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4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案设计
展开6.4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从容说课
本节从反映一物体沿斜坡下滑时速度(v)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出发,探索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由此可知,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一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条件.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它涉及数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概念──基本量.如一次函数含有两个基本量k,b;平行四边形的确定需要三个条件(如两邻边及其夹角),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基本量数是3;同理,直线的基本量数是2,正方形的基本量数是1,长方形和菱形的基本量数是2.教学中若能鼓励学生经常作这样的思考,必将增强其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另外,本节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弹簧长度,了解两个条件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由两个条件求出简单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体会到函数表达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
因此,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反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并能由条件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例如例1中,k值的确定,可以用一次方程求得,也可以用推理的方式直接求得.只要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再者,教学中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对于b值的得出要从所给的条件中很容易地得出,从而将问题转化为通过另一个条件确定k值.至于一般的由两个条件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函数表达式的问题,将放在下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后一节,以加强方程与函数的联系.
三维目标
1.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个一次函数;一个条件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
2.能由两个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个条件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能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4.能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字问题,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让学生认识数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
第一个:补充练习(记作6.4A);
第二个:补充练习(记作6.4B).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定义,在给定表达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说出它的有关性质,如果给你有关信息,你能否求出函数的表达式呢?这将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推进新课
1.试一试
某物体沿一个斜坡下滑,它的速度v(m/s)与其下滑时间t(s)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v与t之间的关系;
(2)下滑3s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要求v与t之间的关系式,首先应观察图象,确定它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还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设函数解析式,再把已知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师:请大家先思考解题的思路,然后和同伴进行交流.
生甲:因为函数图象过原点,且是一条直线,所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设表达式为v=kt,由图象可知(2,5)在直线上,所以把t=2,v=5代入上式求出k,就可知v与t的关系式了.
解:由题意可知v是t的正比例函数.
设v=kt.∵点(2,5)在函数图象上,
∴2k=5,∴k=.
∴v与t的关系式为v=t.
(2)求下滑3s时物体的速度,就是求当t等于3时的v的值.
解:当t=3时,v=×3==7.5(m/s).
2.想一想
师:请大家从这个题的解题经历中,总结一下如果已知函数的图象,怎样求函数的表达式,大家互相讨论之后再表述出来.
生乙:第一步应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或是一次函数;
第二步设步骤的表达式;
第三步根据表达式列等式,若是正比例函数,则找一个点的坐标即可;若是一次函数,则需要找两个点的坐标,把这些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所设的解析式中,组成关于k,b的一个或两个方程;
第四步解出k、b值;
第五步把k、b的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师:由此可知,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生丙: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一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条件.
3.例题讲解
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cm)是所挂物体的质量x(kg)的一次函数,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kg时,弹簧长15cm;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时,弹簧长16cm.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的长度.
师:请大家先分析一下,这个例题和我们上面讨论的问题有何区别.
生甲:没有画图象.
师:在没有图象的情况下,怎样确定是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呢?
生乙:因为题中已告诉是一次函数.
师:对.这位同学非常仔细,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对所给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有目标地去解决,下面请大家仿照上面的解题步骤来完成本题.
生丙:解:设y=kx+b,根据题意,得
15=k+b, ①
16=3k+b. ②
由①得b=15-k,
由②得b=16-3k,
∴15-k=16-3k,即k=0.5.
把k=0.5代入①,得k=14.5。
所以在弹性限度内,y=0.5x+14.5.
当x=4时,y=0.5×4+14.5=16.5(cm).
即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长度为16.5cm.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上面的两个题中,有哪些步骤是相同的,你能否总结出求函数表达式的步骤?
生丁:它们的相同步骤是第二步到第四步.
求函数表达式的步骤有:
1.设函数表达式.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方程.
3.解方程.
4.把求出的k、b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2.(题目见教材)
解:若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经过点A(-1,1),则b=3,该图象经过点B(1,-5)和点C(-,0).
3.(题目见教材)
解:如下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
(1)b=2,k=-;
(2)当x=30时,y=-18;
(3)当y=30时,x=-24.
(二)补充练习
课件显示6.4 A
1.根据条件,确定函数的表达式:y与x成正比例,当x=5时,y=7.
解:设y=kx,
当x=5时,y=7.
∴7=5k,∴k=,∴y=x.
课件显示6.4B
2.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3,-2)和点(1,6),求k、b及表达式.
解:根据题意,得
-3k+b=-2,①
k+b=6. ②
由①得b=3k-2,
由②得b=6-k.
所以3k-2=6-k,即k=2.
把k=2代入②,得b=4.
所以y=2x+4.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求函数的表达式.
其步骤如下:
1.设函数表达式;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k、b的方程;
3.解方程,求k、b;
4.把k、b代回表达式中,写出表达式.
板书设计
6.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一、试一试(会根据条件求函数关系式)
二、想一想(已知函数图象求解析式)
三、例题讲解(确定表达式)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活动与探究
(经典回放)某市的C县和D县上个月发生火灾,急需救灾物资10t和8t.该市的A县和B县伸出援助之手,分别募集到救灾物体12t和6t,全部赠送给C县和D县.已知A、B两县运货到C、D两县的运费(元/t)如下表所示:
| A | B |
C | 40 | 30 |
D | 50 | 80 |
(1)设B县运到C县的救灾物质为x吨,求总运费w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
(2)求最低总运费,并说明运费最低时的运送方法.
[过程]设B县运到C县救灾物质为xt.
则B县运到D县救灾物质为(6-x)t;
A县运到C县救灾物质为(10-x)t;
A县运到D县救灾物质为[8-(6-x)]t.
由上表,可得A县到C县、D县总运费分别为40(10-x)元、50[8(6-x)]元;
B县到C县、D县总运费分别为30x元,80(6-x)元.
[结果](1)w=30x+80(6-x)+40(10-x)+50(2+x)=-40x+980.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6.
(2)由(1)可知,当x=6时,总运费最低.
最低总运费w=-40×6+980=740(元).
运送方法是:把B县的6t全部运到C县,再从A县运4t到C县,A县余下的8t全部运到D县.
备课资料:参考练习
1.已知一次函数y=2x+a与y=-x+b的图象都经过点A(-2,0),且与y轴分别交B、C两点,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
答案:6.
2.一轮船在离A港10千米的P地出发向B港匀速行驶,30分钟后离A港26千米(未到达B港).设出发x小时后,轮船离A港y千米(未到达B港),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答案:y=52x+10
3.如图,在△ABC中,∠ACB=90°,AC=2,斜边AB在x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2,0),则直角边B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
答案:y=x+4
4.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直线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
A.第三象限 B.第四象限 C.第一象限 D.第二象限
答案:A
5.一次函数y=x+b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B,若△OAB的周长为2+(O为坐标原点),求b的值.
答案:b=±1.
6.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x-9的图象交于点P(3,-6).
(1)求k1、k2的值;
(2)如果一次函数与x轴交于点A,求A点的坐标.
答案:(1)k1=-2,k2=1. (2)A(9,0).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共2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共4页。
数学七年级上册1.4.2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1.4.2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