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1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2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3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4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5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6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7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篇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本文是作者陶渊明退归林下后虚构的一篇游记,作者通过本文将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加以美化。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①缘:沿着,顺着。②夹:处于某物的两旁。③鲜美:新鲜美好。④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⑤缤纷:繁多的样子。
    ⑥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⑦复:再,又。⑧前:向前。⑨欲:想要。⑩穷:尽。
    ⑪源:水流始出的地方。 ⑫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⑬若:如同,像。⑭舍:舍弃,放下。⑮才:仅仅、只。
    ⑯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⑰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⑱属:类。⑲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21.往来:往返。22.悉:全,都。23.黄发垂髫(tiá):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24.怡然:快乐的样子。
    25.乃:于是,就。26.具:详细。27.要(yā):同“邀”,邀请。28.闻:听到,听说。29.咸:全,都。30.避:躲避。
    31.率:率领,带领。32.妻子:妻子儿女。33.邑人:同邑的人,指乡邻。34.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35.遂与外人间(jiàn)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36.乃:竟然,居然。37.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8.为:对、向。39.叹惋:感叹惋惜。40.延:邀请。
    41.去:离开。42.语(yù)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语,告诉。43.不足:不值得,不必。44.为:跟,同。45.道:说,谈论。
    46.既:已经。47.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48.志:做记号。
    49.及:到。50.诣(yì):拜访。51.志:做的记号。52.遂:终于,最终。
    53.欣然:高兴的样子。54.规:打算,计划。55.未果:没有实现。56.寻:随即,不久。57.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①线索明确,层次分明。作者以渔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 ②构思巧妙,虚实结合。作者通过写渔人进出桃花源,将现实世界和理想中的社会巧妙联系起来。 ③详略得当。文章详写渔人在桃花源中的见闻,略写渔人进桃花源前和出桃花源后发生的故事。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 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采分点 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采分点 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采分点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易错点 “交通”为古今异义词,现指“运输事业”,句中的意思是“交错相通”。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采分点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特殊用法 “黄发”“垂髫”,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指“老人”“小孩”。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 (桃花源中的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采分点 要:同“邀”,邀请。 特殊句式 省略句:(桃花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采分点 避:躲避。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易错点 “妻子”“绝境”均为古今异义词,容易译错。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异。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采分点 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特殊句式 省略句:(桃花源人)问(渔人)今是何世,(桃花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渔人一一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中人)都感叹惋惜起来。 采分点 为:对、向。具:详细。叹惋:感叹惋惜。 易错点 “叹惋”易误译为“叹气惋惜”。 特殊句式 省略句: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人)具言(其)所闻,(桃花源人)皆叹惋。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采分点 延:邀请。至:到。其:指“余人的”。 特殊句式 省略句: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跟(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采分点 语(yù):告诉。不足:不值得,不必。 特殊句式 省略句:此中人语(之/渔人)云:“(此)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采分点 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
    1.(思考探究)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根据文章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答案】桃花林的景色:眼前流淌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两岸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林里绿草如茵,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一条僻静的小路两旁,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拼命地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向行人热情地点头招手。往前走,那平坦开阔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田间农人挥锄劳作。远处,茅草屋前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和鸡鸣狗吠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悠悠地飘着。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2.(思考探究)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分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中,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答案】“具言”的内容是:自秦至晋的朝代更替,百姓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定、富足、和谐,而外面的世界战乱频仍,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3.(思考探究)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分析“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答案】“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所经历的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4.(积累拓展)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1.文章第二段描绘了桃花源怎样的生活图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绘了一幅祥和安宁、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图景,与当时战乱纷扰、社会黑暗、人民疾苦的现实形成强烈对照。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而“未果”,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说明桃花源只是作者想象的,是作者心中向往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②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期盼可以找到像桃花源这般和平宁静、生活富足、没有战乱的地方;③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引入故事,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颇具神秘色彩。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本文的线索为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详略的,并说明理由。
    【答案】详写渔人在桃花源中的见闻,略写渔人进桃花源前和出桃花源后发生的故事。因为作者主要通过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在桃花源中的见闻要详写,而其他情节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故略写。
    5.伏笔能很好地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服务,请找出一处文中运用伏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一:“忘路之远近”为后人难以按图索骥考证桃花源埋下伏笔。示例二:“不足为外人道也”为渔人再寻“不复得路”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性。
    6.作者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在当时能否实现?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能实现。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语段对比拓展一 (一)《桃花源记》全文。 (二)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而溪中多枸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比 
    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节选自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 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②寿:长寿。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1.语段(一)(二)都提到再次寻找桃花源,其结果如何?(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语段(一):遂迷,不复得路。语段(二):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2.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怎么看?请结合语段(一)(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我赞同苏轼的看法。①从再寻“不复得路”、刘子骥寻而“未果”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它寄寓了陶渊明对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②苏轼列举菊水、青城山老人村等地,说明像桃花源这样的地方很多,这些地方只是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并非仙境。
    3.阅读语段(一)(二),从写作角度和写作意图入手,分析“菊水”“青城山老人村”的村民与“桃花源”中的村民的特点。
    【答案】 语段(一)中,陶渊明从居住环境、日常生活状态两个角度描写桃花源村民,意在突出他们的淳朴与自得其乐;语段(二)中,苏轼从居住环境及饮食特点两个角度描写“菊水”“青城山老人村”的村民,意在突出他们的健康长寿。
    【参考译文】 (二)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似乎是避乱人的子孙,并非秦朝人中没死的人。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芳香而甘甜,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到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山中)道路极其危险遥远,(人们)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它的水,所以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吃到各种味道,故而寿命减短,桃花源可以和这些村落相比。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早已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曾经想过,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语段对比拓展二 (一)《桃花源记》第2、3段。 (二)相命①肆②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③随时艺④。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⑦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⑧欢游诣。(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注】 ①相命:这里指互相勉励。②肆:尽力。③菽稷:泛指粮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没有。⑥暧:遮蔽。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1.语段(一)(二)都描写了世外桃源的景象,很多内容是相互照应的。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语段(一)中的“鸡犬相闻”与语段(二)中的“鸡犬互鸣吠”相照应;语段(一)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语段(二)中的“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相照应。
    2.结合语段(一)(二),说说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答案】 ①环境优美;②生活安宁、富足;③民风淳朴;④没有赋税。
    【参考译文】 (二)桃花源人互相勉励尽力农耕,日落各归居所休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粮食作物随着时令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粮食却没有赋税。荒草掩路,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仍保持古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边走边唱,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
    (一)《桃花源记》第2、3段。 (二)明日,宿旦子冈。甫①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②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节选自《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语段群文对比  
      (三)昔余尝至一乡陬③,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④,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节选自戴名世《醉乡记》,有删改)
    【注】 ①甫:始,才。②洵:确实,诚然。③乡陬:偏僻的地方。④荒惑:恍惚迷惑。
    1.语段(一)(二)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2.“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主张。阅读语段(一)(三),请分别分析其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 语段(一)虚构出一个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段(二)极力描绘“醉乡”中的颠倒迷乱情状,表达了作者对荒惑败乱之徒的斥责及对清醒而坚定的志节之士的呼唤。
    3.三个语段或在“虚写”,或在“实写”,或在“虚实结合”上作文章。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 语段(一)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巧妙联系起来,虚实相生。语段(二)写作者在旦子冈的见闻,由远及近,由景及人,是“实写”。语段(三)以幻想的笔法和寓言的形式,虚写了一个“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的醉乡。
    【参考译文】 (二)第二天,住在旦子冈。刚走了几里路,看见四周田间的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与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相比,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我偶然放弃骑马选择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男主人正担着粪给园子浇肥,而女主人正从井里打水洗衣服。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打闹哭笑,鸡鸣狗叫。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人之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
    【参考译文】 (三)从前我曾到过一个偏僻的地方,(一到那里就)浑身发软,歪歪倒倒,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天地因此变换了位置,日月因此失去了光亮,眼睛因此昏花,内心因此恍惚迷惑,身体因此衰败不堪,我向别人打听说:“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畅快舒适的地方,可以尝到美味的地方,可以徘徊闲散的地方,这里便是醉乡。”
    [2013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4分) (一)《桃花源记》第1~3段。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 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同“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辨析。C项,均是“离开”的意思。A项,对……感到惊异/不同;B项,舍弃,放下/房舍;D项,说,谈论/正确方法。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无论”1分,大意1分,共2分)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答案】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共2分)
    4.阅读两个语段,回答下面问题。(母题)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答案】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④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一点 1分,共4分)
    (子题)语段(二)描写的雪窦与语段(一)中描写的桃花源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语段(一)通过对理想中的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语段(二)描写了山林的优美风光和田家樵牧的悠闲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悠闲自在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水更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蹚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
    相关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2.马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2.马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0.北冥有鱼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20.北冥有鱼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9.小石潭记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9.小石潭记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南·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作家作品,原文呈现,字词释义,原文呈现及字词释义,全文主旨,写作特色,思路导图,全突破·归纳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