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4.质量守恒及其应用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4.质量守恒及其应用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4.质量守恒及其应用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4.质量守恒及其应用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4.质量守恒及其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4.质量守恒及其应用,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及其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
    4.质量守恒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2秋•碑林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轻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固体质量增加
    C.硫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CuO、H2O、SO2三种物质
    2.(2022秋•铁锋区期中)下列叙述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且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氢气燃烧,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液态水的体积
    C.1克碳与1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克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3.(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10g冰受热熔化成1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4.(2022秋•大安市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
    B.酒精和水混合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可以用这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混合液,可加快过滤速度
    D.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2022•亭湖区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B.“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
    C.10g水受热形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6.(2021秋•平山县期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7.(2022•东莞市一模)X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制备原理为:2KClO3+4HCl=2KCl+2X+Cl2+2H2O,试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ClO2 B.HClO C.Cl2O5 D.HClO3
    8.(2022•和平区校级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
    B.3克碳与12克氧气反应,生成15克二氧化碳
    C.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D.水变成水蒸气,质量没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9.(2022秋•太原期中)同学们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并将实验数据绘制成以下图形(各物质的数据均为其在反应前或反应后所有物质中的质量分数),由图形数据分析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中x的数值为9 B.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D.丙、丁质量变化比为8:9
    10.(2022秋•市南区期中)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波义耳的实验比拉瓦锡的更简捷准确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11.(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2.(2022•柘城县校级四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建议他们最好选择以下哪个反应(  )
    A.Fe+CuSO4=FeSO4+Cu
    B.2Mg+O22MgO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H2O22H2O+O2↑
    13.(2022•宽城区校级模拟)辰辰同学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瓶底炸裂,要事先在集气瓶底放水或细沙,下列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水或细沙的目的与该实验相同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D.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4.(2021秋•滨海新区期末)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15.(2022秋•襄都区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不变
    B.木炭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来木炭的质量小
    C.酒精灯长时间不盖灯帽后,酒精质量变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16.(2021秋•定远县期末)如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2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的瓶中的气压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
    D.最终反应后的气压等于反应前的气压
    17.(2022春•肇源县校级期中)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18.(2021秋•江夏区校级月考)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并充满CO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2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步骤2白磷不燃烧,步骤4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步骤3和步骤4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m1、m2、m3的大小关系是:m1>m2=m3
    D.若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19.(2022秋•奉贤区校级期中)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正确的是(  )
    A.50mL酒精中加入50mL水,根据守恒推出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00mL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出酒精一定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
    D.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2: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
    二.实验题(共6小题)
    20.(2022秋•铁锋区期中)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二:自制简易净水器 实验三:电解水
    (1)实验一中,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2)实验二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3)实验三中,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什么?   。
    21.(2022秋•秦淮区期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如图所示3个实验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实验结束后,天平不平衡的是    (填字母),请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
    (2)写出硫酸铜的化学式并标出铜元素的化合价    。
    (3)图A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最终瘪至比初始状态更小,依据上述现象描述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情况    。
    22.(2022秋•松原期中)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1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现象为    。
    (2)图2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3)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
    (4)将图2装置改成图3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充分反应后的锥形瓶放回左盘,发现指针没有停在中间,而是    (填“偏右”或“偏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23.(2021秋•汶川县期末)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实验前锥形瓶的底部要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
    (2)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
    (3)燃烧后称量,由于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使得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反思:红磷燃烧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4.(2022春•让胡路区校级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将盐酸加入碳酸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测得总质量减少,其原因    。
    (3)C中,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25.(2022•苏州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结合以下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Ⅰ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此实验对红磷量的多少有无要求    (填“有”或“无”)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    。
    (2)实验Ⅱ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的现象是    ,天平的指针    ;实验Ⅲ反应一段时间后,天平    。
    (3)实验Ⅳ如图,称量打磨干净的长镁条与石棉网的质量总和m1,点燃后用石棉网收集产物并称量二者质量总和m2,则m1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确定”)m2。
    (4)归纳上述实验后发现具有    (写出一点即可)特点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一质量守恒及其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2秋•碑林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轻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固体质量增加
    C.硫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CuO、H2O、SO2三种物质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不符合题意;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铜与氧气结合变成了氧化铜,增加的是氧元素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题意;
    C、硫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C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2秋•铁锋区期中)下列叙述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且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氢气燃烧,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液态水的体积
    C.1克碳与1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克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是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分析问题即可。
    【解答】解:A、水结成冰为物理变化,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A不正确。
    B、氢气燃烧,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液态水的质量,故B不正确;
    C、碳和氧气恰好反应的质量比为3:8,1克碳与1克氧气完全反应,碳并没有完全参加反应,故不会生成2克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3.(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10g冰受热熔化成1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对于化学反应来说的,是质量守恒,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答】解:A、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所以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是错误的;
    B、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是因为生成了气体和水,跑掉了。所以B是错误的;
    C、10g冰受热熔化成10g水,是物理变化,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C是错误的;
    D、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是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所以这两者是相等的。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只要是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果质量少了说明有物质跑了,如果质量多了,说明有别的物质参加了反应。
    4.(2022秋•大安市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
    B.酒精和水混合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可以用这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混合液,可加快过滤速度
    D.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误差解答;
    B.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据此解答;
    C.根据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解答。
    【解答】解:A.当红磷的量不足时,瓶内空气中氧气未消耗完全,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故错误;
    B.酒精和水的混合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C.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错误;
    D.由于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由于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中等,没有很多弯弯,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2•亭湖区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B.“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
    C.10g水受热形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据此分析;
    D.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是与氧气充分接触,二者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
    B.为有暗香来是含有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C.10g水受热形成10g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两种元素能组成水和过氧化氢,可能是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6.(2021秋•平山县期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x=50+1+1+23﹣2﹣45﹣28=0,该选项正确;
    B、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该选项正确;
    C、物质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g:3g=4:1,该选项正确。
    D、W中碳元素质量=(45g﹣1g)×=12g,氢元素质量=(28g﹣1g)×=3g,氧元素质量=23g﹣12g﹣3g=8g,即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2022•东莞市一模)X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制备原理为:2KClO3+4HCl=2KCl+2X+Cl2+2H2O,试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ClO2 B.HClO C.Cl2O5 D.HCl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K的个数为:(2﹣2)÷2=0,含有Cl的个数为:(2+4﹣2﹣2)÷2=1,含有O的个数为:(2×3﹣2)÷2=2,含有H的个数为:(4﹣2×2)÷2=0;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ClO2。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8.(2022•和平区校级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
    B.3克碳与12克氧气反应,生成15克二氧化碳
    C.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D.水变成水蒸气,质量没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只有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因此3克碳和12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后氧气有剩余,生成不了15克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此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D、水变成水蒸气,此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往往因为忽略了气体的质量,致使表面上看和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但如果把气体质量考虑进来,就能发现反应前后质量是不变的。
    9.(2022秋•太原期中)同学们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并将实验数据绘制成以下图形(各物质的数据均为其在反应前或反应后所有物质中的质量分数),由图形数据分析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中x的数值为9 B.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D.丙、丁质量变化比为8:9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示中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增多的为生成物,减少的为反应物,不变的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质量分数减少为反应物,乙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丙质量分数增大,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x%=1﹣10%﹣30%﹣41%=19%,x=19,据此分析;
    A、x%=1﹣10%﹣30%﹣41%=19%,x=19,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丁的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D、丙、丁质量变化比为:(41%﹣25%):(48%﹣30%)=8:9,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增多的为生成物,减少的为反应物,不变的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
    10.(2022秋•市南区期中)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波义耳的实验比拉瓦锡的更简捷准确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波义耳的实验不如拉瓦锡的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属于化学变化,该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是因为氧气完全反应后反应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B、红墨水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2•柘城县校级四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建议他们最好选择以下哪个反应(  )
    A.Fe+CuSO4=FeSO4+Cu
    B.2Mg+O22MgO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H2O22H2O+O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解答】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
    故最好选择A中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2•宽城区校级模拟)辰辰同学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瓶底炸裂,要事先在集气瓶底放水或细沙,下列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水或细沙的目的与该实验相同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D.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做铁丝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瓶底炸裂,要事先在集气瓶底放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集气瓶中的水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的实验中,细沙的目的防止生成物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正确。
    D、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加热铜片,同时能隔绝空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水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1秋•滨海新区期末)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方程式时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B、根据2H2+O22H2O可知,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只能消耗8g氧气,生成9g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不是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5.(2022秋•襄都区期中)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不变
    B.木炭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来木炭的质量小
    C.酒精灯长时间不盖灯帽后,酒精质量变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不变,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不合题意。
    B、木炭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来木炭的质量小,是因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不合题意。
    C、酒精灯长时间不盖灯帽后,酒精质量变小,是因为酒精挥发到空气中,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是因为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2021秋•定远县期末)如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2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的瓶中的气压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
    D.最终反应后的气压等于反应前的气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解答】解: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该选项正确。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该选项正确。
    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以防止瓶塞飞出,该选项正确。
    D、最终反应后的气压小于反应前的气压,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2022春•肇源县校级期中)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该选项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该选项正确。
    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正确。
    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2021秋•江夏区校级月考)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并充满CO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2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步骤2白磷不燃烧,步骤4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步骤3和步骤4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m1、m2、m3的大小关系是:m1>m2=m3
    D.若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分别为:本身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分别为:本身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大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白磷的量不足是否对实验有影响。
    【解答】解:A、步骤2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白磷没有接触氧气,白磷不燃烧,步骤4白磷接触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二者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步骤3中打开止水夹,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步骤4白磷接触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二者对比可知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分析步骤1、3可知,二者区别在于前者瓶内为二氧化碳,后者瓶内通入250mL氧气,氧气密度小于二氧化碳密度,因此m1>m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分析步骤3、4、5可知
    m2=m3,所以m1、m2、m3的大小关系是:m1>m2=m3,故C正确;
    D、此实验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推导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取用白磷的量不足,对该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是正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9.(2022秋•奉贤区校级期中)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正确的是(  )
    A.50mL酒精中加入50mL水,根据守恒推出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00mL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出酒精一定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
    D.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2: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来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酒精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A、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酒精中加入50m水混合之后的体积小于100mL,故推论不正确。
    B、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出酒精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推论不正确。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8:11,所以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是2g,故推论不正确。
    D、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2:3,一个CO2分子中有一个C,一个H2O分中有两个H,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故推论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实验题(共6小题)
    20.(2022秋•铁锋区期中)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二:自制简易净水器 实验三:电解水
    (1)实验一中,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引燃红磷并平衡瓶内气压 。
    (2)实验二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吸附细小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的色素、异味 。
    (3)实验三中,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什么? 增强水的导电性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实验一中,将玻璃管的下端烧红插入锥形瓶中来引燃红磷,在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压增大时,玻璃管和气球连通能平衡瓶内气压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来分析;
    (3)根据纯水几乎不导电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一中,将玻璃管的下端烧红插入锥形瓶中来引燃红磷,在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压增大时,玻璃管和气球连通能平衡瓶内气压,所以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红磷并平衡瓶内气压。
    (2)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实验二中,经过小卵石、石英砂和纱布过滤后的水中还含有细小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的色素、异味,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细小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的色素、异味。
    (3)纯水几乎不导电,实验三中,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
    (1)引燃红磷并平衡瓶内气压;
    (2)吸附细小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的色素、异味;
    (3)增强水的导电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21.(2022秋•秦淮区期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如图所示3个实验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C (填字母),实验结束后,天平不平衡的是  B (填字母),请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
    (2)写出硫酸铜的化学式并标出铜元素的化合价  4 。
    (3)图A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最终瘪至比初始状态更小,依据上述现象描述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情况  锥形瓶内的压强先变大后变小,最终压强小于初始压强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及B实验是在烧杯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书写,以及化合价原则来分析;
    (3)根据图A所示实验中,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后,锥形瓶内氧气被消耗来分析。
    【解答】解:(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3个实验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实验结束后,由于B实验是在烧杯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盘的质量减小,天平不平衡;而A、C的实验都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硫酸铜中硫酸根整体显﹣2价,所以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表示为:4。
    (3)图A所示实验中,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后,锥形瓶内氧气被消耗,所以锥形瓶内的压强先变大后变小,最终压强小于初始压强。
    故答案为:
    (1)ABC;B;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2)4;
    (3)锥形瓶内的压强先变大后变小,最终压强小于初始压强。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2.(2022秋•松原期中)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图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图1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现象为  先变大后变瘪 。
    (2)图2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反应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
    (3)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
    (4)将图2装置改成图3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充分反应后的锥形瓶放回左盘,发现指针没有停在中间,而是  偏右 (填“偏右”或“偏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气球膨胀之后所受浮力增大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放热同时消耗瓶内氧气来分析;
    (2)根据图2实验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来分析;
    (3)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来分析;
    (4)根据气球膨胀之后所受浮力增大来分析。
    【解答】解:(1)图1实验中,发生的反应为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红磷燃烧放热,使压强增大,气球膨胀变大,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而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气球缩小变瘪,所以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现象为:先变大后变瘪。
    (2)图2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反应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4)将充分反应后的锥形瓶放回左盘,发现指针没有停在中间,而是偏右;可能的原因是:气球膨胀之后所受浮力增大。
    故答案为:
    (1)4P+5O22P2O5;先变大后变瘪;
    (2)不能;反应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4)偏右;气球膨胀之后所受浮力增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3.(2021秋•汶川县期末)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实验前锥形瓶的底部要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
    (2)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烟 ,放出大量的热。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先变大后变瘪 。
    (3)燃烧后称量,由于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使得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反思:红磷燃烧  遵守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来分析;
    (2)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的现象以及实验过程中瓶内气压先变大后变小来分析;
    (3)根据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前锥形瓶的底部要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2)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冷却到室温后因为消耗掉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所以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先变大后变瘪。
    (3)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称量,由于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使得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反思:红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
    (1)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2)产生大量的白烟;先变大后变瘪;
    (3)遵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4.(2022春•让胡路区校级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B中,将盐酸加入碳酸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后测得总质量减少,其原因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 。
    (3)C中,观察到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铁和硫酸铜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后总质量减小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
    (3)C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反应发生,故答案为: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实验现象的分析,难度不大。
    25.(2022•苏州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结合以下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Ⅰ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作用 ,此实验对红磷量的多少有无要求  无 (填“有”或“无”)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天平保持平衡 。
    (2)实验Ⅱ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的现象是  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固体析出 ,天平的指针  不变 ;实验Ⅲ反应一段时间后,天平  向右倾斜 。
    (3)实验Ⅳ如图,称量打磨干净的长镁条与石棉网的质量总和m1,点燃后用石棉网收集产物并称量二者质量总和m2,则m1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确定”)m2。
    (4)归纳上述实验后发现具有  气体参加或生成 (写出一点即可)特点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成立,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会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有可能会将瓶塞弹出,小气球可以调节压强,防止瓶塞弹出,故实验Ⅰ中小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实验在密闭环境进行,反应对红磷量的多少无要求,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天平保持平衡;故答案为:缓冲作用;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天平保持平衡;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实验Ⅱ中反应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固体析出,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左、右盘质量不变,则天平的指针不变;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导致左盘质量减小,则实验Ⅲ反应一段时间后,天平向右倾斜;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固体析出;不变;向右倾斜;
    (3)实验Ⅳ中镁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生成物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因此固体氧化镁的质量肯定要大于镁的质量,则m1小于m2;故答案为:小于;
    (4)由实验总结可知,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成立,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归纳上述实验后发现具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特点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故答案为:气体参加或生成。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相关试卷

    4.推断题---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

    这是一份4.推断题---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

    这是一份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b,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4g×=1,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8.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8.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9克,015,7%,故A错误;,1 g,9%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