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01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02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真题例证·体验,考法纵览·诊断,长句应答·特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反射与反射弧

    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生命观念
    1.(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解析:选D。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属于应激性,A项不符合题意;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B项不符合题意;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属于趋光性,C项不符合题意;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属于反射,D项符合题意。
    2.(2020·湖北罗田一中月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解析:选B。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科学思维
    3.(2020·江西横峰中学月考)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D
    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


    解析:选B。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Ⅰ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Ⅱ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现象Ⅰ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现象Ⅱ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现象中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应相当。
    4.(2020·河北保定高三模拟)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①→②→③
    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不会发生反射
    D.b点刺激适当增强,反射强度基本不变
    答案:A

    (1)“三看法”判段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图中C)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的结构判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③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2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②传导过程

    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2)兴奋传递的过程

    (3)神经递质与受体

    (4)兴奋传递的特点


    【真题例证·体验】
    (2019·高考江苏卷)右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解析:选D。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C正确;②为神经递质,④为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②与④结合使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维持外正内负,D错误。
    【考法纵览·诊断】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2019·全国卷Ⅰ,T4A](√)
    (2)人体神经调节中不存在信息传递
    [2018·天津卷,T1C](×)
    (3)递质经突触小泡转运和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2017·江苏卷,T8C改编](×)
    (4)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2016·全国卷Ⅰ,T4B](×)
    (5)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2016·全国卷Ⅰ,T4D](√)
    (6)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2016·海南卷,T19C](√)
    (7)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2016·海南卷, T19B](√)
    (8)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2015·全国卷Ⅱ, T3D改编](√)
    (9)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2015·山东卷, T4C](×)
    (10)血液中的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原因是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2015·浙江卷,T4D改编](√)
    【长句应答·特训】
    辨析下列图示,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④为突触_______________神经元,③为突触____________神经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图乙结构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_______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条最为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后 前 ③内有突触小泡,④的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
    (3)慢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速率要慢于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的变化
    (4)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为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为单向传递

    1.离体和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不同
    (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着反射弧单向传导的。
    2.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的作用机理不同
    (1)兴奋性递质可导致Na+内流,使突触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实现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的转化。
    (2)抑制性递质可导致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3.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除。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基本过程
    生命观念
    1.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选A。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丁区域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图示神经冲动的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2.(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选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A项错误;兴奋传来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项错误;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项正确。

    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综合分析
    科学分析
    3.下图是某组织中神经元及其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神经元上的位置,图中神经元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都为大分子物质,需经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乙可能位于神经细胞表面,也可能位于肌肉细胞表面
    C.在b处给予一适宜刺激,a、b、c、d处都兴奋
    D.图中组织最可能存在于反射弧的效应器中
    解析:选B。甲是神经递质,通常是小分子物质,如甘氨酸等,神经递质通常是经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的,A错误;乙是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肉细胞膜,B正确;b所在神经元是a、c所在神经元的突触后神经元,是d所在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在b处给予一适宜刺激,a、c处都不兴奋,b、d处都兴奋,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该组织的特点是神经元集中,应最可能位于神经中枢而不是效应器中,D错误。
    4.(不定项)(2020·泰安高三模拟)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BD。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而⑤是线粒体,A项错误;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干扰,B项正确;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C项错误,D项正确。
    5.(2020·山东省高三等级考模拟)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当图1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 K+和 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一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请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
    解析:(1)突触前膜受到动作电位刺激后,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2)突触小泡破裂产生少量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3)IPSP指的是膜内出现负值增大的电位,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IPSP的形成,根据两种离子所携带的电荷性质,可得出IPSP产生的原理是K+外流和Cl-内流。(4)为了规避动作电位产生的短暂延迟,可以通过测量不同长度区段上电信号的传导时间,作差值来确定电信号传导速度。测量时间1=延迟+距离1的传导时间;测量时间2=延迟+距离2的传导时间。测量时间2-测量时间1=距离2的传导时间-距离1的传导时间,因此此种方法可以消除延迟带来的影响。
    答案:(1)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
    (2)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少量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电位变化,但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
    (3)K+外流和Cl-内流
    (4)用刻度尺测量两个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1次,用计时器记录两个微电极记录设备发生变化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传导速度。

    兴奋传递与生活的联系
    社会责任
    6.(2020·河南商丘一高期中)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如果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

    A.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B.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C.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
    D.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神经冲动
    解析:选B。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因此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前膜b处没有电信号的作用,则不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c处也不会产生动作电位,A、D项错误;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没有影响,在a处给予刺激,突触前膜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B项正确;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c处,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C项错误。
    7.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下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___上。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____产生愉悦感。
    (3)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该图含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以及突触后膜,属于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因此受体蛋白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不会被转运蛋白运回细胞,因此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
    (3)由图可知,吸毒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会减少,为了获得同等愉悦感,就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从而达到渴望的效果。
    答案:(1)突触 突触后膜 (2)增加 大脑皮层
    (3)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
    考点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


    (必修3 P22基础题T2改编)“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脑、小脑、脑干

    【真题例证·体验】
    (2019·高考全国卷Ⅰ)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解析:(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2)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会受到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控制。(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考法纵览·诊断】
    (1)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2019·全国卷Ⅰ,T4B](√)
    (2)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2019·全国卷Ⅰ,T4C](√)
    (3)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2019·海南卷,T15A](√)
    (4)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2019·海南卷,T15B](√)
    (5)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019·海南卷,T15C](√)
    (6)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2019·海南卷,T15D](×)
    (7)人体神经调节不存在信息传递
    [2018·天津卷,T1C](×)
    (8)人体神经调节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2018·天津卷,T1D](×)
    (9)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2018·江苏卷,T20D](×)
    (10)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2017·全国卷Ⅱ,T5B](×)
    (11)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觉
    [2015·上海卷,T13D](×)
    【长句应答·特训】
    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c→d→e
    (2)g→h→c→d→e
    (3)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大脑高级功能实例分析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1.(2020·衡水中学月考)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⑤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解析:选A。图中①~⑤分别为下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大脑皮层和脊髓,A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脑干中有呼吸中枢,C正确;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能支配①②④⑤中的某些神经中枢,D正确。
    2.(2019·高考北京卷)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解析:选B。本题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是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据题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而学习记忆的产生离不开海马脑区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递兴奋,所以综合分析可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通过促进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促进海马脑区发育,进而促进学习记忆,B项正确。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和人脑高级功能综合分析
    科学思维
    3.(不定项)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解析:选BCD。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应是⑦③,A项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的,B项正确;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递至③,C项正确;感觉是兴奋经过途径④⑤⑥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项正确。

    [易误警示]
    易错点1 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能完成反射
    [点拨] 反射的发生不仅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适宜的刺激。下图所示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

    分析图示可知:
    (1)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2)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基本不变。
    易错点2 误认为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都为主动运输
    [点拨] (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需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
    (4)一次兴奋结束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易错点3 突触小体≠突触
    [点拨] (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易错点4 误认为神经递质的作用只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点拨] 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兴奋和抑制两类。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若能使Na+通道打开,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若不能打开Na+通道,而是提高膜对K+,尤其是Cl-的通透性,从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外正内负的局面加剧,进而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被抑制。
    [纠错体验]
    1.(2020·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
    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
    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选C。测定动作电位应该把电位计的两电极分别放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观察有无电势差,若表现为外负内正即是动作电位,A错误;神经细胞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B错误;发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使得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C正确;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受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影响,D错误。
    2.当我们吃了咸的东西,钠离子会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大量涌入感知咸味的味觉细胞内,从而引发神经冲动,最终产生味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道蛋白的跨膜区段外侧的氨基酸很可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B.钠离子通道打开前,细胞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C.机体摄入过多的钠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
    D.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味觉
    解析:选A。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疏水,构成通道蛋白跨膜区段外侧的氨基酸也应具有疏水性,A项错误;钠离子通道打开前,细胞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项正确;机体摄入过多的钠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C项正确;人体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项正确。
    3.(不定项)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下图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乙酰胆碱,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的③从突触前膜释放不需要①提供ATP
    B.若3­NP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可导致肌肉痉挛
    C.③与④结合后,达到一定阈值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胆碱酯酶的作用是降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
    解析:选BC。图中②是突触小泡,其中的③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①线粒体提供ATP,A项错误;3­NP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进而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肌肉,导致肌肉痉挛,B项正确;③乙酰胆碱与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一定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必须达到一定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C项正确;胆碱酯酶的作用是分解乙酰胆碱,使乙酰胆碱失去效应,从而中断兴奋的传递,D项错误。


    1.(2020·福建福州期末)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膜外的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C.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膜上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
    解析:选D。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正确;膜外的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B正确;中间神经元能接受传入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起作用后可被分解或灭活或被重吸收,不能持续发挥作用,D错误。
    2.(2020·河南开封一模)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
    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解析:选C。图1中a、b两点均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主要是K+外流,A错误;图2中给予一定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导到a处,Na+内流,形成了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指针向左偏转,B错误;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兴奋传导到了b处,b处Na+内流形成了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而a处已经恢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C正确;图4中a端和b端均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a、b两点膜外不存在电位差,因此指针不偏转,D错误。
    3.(2020·湖南永州一模)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C.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解析:选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膝跳反射,A正确;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由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而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结构之一,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影响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错误;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的调节,D正确。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受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影响
    C.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其所在轴突末梢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恢复为“外负内正”
    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A正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影响神经递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B正确;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其所在轴突末梢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恢复为“外正内负”,D错误。
    5.(2020·河南濮阳期末)下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解析:选C。图甲所示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指针不偏转,无法测出静息电位;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均为a→b;图乙中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a处和b处产生的动作电位,并且曲线中偏离横轴的一段均由Na+内流造成,偏回横轴的一段均由K+外流造成。
    6.下图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完后可被突触前膜重吸收
    B.Ca2+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某种神经递质
    C.Ca2+跨膜运输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D.过程①②③都需要消耗ATP
    解析:选D。题图中,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该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A、B正确;Ca2+能促进突触前膜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因此Ca2+跨膜运输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过程①表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过程②表示Na+内流,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Na+的内流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7.(2020·广东深圳模拟)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
    解析:选A。若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A正确;高位截瘫患者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无法接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代谢强度不同,体内所含的γ­氨基丁酸量不同,排尿阈值也不同,D错误。
    8.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解析:选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正确;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9.(2020·安徽六安一中模拟)青蛙后肢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缩回,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兴奋到达a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原因是________。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
    (2)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过程,使肌肉松弛。某实验小组用破坏了脑而脊髓完好无损的青蛙来探究信息传导阻断机理的实验,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b处,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一类兴奋性神经),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___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导。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导。
    解析:(1)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兴奋到达a时,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电位到正电位”。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2)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的目的是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正常。(3)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类兴奋性神经递质,c表示突触。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来阻断信息的传导;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因此,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来阻断信息的传导。
    答案:(1)Na+内流 大脑皮层 (2)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正常 (3)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
    10.脑中风在我国疾病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而存活的中风患者又有近半数有偏瘫、行走困难、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残疾。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在脑缺血损伤或受到刺激后,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神经元凋亡。研究还发现胶质细胞可以释放ATP,调节神经元活动,胶质细胞还可以通过直接释放谷氨酸等物质,调控神经元信号传导,主控学习记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风患者虽有偏瘫、行走困难等现象,但患者膝跳反射正常,膝跳反射的中枢在________,中风患者行走困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脑中风后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表明脑缺血损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缺血脑保护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胶质细胞增殖。胶质细胞释放的ATP、谷氨酸等物质相当于神经调节中的________,其释放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中风患者记忆力下降,表明脑缺血损伤了大脑皮层下的________。认知过程离不开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________(结构)的传递,从这一结构分析,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是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会导致患者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2)由题干分析可知,缺血脑保护过程中,需要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胶质细胞可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ATP和谷氨酸,它们相当于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3)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该区域被称作海马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来实现的,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的种类。
    答案:(1)脊髓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皮层的S区
    (2)抑制 神经递质 流动性
    (3)海马区 突触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的种类

    11.(2020·山东烟台高三模拟)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的值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解析:选B。曲线Ⅰ为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曲线Ⅱ为膜电位变化。该实验中某溶液可能是适当浓度的NaCl溶液,不可用KCl溶液代替,A错误。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上升,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B正确。引起曲线Ⅱ上升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的值,C错误。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内流转变为钾离子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
    12.(2020·河南信阳高级中学一模)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c段Na+通道开放使Na+大量内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cf段K+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的液体环境中,膜电位会低于+30 mV
    D.fg段细胞排出Na+和吸收K+的跨膜运输不消耗ATP
    解析:选D。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引起的,当受到刺激后,ac段Na+大量内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cf段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快速恢复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峰值会低于+30 mV,C正确;fg段利用钠钾泵,使外流的K+可以回到细胞内,内流的Na+可以回到细胞外,这个过程消耗ATP,D错误。
    13.(不定项)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反向偏转
    解析:选CD。图乙中①→②表示受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可表示Q点的兴奋,A错误;③处恢复到静息电位,此时Q处存在K+外流,B错误;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到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R传递到S,因此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适宜刺激P处,兴奋不能传递到S,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D正确。
    14.(不定项)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选BC。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由图甲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膜电位差会增大,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都是使突触后膜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但局部麻醉药不是神经递质,C错误;据图乙可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
    15.(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图一为a、b、c三个神经元部分结构组成,图二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有________个突触。只刺激神经元a,神经元c兴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加,神经元a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二中乙曲线电位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刺激a、b时,神经元c的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可知,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
    解析:(1)突触是两个神经细胞相互建立联系的结构,根据图示可知,b和a能够形成突触,a和c能够形成突触,故图中含有2个突触。刺激神经元a,其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神经元c兴奋,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的结果,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加,神经元a受到适宜刺激后,Na+内流的量增加,使其形成的动作电位变大。(3)图二中,单独刺激a,c能形成动作电位,说明a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只刺激b时,c没有任何变化,说明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图二中乙曲线电位保持不变的原因是神经元b兴奋时,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神经元a抑制。同时刺激a、b时,神经元c并没有形成大于电位差0 mV的动作电位,即神经元c的膜内外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4)神经递质的种类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答案:(1)2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变大 (3)神经元b兴奋时,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神经元a抑制 外正内负 (4)兴奋或抑制
    相关学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8单元 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8单元 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共27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共26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4讲基因工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4讲基因工程(含解析),共31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