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学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学案第1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学案第2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学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讲 城市化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
    (乡村)
    使人群离开
    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拉力
    (城市)
    吸引人群来到
    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3.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阶段
    特点
    A: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有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

    [易错提醒]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2)许多城市化问题并非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温馨提示] 城市中心“岛屿”效应
    热岛效应
    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
    雨岛效应
    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
    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
    湿岛效应
    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多于郊区
    混浊岛效应
    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下图为不同年份我国两城市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  )
    A.城市化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
    B.甲、乙两城市远郊区人口数量大致相同
    C.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
    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
    答案 1.B 2.A
    (2019·陕西西安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3.C 4.C
    2018年5月8日,南方多地拉响暴雨预警,纷纷进入“城市看海”模式。读漫画《“城市看海”模式》,完成5~6题。

    5.图中反映的城市问题是城市(  )
    A.内涝严重 B.交通堵塞
    C.住房紧张 D.环境污染
    6.缓解图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居民出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②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建设下凹式绿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A 6.D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人
    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3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
    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化表
    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和条件
    特点或表现
    图示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
    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规模扩大。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



    (重庆卷)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的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养,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结合图中数据,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计算出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的大小。
    [解题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1)B (2)A

    城市化阶段的判读技巧
    (1)根据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的变化判读。一般情况下,城市化初期阶段,人口密度往往由市中心向外迅速减少,而到城市化的成熟阶段,人口密度往往在市中心稍低,向外逐渐增大,到城市外围,人口密度变低,但较初期阶段时变高。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加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70%,且出现下降现象,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根据产业构成判断。
    所处阶段
    产业构成
    初期阶段
    以第一产业为主
    中期阶段
    以第二产业为主
    后期阶段
    以第三产业为主


    (2018·全国卷Ⅲ)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 1~2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1.D 2.C [第1题,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第2题,“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
    (2018·广东湛江二模)在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份的城镇化率排名中,广东省以城镇化率69.2%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江苏省和辽宁省。读“高于全国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完成3~4题。

    3.辽宁省城镇化率居前列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人口总数较多
    B.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沈阳等大城市
    C.工业基础雄厚,起步较早,城镇化率质量较高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上海、北京和天津城镇化率较高的原因是(  )
    A.都属于直辖市
    B.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民营经济最为发达、市场化程度最高
    D.面积小,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3.C 4.D [第3题,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辽宁省工业基础雄厚,起步较早,因此城市化水平高,且城镇化率质量较高。第4题,城市化的实质就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上海、北京和天津面积小,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因此城镇化率高。]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
    影响
    解决措施
    资源
    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环境
    污染
    大气污染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
    问题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
    会秩序混乱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随着城市化用地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急剧增长,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


    (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下题。

    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
    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养,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分析推断出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题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D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答题思路分析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都是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的,要针对具体问题从减轻人口压力和合理布局城市结构入手提出解决措施,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大绿地面积;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

    (2015·全国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1.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C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
    (2019·山东菏泽一模)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自然地表不断被道路、高楼建筑等人工地表所替代。下图示意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2~3题。

    2.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的空间变化是(  )
    A.东西方向延伸
    B.保持原有格局不变
    C.略有缩小且北移
    D.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趋势越加明显
    3.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大昼夜温差 B.城市水域面积增加
    C.城市功能区北扩 D.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C 3.D [第2题,据图可见,1991~2015年间,图示椭圆范围逐渐缩小且向北移动,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北-西南方向主导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在逐渐弱化,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第3题,图示随着时代发展,图示椭圆范围越来越小,说明不透水地表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即北京的硬化地面越来越集中连片,使得热岛效应增强,不是昼夜温差加大,A错;不透水地表集中连片影响雨水下渗,并不能增加城市水域面积,B错;图中不透水地表总体上以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城市新区是东、北、南扩展,与不透水空间方向并不重合,C错;城市不透水地表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而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大,说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正确。]
    (2018·江西南昌二模)“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区的“亲嘴楼”。据此完成4~6题。

    4.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
    A.人口增加 B.土地紧张
    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
    5.“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 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③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④位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
    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
    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4.B 5.D 6.A [第4题,城市土地紧张是造成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正确。第5题,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②项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③项正确。故D选项正确。第6题,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A选项正确。]

    答题规范(七)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题目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环境(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城市化会对地理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要采取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相应问题。
    角度一 城市化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为:
    ―→―→
    角度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其答题思路为:
    ―→

    (2018·山东潍坊期中)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能否协调发展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上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小于此值为滞后城市化,反之为过度城市化。下图为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示意图。

    (1)说明2001~2005年成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原因。
    (2)成都市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思维流程]

    [自主尝试] (1)问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原因:工业化水平低,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激增。
    (2)稳步推进城市化,防治“城市病”,优化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主导产业。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
    的影响
    有利影响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科技文化等发展
    不利影响
    资源问题: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等
    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
    环境问题:造成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
    解决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2019·河北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甲)。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乙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分析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从环境污染、资源、生态、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第(2)题,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城市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
    (2)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课时作业(十九) 城市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1861年~1871年    B.1931年~1941年
    C.1971年~1981年 D.1991年~2001年
    2.1861年~1961年的近10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  )
    A.城市化起步 B.逆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3.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
    C.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D.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
    1.B 2.C 3.D [第1题,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第2题,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1961年~1991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1991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第3题,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的高出生率。]
    (2019·河南洛阳一模)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 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图,完成4~6题。

    4.甲、乙、丙依次表示(  )
    A.美国、日本、德国 B.美国、德国、日本
    C.日本、德国、美国 D.德国、美国、日本
    5.图示三个国家中(  )
    A.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目前德国城市化水平最高
    C.美国城市化起步最早
    D.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
    6.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的明显优点是(  )
    A.城市数量少 B.城市间竞争小
    C.“大城市病”不严重 D.城市功能区多
    4.B 5.D 6.C [第4题,德国城市化起步早,初期城市化水平最高,乙是德国。日本城市化速度快,三国中城市化发展最快,丙是日本,甲是美国。甲、乙、丙依次表示美国、德国、日本。第5题,图示三个国家中美国、德国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项错误;根据图示曲线,目前日本城市化水平最高,B项错误;德国城市化起步最早,C项错误;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D项正确。第6题,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是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明显优点是“大城市病”不严重,C项正确;城市规模小,城市数量多,A项错误;城市间竞争多,B项错误;城市规模小,城市功能区少,D项错误。]
    (2019·广东模拟)2018年5月北京市研究建设全程无红绿灯的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计划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规划了两条线路(如图)。读图完成7~9题。

    7.推测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位于(  )
    A.中心商务区内 B.市区与郊区之间
    C.行政文化区内 D.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
    8.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满足通勤需求 B.减少交通事故
    C.缓解市区拥堵 D.方便休闲观光
    9.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二的优势在于(  )
    A.沿线绿化带多,穿越路网少
    B.途经商业区,便于人们购物
    C.造价更低,可利用已有车道
    D.经过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
    7.B 8.A 9.D [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大型社区回龙观公交服务不便捷,说明位于城市郊区,因此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市区和郊区。第8题,由材料“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可知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区和郊区的通勤需要。第9题,据图可知,线路二经过的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
    (2019·福建泉州模拟)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如下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建设“绿波带”能(  )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11.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
    10.C 11.B [第10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项正确;建设“绿波带”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不能解决,A项错误;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项错误;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误。第11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正确;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误;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项错误;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9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9分)
    (3)针对北京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10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
    答案 (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13.(2019·安徽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历史上,嘉兴城市形态规整封闭,发展缓慢,自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城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要在铁路西北一侧发展。本世纪初,嘉兴市政府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把原先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嘉兴市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嘉兴市不同时期城区范围。

    (1)简述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8分)
    (2)试从城市化的角度,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8分)
    (3)嘉兴市通过种植大片林木,保证楔形绿地内森林覆盖率。说明楔形绿地的功能。(12分)
    解析 第(1)题,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从图中直接读出并进行科学描述即可。在回答时可以先说总体特征,再从不同时期具体分析。第(2)题,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应主要从分散老城区职能、解决老城区城市问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新城区的发展等角度入手。第(3)题,分析楔形绿地的功能应主要从森林的生态效益角度分析,如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热岛效应、缓解雨涝、美化环境、提供休憩场所等。
    答案 (1)嘉兴市城区范围总体呈扩大趋势;城区范围呈扇形向外扩展,向东南和偏西方向扩展范围较大;1909年到2000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较慢,2000年至2015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加快。
    (2)分散老城区的职能,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等状况;老城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城区跨越沪杭铁路,向东南方向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3)楔形绿地中的林木具有吸烟滞尘的功能,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可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楔形绿地可以把郊区的冷湿新鲜空气引入中心城区,有利于加快城市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城市空气流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在降雨时具有吸水、滞水的功能,利于缓解城市雨涝;楔形绿地通过水分的持续蒸腾,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噪声;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

    相关学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2讲 中国的地形: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2讲 中国的地形,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6章 第2讲 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6章 第2讲 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共2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