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课件练习题
展开1.掌握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学科基础)2.掌握经济地理特征。(学科基础)
微专题一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微专题三 中国的河流、湖泊与自然资源
微专题四 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
微专题一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① 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2)海陆位置:东临② 太平洋 ,背靠③ 亚欧大陆 。
2.辽阔的疆域(1)填图:在下图中填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⑧ 东海 、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⑨ 自然资源 种类齐全,且蕴藏 量大。(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 回旋余地 大,利于国防安全。(3)濒临 太平洋 ,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 流。(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 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 多种经营 。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 23 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 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此分析如下 列各表所示: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 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 化。据此完成下题。
1.(2017课标Ⅰ,11,4分)该地可能位于 ( D )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析 图示最高气温在北京时间(我国使用的时间)16时左右,而一 般地方时午后2时(即14时)气温最高,故该地与北京时间相差2个时区左 右,结合四个备选项位置,可判定该地可能位于新疆,故D正确。
读我国某地某年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三题。
2.该地可能位于 ( C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解析 图示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左右,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应 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应更低。
3.该年我国最有可能出现 ( A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为华北地区,一般年份降水应集中在 7—8月份。从图中可看出该年降水集中在10—11月份,说明雨带在南方 停留的时间过长,造成南涝北旱。
4.该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 ( A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B.热量充足,可以种植亚热带作物C.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D.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但春旱严重解析 该地区为华北地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挟带的泥沙冲积形 成华北平原,即“黄土地”。华北地区属于温带,不可能种植亚热带作 物;其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
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 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5.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C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甲可知,在各海 拔段中,海拔小于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 550~1 700 m的区 域聚落数量最多,故A错误,C正确。读图乙可知,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0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故B、D错 误。
6.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解析 根据图甲知该地人口分布的海拔比较高,排除B、D。根据 图乙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结合海拔,可判断为黄 土高原。
微专题二 中国的气候
1.气温(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根据④ 活动积温 [作物生长期内(日均温≥10℃)的日均温累积]的 大小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区,其分布情况如下:
2.降水(1)降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 蒸发量与降水量 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出四个干湿区。下图中a、b、c分别大致相当于800 mm、400 mm和200 mm年等降水 量线,通过它们划分出A、B、C、D四个干湿区。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 两题。
1.据图可知, ( B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 区降水稀少,A项错误;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B项正确;35°N以北地区 秋高气爽,C项错误;35°N以南地区伏旱严重,D项错误。
2.该区域 ( A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读图可知,该区域35°N以南地区伏旱严 重,说明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区,包含部分第三级阶梯,A项正确;该区域大 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B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 为季风区,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C项错误;根据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D项错误。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 °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 岛南部……完成下面两题。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B )A.纬度位置 B.地形C.季风 D.海陆位置解析 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由 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故该区域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D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分布及成因。由于我国位于最大大陆 (亚欧大陆)东部,最大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形成 的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冬季风势力强,故我国东部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 区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大、范围广,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从而 造成我国亚热带的位置偏南。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 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5.甲、乙、丙分别是 ( B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重要城市的气候特征。由图可知,北京冬季气 温低,不舒适;7、8月气温高、湿度大,较不舒适;春初风速大,较不舒适; 春、秋季舒适。甲城市冬季较舒适,其他季节舒适,应该为春城昆明,四 季如春。乙城市冬季舒适,应该为处于热带的海口市。因冬季气温较 低,丙城市冬季不舒适日期较长,春、秋舒适日期较短,应为东北的哈尔 滨。B项正确。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 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 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本题以地膜使用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我国大部 分地区在春种、春播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此时需要用地膜覆盖来保 温、保湿,故A项正确。
7.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D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解析 选择四个区域中相对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土壤水 肥容易流失的地区,综合考虑,西北地区最符合。
微专题三 中国的河流、湖泊与自然资源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2.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
1.特点种类多,总量大,人均 不足 。
2.土地资源(1)特点: 耕地 、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2)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 东部季风区 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 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 地及青藏高原。(3)土地利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 ;对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水资源(1)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建设水利工程, 跨流域调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 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 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 完成下面三题。
1.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解析 本题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图示两条曲线的变化 趋势可知1970—1976年间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最接近,尤其是两条曲线 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基本吻合,故A项正确。
2.该支流流入 ( B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河流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读图文信息可知, 该支流在图示时段内的年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1 500亿m3,最大值超 过了2 500亿m3,反映出该支流的年净径流量较大,故排除年净径流量较 小的黄河、辽河。从年净输沙量看,多年平均值为1 000万吨,反映出该 支流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排除黑龙江,故B正确。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B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解析 本题考查流域治理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水库有拦沙作 用,植树造林可减少水土流失,B项正确。结合图可知1983年以来年净径 流量呈上升趋势,D项错误;建设用沙量增加也会导致年净径流量下降,A 项错误;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 加,C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 )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行政区划及土地利用类型。内蒙古土地利用 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应该是牧草地,故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省简称,贵州 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居第二位的应该是耕地,故Ⅰ为耕 地;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林地和水域比重很小,说明其气候 干旱,最可能是新疆,故选A。
5.内蒙古 ( B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气候、地形及自然资源。内蒙古位于温带大 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水资源少,水能缺乏,A项错误;内蒙古由东向西距海 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项正确;该地区降 水少,水资源不足,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不适合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 用地比例,C项错误;图中显示的是土地利用结构(比重),不能说明具体某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D项错误。
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 完成下面两题。
6.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 D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解析 根据材料提示,农村电力消耗中火电占78%,故不能将其简单 划入可再生能源,而其他能源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炭均属于非 可再生能源,薪柴、太阳能和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由图示可以看出东 北地区薪柴和太阳能、沼气所占比重之和最高。故正确答案为D。
7.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B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 薪柴使用比重少,利于植被保护;中部地区河南、山西和安徽 省煤炭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薪柴、天然气、液化石油 气、煤炭和火电均属于常规能源,太阳能、沼气为新能源,东北地区太 阳能、沼气所占比重最低。故正确答案为B。
8.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 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 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 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材料 珠江流域示意图(下图)。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枯水期一般出现在 季。(4 分)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 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6分)(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答案 (1)雨水补给 冬(2)梯级 径流量大,落差较大(3)①地势低平有起伏,导致水流分散;②海水顶托、流速慢,河口段泥沙 容易沉积形成沙洲,导致河流分叉;③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易泛滥分 叉;④地转偏向力影响。
解析 (1)珠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补给类型应该是雨水补给,枯水期 出现在降水较少的冬季。(2)读图可知,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梯级开发的分布特征。水能丰 富的原因应该从落差和水量两方面回答。(3)珠江“入海口”多的原因应从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改道、流 量及其季节变化、海水顶托、地转偏向力等入手。
微专题四 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⑤ 北小麦南水稻 ”。(2)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3)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解决措施: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 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
1.四大工业基地⑨ 辽中南 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 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工业密集分布区(1)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 的工业基地。
3.高新技术产业区(1)分布:多依附于 大城市 ,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2)开发差异
(2)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 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3)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 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1.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 大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 小 。
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3.水运(1)海运 (2)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4.主要的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a陇海线,b青藏线,c宝成—成昆线,d南昆线,e京哈线,f京广线,g京沪线,h 沪昆线,i京九线。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 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 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D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活动特点。“上午忙麦茬,下 午摘棉花”是指该地区麦忙和收摘棉花是同时进行的,即该地区是我国 小麦和棉花的主要种植区。选项中珠江三角洲以种植水稻为主,柴达木 盆地以种植青稞为主,藏南谷地非棉花产地,故排除A、B、C;渭河平原 位于暖温带,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10月份左右开始种植冬小麦,同时正 逢棉花收摘,符合题意。
2.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新疆轮台(位置见下图)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 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 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 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 原因。(12分)答案 (1)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沙漠 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分)有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4分)水源(宝贵)是制约 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 (4分)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4分)工人素 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4分)(其他合 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解析 (1)轮台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季 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从等高线地形图可得出轮台位于河流的出 山口处,属于冲积扇地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 灌溉水源。(2)根据材料可知,杏核属于干果,便于保存和运输,义乌交通 便利,出口美国更方便,义乌的配套加工企业多、工人素质高,可以保证 产品质量。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 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Ⅰ为“2015年 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 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 990美元和8 836美元。图Ⅱ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图Ⅱ
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 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Ⅲ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 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 ,从该地进口 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 。(2分)(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3分)(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分)(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 。(4分)
答案 (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2)先升后降。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 污染重(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 保力度
解析 (1)由图Ⅰ中的信息和数据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 是澳大利亚,与其他进口地相比,澳大利亚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运输成 本低。(2)结合材料二可以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会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3)2012年以来,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低于75%,说明我国粗钢生产存在 产能过剩的问题。粗钢生产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2010年以来,我国粗 钢产能持续提高,会使我国粗钢生产对原料依赖性强;实际产量高但产
能利用率低,导致粗钢对市场的依赖性强;粗钢生产属于对矿产资源的 初级加工,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能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应该去产能、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市 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 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 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 “整零协作”模式。下图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 图。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 积极作用。(9分)
答案 (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 成本低)。(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 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 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若有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1)与美国相比,我国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2)应从促进周 边经济发展和“整零协作”模式本身优势两方面分析。
5.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 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 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10分)(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 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 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 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 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考点1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考点1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俄罗斯,塔吉克斯坦,马来西亚,阶梯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温带,海陆兼备,俄罗斯,菲律宾,太平洋,大兴安岭,武夷山,台湾山脉,祁连山,贺兰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课件练习题,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十八单元世界地理,考点一世界地理概况,-5-,-6-,-7-,2七大洲地形,-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