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暨华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2020-2021学年重庆市暨华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为20m/s
B.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一枚一元硬币厚度约为40cm
D.正常人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约为60s
2.(2分)光的世界变化莫测,奥妙无穷。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C.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D.人的眼睛被凸透镜放大是投影仪的原理的应用
3.(2分)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4.(2分)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5.(2分)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6.(2分)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前要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
B.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C.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必须让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D.在记录数据后,在数值后面必须写出单位
7.(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8.(2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路面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 )
A.乙车比甲车速度快
B.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
C.甲乙都在做加速运动,且甲的速度快
D.甲、乙两辆汽车3s后相距24m
9.(2分)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C.乙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2分)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5: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两车速度之比是( )
A.10:9 B.9:10 C.5:2 D.2:5
11.(2分)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的速度是3km/h,乙在1min内走了63m,丙行进的速度是1m/s,比较三者速度大小,则( )
A.v甲>v乙>v丙 B.v甲>v丙>v乙
C.v乙>v甲>v丙 D.v乙>v丙>v甲
12.(2分)如图,小明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明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3.(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30°
B.反射角为60°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
D.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减小
14.(2分)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15.(2分)小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10:51 C.15:01 D.21:10
16.(2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17.(2分)物体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则( )
A.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
C.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
D.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18.(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19.(2分)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0cm
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C.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20.(2分)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 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
D.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这可以解释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小题,共22分)
21.(2分)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支持了哥白尼的 。
22.(2分)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 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
23.(2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铅笔长度,如图,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是 。
24.(2分)今年疫情期间,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各年级教师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老师们的声音由声带 产生,通过录音设备录入电脑,再经网络通信传输到学生笔记本电脑上,由笔记本电脑上的声音输出设备播放,如图所示,老师的声音最终通过 传到学生的耳中。
25.(2分)如图所示为正在清洗眼镜片的超声波清洗器,它能产生频率高于 Hz的声波,从而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这也说明了超声波能传递 。
26.(2分)如图,是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则 是法线,反射角为 。
27.(2分)疫情期间,我校实行分段就餐,同学们需排队进入食堂,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如果初二某班队列长20m,队伍行进速度为0.8m/s,那么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 s。
28.(2分)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60m,则它运动的速度是 m/s,这个物体前10s通过的路程是 m。
29.(2分)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损害人们健康,这就是“光污染”。“光污染”是因为光线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发亮的地方 踩(选填“能”或“不能”)。
30.(2分)一只小鸟在深度为10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距小鸟 m,在小鸟向水面俯冲过程中,它在湖面中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1.(2分)我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激光光束,测出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便算出距离;方案二:从地球向月球发射超声波,同样测出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同学们从网上查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4×105km,则方案一测出的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约 s。有同学认为方案二不可行,其原因是 。(已知v光=3.0×108m/s)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32题每个作图1分,33、34、35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32.(1分)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如图所示,请你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
33.(1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4.(1分)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射向凹透镜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35.(1分)根据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36.(3分)物理兴趣小组选用了图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
(2)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 (选填“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者“不变”),且折射角总是 相应的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者“不变”)。
37.(8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和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明应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玻璃板应该 (选填“水平”或“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面,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3)做完一次实验后,小明让蜡烛A靠近平面镜重做实验,此时像的位置 (选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小明同学为自己完成实验而感到高兴,老师了解了整个实验过程后对小明提出这样是不合理的,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38.(9分)如图,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1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小明发现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2,则他应首先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
(3)如图3所示,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图3中光屏未画出),使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小明将蜡烛在图3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再一次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左部挡住一部分,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6)小明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上又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小明的眼镜是由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
四、论述计算题(第36题6分,第37题8分,共14分)
39.(6分)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重庆人的喜爱,渝北区双龙巡警也用上了某品牌电动车,此电动车充满电后,能以72km/h的最快速度连续行驶360km。求:
(1)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多长时间?
(2)在某次巡逻中,巡警以5m/s的平均速度绕双龙湖行驶一周,用时20min,则巡警绕双龙湖一周的路程为多少km?
40.(8分)如图,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该列车在100s内能匀速行驶1.5km的路程,求:
(1)该列车的行驶速度;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8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m;
(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2020-2021学年重庆市暨华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答】解:A、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5s,平均速度约为7m/s,故A错误;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四分之三,故B错误;
C、一元硬币厚度约为2mm=0.2cm,故C错误;
D、正常人脉搏跳动每分钟约为60次到90次,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B错误;
C、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正确;
D、人的眼镜被凸透镜放大是放大镜原理的应用,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1)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2)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
故选:A。
4.【解答】解:图示含义为静止鸣笛,禁鸣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故选:A。
5.【解答】解: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家乡的口音,其意思是音色不变,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
A、测量前要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故A正确;
B、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的刻度线,并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B正确;
C、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C错误;
D、在记录数据后,在数值后面必须写出所用单位,故D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D。
8.【解答】解:ABC、从图象可知,甲、乙的s﹣t图像为一条斜线,说明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60m的路程,甲用了3s,乙用了5s,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BC错误;
D、从图象可知,乙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60m,故乙车的速度为:v乙===12m/s;
在3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s乙′=v乙t乙=12m/s×3s=36m;
由图象可知,在3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是:s甲=60m;
即:甲、乙两辆汽车3s后相距:△s=s甲﹣s乙′=60m﹣36m=24m,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由图可知,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为300m,乙车运动的路程为200m,即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车前30s内运动的路程为s乙=750m,
则乙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v乙===25m/s,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乙车在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由题意知s甲:s乙=5:3,t甲:t乙=3:2;
==×=×=×==10:9;
故选:A。
11.【解答】解:乙的速度:v乙===1.05m/s;
甲的速度:v甲=3km/h=3×m/s=0.83m/s;
丙的速度:v丙=1m/s;
所以有v乙>v丙>v甲。
故选:D。
12.【解答】解:
(1)岸上教练看到水下的小明,光线是由水下小明“射出”的,即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是从水里斜射向空气中,故CD错误;
(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A正确。
故选:A。
13.【解答】解:A、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90°﹣30°=60°,故A错误;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故B正确;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C错误;
D、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之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
A、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它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B错误;
C、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所以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由于是从镜子中看,
所以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5的对称数字是2,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
故这时的时刻应是10:21。
故选:A。
16.【解答】解:
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B。
17.【解答】解:物体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
若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距应小于10cm.所以A、B都错误。
若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则物距应大于f,而小于2f,所以物距应大于10cm,小于20cm.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A、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20cm,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物距u=3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当物距u=8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
B、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由v=可知,路程一定时,时间偏大,则测量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sAC=80.0cm,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10:35:23﹣10: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27cm/s;
AB段的路程为sAB=40.0cm,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B=10:35:22﹣10:35:20=2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0cm/s;
由上述分析可知vAC>vAB,即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就越大,在斜面上的时间就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故D错误。
故选:C。
20.【解答】解:
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3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30cm>2f,即f<15cm,故A错误;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应使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D、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即透镜越凸,焦距越小;而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变强造成的,所以该实验可以解释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小题,共22分)
21.【解答】解:
(1)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2)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故答案为:伽利略;日心说。
22.【解答】解:太阳从东升西落,相对于地面来说,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月亮相对于云层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选择云层为参照物。
故答案是:地面;云层。
23.【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50cm对齐,右侧与6.15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6.15cm﹣2.50cm=3.65cm。
故答案为:1mm;3.65cm。
24.【解答】解:老师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中。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25.【解答】解: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为超声波;超声波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20000;能量。
26.【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所以XX′是法线,YY′是界面;由于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位于法线的另一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90°﹣60°=30°,折射角为60°.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YY′右边是玻璃。
故答案为:XX′;30°。
27.【解答】解: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这个班级全部通过食堂入口门洞需要的时间为:t===25s。
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25。
28.【解答】解:物体的运动速度:
v===3m/s;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前10s通过的路程为:
s2=vt2=3m/s×10s=30m。
故答案为:3;30。
29.【解答】解:“光污染”是因为光线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非常集中,因此人眼接收到反射光感觉很强;
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发亮的地方不能踩。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不能。
30.【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一个虚像;且像与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鸟距水面3m时,像距水面也是3m,故像与小鸟的距离是6m;
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特点可知,若小鸟向水面俯冲过程中,则它在湖面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6;不变。
31.【解答】解:
(1)由题知,光速v光=3.0×108m/s,激光从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距离s=3.84×105km×2=7.68×105km=7.68×108m,
由v=可得激光从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
t===2.56s;
(2)月球周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方案二不可行。
故答案为:2.5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32题每个作图1分,33、34、35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32.【解答】解: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然后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大致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33.【解答】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34.【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35.【解答】解:由图可知,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均向主轴靠近,说明此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如图:
36.【解答】解:(1)将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即: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也由小变大,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故答案为:(1)在同一平面内;(2)由小变大;大于。
37.【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根据实验的要求,须将玻璃板垂直在水平面上;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小明让蜡烛靠近平面镜重做实验,此时像的位置靠近平面镜,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4)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整个实验过程是不合理的,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应多做几次实验,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1)较薄;垂直;大小; (2)不能;虚; (3)靠近;不变; (4)B。
38.【解答】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40.0cm﹣30.0cm=10.0cm;
(2)由图知,像呈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上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等于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4)小明将蜡烛在图3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需要将光屏左移,此时像也变小;
(5)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完整但变暗;
(6)适当地调整光屏使之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说明光线比原来延迟会聚,则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可知小明戴的是近视镜。
故答案为:(1)10.0;(2)上;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左;变小;(5)能;(6)凹透镜。
四、论述计算题(第36题6分,第37题8分,共14分)
39.【解答】解:(1)由 v=得,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的时间:
t===5h;
(2)绕双龙湖行驶速度 v′=5m/s=18km/h,时间t′=20min=h
绕绕双龙湖一周的路程s′=v′t′=18km/h×h=6km。
答:(1)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5h;
(2)巡警绕双龙湖一周的路程为6km。
40.【解答】解:(1)该列车的行驶速度v===15m/s;
(2)由v=可得,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vt′=15m/s×18s=270m,
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楼=s′﹣s车=270m﹣120m=150m;
(3)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路程:
s″=s楼﹣s车=150m﹣120m=30m,
由v=可得,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t″===2s。
答:(1)该列车的行驶速度为15m/s;
(2)该居民楼长度为150m;
(3)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是2s。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3 22:18:33;用户:19919918114;邮箱:19919918114;学号:39198545
福建省福州市黎明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黎明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宄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忠县乌杨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忠县乌杨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论述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