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硕士送外卖”基于理性和现实、人生没有现成的剧本
展开
【热点话题】“硕士送外卖”基于理性和现实、人生没有现成的剧本
【热点回顾】专科生“逆袭”读研、毕业3年后送外卖,何成的经历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认为他至少自食其力,没有躺平,也有网友质疑他浪费资源。 【时评1】“硕士送外卖”基于理性和现实 专科生“逆袭”读研、毕业3年后送外卖——近日,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送外卖一事,引发热议。这名何同学目前正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在他看来,“硕士”只是一个名称,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含义,“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硕士送外卖,是自食其力还是大材小用?正如这位何同学所说,高学历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光鲜。总有人因兴趣、机遇等诸多原因而没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或在外人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不论哪种选择,自食其力从来无关学历。仅就此番事件而言,人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种求职理性。“出力少,赚钱多”的工作,人人都向往。但求职向来是能力与运气并存,总有人会面临诸多烦扰。在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拒绝“躺平”和自怨自艾,先“骑驴找马”干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种“慢就业”现象,即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马上就业也不继续深造,而是暂时待在家中慢慢考虑和规划前路。有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即工作”模式而成为“慢就业族”。我们尊重不同人的职业规划和选择,但同时要正视,不是所有人都有“慢就业”的实力和基础。对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而言,他们没有那份气定神闲。因此,“硕士送外卖”本质上是一个理智的行为。“快就业”找到的岗位虽然可能不是“最向往的”、不是“最赚钱的”,却可能是最能解燃眉之急的。这不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有益无害。更何况,人生需要历练,某种角度上说,诸多经历都可以为未来的漫漫人生积淀一些经验和智慧。劳动无分贵贱。带着刻板印象去看待“硕士送外卖”,本身也是对学习经历的一种误读,还可能潜藏着对体力劳动者的不尊重。幸福、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人追求金山银海,有人喜欢平淡质朴。重要的是,谁也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谁也不应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去随意点评甚至指责他人的选择。 【时评2】社科院硕士毕业生送外卖,人生没有现成的剧本
“您好,我是送外卖的硕士何成”——他的自我介绍就引起网络热议。好好送外卖就行,为什么要加上“硕士”呢?这不是故意引起争论吗?
抛开学历不说,硕士何成还真是一位非典型外卖小哥。别的小哥都骑电动车送外卖,但他选择步行。只有距离远一点,他才选择乘坐公交和地铁。所以说,他一个月收入三千多元,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一些新闻报道说外卖小哥能月入万元,那肯定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从早到晚不停忙碌。
看了硕士何成的报道,感觉没什么争议之处。因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送外卖只是临时糊口的工作。在我们看来,工作的空窗期选择比较自由的送外卖工作,是不少人的选择,还真无关学历。
2021年10月,湖南长沙一位说英语的“摩的师傅”火了。这位名叫杜杨的摩的师傅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也是一位硕士。在失业后,靠借拉客间隙拍摄短视频度过人生的这段低谷期。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将这份临时的工作当成是人生的长久之计。
或许,硕士何成有另外的想法?有网友质疑他是为了吸引粉丝和流量。这个怀疑有一定的道理。在报道中,他知道“硕士生送外卖”会被舆论关注。“在发现自媒体会成为职业的可能后,他也把这当成一种尝试”,可见他也在试图突破自己。
硕士靠送外卖来吸引流量,这无可厚非。因为送外卖本身就是一种付出,光明正大用劳动来吸引流量,这很正常,与违反法律法规或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恶意炒作还真是两回事。
学历高与低就业之间,总是会引发这样的争议。究其根本,不少人还是将读书当作是谋生糊口的手段,一旦预期达不到,就感觉到“大材小用”“人才浪费”。
其实读书更多的还是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视野,做什么都会站得高一些。就说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当初也是引发争议,后来他创业开拓猪肉市场,一年卖十几亿元,这里面就没有他读书的功劳吗?
对硕士何成和其他学子而言,读书时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最后一步步被现实推着往前走。今天觉得这样可行,明天觉得那样似乎更好,迷茫之中,就浪费了很多时间。
但无论如何,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能赚钱养活自己挺好的。也不管是一时送外卖,还是准备就这样长期送下去,就是一个人的现实选择。社会应该给他们一些空间和一些理解。人生之路,本来就没有现成的剧本,都需要自己奋斗打拼。一时屈从于现实,把眼光向下,将手心向下,这段经历还有可能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