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点追踪---中国的气候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7949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考点追踪---中国的气候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7949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考点追踪---中国的气候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7949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中国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4、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5、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认识,难度不大,一般选择、填空、解答形式出题,会有一定的综合性.例:(2021•平房区模拟)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主导因素连接起来: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解答: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极地地区气温低,全年严寒;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受海陆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本知识点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解题思路点拔】本知识点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需理解熟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民族的分布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民族的分布(1)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3)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命题的方向】例: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南、西南、西北 B.东北、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东南 D.西北、西南、东北分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解答: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民族的分布,比较记忆即可.【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汉族.3.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知识点的认识】1、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2、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30%;山地33%;高原26%;盆地10%;平原12%.【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的认识,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例:中国的地形主要特征是 地形复杂多样 、 山区面积广大 分布.分析: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解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3.故答案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中国地形特点,结合地图观察山区所占比例和分布解答.【解题思路点拔】熟记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概况.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4.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认识,基础知识.例:(2021•绥化)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解答: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所以题干中的哈尔滨成为四城市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选:A.点评:考查纬度因素对我国气温的影响,要理解记忆.【解题思路点拔】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5.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太阳直射点在北方,故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少,夏季气较其他地方低.【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认识,基础知识,需理解记忆.例: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黑龙江漠河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C.内蒙古高原分析: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解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同时说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名称.【解题思路点拔】主要考查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夏季最低温度的地方.6.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知识点的认识】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23°26′N(北回归线)到23°26′S(南回归线)为热带;北纬(南纬)23°26′到北纬(南纬)66°34′(北极圈、南极圈)为南、北温带;北纬(南纬)66°34′到北纬(南纬)90度为南、北寒带.【命题的方向】例: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是( )A.气温日较差 B.活动积温 C.日平均气温 D.年平均气温分析:在我国,从北到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其余均属于亚热带.解答:根据各地的活动积温,气象部门一般将中国自南向北粗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五个温度带.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是热带和亚热带,其中仅云南的西双版纳、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和台湾的南部为热带,其余地区为亚热带.秦岭一淮河以北为温带,其中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其余地区是中温带.青藏高原因地势高,气候条件比较独特,属于高寒气候地区.故选:B.点评:考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要理解解答.【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掌握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与分布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7.400毫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知识点的认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它同时也量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它的地理意义是:传统意义上南方与北方分界线;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等等.【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400毫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需重点掌握.例:与我国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的是( )A.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分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解答: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或者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故选:B.点评: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要理解记忆.【解题思路点拔】熟记400毫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以及各自重要的意义.都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知识点的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是季节之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降水的年际变化就是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中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大,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小;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大,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小.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小.【命题的方向】例:从时间分配看, 夏秋 季降水集中, 冬春 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 修建水库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等.解答: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是修建水库.故答案为:夏秋;冬春;修建水库.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理解记忆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的概况.9.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识点的认识】在我国其划分大体如下:①秦岭﹣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东北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干燥度小于1,是我国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多为森林,农田以水田为主;②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干燥度1.00﹣1.49,属半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农田以旱田为主,水田只出现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③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等,干燥度1.5﹣4.0,属半干旱区,区内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农田以旱地为主;④我国西北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阿拉善等地,干燥度大于4,区内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以畜牧业为主.【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我国干湿地区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一个地区 降水 量和 蒸发 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区的干湿状况.分析:科学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解答: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该地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即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根据题意.故答案为:降水;蒸发.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要牢记.【解题思路点拔】我国干湿区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可结合干湿地区图来理解记忆.10.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知识点的认识】受季风支配地区的一种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干夏湿.在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转变的同时,云、雨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夏季风的来临,云量增多,湿度加大,雨量猛增,这时进入了雨季;冬季风来临,则云量减少,湿度变小,雨量剧减,这时转为旱季. 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需重点理解掌握.例: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影响我国的 夏 (冬、夏)季风,这种季风的主要特点是 温暖湿润 .(2)①为 西南 (风向)季风,主要来自 印度 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②为 东南 (风向)季风,主要来自 太平 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南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解答:读图可知,(1)图中箭头表示影响我国的 夏季风,这种季风的主要特点是 温暖湿润.(2)①为 西南季风,主要来自 印度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②为 东南季风,主要来自 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故答案为:(1)夏;温暖湿润;(2)西南;印度;东南;太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夏季风的走向、起源和特点等知识点.【解题思路点拔】熟练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11.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知识点的认识】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主要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的认识,常考知识点,需重点掌握记忆。例:读“我国气候类型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A 热带季风 气候,B 亚热带季风 气候,C 温带季风 气候,D 温带大陆性 气候。由于 地势(海拔)高 ,青藏高原形成了E 高原山地 气候。(2)B和C的分界线大致以 秦岭 ﹣ 淮河 一线为界。(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复杂多样 、 季风气候显著 。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解答:(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D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E高原气候,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2)秦岭与淮河是我国B南方地区和C北方地区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3)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故答案为:(1)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地势(海拔)高;高原山地;(2)秦岭;淮河;(3)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点评: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的气候特征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12.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对人类与自然的影响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据统计,1950年到2000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加.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我国总体经济体量增加,因此经济损失绝对值大幅升高. 对农业的影响预计到2030年,我国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麦,除了浇灌冬小麦以外,均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青藏铁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铁路和公路运行维护的投资.环境的影响 同全球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气候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2015•南通模拟)“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天气符号与生产生活搭配合适的是( )A.──晾晒衣服 B.──外出春游 C.──户外活动 D.──高空作业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合,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解答:根据天气符号的意义,A表示大雨天气,不适合晾晒衣服,B表示晴天,适合春游,C表示沙尘暴,不适宜户外活动,D表示雷雨天气,不适宜高空作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天气符号并能熟练应用,此题基础性较强,易于掌握.【解题思路点拔】考查了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记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人口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人口数量概况,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人口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民族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中国的56个民族,民族的分布特点,独特的民族风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