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6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易错点16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易错题【01】 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生态系统的成分概念不清
易错题【02】 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03】 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计算掌握不清
01 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生态系统的成分概念不清
(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错因】营养级不是生命系统的层次概念,对营养级的概念有误解产生错误判断
【问诊】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类生物和处于不同营养级层次上的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所有绿色植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它们构成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营养级;一般来说,营养级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详解】
A、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错误;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
D、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
【答案】B
【叮嘱】营养级不是一个种群组成,可以是多个种群集合,同一物种种群也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1.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
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故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河虾→鱼甲。
【详解】
A、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3、4两个营养级,鱼甲处于3、4、5三个营养级,因此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甲,C错误;
D、河虾与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种间关系,侧重考查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 1 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图 1 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 4 个营养级
C.图 1 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只有食虫鸟和蜘蛛
D.图 2 中,若螳螂全部死掉,则黄雀的种群数量将会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1中食物链有: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鸟→猫头鹰。
图2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绿色植物→蝉→黄雀。
【详解】
A、图 1 中共有5条食物链,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属于次级消费者即第三营养级,A正确;
B、图 1 中猫头鹰分别处于5条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正确;
C、图 1 中共有5条食物链,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有食虫鸟和蜘蛛,还有蜘蛛和蟾蜍,C错误;
D、图 2 中,若螳螂全部死掉,则黄雀所处的营养级降低,获得能量增多,种群数量将会增多,D正确。
故选C。
02 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理解不准确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错因】本题考查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对容易,有的考生没有记熟造成误选。
【问诊】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
A、消费者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因此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
C、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是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重要过程,C正确;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叮嘱】碳循环是教材中介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实例,考生要掌握其概念,过程,具体方式等。
1.(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4)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②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③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④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⑤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A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正确
C、植物获得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C错误;
D、分析图示可知,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D正确。
故选BD。
2.下图为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所有成分都有碳流向f,只有a能利用f中的碳,所以a为生产者,f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c、d、e都有碳流向b,所以b应为分解者。c、d、e为异养生物,且不是分解者,所以c、d、e为消费者。
【详解】
A、图中所有成分都有碳流向f,所以f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故A项正确;
B、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即a→c→d→e,故B项错误;
C、图中a能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不能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是异养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也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故C项正确。
D、生产者a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有机物中,b利用a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故D项正确。
故选B。
03 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计算掌握不清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31)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出2 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_______。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错因】
影响生产者种群密度的主要是环境原因,而不是其他生物的捕食;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要忽略太阳能输入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热能排出。这两点没有注意容易出错。
【问诊】
1、本题中A是唯一的生产者,B是唯一的消费者,所以存在A→B的食物链。
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最终去向: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
(1)A是蓝藻,是该湖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其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有该水域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藻爆发和缺少其他生产者竞争。
(2)该生态系统存在唯一一条食物链A→B,所以能量流动关系如图:
(3)C和B都以A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
【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
(3)竞争
【解析】
【叮嘱】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种群的知识,解答(1)考生可以结合种群增长中“J”型增长的模型,解答(2)需要考生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1.罗氏沼虾以绿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科研小组对某湖泊中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21.2
A.湖泊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表水层
B.沼虾同化的能量较藻类少是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C.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9%
D.碳在藻类与沼虾之间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详解】
A、湖泊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表水层,A正确;
B、沼虾同化的能量较藻类少是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B正确;
C、藻类同化的能量为150.6kJ/(cm2a),沼虾同化的能量=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47.8-25.4=22.4 kJ/(cm2a),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2.4/150.6=14.9%,C正确;
D、碳在藻类与沼虾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错误。
故选D。
2.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I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之间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I小于Ⅱ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C.I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柱状图:生态系统I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I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但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含有的能量;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
【详解】
A、根据图无法判断Ⅰ和Ⅱ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因此无法判断Ⅰ和Ⅱ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A错误;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C错误;
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都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错
1.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B、C、D 可表示宇航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精心设计的密封飞船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物质和能量供应
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 E 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水,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
【详解】
A、藻类植物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所以图中B、C、D可表示航天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A正确;
B、密封飞船需要外界提供能量,B错误;
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E是分解者通过其分解作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正确;
D、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理,类似于教材中生态缸的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2.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温室大棚技术的完善和普及,有效地提高了蔬菜产量,这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关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应继续坚持下去
C.农业机械收割玉米、小麦,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疏松了土壤,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大力推广稻田养蟹(鸭)、麦田养鸡等农田互作模式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题干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详解】
A、温室大棚技术使冬天不能利用的光能 得以利用,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农田产出,A项正确;
B、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是不 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B项错误;
C、玉米、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秸秆中的能量没有 为人所用,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发展生态农 业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项错误;
D、农田互作模式 属于生态农业,能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农田总产出增多,但不一定保证农产品的 营养价值高于普通农作物,D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A错误;
B、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错误;
C、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
D、蚯蚓以分解地面枯叶等有机物为能量来源,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细菌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4.如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
B.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
A、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是生产者,共有8条食物链,A正确;
B、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如乙同时处于二三营养级,己同时处于二三营养级,B正确;
C、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C正确;
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正确的是
A.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B.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C.a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D.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图中a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正值且保持不变,一定不是生产者,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生物一天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会随光照强度发生变化,说明该生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c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负值且不随光照强度发生变化,说明该生物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
【详解】
b曲线二氧化碳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代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A错误;a可能是寄生细菌,b可能是光能自养型细菌,c可能是化能合成型细菌,如硝化细菌,B正确;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D错误。故选B。
6.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大家鱼因栖息空间和食性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 四大家鱼之间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不存在捕食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详解】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呈垂直分布,表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青鱼的食物不是鳙鱼,鳙鱼的食物不是鲢鱼,所以三者不构成捕食关系,B错误;
C、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竞争食物、青鱼和草鱼竞争食物,不存在共生关系,C错误;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增加,所以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的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四大家鱼混养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鱼类栖息空间和食性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7.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竞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以及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30多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合理的有:( )
A.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所以该生态系统存在其它的生产者,比如还未发现的藻类等
B.硫细菌是上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能量,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C.由于该生态系统处于高温条件下,长期生活中其中的硫细菌的DNA中A+T比例高于C+G
D.热泉口周围的无脊椎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物来源的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热泉生态系统处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所以无光照,压力大,温度高。海水中大量的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来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所以硫细菌是生产者,其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自氧化硫化物所放出的化学能,而非太阳能,消费者是多种无脊椎动物,这些生物生活在高温、高压、无光的环境中,研究这样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具有一定意义。
【详解】
A.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存在其它的生产者,如硫细菌,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硫细菌是上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能量,进行化能合成作用,B正确;
C.由于DNA分子中A、T碱基之间通过2个氢键相连,而C、G碱基之间通过3个氢键相连,因此该生态系统处于高温条件下,长期生活中其中的硫细菌的DNA中A+T比例低于C+G,C错误;
D.热泉口周围的无脊椎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物来源的消费者,D错误。
故选B。
8.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 2为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如图2中的A、B、C、D为放养的四种鱼,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______。
(2)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______。
(3)A、B、C、D四种鱼分别生活在鱼塘不同水层,体现该鱼塘群落的______结构。
(4)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______(降低/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
【答案】细胞呼吸 丙 种群密度 增长型 垂直 降低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分析】
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是大气中的CO2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②主要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图 2为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其中A、B、C、D为放养的四种鱼,鱼为消费者。
【详解】
(1)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细胞呼吸。图2中的A、B、C、D表示消费者,和图1中对应的是丙。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捕鱼时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使得生存下来的幼年个体居多,因此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A、B、C、D四种鱼分别生活在鱼塘不同水层,体现该鱼塘群落的垂直结构。
(4)残余饵料沉到水底会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微生物主要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因此水体溶氧量降低,引起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9.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形式的能量;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量m2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图乙中______________属于图甲中的Ⅲ。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对该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x_______(填“相对越大”,“相对越小”)
(3)若草同化的能量不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猫头鹰的食物来源中兔与食虫鸟的比例由1∶1变为2∶1,则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4)图丁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该系统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5)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______kJ。
【答案】食虫鸟和猫头鹰 x相对越大 1.38 b/ m1×100% 1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图甲是能量金字塔,I→IV分别代表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图乙中,草是第一营养级、兔和食草昆虫是第二营养级、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猫头鹰既是第三营养级也是第四营养级,故图乙中食虫鸟和猫头鹰属于图甲中的Ⅲ。
(2)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越大,因此恢复的时间会越长,即x会相对越大。
(3)设猫头鹰的食物来源中兔与食虫鸟的比例为1∶1时,猫头鹰获得的能量为A,猫头鹰的食物来源中兔与食虫鸟的比例为2∶1时,猫头鹰获得的能量为B。根据图乙可知,该食物网存在两条食物链:①草→兔→猫头鹰;②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同化的能量不变,因此,1/2A÷10%÷10%+1/2A÷10%÷10%÷10%=2/3B÷10%÷10%+1/3B÷10%÷10%÷10%,计算得出55A=40B,所以B/A=55/40,求得B=1.38A,即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1.38倍。
(4)由图甲可知,营养级I的同化量是m1,由图丁可知,A是营养级II的摄入量,则b是营养级II的同化量,因此该系统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 m1×100%。
(5)假设至少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是a×1/4×20%,丙从甲→乙→丙获得的能量是a×(1-3/4)×20%×20%,根据题干条件可知a×1/4×20%+ a×(1-3/4)×20%×20%=8,因此a=100,故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100KJ。
【点睛】
本题结合图像信息,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某湿地生态系统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共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 1 所示,图 2 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过程。
(1)该湿地中由浅水区到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尽量以_____(填:甲、乙、丙、丁)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其原因是_____。
(3)图 2 中从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图 2 中的初级消费者就是图 1 中的_____,第三个营养级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kJ。
【答案】水平 丁 丁中的镉浓度最低,通过生物放大现象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小 14% 乙 4.32×107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
分析图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100%。
【详解】
(1)湿地中由浅水区到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尽量以丁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其原因是丁中的镉浓度最低,通过生物放大现象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小。
(3)图 2 中从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5×109﹣3×108=7.5×108kJ,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1.24×108﹣1.9×107=10.5×107kJ,从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5×107÷(7.5×108)×100%=14%;图 2 中的初级消费者就是图 1 中的乙;第三个营养级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同化量﹣呼吸量=10.5×107﹣6.18×107=4.32×107kJ。
【点睛】
易错点:能量流动过程中摄入的能量不一定全是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1.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南方某地区建立了“稻—鸭”共作的生态养殖农业生产体系(如图所示),实现了稻、鸭、禽蛋、肉类的丰收。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沼气池中的厌氧微生物属于______。从营养结构上分析,鸭属于______。
(2)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污水流入该稻田,则鸭捕食对象中重金属含量最低的生物是:________。
(4)该地区将鸭粪、加工厂废物、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投入沼气池用来制沼气。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______,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分解者 第二、三个营养级 弱 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 杂草 物质的循环再生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工程的原理有:物种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等。
【详解】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沼气池中的厌氧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从营养结构上分析,鸭吃杂草、吃昆虫,故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2)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污水流入该稻田,由于食物链具有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营养级越低重金属含量越低,故鸭捕食对象中重金属含量最低的生物是杂草。
(4)该地区将鸭粪、加工厂废物、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投入沼气池用来制沼气。该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点睛】
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故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而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重金属盐的含量越高。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8现代生物技术专题(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8现代生物技术专题(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8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8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3免疫调节(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3免疫调节(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3免疫调节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3免疫调节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2体液调节(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2体液调节(2份打包,含解析+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2体液调节含解析doc、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12体液调节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