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化学试题(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化学试题(有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主要物质是Al(OH)3和CO2
B. 长期使用(NH4)2SO4作化肥会使土壤酸化
C.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金属钠和氯气
D. 合成氨工业中,将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2. 下列有关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a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
B. HCl溶于水破坏了共价键
C. CH3COONa溶于水促进了水的电离
D. 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H++CH3COO-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
B. 图2为吸热反应,分解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D. 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4. 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D.
5. 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对于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C. 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D.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6.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Hz可知,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变小,故B错误;
C.实验1和3中其他条件相同,1中氯化铵浓度相当于3中的氯化铵稀释10倍,假设平衡不移动,则x=z+1,由zc(A2-),故B错误;
C.根据图知,第一次突变时溶液呈碱性,第二次突变时溶液呈酸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第一次突变可选酚酞作指示剂,故C正确;
D.HCl和Na2A以2:1完全反应,根据图知,当Na2A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V(HCl)=2V(Na2A),则HCl、Na2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Na2A)=0.1000mol?L-1,故D正确;
故选:B。
17.【答案】P 硒 三角锥形 正三角形
:236:8
【解析】解:(1)第三周期元素中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3,应为P元素,外围电子排布是4s24p4,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族,为硒元素,
故答案为:P; 硒;
(2)根据VSEPR模型得,H3O+的价层电子对,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是三角锥形;BF3的价层电子对=3,且不存在孤电子对,所以是正三角形,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正三角形;
(3)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Cu(OH)2+4NH3=Cu(NH3)42++2OH-,
故答案为:;Cu(OH)2+4NH3=Cu(NH3)42++2OH-;
(4)体心立方晶胞中铁原子个数;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所以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1:2;
设体心立方中晶胞的棱长为x,铁原子的直径为A,则3x2=(2A)2,解得x=23A3;
铁原子直径=A,所以其晶胞体积=R3,面心立方中晶胞的对角线为2A,则其边长=2A,其晶胞体积=22A3.
体心立方的密度与面心立方的密度之比=2m(23A3)3:4m22A3=36:8,
故答案为:1:2; 36:8.
18.【答案】Asp3 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解析】解:(1)A、D微粒都是Mg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得到的,但是D微粒能量高于A,稳定性A>D,所以失电子能力A>D;B、C都是原子,但是B是基态、C是激发态,能量:C>B,稳定性B>C,所以失去一个电子能力:B>C;A为Mg+、B为Mg原子,A再失去电子所需能量就是Mg原子失去2个电子的能量,为Mg原子的第二电离能,B失去一个电子的能量是Mg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其第二电离能大于第一电离能,所以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A>B,通过以上分析知,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
故答案为:A;
(2)在乙二胺(H2NCH2CH2NH2)中,每个N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有2个N-H键、1个N-C键,且还含有1个孤电子对;每个C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有2个C-H键、2个C-N键,所以N、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都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C原子杂化类型分别为sp3杂化、sp3杂化;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因此乙二胺能与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
故答案为: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3)由于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所以熔点大小顺序是MgO>Li2O>P4O6>SO2,
故答案为: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一个Ga与周围4个As形成共价键,所以晶胞内存在共价健数为;As原子存在体对角线上,在对角线处,距离B原子所在六面体的侧面的最短距离为0.25xpm;在一个晶胞中含有的As原子个数为,含有的Ga原子个数为4个,则1mol晶胞的质量,1个晶胞的体积为V=a3pm3=(x×10-10)3cm3,所以晶体密度为,
故答案为:16;0.25x;。
19.【答案】CDD>=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偏低 0.24
【解析】解:(1)A.通入氨气,氨水的浓度增大,电离程度减小,故A不选;
B.NH3?H2O的电离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故B不选;
C.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C选;
D.升高温度,NH3?H2O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故D选;
E.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水的电离,电离程度减小,故E不选;
故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CD;电离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能使电离常数增大的是D,
故答案为:CD;D;
(2)CH3COONH4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电离出的c(H+)>1.0×10-7 mol?L-1,已知常温下Ka(CH3COOH)=Kb(NH3?H2O),则CH3COONH4溶液中醋酸根的水解程度和铵根的水解程度相同,c(CH3COO-)=c(NH4+),
故答案为:>;=;
(3)①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2SO4溶液,指示剂是无色酚酞,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
②读数时,若滴定前平视液面,滴定后俯视液面,NaOH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③由表知V(NaOH)=25.00+24.98+25.023mL=25mL,,根据可知SO2的质量为:,该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为:0.072g0.3L=0.24g/L,
故答案为:0.24。
20.【答案】 3.9MoO32-+H2O2=MoO42-+H2O抑制NH4+水解,增大NH4+的浓度,使MoO42-充分转化为沉淀析出
【解析】解:(1)已知(NH4)2Mo4O13中N为-3价、H为+1价、O为-2价,结合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Mo的化合价为+6,
故答案为:+6;
(2)“浸出”MoO3转化为MoO42-的离子方程式:,
故答案为:;
(3)CuS和FeS的pKsp分别为35.2和17.2,则Ksp(CuS)=10-35.2,Ksp(FeS)=10-17.2,Ksp越小的越先沉淀,则Cu2+先生成沉淀;要使Cu2+浓度小于,则S2-浓度大于,要使Fe2+浓度小于,则S2-浓度大于,综述:c(S2-)>10-11.2mol/L,c(S2-)=10-11.2mol/L时,lg(10-11.2)=pH-15.1,pH=15.1-11.2=3.9,综上所述,为了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浓度小于,应控制溶液的pH不小于3.9,
故答案为:Cu2+;3.9;
(4)溶液中MoO32-加入适量H2O2将其氧化为MoO42-,则氧化剂为H2O2,还原产物为-2价的O,还原剂为MoO32-,氧化产物为Mo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O32-+H2O2=MoO42-+H2O,
故答案为:MoO32-+H2O2=MoO42-+H2O;
(5)由流程可知“沉淀”时,产生的沉淀为(NH4)2Mo4O13?2H2O,因此加入NH4NO3的目的是提供NH4+,使MoO42-充分转化为沉淀析出,加入HNO3的目的是抑制NH4+水解,增大NH4+的浓度,使MoO42-充分转化为沉淀析出,
故答案为:抑制NH4+水解,增大NH4+的浓度,使MoO42-充分转化为沉淀析出。
21.【答案】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c[p(H2)p0]2[p(CH4)p0] 40
【解析】解:(1)①CO2在水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则增大CO2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有降低温度、增大压强等,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
②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电离方程式为H2CO3⇌H++HCO3-,HCO3-⇌H++CO32-,则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关系为c(H+)=c(HCO3-)+c(OH-)+2c(CO32-)>c(HCO3-)+c(OH-),
故答案为:>;
(2)①由图可知,随着横坐标增大,升高温度,反应a、b的lnKpr和Kpr值均增大,反应c的lnKpr和Kpr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反应a、b平衡正向移动,反应c的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a、b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c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c;
②反应c为CH4(g)⇌C(s)+2H2(g),其相对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为[p(H2)p0]2[p(CH4)p0],
故答案为:[p(H2)p0]2[p(CH4)p0];
③设原料中n(CO2)=n(CH4)=amol,初始总压为100kPa,CH4初始压强为50kPa,即该条件下amol气体产生的压强为50kPa,体系达到平衡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68%,则平衡时,由于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0.32amolCH4产生的压强p(CH4)=50kPa×0.32molamol=16kPa,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反应b的lnKpr=0,即Kpr=[p(H2)p0]2[p(CH4)p0]=1,p2(H2)=p(CH4)?p0=100p(CH4)=100×16(kpa)2,即H2的分压p(H2)=40kPa,
故答案为: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结构与性质,填空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7)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桐城市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6)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