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0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
展开1.综合思维
(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理解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2.区域认知
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复习重点: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比较分析;3S技术
复习方法:
读图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巩固法
复习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特征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1、自然要素差异
2、人文要素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①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②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案例:PPT展示
巩固练习:练习28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遥感及其的应用
1.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
2.主要环节:eq \x(目标物)eq \a\vs4\al(\(――――→,\s\up15(物体辐射和),\s\d15(反射电磁波)))eq \x(传感器)eq \(――→,\s\up15(收集),\s\d15(传输))eq \x(\a\al(遥感地,面系统))eq \(――→,\s\up15(信息处理),\s\d15(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3.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1)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2)农业方面
(二)、全球定位系统及其的应用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eq \b\lc\{(\a\vs4\al\c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两领域,在军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定位和导航两大方面,在民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知识:
1.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
2.广泛应用于确定考察点的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3.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简要程序
2.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3.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4.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5.“四字”法突破“3S”技术的选择
(1)“想”与“看”区分GIS与R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2)“点”与“面”区分“3S”技术
在“3S”技术选取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如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则应选用GIS,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用GIS。
案例:PPT展示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阔)
地势起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春)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疏)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贫乏);水资源丰富(短缺)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
农业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利用不当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差异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影响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以西部畜牧业为主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从时间上看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系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应用领域
主要功能
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规划和管理
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
基础设施管理
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与管理
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利用GIS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生态环境管理
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章 第1讲 地球与地图 教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章 第1讲 地球与地图 教案,共3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网,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单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知识拓展1,归纳总结1,知识拓展2,知识拓展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