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复习必备】人教版生物七上 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含答案)
- 人教版生物七上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2)(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4)(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5)(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6)(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3)(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3)(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选,我会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测试卷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人答题卡中,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昙花一现 B.火山爆发 C.雄鸡叫鸣 D.飞蛾扑火
2.(1分)细胞数目增多的直接原因是( )
A.细胞由小长大 B.细胞分裂
C.染色体复制 D.细胞吸收营养
3.(1分)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4.(1分)某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的影响”,设计了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5.(1分)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 )
A.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
B.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D.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6.(1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7.(1分)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8.(1分)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 )
A.目镜10×物镜2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6×物镜20×
9.(1分)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这样的材料( )
A.易于被染色 B.不易污染物镜
C.能让光线透过 D.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10.(1分)从受精卵发育成鱼,图中省略号代表的过程不包括(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生长
C.细胞的分化 D.细胞的无限增殖
11.(1分)如图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1分)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B. C. D.
13.(1分)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是( )
A. B.
C. D.
14.(1分)小明爬山时发现了一株不认识的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①生活在阴湿环境,②株高约50厘米,③叶片有输导组织,④叶背面有孢子囊群。那么该植物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 )
A.海带 B.葫芦藓
C.肾蕨 D.油松
15.(1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主要是从青蒿(又名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的.观察发现,青蒿这种植物夏季开花,结瘦果,叶互生,茎直立,主根单一、垂直,据此可推断青蒿属于哪种植物?(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6.(1分)参天大树的顶端也能得到水分和无机盐,是因为动力来自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7.(1分)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柳树增重的80多千克,主要是因为吸收的全部水中的绝大部分转变成了有机物
B.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C.柳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是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D.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减少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18.(1分)有的同学经常在草坪上行走,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
A.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B.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的生长
C.气孔关闭,影响草的蒸腾作用
D.缺少水,影响草的光合作用
19.(1分)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种子进行蒸腾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气
20.(1分)关于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一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对碳一氧平衡被破坏是 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一氧平衡的破坏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21.(4分)结合显微镜的使用以及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 →观察→整理和存放。
(2)如图1所示,在显微镜结构中,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和 (填标号).
(3)如图2所示,在显微镜下,颜色最明显、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 ] ;洋葱具有刺激性味道,这些味道主要来自结构[ ] 。
22.(4分)西红柿富含维生素,深得同学们喜爱,尤其在夏季有的同学当作水果吃。请你根据所学的植物学知识及植物细胞的知识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夏季西红柿表皮破损后易腐烂,说明表皮属于 组织,而果肉富含营养,属于营养组织。
(2)切开西红柿,会发现有些“筋络”把甜酸可口的汁液分隔开,推测这些“筋络”属于 组织和机械组织。
(3)种下西红柿种子会长出西红柿,说明种子中含有 组织。
(4)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23.(4分)如图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概念图,请在图中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概念。
24.(5分)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3)乙图是甲图 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 ](填字号)运输的。
(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 来完成。
25.(5分)观察图中的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海带属于 植物,该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没有 的分化。
(2)图中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
(3)肾蕨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具有 组织,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
(4)向日葵和油松属于 植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油松的种子外没有 的包被。
26.(8分)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 .
(2)图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3)图③表示酒精脱色,能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图⑤表示向叶片滴加碘液,其目的是 .
(5)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 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6)下列关系实验中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对照组 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C、不需要对照组 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人答题卡中,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昙花一现 B.火山爆发 C.雄鸡叫鸣 D.飞蛾扑火
【解答】解:A、昙花一现,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B、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C、雄鸡报晓,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D、飞蛾扑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分)细胞数目增多的直接原因是( )
A.细胞由小长大 B.细胞分裂
C.染色体复制 D.细胞吸收营养
【解答】解: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不开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而生物体也由小长大。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复制加倍,使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故选:B。
3.(1分)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故选:A。
4.(1分)某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的影响”,设计了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蚯蚓数量、温度、湿度、土壤干湿度等。所以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D土壤干湿度,改为均为一层湿土。
故选:D。
5.(1分)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 )
A.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
B.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D.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解答】解: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故选:D。
6.(1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解答】解:A、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在自然状态下真实观察并记录。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生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生物的行为反应。故符合题意。
C、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D、模拟法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1分)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物像②的放大倍数小,物像③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故选:A。
8.(1分)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 )
A.目镜10×物镜2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6×物镜20×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A、10×的目镜和20×物镜=200(倍)。
B、5×的目镜和10×物镜=50(倍)。
C、10×的目镜和40×物镜=400(倍)。
D、16×的目镜和20×物镜=320(倍)。
故选:C。
9.(1分)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这样的材料( )
A.易于被染色 B.不易污染物镜
C.能让光线透过 D.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解答】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
故选:C。
10.(1分)从受精卵发育成鱼,图中省略号代表的过程不包括(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生长
C.细胞的分化 D.细胞的无限增殖
【解答】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生物体由小长大是因为细胞分裂、分化和细胞生长。
故选:D。
11.(1分)如图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解:由图可知①、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表示细胞分裂非常快,④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故选:D。
12.(1分)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西红柿属于生殖器官,正确。
B、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成的植物体,错误。
C、是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组织,错误。
D、属于植物细胞,错误。
故选:A。
13.(1分)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是( )
A. B.
C. D.
【解答】解: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苔藓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题干中,只有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1分)小明爬山时发现了一株不认识的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①生活在阴湿环境,②株高约50厘米,③叶片有输导组织,④叶背面有孢子囊群。那么该植物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 )
A.海带 B.葫芦藓
C.肾蕨 D.油松
【解答】解:根据小明观察后记录如下:①生活在阴湿环境,②株高约50厘米,③叶片有输导组织,④叶背面有孢子囊群,结合分析可判断该植物与肾蕨同属一类。
故选:C。
15.(1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主要是从青蒿(又名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的.观察发现,青蒿这种植物夏季开花,结瘦果,叶互生,茎直立,主根单一、垂直,据此可推断青蒿属于哪种植物?(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解答】解:青蒿夏季开花,结瘦果,叶互生,茎直立,主根单一、垂直;因此青蒿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16.(1分)参天大树的顶端也能得到水分和无机盐,是因为动力来自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解答】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加A符合题意。
故选:A。
17.(1分)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柳树增重的80多千克,主要是因为吸收的全部水中的绝大部分转变成了有机物
B.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C.柳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是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D.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减少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解答】解:A、柳树增重的80多千克,主要是因为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而吸收的大部的水都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正确;
C、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柳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是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正确;
D、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正确。
故选:A。
18.(1分)有的同学经常在草坪上行走,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
A.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B.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的生长
C.气孔关闭,影响草的蒸腾作用
D.缺少水,影响草的光合作用
【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A。
19.(1分)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种子进行蒸腾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气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其原因是该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了。
故选:B。
20.(1分)关于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一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对碳一氧平衡被破坏是 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一氧平衡的破坏
【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A正确;
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坏碳一氧平衡,B正确;
C、破坏碳一氧平衡,容易产生温室效应,C错误;
D、缓解碳一氧平衡被破坏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D正确。
故选:C。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21.(4分)结合显微镜的使用以及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 玻片标本 →观察→整理和存放。
(2)如图1所示,在显微镜结构中,对物像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和 ③ (填标号).
(3)如图2所示,在显微镜下,颜色最明显、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 D ] 细胞核 ;洋葱具有刺激性味道,这些味道主要来自结构[ E ] 液泡 。
【解答】解:(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整理和存放。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
(3)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此在显微镜下染色最深,内含有遗传物质的是图2中的D细胞核;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洋葱具有刺激性味道,这些味道主要来自露天2结构E液泡中的细胞液。
故答案为:(1)玻片标本;
(2)③;
(3)D细胞核;E液泡。
22.(4分)西红柿富含维生素,深得同学们喜爱,尤其在夏季有的同学当作水果吃。请你根据所学的植物学知识及植物细胞的知识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夏季西红柿表皮破损后易腐烂,说明表皮属于 保护 组织,而果肉富含营养,属于营养组织。
(2)切开西红柿,会发现有些“筋络”把甜酸可口的汁液分隔开,推测这些“筋络”属于 输导 组织和机械组织。
(3)种下西红柿种子会长出西红柿,说明种子中含有 分生 组织。
(4)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 。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解答】解:(1)西红柿果实外部的一层皮主要是由保护组织构成,具有保护作用;番茄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2)输导组织能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番茄果实中的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筋络是输导组织.
(3)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种下西红柿种子会长出西红柿,说明种子中含有分生组织,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是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因为细胞膜很薄而且无色透明有紧贴在细胞壁上,所以不易观察到.正常情况下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细胞核应在细胞中央,因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中会形成一个大液泡,有时会挤压细胞核,使之移到细胞的一侧.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泡的挤压.
故答案为:(1)保护
(2)输导
(3)分生
(4)D
23.(4分)如图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概念图,请在图中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的概念。
【解答】解:(1)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2)由于细胞的分化形成组织。有不同的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3)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4)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与营养有关的叫营养器官包括 根、茎、叶;与繁殖后代有关的叫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故答案为:(1)组织;
(2)器官;
(3)分生组织;
(4)营养器官;
24.(5分)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 。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叶绿体 。
(3)乙图是甲图 管状叶 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 ③ ](填字号)运输的。
(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 光圈 来完成。
【解答】解:(1)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中没有叶绿体。
(3)图乙是洋葱管状叶示意图。图乙的③叶脉具有运输和支持作用。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运输的。
(4)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故答案为:(1)适应;
(2)叶绿体;
(3)管状叶;③
(4)光圈
25.(5分)观察图中的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海带属于 藻类 植物,该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没有 根、茎、叶 的分化。
(2)图中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葫芦藓 。
(3)肾蕨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具有 输导 组织,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
(4)向日葵和油松属于 种子 植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油松的种子外没有 果皮 的包被。
【解答】解:(1)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
(4)向日葵和油松都属于种子植物。不同的是油松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向日葵的种子有果皮包被。
故答案为:(1)藻类;根、茎、叶;
(2)葫芦藓;
(3)输导;
(4)种子;果皮;
26.(8分)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 ②→⑥→⑦→③→①→⑤→④ .
(2)图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
(3)图③表示酒精脱色,能使叶片中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叶片绿色褪去有利于后面的颜色观察 .
(4)图⑤表示向叶片滴加碘液,其目的是 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
(5)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 光 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6)下列关系实验中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没有对照组 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C、不需要对照组 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②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⑥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⑦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③酒精脱色、①用清水漂洗叶片、⑤向叶片滴加碘液、④显色观察.故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②→⑥→⑦→③→①→⑤→④.
(2)图②表示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3)图③表示酒精脱色,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叶片绿色褪去有利于后面的颜色观察.
(4)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图⑤表示向叶片滴加碘液,其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5)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6)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和叶片遮光的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因此该实验有对照实验.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变量没有处理且正常,因此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叶片遮光的部分变量进行了处理(遮光),因此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实验组,故选B.
故答案为:(1)②→⑥→⑦→③→①→⑤→④
(2)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叶绿素;使叶片绿色褪去有利于后面的颜色观察
(4)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5)光;淀粉
(6)B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6/15 17:37:07;用户:西安万向思维生物;邮箱:xianwanxiang007@xyh.com;学号:246020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八上 期中测试卷3(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花的主要结构是,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10)(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连线题,识图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8)(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下列表述的对与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