十八涧地理位置偏僻,“地故深邃”,所以不能久居。
【参考译文】 【乙】九溪在烟霞岭的西面,龙井山的南面。九溪溪水曲折回环,折了九道弯才流出去,所以称为九溪。它所处之地路径崎岖,草木茂盛,人迹罕至,幽美寂静,别有一番天地,并不像人间(那么喧闹)。九溪下面是十八涧,十八涧本来就幽静深远,即使是僧徒,如果不是厌弃人世、超脱世俗的,都不能在此地长久停留。据记载,(古时)十八涧内还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2篇 小石潭记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2篇 小石潭记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0.曹刿论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0.曹刿论战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8.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