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7956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7956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7956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共8页。
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秦废分封而汉廷“推恩”,秦汉大帝国都把宗王视为中央集权的障碍,可西晋和南朝却出现了重用宗王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加强后的自我保护B.政治动荡下的理性选择C.家天下思想观念的影响D.选官制度降低官员素质2.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B.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C.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D.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3.史载“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A.设枢密院,三司掌握财权 B.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C.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 D.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4. “封建制”在唐太宗在位期间几次被提出,皇族和杰出的官员据此可被任命为世袭的边境镇守之官,但真正土地分封的实行,也就是分给地方以实权而不只给一个空头衔,则再也没有被认真考虑过。这反映了唐朝A.中央官制中出现制衡机制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逐渐成熟C.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失衡D.分封为藩镇格局埋下了隐患5.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该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6.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了“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军功大臣因功而侯,因侯而相,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汉初政权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局面 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C.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D.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7.宋神宗置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坊场(交易场所,政府抽税)水利之法、兼察官吏贤否,又置提举茶盐司,专掌茶盐事。据此可知,北宋( )A.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 B.地方机构彼此制约C.地方上依事务设官分权 D.监察实现台谏合一8.宋初全国财政由三司(户部、盐铁、度支)分别独立执掌;后期三司被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变化的主要意图是A.促进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9.商周早期,青铜器主要为礼器和兵器,纹饰突显对天和神的敬畏之情。到了西周中晚期,青铜礼器更多,且纹饰趋向写实。而东周青铜器则开始普及,纹饰中出现了更多体现社会生活的场面。这一变化趋势说明A.东周时期逐渐礼崩乐坏 B.商周时期冶铁技术日益走向成熟C.周朝军事冲突相对减少 D.古人从关注自然到关注人类社会10.中华传统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下思想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兼爱”“非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1.北魏孝文帝“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为“四姓”,将之尊为汉士族中首屈一指的高门。同时又诏曰:“代人请胄,先无姓族,比欲制定姓族,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勿充猥(杂)官,一同四姓。”孝文帝此举意在( )A.限制鲜卑贵族特权 B.推进鲜卑族的汉化改革C.维护北魏政治统治 D.促进各民族的相互交融12.中国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一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如东北的红山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甘肃的马家窑文化、新疆哈密的七角井文化、海南的桥山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遗存( )A.反映古代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B.说明中国古代疆域辽阔C.奠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基础 D.体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13.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战国时期农业灌溉的杰出成就是A.开沟排水B.修建都江堰C.创制筒车D.创制风力水车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接受了邹衍的五行学说,认为周属火德,秦代周,应当属克火的水德;因五色中和水相配的是黑色,于是把礼服和旌旗皆用黑色。据此可知,秦始皇( )A.推行法家治国思想 B.意图强化思想专制C.寻求立国合法依据 D.全国推行郡县制度15.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西汉宣帝为了解决北部边郡驻军的军粮问题,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将内地征粮制改为从边郡市场籴粮,同时配套实施大规模移民实边,支持发展粮食贸易等政策。这一举措A.推动边疆经济迅速发展 B.中央对边疆控制加强C.根本解决匈奴边患问题 D.有利于增强边防力量17.这是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文物。这个作长途跋涉状的大食人俑是我们见证唐代丝绸之路上漫漫商队的一个缩影,形象而生动。该文物不能反映的唐代风貌是( )A.中外交往 B.商贸发达 C.异域文化 D.崇尚清谈18.唐朝时,方便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存储金银财物,长途旅行又不要携带钱币的商业服务机构和券票分别是:A.邸店、“交子” B.柜坊、飞钱 C.“市”、坊 D.“草市”、飞钱19.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唐朝就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如三省制、科举制、均田制等,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这说明了隋唐时期 ( )A.演进趋势相似 B.治国理念相同 C.思想控制严格 D.国家统一安定20.“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司,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A.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 B.有利于消除地方上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C.有效地缓解了“冗费”现象 D.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色2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反映了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B.统治者注重治国理念的多元化C.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22.汉武帝时期,尽一切力量打击工商人士,如盐铁酒专卖、货币官铸等。这些行为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势力 B.削弱了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C.通过地方管控实行专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实行23.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酎金律:皇帝祭祀宗庙时,诸侯须贡献酎金,且对酎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斤两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削去106个列侯爵位。据此可知,酎金律的推行A.解决了诸侯国割据的问题 B.加强了对列侯的直接控制C.规范了王国交纳贡赋标准 D.源于汉初地方行政制度24.下列图表中的数据反映出北宋前、后期南北方官员数量变化。与此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前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人84.5%121人40.3%南方51人15.5%179人59.7% A.市民阶层兴起 B.专制集权加强 C.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25.两汉时期,对外贸易发达。汉朝对外贸易的原则是“输入外国货物,防止金钱流出”。国内交易使用黄金铜钱货币交易,对外贸易用货物交换。法律定法,与胡人贸易,中国吏民不得带兵器及钱出关,犯者处死。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A.两汉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工商业水平较低B.两汉政府实际上奉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C.是汉武帝之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D.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时期国家安全的需求26.下表是《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分布表》,导致历代杰出专家分布地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地区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江苏5342628103浙江311165689河南2927384113河北717282913山东173252714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经济重心的变化C.民族融合的推动 D.君主专制的强化27.《旧唐书•安禄山传》:“安初山者,本营州杂胡(杂胡指唐朝粟特人。粟特是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属于伊朗人种,喜欢沿着丝绸之路往来经商,唐朝有其大量的聚居点,营州即是其中之一),其父粟特人,其母突厥人,安禄山原名安阿荦山,后改为安禄山。从能上能下上对安禄山的介绍可看出( )①唐朝政府对粟特人持有明显的歧视色彩②唐朝文化有强大的吸引力③唐朝民族融合加强④唐朝在中外交往和民族交往上实行开明和开放的政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2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赤壁之战到孙权称帝,共历时A.12年B.13年C.21年D.55年29.有学者研究指出,李白未曾参加科举,但他早就声名远扬,因而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学者意在强调A.科举不是选官的唯一途径 B.皇室干预朝廷人事任免权C.选官制度还没有基本定型 D.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渺茫30.唐代文人傲岸不逊,豪饮高歌,笑傲王侯,斗鸡走马,出塞入关,携妓交游……这反映了唐代A.强盛统一的国力 B.积极向上的世风C.繁荣昌盛的文化 D.自信乐观的风貌 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阅读史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材料二 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分别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经济措施。32.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和政治影响。(3)从汉至元时期,我国选官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其政治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1.B 2.D 3.C 4.B 5.B 6.B 7.C 8.D 9.D 10.A 11.C 12.C 13.B 14.C 15.C 16.D 17.D 18.B 19.A 20.B 21.C 22.A 23.D 24.D 25.D 26.B 27.B 28.C 29.A 30.D31.(1)措施:政治上:实行中外朝制度;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对地方进行监察;确立察举制(任意3点,即可)思想上:独尊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2)抑制工商者,征收财产税;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任意2点) 32.(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管理国家的水平不断提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高一历史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海湖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期末试卷docx、海湖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