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
【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古诗文知识梳理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古诗文知识梳理,文件包含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古诗文知识梳理解析版1docx、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古诗文知识梳理解析版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梳理 名称作者体裁主题写景手法文体常识中考考点三峡郦道元写景散文通过描写雄奇秀丽的三峡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重点实词、虚词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写景散文通过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 仰视、俯视、平视 动静结合书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写景散文①赏月的欣喜;②贬谪的悲凉;③漫步的悠闲;④人生的感慨。 侧面烘托记 与朱元思书吴均写景散文这篇山水游记小品文,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表现出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听觉、视觉 ;动物、植物 ;俯视、仰视;正面、侧面 ; 静态、动态 诗词五首野望王绩五言律诗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山野秋景图,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和意图归隐的情怀。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诗句赏析 炼字 思想情感黄鹤楼崔颢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乡之情。虚实结合 使至塞上王维五言律诗诗歌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虚实结合,融情于景蓬雁渡荆门送别李白五言律诗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化静为动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移步换景,动静结合鸿雁 1、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贞观初年,因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性情简放。其山水田园诗 朴素自然,其诗进而不浅,质而不俗,直率旷达,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2、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3、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有《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诗王”之称。他的诗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而为事而作”。代表长篇叙事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样,可抒情,可写景;可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 记事、记物、写景、抒情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3、古诗词中的意象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漂转。古诗词中长来比喻漂泊不定、漂泊无依的处境。“征蓬”常象征天涯游子。当事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思乡念友,便用征蓬寄托心曲。归雁:借雁抒离思。每年秋季雁便南飞,故常常因其秋去南方,春到北方而引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引发他们的几缕伤感。借雁叹孤寂。孤与雁联系在一起时颇多,所以孤烟成了离别和思乡的代称。鸿雁:(1)指代书信,或抒发思乡怀亲之情。(2)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三峡》①第一段:总写山的特点—— (高峻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山的 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突出山的 的特点。【自非 亭午 夜分,不见曦(xī)月。】 侧面突出山的 的特点。②第二段:描写夏季水的特点—— (奔放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江水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侧面突出 。③第三段:描写春冬景色特点—— (清幽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江中,动静结合,江水清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远望两岸,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生意盎然。【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综合描述,赞美。④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特点—— 。(凄清美)【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直接写秋季的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用猿鸣和山谷的空旷渲染 的氛围。⑤【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⑥为什么先写山,再写水?答: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起笔于山,十分自然。⑦为什么不按四季的顺序描写三峡的风光,而是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⑧本文在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史上有很高地位,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答:首先: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谨严。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而春冬两季,特点相似,绝不浪费笔墨,强做分别,故合写;夏水湍急,秋气萧森,景象不同,故分写。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景象,首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跟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其势相同。③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夏天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起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似横空出世,突兀凌厉;末尾写渔人歌谣,牵动读者心绪,如余音绕梁,绵绵不绝。 2、《答谢中书书》(1)内容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领全文。 (一个字)点明文章中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从仰视到俯视,写出了山的 ,水的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视远眺,色彩,写出了石壁的五彩斑斓。【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描写植物,突出勃勃生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问题解答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②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③“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④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⑤“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⑦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记承天寺夜游》1、根据表达方式,课文分几层来理解?2、苏轼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从哪些词语看出来?3、感受他的孤独。4、面对孤寂的人生境遇,苏轼是什么心态呢?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出来?5、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与朱元思书》(1)作者笔下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怎样突出水“异”的?(2)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是怎样突出“奇”的呢?(3)作者给朋友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4、唐诗五首《野望》赏析诗句(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使至塞上》(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多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5)本诗题目为《钱塘湖春行》,“行”是文眼,请找出作者的 “行(游)踪”。10 三峡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12 与朱元思书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马。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茂密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互相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山石,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13 诗词五首《野望》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晖。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晴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使至塞上》(我)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兵,出使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浩瀚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沉的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渡荆门送别》(我乘船)远行到荆门山之外,去楚地漫游。山峦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流入辽远无际的原野中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彩生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乘船远游。《钱塘湖春行》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从几个地方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泥筑巢。纷繁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我最爱西湖东边的景色,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碧绿的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文言文复习,文件包含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文言文复习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文言文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知识梳理-图文转换:专项练习,文件包含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图文转换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备考-文言文知识梳理解析版,文件包含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期末字词复习解析版docx、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备考-期末字词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