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中国航母新征程、乡村沐文明新风、何世豪的“逆袭”人生
展开【热点话题】中国航母新征程、乡村沐文明新风、何世豪的“逆袭”人生【时评1】中国航母迈入新征程 写在辽宁舰入列10周年之际张强9月25日,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10周年的日子。站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舾装码头,一位海军少校军官望着雄伟的福建舰,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他是福建舰舰员高枫,曾先后在辽宁舰、山东舰服役,亲眼见证了中国海军航母事业的奋斗与发展。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高枫直接被分配到了航母部队。辽宁舰成军、山东舰入列,对高枫来说好似就在昨日。今年6月,他又迎来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的下水。“赶上了航母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海军军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他说。航母事业不断带来惊喜2022年8月初,一则报道引起人们关注:在近日台岛周边开展的联合军事演习中,我军组织航母编队威慑演练,构建海上立体作战体系……鲜有报道的航母编队,原来正在默默地做着大事。时间回到10年前——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航母,开启了这个东方大国的航母时代。2012年11月23日上午,戴明盟驾驶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从陆基机场飞向辽宁舰,寻舰、绕舰、下滑、对正……“嘭”的一声,尾钩准确勾住阻拦索,飞机稳稳停在辽宁舰飞行甲板。没等戴明盟走下飞机,人们已经兴奋地围了上去。科研人员、建造人员、航母舰员,大家尽情地拥抱着、欢呼着。航母舰载机首次实现舰基阻拦着舰,中国海军航母第一次以“全状态”亮相世人!从来没有哪一种武器装备,像航母这样牵动着国人的内心,寄托着如此厚重的希望。有网友激动地写下:“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我们仅仅用了2年8个月;从第一艘航母服役到第一架舰载机上舰,相隔只有不到2个月,你永远可以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2016年年底,辽宁舰首次突破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那是一个晴朗的清晨,泛红的朝霞洒在宽阔的甲板上,电子海图上的光点标注着辽宁舰的位置。秩序井然的驾驶室里,不知是谁轻轻说了一句:“我们终于走出来了。”是啊,航母编队终于走出来了,这坚实有力的步伐将永远不会停下!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入列,辽宁舰有了“兄弟”,不再孤单;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三胎”落地。该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如今的航母编队构成,与辽宁舰入列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大型综合补给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5万吨级驱逐舰相继加入。从“船能动、机上舰”到常态化远航,从单系统、单平台运用到编队体系融合,从近海试验试航到远海实战部署,从“独生子”到“三胎”落地……十年间,航母事业的发展不断带给人们惊喜,带来满满的安全感!中国航母厚积薄发眼尖的军迷发现,最近亮相的辽宁舰,甲板上的飞机又变多了。从最早的一两架,到5架、8架、13架,再到如今的更多架。飞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背后是航母官兵对编队体系作战能力的不断探索。人们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创业的艰难,可摆在中国航母事业奋斗者面前的,是国外对相关技术像铁桶一般的封锁,连可以摸的石头都没有。辽宁舰原舰长张铮曾说:“我以前干过的最大战舰是六千吨,辽宁舰有六万吨,大了整十倍。它所带来的训练、作战、管理等课目都是崭新的。我们要彻底改变思维惯式,一切从头开始。”首批辽宁舰舰员的航母生活,是从认路开始的,二十多层甲板、三百多个舷梯、三千多个舱室,一不留神就会迷路。比起认路,真正让官兵们感到压力的是,全舰几百个三级系统、几万套全新装备、数十万册技术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熟悉掌握、有效驾驭。航母是一个巨系统平台,从“手中有”到“玩得转”,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一路走来,外界的关注和质疑也一路相伴——“中国的技术储备造不出航母”“就算给中国一艘航母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动起来”……甚至还有某国上将断言:“中国人即使有了航母,十年内也玩不转舰载机。”他们也许有经验、懂技术,但他们不懂中国军人的精神,又哪里算得出中国腾飞的速度?短短时间,中国的航母不仅实现了“船能动、机上舰”,还实现了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的持续生成!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飞行员是舰载机的灵魂,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是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关键。“时代楷模”海军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就是在这条人才培养之路上奋力奔跑的赶路人。这些年来,他们实现了舰载机飞行员由此前的部队改装带教培养转向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院校培养,形成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培养格局,创造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认证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当一个个第一次被相继突破,中国航母的能力正在一点点厚积薄发!3艘巨舰就是中国航母技术的3次飞跃——从续建滑跃起飞航母,到自行建造完全国产化航母,再到建造电磁弹射的平直通长甲板大型航母,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正在不断书写新的故事!《科技日报》(2022年9月26日)【时评2】阡陌沐新风,绘乡村振兴诗意图景邹磊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全国妇联等8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在2022年9月和2023年9月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今后,乡村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将成为历史,沃野阡陌间正持续焕发时代文明新风。乡村振兴,乡风先行。一场舌尖上的“剩宴”,背后却是“粮心”上的缺失;一次奢华的婚礼,背后却是隐隐作祟的“死要面子”。“天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现象,蒙着一层民风民俗的“羊皮”,却掩盖不了陈规陋习的本质。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及时遏止这种不良风气,开展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移风易俗活动,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为乡村文明“塑形”、为乡村振兴“铸魂”的必然选择。推动移风易俗,不能蜻蜓点水,落得昙花一现。这些旧俗,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间,要根除顽瘴痼疾,不可追求立竿见影的实效,而应当步步为营、由表及里,做好打一场“攻坚战”与“持久战”的准备。《工作方案》指出,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在主要措施方面,制定专项方案,不搞“一刀切”;完善落实机制,避免“齐步走”;定期评估成效,确保“不跑偏”,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开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新局面。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必须以上率下。乡村中的党员、干部是移风易俗的“领跑者”与“风向标”,若不能率先垂范,则难以信服群众,产生“破窗效应”。作为群众最熟悉的人,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做好群众可见可感的领路人,以优良的党风、政风,促进文明的家风、乡风。人人守规矩,则以成方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齐抓共管、多方合力下,移风易俗之“种”必将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对广大群众而言,移风易俗不能简单说教、生搬硬套,而应当因地制宜、注重引导。结合“线上+线下”双融合多渠道创新治理方式与宣传方式,以“己变”应万变,让工作沉得下去,群众听得进去,成效显得出来。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平淡淡才是真。乡村振兴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充盈,更是精神世界的繁盛。淳朴善良的民风、良好珍贵的家风、文明道德的乡风决定着亿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移旧风,易陋俗,焕乡风,助乡兴。厚植文明沃土,浇灌文明之花,全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让陋俗“旧风”消散,文明“新风”飘来,乡村振兴的乡土画卷正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苏州新闻网》(2022年9月26日)【时评3】从专科到斯坦福:勇敢的人生拒绝定义王石川近日,一条名为“我是如何从专科到斯坦福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报道,主人公名叫何世豪,从读医专开始,一路逆袭。专升本后考上首都医科大学读研,这期间,成功申请到斯坦福大学交流访问。何世豪表示,希望可以在斯坦福突破自己的瓶颈,和团队一起在烟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应该说,何世豪的起点确实不高。“班上考试,我的名次基本就是全班的人数。”这说明何世豪一开始的学习成绩也拿不出手。然而,彼时的起点越低,如今取得的成就就显得越鲜亮,更让人感受到天道酬勤,何世豪是不折不扣的励志榜样。在很多人看来,何世豪的人生“开了挂”。殊不知,风光背后,是玩命般拼搏。无论读专科时借着厕所的长明灯学到凌晨四五点,还是备战考研时,“凌晨3点多睡都算比较早的,早晨7点再起来学习”,都让人感受到何世豪够拼!有人说:“所谓逆袭,不过是选择走一条更为艰难的路。”这话用在何世豪身上,也许再准确不过。何世豪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并奋力走下去,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正如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支撑何世豪一路走来,有两大动力。一个是自我激励,他选择的是有方向的人生,锚定了目标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如果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缺少持续的自我肯定,极有可能半途而废。另一个是他人的鼓励。这种鼓励同样重要。不可否认,一些人、一些学校对专科生抱有偏见,何世豪要实现人生的逆转,除了加倍努力,“付出了200%的努力,才抓住了来之不易的机会”,还需要一些机遇,需要适时“托举”。据报道,何世豪填写考研志愿时,发现中国大部分的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名校,招生简章明确写了不接收第一学历为专科的临床医学学生报名。而首都医科大学愿意接收第一学历为专科的临床医学学生报名。此外,面试时,负责打分的专家教授意识到“英雄不问出处”,录取了何世豪,这也很关键。这也是一种提醒,不要轻视、更不要歧视专科毕业生的学生,有时拉他们一把,他们就能给你惊喜。何世豪的经历,也给年轻人太多启示和鼓舞。比如有网友说:“理想,有行动,就有可能有大成就。”还有网友说:“每个能看到月升的人,一定背地里驼过无数次日落。”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些网友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他们也是通过专升本成为杰青,通过考研和留学改变人生。其实,何世豪带给人的启迪不只是拼搏,还包括志存高远,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一个佐证是,他立志成为下一代顶尖神经外科专家,读研时选择研究烟雾病。据介绍,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烟雾病发病率比较高,可能导致儿童和中青年脑梗或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而目前,烟雾病还找不到明确的致病基因,很多临床治疗也不能使患者痊愈。他希望在斯坦福取得成就,早日回国为我国的医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也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理想和追求。“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何世豪那样优秀,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起点,只要奋力奔跑,终能看到辽阔的世界。《中国青年报》(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