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扬州慢,走近作者,怆寒冷惊厌,胡马窥江去后,写什么,悟情感,为何写,活动3如何表达,赏技巧,想象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准确地背诵词作,通过揣摩语言理解词人表达的悲情。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朝代)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 。词多为记游、 、感叹身世飘零之作,也有寄寓 之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一。主要作品:《白石道人诗集》。
他被誉为“ ”“ ”
《扬州慢》的词牌和标题是统一的,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序中表明本词情感基调的是哪个字?
任务一、诵读诗歌 解读小序
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小序交待了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写作的缘由,他人的评价。
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任务二 赏析品读 感受黍离之悲
请你找出文中(含诗前小序)的情感字眼?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玉人吹箫桥边红药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
任务二 赏析品读,受黍离之悲
活动1:“寒、冷、惊”由何而来?
活动2: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对扬州,悲痛今日的荒凉,追忆往日的繁华。2.对金人,痛恨3.对统治者,警醒与不满。4.对百姓,历经战乱之苦的同情。
1、除了对比手法之外,词中还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要求:越多越好,每一个句号,至少有一种手法)
拟人、借代、对偶化用诗句(用典)移情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前两句突出对名都的仰慕、神往,在笔法上是虚写反衬,以昔之繁华令人神往反衬下文今日扬州的破败荒凉。
两句八字,运用对偶、引用(暗引)修辞,概述扬州地理、历史、名胜,说明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繁华无比,这是词人的追忆,也勾起了人们对昔日名都繁盛的追忆,这八字又是下文“解鞍少驻初程”的原因。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以虚景反衬实景(虚实结合),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恰似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意(用典),使读者联想当年扬州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十里长街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借代、引用、对比、虚实结合,写入城所见,前句点盛,后句点衰。“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昔盛,呼应开头两句,并与“尽荠麦青青”构成鲜明对比;“尽荠麦青青”既与序中“荠麦弥望”呼应,又扣应下文“空城”二字,写尽了劫后扬州荒凉、冷落。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胡马(借代)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诉厌战之情。 作者巧用移情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自然千百倍于“废池乔木”。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清”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暮气苍茫,凄清的戍角在寒气中吹着,凄惨、冷落的气氛笼罩着劫后的空城。
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
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以黄昏清角吹寒(通感——触觉写听觉)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再用“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作者巧妙地寓情于景,在交融的情与景中饱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展示出对国运多艰的沉痛悲凉之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作者通过想象,设想百年前穷极一生眷恋扬州的才子杜牧如果亲临当下,眼见如今扬州的景象,会是什么反应。
“重到须惊”是杜牧的真实心理活动;“难赋深情”是杜牧最无力的举止反应。作者借此来侧面衬托扬州的荒凉,深化了扬州衰败所带来的哀伤之感。形成古今同悲的意境。
作者通过想象虚写,看似只写杜郎,实则亦有以此自况之意,相比于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两句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①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②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欣赏采摘呢? 诗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景,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总结: 本词属于怀古咏史类中的游览古迹古都部分,往往是有感于该地古今变化,引发出对时局、国家或对故国的共鸣,用对比反衬或虚实结合等手法,表达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时局国家的担忧之情。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1. 《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是: , 。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 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 , ” 4.姜夔《扬州慢》中,诗人借景抒情,渲染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的句子:“ , , ”。5.《扬州慢》的“ , , ”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6.《扬州慢》中,“ , , ”诗句指出杜牧是个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7.在姜夔的《扬州慢》中“ , , ”两句用假设的手法写到,曾经在扬州留下很多不朽诗篇的杜牧若再重游故地,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 8.在姜夔的《扬州慢》中“ , , ”三句写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9.在《扬州慢》中,“ , ”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10.在《扬州慢》中, , ,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曲折表现伤今怀古之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郎俊赏,算而今 重到须惊
念桥边红药 年年开为谁生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1)这两篇作品均通过 意象,表达了 之感。(2)请简要赏析这两篇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①刘诗借燕子暗示乌衣巷昔日的繁华,而今却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今昔对比,寓情于景。②吴词巧妙地引用前人词句典故,使之与己词浑然一体,又使其借故出新,另有深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图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因“空”而“惊”,自胡马窥江去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评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何谓黍离之悲,诗词大意,旨为悲旨黍离之悲,情为悲情予怀怆然,空城名都,全词主旨,对比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姜夔及其词,《扬州慢》姜夔,破败荒凉,繁华热闹,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